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心理效應是人們看問題時片面、狹隘、不客觀的或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常感到力不從心、事倍功半,許多時候是因為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徑而造成的。為了把握學生心理,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常見的心理效應,以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地克服不良心理傾向,充分地利用積極心理傾向,從而找到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克服“比馬龍效應”,讓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
教師低估學生能力,認定學生不求上進,思想、行動差勁,以至學生將其內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其實,每一名學生都很在乎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形象,也很在乎教師對于他的評價。如果,我們接觸到一個學生,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否定他們的學習能力。一兩次違紀就給他們貼上“差生”的標簽,那么他們很可能會自暴自棄、得過且過,這樣做的結果是成績會更加差、表現更糟糕,當又一次受到老師的批評,他就會更加放縱自己。不斷地遭遇失敗,反復受到批評和指責就會慢慢地形成“我本來就是這樣”,“我就是不行的”自我認定,從而失去上進心,還很有可能斷送學生一生的前程。“比馬龍效應”告訴我們:決不可低估學生,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事實上,絕對不可能存在沒有任何優(yōu)點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有時往往是井底之蛙,怎能看到井口之外群星薈萃、風光無限。我們應當用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位學生。
二、克服“馬太效應”,用好表揚藝術。
“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作出的貢獻所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還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績。”我們常常對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寄予過高的期望,不吝嗇表揚,更不乏溢美之詞。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榮譽和稱號。這樣做的弊端有二,一是他們可能會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二是他們會背負上更重的包袱。他們一方面要加倍努力,保持先進地位,繼續(xù)享受別人頂禮膜拜的待遇,另一方面又有一種優(yōu)越感,從而“樂不思蜀”。兩種矛盾的心理,兩軍對壘,耗費精力。對于學習成績還不太好的,表現正在改觀的同學,我們往往不愿肯定他們,即使表揚也往往是調侃式的、言不由衷的。為了克服“馬太效應”,我們應當對優(yōu)秀學生更加嚴格的要求,甚至是有點苛刻的要求,對于他們的'進步適當肯定即可。對于后進生的表揚與肯定要采取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要中肯、自然、真心實意。
三、克服“首因效應”,煉就“火眼金睛”。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長跑比賽中,一開始跑在前面的人,往往不是最后的贏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氨鵁o常勝,水無常形”,一個學生,一開始表現良好,那么他是否能經的起時間的考驗。相反,一個學生開始給我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那么是否真的很差勁,或者永遠差勁。憑第一印象就簡單地給學生定性,不僅會左右我們今后對學生的客觀評價,而且也無形當中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
【幾種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期待效應在幼兒禮儀教育中的應用論文01-12
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4
音像資料在俄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論文01-13
積極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4
聲樂教學中的心理互動效應分析論文08-21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論文11-10
教育心理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17
災后心理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之探究論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