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郁達夫及創(chuàng)作風格。
2。體會故都秋清,靜,悲涼的特點。
3。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并借鑒文章“融情于景,馭景以情”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中又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情。
教學方法:
討論,歸納
教學設想:
以“秋”為話題,用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既渲染一種氣氛,又導出一種閱讀詩文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文中描寫景物的特點去把握其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秋”“愁”(板書),心上有秋便是愁。關于“秋’歷代文人墨客也有一種傳統(tǒng)的認識:言秋必愁。有詩為證: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倍鸥Α兜歉摺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绷馈队炅剽彙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最典型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大家一起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散曲中的秋是怎樣的?(凋零,悲涼,凄楚。)詩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憂郁,悲愴。)你是怎樣捕捉到詩人情感的?(通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
“通過景物描寫把握作者的情感”這是我們解讀詩文的一把鑰匙。
關于“秋”,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啊,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北國的秋為什么會讓他發(fā)出如此感嘆呢?我們今天來學習《故都的秋》(板書),去領略郁達夫筆下,心中的秋。
二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美學家說:“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就從故都的秋景走入郁達夫的心靈世界。看作者通過故都景的描寫,要抒發(fā)怎樣的深情?
1。提問:文章的哪些文字段是寫秋景的?這些文字段描寫了幾幅故都秋景圖,并作以概括。
學生發(fā)言。(提示:抓住描寫的主體對象。)
明確:。3-11自然段
小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蟬殘叫,閑話秋涼,秋果奇景
2。學生讀3-11自然段
提問:作者筆下的故都秋景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發(fā)言。(提示: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
明確:清,靜,悲涼。
三 細讀細品
討論題目:作者通過怎樣的景物描寫來突出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學生討論。
學生可以一幅圖畫為例,抓住其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
明確:
寫秋院--
“聽得到青天馴鴿子的飛聲”寫出了環(huán)境的寧靜。
“細數(shù)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 藍朵”寫出了心的靜。
“一椽破屋”“破腰壁”寫出了境的悲涼。
寫秋槐--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柔軟的觸覺!睂懗隽谁h(huán)境的靜,心的靜。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還覺得有點落寞!睂懗隽谁h(huán)境的靜,心的悲涼。
寫秋蟬--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绷烙性娋洹昂s凄切”這里用反襯的手法,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寫出了故都秋的靜和悲涼的特點。寫秋雨--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睂懗隽谁h(huán)境的靜,悲涼。
寫秋果--
“像鴿蛋似的著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顏色的時候......”“淡綠微黃”,視覺上給人一種清,靜之感。
提問:分析了景物描寫從中讀到的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
明確:和故都的秋景一樣也是“清,靜,悲涼”的。在作者的筆下景中有情的悲涼,情中有景的落寞。的確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達到了“物我為一”的境界,這也是這篇散文的魅力之所在。
提問:回頭去看,郁達夫筆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練習)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內外,
在------------,
在------------,
在------------,
在------------.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蟬的每一聲殘叫里,在秋雨的每一個雨滴里,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里。)
的確,郁達夫故都的秋景都是皇城根下,尋常巷陌中的家常小景。所以,只要用心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平凡的景物中讀出一種真實的生活感受。
四 課堂探討論問題。
作者是在頌秋還是在悲秋?
學生討論(抓住文中關鍵語句)
明確:“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是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啊,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故都秋的喜愛和向往。
再討論:作者為什么不以明快的筆調來寫故都的秋?
學生討論
明確:這與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和當時的寫作背景有關。
郁達夫,3歲喪父,17歲隨兄長一起赴日本留學,在異國生活的十年,是他飽受屈辱和恥辱的十年。這也影響了他的個性。在個人性格反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學方面,他喜歡“靜”的文學,寫的也是“如水的文學”。
另外,此文寫于1934年,此時的中國,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郁達夫也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飽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寫心中的“悲涼”已不只是故都賞景時的心態(tài),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感悟。
課堂小結:
課堂一開始我們便說了“心上有秋便是愁。”那現(xiàn)在看來愁不是來自秋本身,而是來自人的心。劉禹錫就說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逼鋵,只要換一種心態(tài),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秋也有它美麗,成熟的一面。
課堂作業(yè):以“母校秋景”為題寫一篇短文。
要求:1。借鑒課文的“融情于景,馭景以情”表現(xiàn)手法。
2。 600字以上。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故都的秋》教案
4.故都的秋簡單教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