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視猜譯教學,提高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教育論文
摘 要: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頗有成效,但縱觀農(nóng)村初中文言文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現(xiàn)代文教學是“熱點”,而文言文教學則是教改熱潮中的“冷點”。文言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作為傳承中國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文言文教學理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筆者以文言文教學中猜譯為切入點,進行了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猜譯 探索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積累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在理解字詞、句子的基礎上加強文言文的誦讀,培養(yǎng)學生文言語感,使學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基于以上要求,新課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猜譯”。
一、關于“猜譯”
文言文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原則是忠實于原文的意思,不走樣。通常,文言文的翻譯采用六字法:留、刪、擴、換、補、調(diào)。在新課改下的文言文教學中,應注重積累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辨識多義字、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辨識單音詞和雙音詞),注意常用文言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對于文中的一些尚存疑義或自己把握不準的字詞,根據(jù)文言文所反映的時代和上下語境,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先根據(jù)上下文猜測其意思,然后對照幾種理解展開小組討論和探究,從而更準確地理解字詞,進而全面到位地把握全句、理解全文的意思。
二、“猜譯”例舉
1.語境釋義
文言文中的字詞不能脫離文章所反映的時代和上下文的語境來理解,并且有一些字詞在文言中比較活躍,只有通過語境中才能確定其含義,以便總結該字詞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而”字,在文言文中主要作連詞,表示前后詞句修飾、并列、遞進、承接、轉(zhuǎn)折等關系。如“傭者笑而應曰”(《陳涉世家》)中“笑”是“傭者”的表情,“而”表示修飾關系;“釀泉為酒,泉香而酒!保ā蹲砦掏び洝罚┲兄浮叭闾穑扑邃!,“而”表示并列,可不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同上)中“而”后的內(nèi)容較前更進一層,可譯為“而且或并且”,表示遞進關系;“水落而石出”(同上)中“水落”和“石出”有先后順序,“而”在其中表示承接關系;“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同上)中“而”字前后意思有了轉(zhuǎn)折,可譯為“可是或但是”等!盀椤弊x“wéi”作動詞時非常活躍,依上下文語境變換其意思。
如“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隆中對》)中《梁父吟》是古歌曲名,“為”在這里應釋為“唱”;“為壇而盟”(《陳涉世家》)中“壇”是盟誓的高臺,“為”即是“修建”之義;“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陌上桑》)中“青絲”和“桂枝”都是名詞用作狀語,是“用青絲”和“用桂枝”的意思,而“籠系”和“籠鉤”是羅敷手所用器物,“為”在這里應是“做”的意思。 2.因義定音,因音定義
古漢語中一些常用實詞,因處在不同的時代和語境音不同,義也不同。有時可以根據(jù)字的讀音而知其義,有時可以依據(jù)字的意義而知其音。正是在讀音的變化中,字義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對于“覺而起,起而歸”(《始得西山宴游記》)中“覺”字的理解,有的同學讀“jiào”,意為“睡覺”,而有的同學讀“jué”,意為“睡醒”,兩種意見爭執(zhí)不下,前者說“睡覺起來”,后者說“睡醒起來”。通過討論,根據(jù)上下文,學生明確此處“覺”應讀“jué”,意為“睡醒”。借此機會,我向?qū)W生解釋了古漢語“覺醒”二字:覺,本義為睡醒;醒,本義為酒醒,后來引申為覺悟、醒悟。
3.常用通假知音義
古漢語中的某些字,如果用它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不能解釋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它是否是通假字了,況且許多字在古漢語中已成了通用的通假字了。如:亡──無、爾──耳、見──現(xiàn)、說──悅、直──值、反──返、食──飼、邪──耶、不──否、曾──增、女──汝、要──邀、信──伸、被──披、衡──橫、有──又等。如此之例,不勝枚舉,在文言文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釋義的同時,及時總結通假字使用的情況,提高辨別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4.詞類活用釋義
詞類活用指古漢語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一類詞臨時用作另一類詞并且改變了原來的語法語義的語言現(xiàn)象。其特點:一是要有具體語境,沒有語境就不能談活用;二是語義語法的臨時性,此處活用彼處未必。當一些詞在具體的語境中無法用原來的語法語義解釋的時候,可先依據(jù)其本義、引申義、比喻義解釋其含義,以達到句意通暢,然后再依據(jù)其此處的含義辨別詞的活用類型。詞類活用常見的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如“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中的“王”當動詞講,“為王”之意;“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同上)中“丹”用作狀語,“用丹砂”之意;“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犬”用作狀語,“像狗一樣”之意。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進行“猜譯”,既適應了新課程的標準,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逐步養(yǎng)成學生自主探究文言文的方法和習慣,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
【重視猜譯教學,提高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教育理論論文03-30
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計劃04-20
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總結11-08
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方案11-21
加強考試管理提高教學質(zhì)量論文(精選6篇)06-13
中學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實施方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