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教學重點: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弄清文言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起興趣,導入學習
1、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整體感知
1、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自讀:學生自讀課文。
3、感知: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提示:A、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B、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并翻譯。
4、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芭蟆迸f注:“同門曰朋。”跟現(xiàn)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shù)。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最后的“知”字當破讀,通“智”?鬃诱f這番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xiàn)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學生自主閱讀)
。1)學生思考: ①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 ②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獨立思考和復習。
。2)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后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3、交流: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講解:兩章也是講學習態(tài)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講解:“士”,在《論語》中大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 “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講解: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講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積極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消極的一面。
4、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
學習
內容 學習態(tài)度 是為了
更好的做人
思想修
【論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 教學設計12-06
論語教學設計02-14
《論語》教學設計02-28
論語教學設計11-20
論語教學設計01-13
《論語》教學設計06-28
《論語》 教學設計02-24
論語的教學設計04-19
《論語》教學設計09-03
《論語》教學設計范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