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的教學時,感到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多,且不易理解,是一節(jié)很有挑戰(zhàn)的數學課。但是在教學之后,有了“意外”收獲,深深地感受到教學一定要從學生出發(fā),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設身處地為學生想,那樣才能把學生教會、教懂。
一、概念教學要從學生的理解程度出發(fā):
本節(jié)課的面積概念:“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其中的“物體表面”、“封閉圖形”和“大小”,學生很難深入理解,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教師如果忽視了這一點,那么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和理解,也就只能浮在概念的字眼表面,泛泛而談了,更給后面的“面積單位”的學習制造了障礙。
因此,我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分為兩個層次:
1、通過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物體(如:課桌、數學書、文具盒),先讓學生找找這些物體的表面,再動手摸摸這些表面,發(fā)現(xiàn)了摸到的這些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從而理解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2、從學過或見過的平面圖形出發(fā),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去觀察這些平面圖形的不同,進而進行分類——封閉圖形和不封閉圖形。接著通過課件演示給圖形涂滿顏色,使學生發(fā)現(xiàn)封閉圖形才有大有小,從而揭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這樣設計教學過程,就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面積”這個抽象的數學概念,并且為進一步學習“面積單位”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巧設懸念,質疑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整個教學中,始終注重呈現(xiàn)和揭示矛盾,巧設懸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并“迫于”要站在學習的前沿,從而保證教學的高效。
因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面積”的含義后,讓他們通過觀察,比較黑板的面和課桌面的大小,能直接看出黑板的面面積大一些。可是用這種觀察法能比較出兩本課本(封面大小接近)封面的大小嗎?這個問題一出現(xiàn),學生馬上發(fā)現(xiàn)觀察法不適用了,從而引出用重疊法比較。
接著學生用觀察法、重疊法去比較兩個面積比較接近的長方形,可是這兩個方法卻無法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我馬上把握契機,問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呢?”。然后學生提出了一些其它的比較方法,適時抓住學生想到的“測量”后比較的方法,我及時提供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學具。學生明確動手操作的要求后,小組合作動手擺,解決了比較面積大小的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懸念和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學生總想“是呀,為什么不行呢?該怎么辦呢?……”有了這些想法,學生就主動站在了探究的前沿,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4-14
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6篇)05-27
表面積的變化教學反思05-21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5-09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4-18
表面積的變化教學反思05-21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5-19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5-1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5-1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