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1、出示長方形。出示條件:長3米,寬2米,你能求什么呢?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1)周長和面積 (2)長比寬多幾米?(3)寬比長短幾米?(4)長是寬的幾倍?(5)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師:哪些問題是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長與寬的另一種關系:比。
二、共同探討,學習新知(1)比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學生自學課本P68頁例1,看看誰能弄懂這一部分內容。
(2)交流小結:
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記作3: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記作2:3(3)說一說:2∶3和3∶2中,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是幾?
。ń處熤赋霰仁怯行蚋拍,顛倒比的前項和后項,意義會發(fā)生改變)(二)、完成試一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比如這瓶洗潔液,上面的使用說明就是用比來表示的。(呈現“試一試”)(1)指圖中的1∶4,問:這里的白色部分和藍色部分分別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嗎?
。2)把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3)還可以怎樣表示每種溶液里洗潔液和水體積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比如這個1:4,表示1份洗潔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說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4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1/4。)三、教學例2(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呈現例2)1、 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 2、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
3、明確: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時間。)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二)、理解比的意義1、剛才我們已經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細觀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覺得比又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什么樣的關系呢(板書:兩個數的比 兩個數相除)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引導:例1中的比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時間,不管是例1、例2還是練習中的比都表示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到底表示兩個數的什么關系?(板書:一種相除關系)(三)、認識“比值”、及與“比”的區(qū)別: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2
《周長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后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把握此課教學,我在研讀本課教材的基礎上觀看了本課的配套課例錄像。在課例中,教師整個教學的預設是很精心的,體現了:1、通過多種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2、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學習的方面。在學習經驗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節(jié)數學課的主要探究活動 “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能如何發(fā)揮探究學習的實效性?由此對探究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作個探討。
【課例片斷】
師: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1: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來。
圓形可以用線繞一圈作個標簽,再量繩子有多長。
師:他剛才說了兩種測量方法,一種用尺子量,一種用線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始小組活動。
活動中教師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么匯報。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生1: 用繩子繞一圈,再量繩子的長。
生2: 用尺子量出一條邊長,再乘以4。
師追問: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點?(四邊相等的特點)
生3: 用尺子分別量出三條邊的長,加起來。
生4: 量一條邊,數有幾條邊就乘以幾。
生5: 沿尺子滾動就可以流量出周長(操作一遍)。
師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
生齊答:可以。
師讓生嘗試用此方法測量,證明可以。推測也可以。
師又出示,引導學生發(fā)現: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適合。
師:剛才我們用尺子、用繩子、用滾動、用計算的方法測量出周長。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師小結:在測量時,用哪種方法都可以,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
【反思】
在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預設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同等的價值,它們是辨證統(tǒng)一的關系,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正確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預設與生成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并善于抓住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才能發(fā)揮自主探究的應有作用。
1、科學預設活動程序
教者科學分組、科學分工,科學選材,認真預設師生互動的程序,一切預設都講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合作學習開展有條不紊,每個組員各盡其責,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整個過程都在教師預設的范圍內,教學效果才會顯著?梢,有怎樣的預設就會有怎樣的'生成。在本課例中,在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時,小組成員懂得分工協(xié)作,活動有序,由此可體現科學分組和科學分工。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測量周長的圖形形式多種,有規(guī)則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規(guī)則的月亮形、樹葉形等。這樣科學選材就自然生成了學生的多種測量周長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fā)現了用尺子量、繞繩子、滾動法等測量周長的有效方法。
2、及時捕捉生成促進預設
在課例中,學生上臺匯報交流所測量周長時,有兩處生成教師捕捉得很好。一處是對正方形周長的測量。當學生發(fā)現只用測量一條邊乘以4就可以得周長時,教師及時提升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點”,為后面學習周長計算作好了鋪墊。第二處是學生操作匯報圓形可以用滾動法測量時,教師及時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引導學生繼續(xù)討論滾動法測量的適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圖形就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的結論。這正是教師恰當把握學生的生成,從而能將預設問題推向更有科學性和深度的結論。
但是在本課例的探究活動中,也有幾處讓我們斟酌的。當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時,學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學規(guī)范的,而教師只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么匯報!。這就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生成,錯過了科學指導的機會。還有當學生發(fā)現五角星、月亮形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后,教師在總結測量周長方法時,也沒有將生成的結論加以提升運用,只是泛泛而談“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由此可見,課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預設之外的。因為兒童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思維、知識、經驗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會呈現豐富性、多變性,這就決定了教學生成可以是豐富的,多變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大力度研究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個性特征,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已有知識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研究,反復推敲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等,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生成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發(fā)展,從而促進了教學活動預設的發(fā)展。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3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圓柱高的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0 cm,寬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備用剪刀若干。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征?我們是怎樣研究的?教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觀察:數一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教師: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可以用這些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驹u析】用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接下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你們看(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征
1.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教師:那么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1)請你拿出你所帶的圓柱形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小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別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難的小組可以到書中去尋找或補充答案。
。3)小組內互相交流:組織整理好匯報的內容(如:有什么發(fā)現?是用什么方法來研究的?)【評析】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于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yǎng)小組協(xié)作精神。
2.小組匯報:
。1)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征?你們是怎么驗證的?(學生匯報,教師相機質疑)
學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側面。(課件出示圓柱和相應的名稱) 教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征。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3)感知圓柱側面的特征。
教師: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與底面有什么不同?(板書:曲面)再用手摸一摸!驹u析】動手操作有利于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征,通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4)圓柱的高。
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 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驹u析】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以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5)小結圓柱特征。
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么特征(看板書)?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自主練習第1題。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驹u析】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鞏固所學的知識。
3.游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奇跡?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為5 cm,高為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后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才的一樣嗎? 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 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么物體大小差不多?(3)同一個長方形,為什么轉出來的圓柱不同? 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厘米,寬是30厘米 ,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學生回答,課件出示!驹u析】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通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ㄎ澹┱n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想?【2】《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圓柱的認識
學生分析:本單元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形體,因此教學時從直觀入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指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探索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設計思想: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直接引入課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圓柱的特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間知識的互補,使學生學會交往,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啟發(fā)學生猜想,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5)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遵循由觀察—發(fā)現—總結—應用這一規(guī)律,使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與現實的聯(lián)系,并建立與他人交往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從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形物體抽象概括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然后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師這里有一個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嗎?(依次展示各個物品:露露盒、茶盒、罐頭盒)你知道這些物體的形狀叫做什么嗎?在數學上,像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的?(學生舉例)本節(jié)課,你想知道哪些關于圓柱的知識呢?同學們都是好學的孩子,關于圓柱的體積、表面積的計算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本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構建新知
1、一起來看一看圓柱畫在紙上是什么樣子的。(展示盒子中物體畫在紙上的形狀)閉上眼睛在大腦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圓柱畫在紙上是什么樣子的。
2、拿起你手中的圓柱,仔細觀察,它有幾個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三個面。圓柱的面各有什么特點呢?
3、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31下邊的內容,邊學邊結合實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誰的收獲最多。
4、交流匯報:
。1)關于底面,重點理解“完全相等的兩個圓”這句話,讓學生說一說怎樣驗證兩個底面完全相等。
。2)關于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其是一個曲面。
。3)關于高,知道圓柱有無數條高,所有高的長度都相等。
。4)幫助學生理解圓柱從上到下是一樣粗細的,指出在小學研究的圓柱都是直圓柱。
師隨機板書圓柱的各部分特征。
5、同學們動手動腦找出了圓柱各部分的特征,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好習慣。下面我們小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動要求)。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沿圓柱的高把圓柱外包裝紙剪開,看看展示開后能得到什么形狀。(學生小組動手操作)
6、展示學生剪開后得到的圖形。小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側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保◣熝惨曋笇В
7、交流匯報。要求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小結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各圖形是否為圓柱體。
2、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3、思維拓展,給出底面直徑和圓柱的高,試著求出圓柱的側面積。
四、小結。
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2、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圓柱的各部分特征,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在數學世界中有更多的收獲,不斷地體驗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材解讀】
《認識線段》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由“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引出線段,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二個層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等,讓學生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進一步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三個層次,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說明線段的特點:,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教材教學線段時,要把握好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直觀了解什么是線段,并通過與曲線的對比知道線段“直”的特征,通過量線段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就可以了。教學用尺子畫出給定長度(限整厘米)的線段時,要注意對畫法的指導:畫線段時,要注意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刻度幾。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
3、學會用直尺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問題生成單
我知道
1、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
2、數學書長約( )厘米,寬約( )厘米。圖釘長約(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 )。
4、1米=( )厘米。
我會學
自學課本5頁,完成以下問題。
1、找一條毛線,拉拉看,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邊、書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還有那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4、量出下面線段的長度。
【教學過程】
預設
1、獨立自學
生:自學課本第5、6頁,完成問題生成單。
二、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導入(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圖片)
1、課件出示學生活動場景。
師:觀察課件,說說兩幅圖的區(qū)別?
一組同學在跳繩,繩呈彎曲狀;另一組同學在拔河,繩呈直線狀。
師:老師手里有一根毛線,你有辦法使這根彎彎的毛線變直嗎?學生試著動手操作,找學生上前演示。
生:兩手把毛線兩端拉直。
師:這根線用兩手拉直后,兩只手之間的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線段。在數學上,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新知探究
1、認識線段的特征
。1)認識線段是直的
師:老師手上的這根毛線,我把它放松,它還是線段嗎?為什么?拉直呢?
生:線段是直的不能是彎的。
。2)小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線段?
生:線段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有沒有線段?找找看
生: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
3、折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1)師:同學們喜歡玩折紙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吧!(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對折,打開)
。2)師:現在紙上有了一條折痕。想一想,這條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拿大小不同的紙來折一折: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通過折紙游戲,明白線段是有長有短的,可以測量長度的。
4、量線段(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頁這些線段的長度
。1)師:怎么量?(小組合作探究)
生:掌握測量線段的方法。
。2)組織動手量
動手操作量線段。
5、畫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例4(畫線段)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應該怎樣畫呢?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畫法,動手操作。
匯報: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
三、課堂小結
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組織匯報交流。
四、運用拓展
引導思考,組織練習。
1、判斷
。1)判斷哪些是線段。
。2)判斷小朋友說得話對嗎?
2、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3、數一數,下面的圖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4、連接每兩個點畫線段,一共畫出了幾條線段?你能看出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認識線段,“線段”的概念在二年級上學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chuàng)設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法,會用尺畫三線、角;
3、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三線,角的概念,兩點一線,點與點之間的距離。
教學難點:
體會“無限”。
教學準備:
尺子等教具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線
1、線段:
(1)猜謎:有始有終(打一數學名詞)
。2)揭示:線段
。3)演示:先畫“始”(左端點),再由其引出一條線,到一定長度時,點上“終”(右端點),停止其延長。
師生齊用手演示:一只手握緊拳頭不動,另一只手慢慢延伸后突然停止并握緊拳頭。
。4)生畫一條4CM線段
2、射線
。1)師:“有始有終”是一條線段,那么,“有始無終”會是一條怎樣的線呢?你能將它畫下來嗎?
。2)生畫,指名上臺畫。
。3)說說其“有始”“無終”表現在哪?
特別是“無終”師隨之用手勢表示:一只手握住不動,另一只手向一方無限延伸
。4)揭示:象這樣一條直直的`線,只有一個端點,而另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在數學里稱之為“射線”。
。5)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射線”嗎?
3、直線
。1)師:剛剛的線段我們可以用“有始有終”來形容,射線我們可以用“有始無終”來形容。數學里還有一種線,它也是直直的,大家猜猜老師將會出個怎樣的謎語呢?它又長什么樣呢?
。2)板書:無始無終生畫
。3)說說它的特點(無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用手勢表示
。4)揭示:這條線一個端點也沒有,它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我們把這樣的線稱之為“直線”
4、比較
三線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線段兩個端點可量出長度
射線一個端點可向一端無限延長
直線無端點可向兩端無限延長
相同點:直直的線
5、想想做做第1題,指名回答并說說理由
二、兩點一線
1、畫一畫:
(1)經過一點畫一條直線
。2)經過兩點畫一條直線
理解“經過”
生按要求畫直線,畫完后說發(fā)現
2、小結: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板書:“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4、舉例說說生活中應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例子
三、兩點間的距離
1、出示線路圖:從家到學校不同的三條路
2、提問:觀察這三條路,這是三條怎樣的路呢?如果要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條路去學校?為什么?
3、小結:這三條路中一條是折線、一條是線段,一條是曲線。線段最短,所以大家都愿意選擇這一條路。
4、揭示:三條路線中線段最短,我們把從家到學校的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如果我們把家看作“A”點,學?醋鳌癇”點,那么連接AB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5、想想做做第2題:在紙上畫兩個點,量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先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出完整的話(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四、認識“角”
1、出示一角
提問:這是一個我們熟悉的“角”,你能從中找出我們今天認識的朋友嗎?
2、發(fā)現:一個角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
3、畫角
(1)討論:角該怎樣畫?
。2)指名說角的畫法,師隨之演示。
。3)揭示步驟: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角
。4)生自由畫,互查,指名畫,評價
4、角的表示
符號書空
讀作“角一”
5、角各部分的名稱:一個頂點,兩條邊(兩條射線)
6、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鈍角
7、想想做做第3題。
五、總結: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
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實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復習舊知:
1、大家喜不喜歡猜謎語呢?邱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藥讉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學們,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幾位圖形朋友,還記得它們是誰嗎?(教師出示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指名說一說。
2、今天老師又把它們請來了。同學們說出老師手里拿的圖形叫什么?(學生說出老師手里的圖形的名字)。
3、把這些圖形拼、搭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它們,了解它們。
板書課題: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體拼新的立體圖形:
1、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先請組長從圖形盒里面拿出兩個正方體,小朋友們想一想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么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guī)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后坐端正。
。2)師:邱老師要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最快擺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學上來展示
小結:不管是橫著拼還是豎著拼,用其所長個同樣的正方體我們拼成的都是一個長方體。
2、用3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再請組長從圖形盒里面拿出三個正方體,小朋友們動手拼拼看用同樣的三個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么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guī)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后坐端正。
。2)師:誰愿意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說一說你用兩個什么圖形有拼成了什么圖形?
師:還可以怎么樣拼呢?誰還有不一樣的拼法嗎?
師:剛才我們知道,兩個或者三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拼在一起有事一個新的圖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選幾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體,拼一拼,試一試,看看怎么樣能拼出一個更大的正方體。
。3)學生活動:拼完了同桌相互檢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體。
。4)學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師:這樣拼可以嗎?你拿的也是這樣的圖形拼嗎?
。5)小結:看來,幾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新的正方體呢?
三、圖形知識大挑戰(zhàn):
師: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圖形知識大挑戰(zhàn)了,你敢挑戰(zhàn)嗎?每個圖形后面都有一道題,你想挑戰(zhàn)哪一個?
1、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導名說一說。
2、辨一辨:用3個正方體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狀
3、數一數: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4、試一試:剛才我們選擇的都是正方體來拼圖形,下面請組長從盒子中找出兩個一樣的長方體我們拼拼看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活動后指名介紹。)
師:這樣可以拼嗎?你也來試一試。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也能拼成一個長方體橫著或者豎著拼都可以。
師:拼正方體也好,拼長方體也好,為什么你們都不選圓柱?(指名幾個學生發(fā)表見解。)
四、玩積木,看誰搭得又穩(wěn)又高:
師:小朋友我們終于來圖形樂園超過好玩的積木天地了,圖形朋友邀請我們搭積木了,我們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積木,先請大家都不要動身體坐直,看清楚游戲規(guī)則再開始好嗎?今天我們進行搭積木游戲,名字叫《看誰搭得又穩(wěn)又高》。身體坐直告訴老師你準備好了沒有?
。1)明確任務:出示游戲規(guī)則:所有的積木都要用上。
師:大家都知道游戲規(guī)則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及時評價。)
。2)討論方法。
師:在搭之前,小組里的同學先商量一下,怎么樣搭可以又高又穩(wěn)?教師參與學生討論,適時指導。
師:如果你們商量好了,就動手搭一搭,小組的的同學互相提建議。教師參與學生活動,及時指導:搭得既要又高又穩(wěn),球放哎哪里能放穩(wěn)?
引導發(fā)現:長方體豎起來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穩(wěn)。
。3)比較評價。
師:小組里比一比誰搭得高?各小組都選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這幾個同學搭得誰最高?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不在一個組里不好比。
師:那你們能不能想到一個比較大方法呢?
預設學生:
1、在同一個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繩子來量一量。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追問:都是用這些積木,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讓學生再次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搭得又高又穩(wěn)的最佳方法。
。4)播放圖形電影世界。
師:剛才我們參觀了圖形電影,看到了很多立方體拼搭的美麗的圖形,我們自己想不想也來用我們的積木來試一試呢?看誰搭得最有創(chuàng)意?
五、全課總結: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們這次去圖形樂園學到了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
一、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圣誕老人送禮物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課堂的練習部分也加上了一個情境的延續(xù)部分,把學生反復練習摸以及到紙上找圖形的活動變得豐富生動了,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實踐中不斷的發(fā)現,不斷的獲得知識。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我便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分類,按照規(guī)則,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就應當給予肯定與鼓勵。再有,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說一說,捏一捏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動手操作的時候發(fā)現這些物體的特點,并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認識了這四種物體后,教師讓學生舉例子,讓學生在生活找這些物體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歡的物體隨意的玩,也是和他們(最熟悉的玩具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讓學生看精美建筑的圖片,孩子們情緒高漲,他們不僅從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學物體的美,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總之,在本課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在以后的教學中發(fā)現孩子都對球的特點掌握很好,但是對正方體和長方體不容易區(qū)分。例如:其中有一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孩子很容易認為是正方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想,首先學具的準備太單調,沒有一些特殊性的物體來啟發(fā)學生,以次加深學生對物體特征的理解,來開闊學生的思維。如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上,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物品,鼓勵看誰帶的樣子多,加深學生對物體特點的認識,另外老師可以多準備一些比較特殊的物品,和學生共同探討,引發(fā)學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調。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中,我會積極加強自己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如從學習態(tài)度上評價,從積極性上評價,還有的比如說從速度上,從動腦上,從今后的發(fā)展上,從思維的靈活性,對學生進行評價,再結合一些小獎品的利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壓力,而且使學生更樂于去學習,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成功感。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認識負數》是在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整數、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進一步認識負數打下基礎。在生活中,由于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有時僅僅用已學過的數(即正數)已經不能明確地表達意思了,于是產生了負數。學生在感知了負數的產生之后,由于生活經驗,已經見過負數的存在,于是在這種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尤其是在溫度中,深刻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從而為下節(jié)課系統(tǒng)認識“正負數”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生活中的負數”之前,學生已經系統(tǒng)認識了整數和小數,并且對“分數”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這些已學過的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經知道了負數的存在。基于這樣的學習起點,本節(jié)課必須在學生認知沖突產生矛盾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并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負數的意義。同時在本節(jié)課上也應盡量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正、負數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1、注重體現數學知識形成的邏輯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舊知的遷移或是與舊知產生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節(jié)課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現形式,讓學生在記錄一組信息時,強烈感受到僅僅用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對相反意義的量了,于是體會到了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號化的思想,體會到數學的簡潔性。同時通過生活經驗的感知和內化,理解了負數的意義,又溝通了正數、0、負數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形成完整的結構。這樣的知識形成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符合數學知識和思維的邏輯性。
2、注重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性。
《新課標》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梢姅祵W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多重要。本節(jié)課我先結合地震引出負數,再聯(lián)系南方大雪災,讓學生在雪災的場景中對比正、負數;還讓學生舉一舉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負數,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然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比如在溫度中體會到負數剛好是與正數相反的,同時通過溫度計的展示使“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學生腦海中。
3、注重數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數學知識中如果能有效結合教材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安全教育、愛心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那就更體現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了。本節(jié)課我就結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災的事例和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我國軍民一條心,全民獻愛心的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還就兩次災害的發(fā)生提出環(huán)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同時結合教師精彩的結束語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會根據生活實際選擇最合適的數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出示例7。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1)畫圖,圈一圈
。2)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有82塊餅干,10塊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第1題:5個蘋果裝一袋,裝了8袋。如果10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
第2題:有26個杯子,3個裝一盒,8個盒子能裝下這個杯子嗎?
第3題:一筒能裝12個羽毛球,40個羽毛球能裝滿幾筒?
第4題: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今天的課堂上,我將例題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以往不同是,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組,只是指導學生們如何在組內真正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集體匯報時,我提出請各組認真聽小組匯報,如果有問題的不同的意見可以在小組發(fā)言結束后提出。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小組回答我們把十顆珠子圈一起,圈了五個,還剩八顆放一邊,就是穿五串。另一組質疑那八個怎么辦,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錯誤,讓同學們充分探討,正是這樣答案不斷浮出水面的過程,才讓錯誤理解的同學慢慢明白自己錯在何處。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課堂生成。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5——76頁的例1——例5。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通過學習,培養(yǎng)生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先一起認識2(1),在通過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認識更多的分數,從而掌握分數的特征。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并讀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練習題),為每個小組準備不同形狀的紙若干張,膠水,剪刀。
2、學生準備:彩色筆。
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家家都要圍在一起吃月餅。今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強強一家也圍在一起吃月餅,強強和弟弟看著香甜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餅?蓩寢屨f:“吃月餅可以,我得先考考你們!
“14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幾塊?”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8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幾塊?”
2、老師看他倆回答得這么好,決定獎勵給他倆一塊大月餅。(師拿出一個圓形紙片,分成大小不一的兩部分。)
問:“你們看,老師這樣分公平嗎?為什么?”
接著問:“要分的'大小一樣,得怎么分?”(讓學生知道平均分才公平)
師:“那我到底要分給他倆幾塊呀?”(生回答)
師由此引出課題,并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二分之一
1、同學們,你們從老師給你們的紙中選擇一張試著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嗎?(學生動手分)
2、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讓兩名生回答)
3、師:同學們都是對折以后分成了大小相同的兩部分,這樣分我們我們叫(生答,師板書:平均分)
4、師:誰能用上“平均分”這三個字,再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師:老師就把這塊月餅獎勵給他倆(師邊說邊把圓剪開,粘在黑板上)強強拿著月餅可高興了,他說(課件出示:把一塊月餅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讀這句話
問: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生答后進行辯論)
6、師:看來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前提,平均這兩個字能不能漏掉呀?(屏幕出示正確的話,并把平均兩個字變成紅色)你們看看這句話,那個字詞還很重要?
生觀察后回答,是引導生注意“每份”、“它的”兩個詞,并把這兩個詞變成紅色。
7、面和你小組的同學說說你剛才分的過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別重要的詞突出出來。(生小組交流)
8、我們認識了二分之一,那誰能試著寫寫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寫,是再強調分數的正確寫法)
。ㄈ﹦邮植僮,創(chuàng)造分數
1、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二分之一,其實這個大家族中還有許多新朋友等著我們去認識,相信聰明的你們一定能夠運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分數,趕快行動起來吧。
2、生用不同形狀地紙動手創(chuàng)造分數,并把它貼在黑板上,用分數表示出來。
3、師有選擇的讓生說說意義。
4、同學們,你們真聰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創(chuàng)造了這么多分數,像2(1)、3(1)、4(1)、8(1)……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5、我們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分數,我們來觀察一下,分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不一樣?(生答)
讓生看書,了解各部分名稱,是相應板書。
。ㄋ模、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1、選擇能用4(1)表示的圖。
2、為涂色部分寫分數或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3、寫分數,看看每個小圖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師發(fā)給每組圖片,小組討論后交流)
(五)聯(lián)系生活,談分數生活中的運用。
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發(fā)現的分數
。┥A總結
師:是,不僅這些圖形和紙片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有數學的存在,課下,同學們到生活中去發(fā)現更多的分數,下節(jié)課交流。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征。
2、畫圓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guī)。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觀察思考。
1、欣賞生活中的圓:棋子、桌面、鐘面、車輪、中國結。
2、觀察這些圖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
做套圈游戲,哪種方式更公平?
二、畫一畫。
你能想辦法畫一個圓嗎?
用手比劃著畫圓。
用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圓。
用圓規(guī)畫圓。
2、教學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三、認一認。
學生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
討論:圓規(guī)的“尖”、圓規(guī)張開的兩腳之間的長度所起的作用。
告訴學生半徑和圓心。
四、畫一畫、想一想。
要求學生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
觀察比較得知:圓有無數條直徑,無數條半徑。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都相等,半徑都相等。
以點A為圓心,要求學生以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五、討論。
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使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認識到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六、觀察與思考。
1、播放課件。
動物王國自行車比賽。分別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的車輪。
思考:車輪為什么是圓形?
操作:
用硬紙板分別剪一個圓形、正方形、橢圓形。
小組合作描出運動軌跡。
七、練一練。
課本練一練題目。
八、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很快能找到圓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從本節(jié)課里掌握圓的特征,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直徑半徑等之間的關系。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46-48頁的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做系統(tǒng)的分類整理。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認識單位是角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惜人民幣,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難點:
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學準備:
課件、人民幣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擬文具店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今天的數學課,看看李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課件出示人民幣)
生:錢。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錢?
生1:交學費。生2:買文具。生3:乘車……
師:看來錢在我們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
生:人民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反思>欲望是人為某種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開啟思維閘門的鑰匙,又是思維的指南針。要使教學達到“啟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懸念情境。上課伊始我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簡單的問話制造懸念,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主題當中,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順利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
二、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檢查課前準備情況,認識目前流通的人民幣。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認識了人民幣,你們都準備了嗎?好,從抽屜內把錢袋拿出來,同桌互相認一認,看誰認得最多?
同桌認人民幣,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都認得很不錯,現在我要考一考你們到底認識哪些人民幣?(出示1元紙幣和硬幣)
師:誰認識這張人民幣?你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認的嗎?
生:我是看的數字。
生:我看的是漢字。
師:這枚硬幣你認識嗎?
生:認識,是一元的硬幣。
師:這兩個1元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什么地方不一樣?
生:制作材料不一樣。
師: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
師:左上角的圖案是什么?
生:國徽。
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代表著國家的尊嚴,許多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因此,我們應該愛惜人民幣,不要在人民幣上亂涂亂寫亂畫。繼續(xù)看:課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認50元時教師指盲點:這些小黑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生:是給盲人摸的。
師:你的生活常識真豐富,這些小黑點是盲文符號,盲人是通過摸點數來判斷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人民幣上印盲文符號體現了我們國家對盲人的關懷。(課件出示以上人民幣)
師:李老師真佩服你們,認得又快又準。除了剛才你們所說的認識人民幣的方法外還有沒有用其他的方法來認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師:喔,你看的是人頭像。還有用別的方法來認的嗎?
生:看圖案。
生:看顏色。
師:認識人民幣的方法有很多,同學們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
師:請你們再仔細觀察這些人民幣,它們的單位名稱都是什么?(元)
師:元是人民幣的基本單位,這些都是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板書:元)
課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紙幣和硬幣
學生回答:1角、2角、5角。
師:這些人民幣的單位是什么?(角)
師:角也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齊答或指名答)
師:它們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分)
板書:分
師:你們在生活中用過分幣嗎?(沒有)
師:是不是,它就沒有用了呢?(生搖頭、疑惑,不出聲)
師:分幣在市面上已經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沒有用了,還有很多部門進行商業(yè)活動時要用到它。比如銀行在計算利息時最小的單位就是以分來計算的。
師:所以我們說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反思>認識人民幣相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認識人民幣,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只做檢查,讓學生介紹認識人民幣的方法,教師適當補充,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下一步的分類做準備,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我在這里引出人民幣的單位名稱元、角、分。國徽是國家的標志,在介紹人民幣上的一些圖案時重點介紹的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師建議我應該向學生介紹人民幣的一些防偽標志,我認為沒有必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它們還做不到,大人都無法分辨人民幣的真?zhèn),何況小孩子。對于“分”的教學學生認為是古老的東西,生活中沒有用到“分”,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省掉這部分的教學,而應該解除學生心中的疑惑,介紹“分”的歷史和作用。
。2)教師指導學生對人民幣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不僅會認人民幣,那你們會把人民幣進行分類嗎?
師:好,下面4位同學一個小組在一起合作,將桌子上的人民幣分一分,看哪個小組想出的分類方法最多?開始!
學生活動后交流展示分類方法。
師:哪兩位同學愿意合作上來分一分?(指名到投影儀上操作并說分類的方法)
1、將硬幣分成一類,將紙幣分成一類。
2、把元幣分成一類,角幣分成一類,分幣分成另一類。
3、可能還有按數字分的;按舊版和新版分的......
師小結:同學們的點子真多,想出了這么多分類的方法。有的按數字分,有的按單位名稱來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來分,這些都是你們合作成功的果實,老師為這份成果而歡喜,更為你們積極參與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師也將剛才的人民幣進行了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用課件展示這種分類的過程和結果。
。1)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12種人民幣,其面值是7種。(按從小到大排列)。
師:數一數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一共有幾種?
生數后答:12種。
。2)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6種人民幣。
師: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幾種?
生數:6種。
。3)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3種人民幣。
師: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幾種?
生:3種。
師:比一比以哪種為單位的人民幣最多?哪種最少?
生: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最多,以分為單位的最少。
師:充分說明在商品買賣中使用較多的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反思>分類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人民幣的印象,歸納出我國人民幣發(fā)行的種類面值和圖案,知道商品買賣中使用較多的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第一次教學中學生的分類方法沒有按單位名稱分的,第二次試教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觀察出了人民幣的單位名稱后,才有學生按單位名稱分類。所以說知識的鋪墊很關鍵。
三、師生做換錢游戲。
1、換2角和5角的游戲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一張2角可以換幾個1角,一張5角可以換幾個1角?
師拿出2角,再拿出5角:誰來找我換?(點兩組同學上前換錢后出示課件)
師:一張2角可以換2張1角,1張5角可以換5張1角,一張5角可以換幾張1角和幾張2角,請同桌的同學動手換一換,看有幾種換法?(課件)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匯報2種換法,課件展示結果。
2、換1元的游戲
師:有兩個小朋友看到我們在做換錢的游戲,可高興了!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課件:‘你到哪里去’,‘我去買一把尺,但不知道錢夠不夠’!銕Я硕嗌馘X’‘10個1角的硬幣,尺要一元錢’
師:同學們你們說小華帶的錢夠不夠?
生:夠。
師:為什么
動畫演示1元=10角配上聲音‘10個1角就是1元’‘哦,這就好辦了!’
板書:1元=10角(學生齊讀)
[反思>通過不同層次的換幣活動,使學生體會每種面值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積累生活經驗,為自主探索購物時怎樣付幣做準備。動畫課件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單位元角之間十進關系的理解,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
四、模擬購物
1、師生活動
師(出示一個玩具)我這里有一個玩具想賣給你們,這個玩具值1元錢,誰愿意來買?(一名學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幣,老師將錢給同學們看,同學們確認是1元錢后,老師再將玩具賣給了那名同學)
師: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幣,你應該帶上幾張呢?(很多同學拿出了5張2角,也有同學拿一張2角的,經過老師的提問后馬上更正了。)
師: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幣,你要帶幾張?(有拿2張5角紙幣的,有拿2枚硬幣的)
師:除了剛才的3種買法外還可以怎么買?請你把錢舉起來,拿對的同學我賣給他。▽W生上來買,把錢展示給同學們看)
[反思>我認為這部分的教學學生特別感興趣,針對大部分一年級學生生活實際購物體驗不多的情況,特別在課堂上安排了這個游戲,在游戲中學生為了買到玩具,能按老師教學思路動手動腦,將課堂所學知識聯(lián)系實際,高興之余產生成就感,活躍了課堂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試教時我限制了學生的付幣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學生活動
師:我們的活動是不是很有趣?同學們想不想用你們手中的錢去買東西?好,讓我們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ㄎ木叩昵榫皥D)我們先來了解這幾種商品的價格。ㄏ鹌ぁ⒊、鉛筆、練習本、)
師(指講臺前的模擬文具店):我們來到了文具店,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買的東西吧!我請一名同學上來當售貨員,**我跟你準備了一頂帽子。(給售貨員戴上帽子)師問“售貨員”:你當售貨員的責任是什么?(把錢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學們聽明白他的話了嗎?
師:李老師先來當顧客,我想買一把尺和一個練習本多少錢?我還想買一支鉛筆,需要加多少錢?這個售貨員不錯,找她買東西放心。ㄕ堃幻櫩褪痉顿I東西)
師:下面的同學想不想到這里來買東西?(想)李老師有一個要求:只能買1元錢的東西,小組內的4名同學先在一起商量,1元錢可以買哪幾樣東西,商量好的小組小組長就可以帶上錢上來買了,其他的同學當法官,看他們買對了沒有?拿對了就說‘可以賣’,拿錯了就說‘不能賣’。還要提醒你們,上來購物的“顧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隊喲!想好的小組就可以上來買了!
。▽W生購物,教師指導)
師:每個小組都買到自己滿意的東西了吧!高興嗎?去看看小明拿著錢在干什么?
生:存錢。
師:你們有存錢的習慣嗎?
師:你們手中的錢除了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外還可以干什么?
生:捐給貧困地區(qū)的小朋友。
師:對,捐給貧困地區(qū)的小朋友,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像小明一樣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后辦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你學到了什么?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還學會了買東西,你們真能干!這節(jié)課每一位同學的表現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愿意接受嗎?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會繼續(xù)探討有關人民幣的問題,下課!
[反思>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街購物的機會很少。為了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我在這里設計了一個模擬超市,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學會使用人民幣,用多種付錢的方法去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了開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并體現了實用性。由于學生人數比較多,課堂上不可能每一個同學都上來購物,但又不能把課堂變成少數學生的課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學生分成了8個組,由學生先在小組內商量1元錢可以買哪幾樣東西,為了不出錯,小組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積極思考心里計算哪幾件商品的價格是1元錢,當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建議時,它們就會考慮,誰的更合理些或者說誰設計的買法讓大家最滿意,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而且讓學生學會了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還懂得了互相謙讓。8個小組的代表上去購物時,其他的學生當“法官”讓她們監(jiān)督售貨員,他們也不會馬虎,都在認真地計算。“小小文具店”活動,讓學生仿佛處在真實的購物環(huán)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在此準備了許多的物品,任意讓學生購買。而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多種物品。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買東西的樂趣,使學生在模擬買賣物品活動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是學生本節(jié)課中最大的收獲。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認識整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動手操作。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他來了。(大屏幕上跳出一個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準備幫我叔叔照看一下鐘表店,跟我來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笥褌兡銈冎滥膫店是小熊叔叔的鐘表店呢?(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
你真聰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因為鐘表店里有好多鐘表。)
小朋友們都是在哪兒見到過鐘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們經?吹界,鐘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認識鐘表
1、(出示鐘表店門上的一個鐘),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呢?(讓學生充分說一說)(長針、短針、數字、方格)
我們把長針叫做分針,短針叫做時針(板書)
2、你能在學具鐘上找出時針和分針嗎?(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讓學生指出老師模型鐘上的分針和時針。)
認識整時
鐘面上用時針和分針來表示時刻,那么這個鐘面表示的是幾時呢?有誰知道?
。ǔ鍪7時整鐘),再點擊出示一組鐘(1時、4時、)讓學生認,學生快速認出后,哎呀,你們真聰明!怎么一下子就認出這些時間呢?是啊,小朋友們是怎么認出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間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學介紹介紹吧。(一起來交流認識整時的`方法。)
小熊: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知道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那下面的鐘面各表示幾時呢?
配場景的鐘8:00(升國旗)11:00(放學)4:00(體育活動)(中的時針和分針在轉動)學生認一認,并強調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數學上說8時,生活中一般說成8點。)
撥一撥
小貓說:“鐘真好,我也要買一個!毙⌒苷f:“現在是2時,你能撥出這個時間嗎?”小貓說:“能!
小貓會撥了,同學們會撥嗎?試一試
同學們試撥,請一個小朋友到老師的模型鐘上撥一撥,并演示撥鐘的方法。我們可以先把分針撥到12,再把時針撥到2。
請小朋友們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整時,并說一說這時你可能在干什么。(結合情景進行時間教育)
修一修
看著小朋友們又說又撥的,小狗有點急了,它說:“我也要撥一個3時,可是我,我,我怎么撥?”我們來看看它的鐘表怎么啦?(老師展示一只缺少分針的鐘,時針指著3時的鐘)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針)應該如何添呢?請同學到黑板上為它添上分針,(出示3根針,分針、時針、還有比時針還短的一根),讓學生在展臺上貼針,我們書上也有象這樣的缺少分針或時針的鐘,同學們也來幫忙添一添吧。ㄗ寣W生做書85頁第5題,為時鐘添上分針和時針)做完后選擇一些到展臺上點評。
認識大約幾時
去年在我國有一件大事,神舟6號飛船10月12日成功發(fā)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們想看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成功發(fā)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動的時刻吧!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一(上)第14頁 “想想做做”第5~9題。
課型
練習
施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數的具體含義的基礎上,正確讀寫這些數,體會并認識5
以內數的順序,會解決關于數的認識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分類的思想,初步體驗把總個數分成兩
部分的事實。養(yǎng)成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3.感受數與數的關聯(lián),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難 點
重點:1~5的意義、正確規(guī)范的書寫1~5各數。
難點: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資源
學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個數的實際含義,會認、讀、寫1~5各數,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材分析:第5題體會數的順序,第6題指導學生先想后畫,第7題啟發(fā)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分,第8題讓學生站一站,再說一說前后各有幾個同學。
教學準備:PPT圖片、圓片、計數器、磁性教具等。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修改調整
一、揭示目標,知識梳理。(預設2分鐘)
1.學生按順序數數。
2.明確學習目標。
二、鞏固內化,查漏補缺。(預設28分鐘)
1.基本練習:
① 擺圓片數數
邊擺圓片邊數數,集體從1數到5。
、 黑板上貼出1~5五個數(不按順序),請你從中選出其中兩個數寫在練習本上,寫的幾就在后面畫幾個○。
請幾個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數下面擺出相應的圓片。
、邸跋胂胱鲎觥钡5題。
排一排、讀一讀,進一步明確1-5的順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嗎?
2.發(fā)展練習:
、佟跋胂胱鲎觥钡6題。
導學單:
1.讀一讀花瓶上的數,看看每個瓶里花的朵數對不對?
2.根據花瓶上的數補畫出缺少的花。
分別補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冢跋胂胱鲎觥钡7題。
導學單:
1.你能把星分成兩類嗎?
2.你是按什么分的?
。瓤梢园搭伾,也可以按形狀分)
、郏跋胂胱鲎觥钡8題。
說說每個孩子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
同學們一起按順序,一個一個地把他們說的話說一說,好嗎?
、埽跋胂胱鲎觥钡9題。
先讀一讀格子里的數,再描數與寫數。
比一比,誰寫得最認真、最漂亮。
三、當堂檢測,拓展延伸。(預設10分鐘)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進步?
2.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第6頁1、2、3、4題。
3.拓展題:數一數你家里在5以內的東西,說給你父母聽一聽。想一想,你還可以用這些數字記錄什么?
→上一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些數?你能從1開始數到5嗎?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練習1~5各數的認識。(出示課題)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這些數,能認真地寫好這些數。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
→導學要點:
① 查看一下你的同桌是否正確?
② 這里幾表示的個數最多,幾表示的個數最少?
→請同學們看黑板上的1~5。你能有序地把這5個數的卡片排一排嗎?拿出你的5張卡片排一排,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排的。
→按順序排既可以從1~5,也可以從5~1。并練習看卡片讀數與不看卡片讀數。
→引導:你能補畫出花瓶里缺少的花嗎?現在你就看花瓶上的數,是幾就畫滿幾朵。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你添了幾朵,為什么?
畫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必在意畫的是否好看,而要看每一個花瓶里花的朵數與花瓶上的數是不是一樣。
→指出:可以按顏色分,紅色有4個。可以用四個小圓點表示,黃色有1個,用1個小圓點表示;也可以按形狀分,分成五角星一類,有3個,四角星2個。
→引導:圖中女孩是怎么說的?她后面的男孩可以怎么說?再往后的小朋友每人可以怎么說?
追問:如果隊伍里從前往后按順序說,每人說的前面和后面的人數是怎樣變化的?
→結合上一節(jié)課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a.執(zhí)筆方法;b.寫字的姿勢;c. 書寫注意點(起筆、拐彎、收筆演示清楚)。
如:1像小棒,從靠近右上角起,稍微向左下角傾斜。2像小鴨,3像耳朵,數3的書寫較難,要重點指導。4像小旗,5像秤鉤,都是兩筆寫成,老師要說出每一筆的起筆、收筆過程,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當堂批改、講評、訂正。
【教后反思】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小學一年級教科書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正確的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寫數字10。能夠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 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感受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 學生能夠自主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0的.組成
教學準備:
10的點子圖、計數器、直尺、花朵圖、蝴蝶圖
教學設計: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復習
用數字寶寶的故事復習0~9
師:誰最大?誰最小?
2、 故事導入
教師講數字寶寶0被9欺負的故事,讓學生幫助想辦法幫助數字寶寶0。
師:數字寶寶1也想到了辦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們說一說1說的對嗎?
3、 揭示課題“10的認識”
二、 新授
1、 認識10
、 數花朵圖(只有9朵)
師:慢慢地又有一朵花開了。(學生又貼上一朵)現在一共有幾朵花了?
、 數蝴蝶圖(只有9只,再發(fā)一朵給學生,讓學生上臺表演飛來的蝴蝶)
又飛來了一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教讀10,并請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
2、 出示計數器(抽學生在講臺上來撥一撥)
先撥9顆珠子,再撥一顆,現在一共有多少顆珠子?
3、 教學直尺圖(學生可以觀察自己帶來的直尺)
出示直尺讓學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
師:9后面是幾?
生:10
師:10的前面是幾?
生:9
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一讀。
4、 比較9和10的大小
5、 教學10的分合式(做游戲,教師說我出1,學生說我出9,一起說1和9組成10)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 教學10的書寫和完成書上連線,填空練習。
四、課堂總結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出發(f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車發(fā),應用了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的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教學思考。
為了方便學生的觀察、操作、推理、交流,在設計時注意了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的空間
不足的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了,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設計練習的時間。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倍的認識》,8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倍”的意義,能用“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融會貫通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學會描述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教學過程:
比較引入,揭題
師:會讀這個字嗎?(板書:比)
生:比
師:會比嗎?
生:會
師:比一比,老師左、右手里的鉛筆支數,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同樣多
師:左手有3支,右手也有3支,我們就說3和3同樣多。
那,再來比一比?
生:左手比右手少2支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右手比左手多2支
師:也就是說5比3多,3比5少
過渡:我們知道兩個數相比,會產生誰多、誰少、同樣多的關系,其實,兩個數相比,還會產生另一種關系倍(板書: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倍。(板書:倍的認識)
小棒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常常幫助我們學習新的知識。今天,我們也需要它的幫助。
二、認識“2倍”等,建立概念
1、學習“倍”的意義:
。1)、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
師:我們先在第一排擺3根小棒
生擺,老師把同學們擺的畫出來;我們把3根小棒圈起來,看作1份,以3根為1份;我們在第二排擺2份,會嗎?
生:會,學生擺
師:哪位同學上臺將它畫出來?其余同學畫在題單上。
生:畫
師:小老師,你告訴大家:你在第二排擺了幾根小棒?
生:6根
師:你們在第二排擺了幾根小棒?生齊答:6根
師:小老師,你為什么在第二排擺6根小棒呢?
生:第一排擺3根小棒為1份,第二排擺2份,2×3=6根。
師:我們以3根為1份,擺這樣的2份,就是2個3。擺的時候,可以把這2份隔開一點;畫的`時候,還可一份一份圈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6里面有幾個3?
生說:2個3
師:板書:6里面有2個3,我們就說6是3的2倍。
生:齊讀
師:看圖會說嗎?
生:會,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說一說
師:這個2倍是誰和誰比產生的呢?
生:6和3比產生的
師:6和3比,6里面有2個3,6就是3的2倍。
過渡:同學們學得真不錯,我們再來比一比。我們在第一排擺2根為1份,第二排擺4份,你會嗎?
生:會
師:同學們先擺一擺,并把你的擺法在題單上畫出來;
誰來把你的擺法畫在黑板上?
生:擺,畫
師:你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生:我們以第一排擺2根小棒為1份,第二排擺4份,2×4=8根。
師:你們的擺法一樣嗎?一樣的請舉手
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將小棒收起來,看誰收得又快又好。
2根為1份,第二排擺4份,擺了幾個2
生:4個2
師:4個2就是8根,你能仿照上面的說一說嗎?
生說:8里面有4個2,8是2的4倍。
師抽學生說,板書,學生寫在題單上。
師:這個4倍是誰和誰比產生的呢?
生:8和2比產生的
師:為什么8是2的4倍呢?
生:因為8里面有4個2
師:同學們知道2倍、4倍是怎樣產生的,那么,倍是怎樣產生的呢?
生: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比產生的。
師小結:兩個數相比,不僅會產生誰多、誰少、同樣多的關系,還會產生另一種關系倍。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了解倍的有關知識。
三、強化“一份數”,強化概念。
1、理解
師:出示圖,提問:三角形個數是圓的x倍,請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生:圈一圈、填一填。
師:你為什么要3個3個地圈?
生:因為圓有3個,看作1份,所以要3個3個地圈。
師:圓有3個看作1份,三角形有2份,所以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這個2倍是誰和誰比產生的呢?
生:三角形的6個和圓的3個相比產生的。
師:為什么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呢?
生1:三角形有6個,圓有3個,6是3的2倍。
生2:圓3個為1份,三角形有2份,所以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
師:板書:6和3比,6里面有2個3,6是3的2倍。
生:齊讀
2、初步運用
師:出示圖,三角形個數是圓的x倍
生: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
師:你是怎樣圈,知道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
生:4個圓為1份,三角形圈2次,三角形個數是圓的2倍
師:出示圖及要求,你能畫出三角形和圓的3倍關系圖嗎?
生:畫9個三角形,三角形個數是圓的3倍.
師:畫對了,它是以誰為1份的呢?
生:圓的個數
師:還可以以誰為1份呢?
生:三角形
師:圓的個數是幾份?畫幾個三角形呢?
生:圓的個數是3份,畫1三角形表示1份
師:這樣,誰的個數是誰的幾倍
生:圓的個數是三角形的3倍
師:真不錯,接下來我們進行判斷
出示圖,三角形個數是圓的3倍嗎?
生:判斷,說出方法
師:我們應該看個數,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了。接下來看一看,還能迷惑到你嗎?
出示圖,的個數是的x倍。
生:三角形個數是圓的4倍.因為圓有3個,三角形有12個,12是3的4倍。
師小結:我們把小的量看作1份,大的量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它的幾倍。
三、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fā)現梯形的基本特征,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梯形的認識過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廳性的高的概念,畫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流程:
一、生活導入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重點可讓學生上臺指一指梯形)
2、你能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根據學生回憶板書:
。1)探究特點
。2)認識高、底
(3)多種練習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里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組活動
。ㄒ唬┨骄刻攸c
1、展示小組內制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歸納梯形的特點: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ǘ┱J識高、底
1、介紹小組內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礎上指導看書自學: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么?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說說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說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三、練習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說說看。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
圓的特征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教具
教學圓規(guī)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么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游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后,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么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并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3、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
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么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六、作業(yè)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征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圓(本質特征):圓上各點到定點(半徑)的距離都相等。
圓的畫法:
圓的相關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它們都相等;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它們也都相等。
教學后記
在學生已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的了解圓的各部份名稱。學生對圓心與圓
的半徑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內容。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 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3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是平均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每人獨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除字,然后組內互查,幫助寫錯的訂正。
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放( 3 )支竹筍?梢杂盟闶12÷4=3表示,讀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結合題目說一說12、4、3各自代表的含義嗎?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12÷4=3。
2、自主學習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們小組來匯報:12代表12支竹筍,4代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3代表每盤放3個
師:那12個蘋果,平均分成4盤,每盤三個,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發(fā)現了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發(fā)現:把12個東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師:那15÷5=3 表示什么含義呢?
師: 你能編一個用12÷4=3計算的題嗎?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19
一、激情導課
1、導入課題
對于圓,同學們都很熟悉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到過圓形?老師也給大家?guī)硪恍,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有什么感覺?圓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正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麗而神奇,難怪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共同探究圓的奧秘吧!(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對于圓,你還有什么想要研究的問題或者有什么困惑嗎?看來同學們對圓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這節(jié)課我們先進一步了解圓,學會繪制圓,用數學語言描述圓。
3、效果預期
同學們只要會觀察、勤動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順利完成這三個目標,有信心嗎?
二、民主導學
我們列舉了這么多的生活實例,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圖形呢?
請同學們回憶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想一想圓與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金魚圖,你能根據邊的特點給這些圖形分分類嗎?同學們真會觀察,一下子抓住了這些平面圖形的特點,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矗覀冞@么容易就進一步了解了圓,你們真了不起!
任務一:現在同學們試一試:能用手中的材料畫一個圓嗎?
老師真佩服你們,能用這么多方法能畫出圓,把自己的方法與別人的比較一下,你發(fā)現那種方法適用性更廣一些?現在,我們一起動手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先干什么?(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固定好兩腳的長度,我們簡單說成“定長”怎么樣?)第二步呢?(對,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上,你能把這一步也起個簡單的名字嗎?好,“定長”)最后一步呢?(把裝有畫筆的另一只腳旋轉一周,就畫好了。)畫好了,請同學們舉起來欣賞一下,真棒!你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你們看,繪制圓就這么簡單!
任務三:在剛才的活動中你們對圓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的研究中你們一定有更深刻的發(fā)現。現在請同學們自學56頁例2到57頁上面一段,不懂的地方小組內再討論、交流。老師給大家一個小提示:把書中的重點內容勾畫出來,可以利用手中的圓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好了,開始吧。
匯報、交流。
圓中心的一點叫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老師也來畫一條半徑。為什么不對?書上用特別精練而準確的語言描述了半徑,我們一起讀一遍。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畫直徑,為什么不對?你還知道了什么?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師手中的圓的半徑跟你手中圓的半徑相等嗎?必須強調什么?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所以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
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同學們真是了不起,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圓心、半徑、直徑及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但是還差那么一點點,現在我們來再次畫圓,相信你們還會有新的收獲。
請同學們思考,在畫圓的過程中,你認為圓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徑的作用是什么?
畫好了,請同學們回想畫圓的過程,第一步定長,就是什么?定點又是什么?這兩個圓一樣大嗎?為什么?可見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圓心有什么作用呢?對,有的圓畫在這里,有的圓畫在那里,是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
到現在為止,老師覺得大家描述圓就比較完整了,我們會描述了,還得會用才行。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古今中外,車的外形都在不斷地改變,但是有一部分始終沒有改變,你注意到了嗎?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車輪要設計成圓形的呢?車軸應裝在哪呢?
同學們用數學語言描述了圓,還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中這樣描述道:“圓,一中同長也!惫糯@一發(fā)現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這節(jié)課,同學們認真觀察,動手操作,用準確的語言對圓進行了描述,我們順利完成了三個目標,下面就來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1)判斷:用手勢表示
在同一圓內,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畫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
直徑是半徑的2倍。
。2)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方和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2、結果反饋:
學生互檢互查。
3、反思總結:
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請同學們試著介紹你的朋友,好嗎?
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老師非常滿意,讓我們一起為這節(jié)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用厘米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以發(fā)展為本,營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學習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厘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長方形紙條、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師:新學期到了,在螞蟻王國里有一所螞蟻學堂,它馬上要開學了。看!這就是螞蟻學堂,漂亮嗎?小螞蟻們每天上學都要經過一座小橋。一天,一陣狂風吹過,把小橋的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么辦好呀?小螞蟻們決定重新再做一個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長呢?
小朋友,你們能幫小螞蟻們解決這個問題嗎?怎樣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長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尺子量,這確實是個好辦法,那你們有尺子嗎?
生:有!
【設計意圖:利用《螞蟻王國》的故事引入,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通過讓學生幫小螞蟻解決問題這一情節(jié)吸引學生對新知產生學習的欲望。】
二、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一)觀察尺
1、讓學生觀察尺子,仔細瞧瞧,你發(fā)現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發(fā)現與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尺子上有數字、刻度線、“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點的意思。
3、當學生說到尺子上有“cm”時,介紹“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厘米。(板書:認識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師:那你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嗎?我們來聽聽小螞蟻的介紹(課件介紹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嗎?(學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臺說一說、指一指: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生回答:從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學生邊說邊指)
4、你發(fā)現1厘米其實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從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們還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嗎?
生1:從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從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
6、比一比,請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舉出來看一看,1厘米長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長。
師:1厘米很短,所以我們一般用厘米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
7、找一找,生活當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生舉例、課件展示:圖釘、牙齒、小正方體、小紐扣……)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觀察尺子、認識1厘米,形成表象。學生能從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體會方法的多樣性;從周圍物體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體驗了l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
(三)感知幾厘米
1、師:剛才我們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長,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嗎?(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生:2厘米是從0刻度到2刻度。
師:有不同想法的嗎?
生:從1刻度到3刻度之間也是2厘米。
……
師:你們怎么能找到這么多2厘米的?你們有什么法寶嗎?
生:2厘米其實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這么長,不用直尺,你能來估計一下5厘米有多長嗎?指名估計比劃,小朋友自己估計一下呢?
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長呢?還是請我們的好朋友——尺子來幫忙,請小朋友在尺上比劃一下,同桌互相說一說:5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指名回答:5厘米從哪兒到哪兒,有不同的嗎?
不管從哪兒到哪兒,5厘米就是幾大格?
5、你還想知道幾厘米的長度,指名說一說。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計一下,再拿著尺比劃給同桌看一看。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生在認識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探索幾厘米的長度,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紙條有多長。(學生猜一猜、估一估)
2、課件展示量紙條的方法,學生細心學習。
3、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量紙條。
4、集體交流用尺子量紙條的方法。
(紙條的左端對齊0刻度線,把尺子與紙條放平,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5、唱一唱。
《測量小兒歌》
小朋友要牢記,
物體要放平。
用尺子兩物體,
左端要和0對齊,
右端指向刻度幾,
物體就是幾厘米。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猜想、自學用尺子測量的方法再嘗試測量,歸納測量的方法這一系列活動,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還設計了唱一唱活動,既鞏固了測量的方法又活躍課堂氣氛,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三、 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既然我們已經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了,那現在是時候幫小螞蟻的忙,測量一下小橋扶手的長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長度。
(1) 學生動手量一量。
(2) 指名上臺展示測量的方法。
2、 闖關游戲。
師:小螞蟻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它們帶來了一份大大的禮物,準備要送給大家,可是需要同學們闖過三關才能獲得禮物哦!有信心嗎?小精靈兒童網站
(1) 第一關: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關:火眼金睛(判斷測量的方法對嗎?為什么?)
第三關:心靈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這里長方形的寬是接近4厘米,引導學生像這樣接近4厘米的可以說它是大約4厘米。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二十多分鐘的學習已經開始出現疲倦,此時設計闖三關獲獎品的游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通過游戲鞏固新知,一舉兩得。】
四、 回顧全課,總結延伸
同學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學生說收獲,是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對下一節(jié)課《認識米》作知識性的鋪墊和延伸。】
【數學《比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眾數的數學教學設計09-01
教學設計:認識數學04-09
數學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2-10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06-12
數學《10的認識與組成》教學設計06-12
小學數學認識負數的教學設計06-12
數學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06-12
0的認識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6-12
《我們認識的數》數學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