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
一直覺得,寓言故事主要教什么?就是教它的寓言道理呀!所以,《螳螂捕蟬》一課沒有太多可教的,就是能悟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即可。
去年,對教材又有了一點自己的思考。領悟寓意是第一個要完成的任務,然后是要體會少年的睿智與口才,再者是吳王的固執(zhí)到恍然大悟這樣的變化體現了什么?這個故事中,誰是最后的勝利者?翻著去年的舊教材,書上這么寫著。今年,讀了沙主任的《承載匠心的感嘆號》一文,也頗有種“恍然大悟”之感。區(qū)區(qū)幾個不起眼的標點符號,竟承載著如此厚重的獨到之心,實在佩服沙主任獨特的文本解讀,也實在佩服文本的建構,原來最特別的東西就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字中。
今天按著沙主任的教案進行了課堂教學。感覺所走的路線與去年又更加縝密與長遠了。加之研修營讀過語用學,前段時間讀過本體性教學內容與非本體性教學內容等相關知識,似乎有點開竅:解讀文本,是一種功力。文字就在那里,就看你能不能揭開文本的`那面紗,與作者與編者與學生心心相照,是不是能成為他們的“紅顏知己”;語文課堂教學,不再過多地去挖非本體性教學內容,愛國、愛自然、愛生活……這些,的確是任何一門課程都應該承載的,而非語文一人承擔,課堂上不必太過于牽強于這些,而文章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則是主線。作者是怎么寫的?語用意義是什么?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現人物心理、性格?學生從我這一節(jié)課里,能學到什么?
今天這節(jié)課,我想,學生一定能學到,文章里的小小的不起眼的標點符號都可以圈出來玩味玩味,透過文字看到背后的影像:如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的期盼;少年循序漸進如釣魚似的吊足吳王的口味,最后才揭示謎底等。
【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7-25
《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11-28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5-24
蘇教版《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8-31
課文《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02-16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范文12-25
《螳螂捕蟬》優(yōu)秀教學反思07-10
關于《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01-17
蘇教版《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