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即能培養(yǎng)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是學生在學習一位數乘以兩位數,整十數的口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筆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理解和掌握乘數是兩位的筆算乘法的算例和計算法則作了鋪墊。
正確理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是成功教學的一半。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
29182102020360xxxx800
教材主要介紹整百數乘一個數,就是用百位上的數去乘這個數,乘得數就是幾百,所以要在這個數后面添兩個“0”。教材的這樣安排,體現了知識的有序性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會說乘數是整百數的乘法口算的算理,學會整百數乘一個數的口算方法。
2、能指出乘法算式的兩個因素。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4、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算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遷移法。
2、發(fā)現法。
3、練習法。
4、目標教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曚亯|
從口算6道題入手,復習100乘以一個數,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使學生通過口算,歸類小結,溝通舊知,激活思維。
。ǘ┙沂菊n題,展示學習目標
當學生處在急于求知的狀態(tài)時,及時揭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后面的教學活動就緊緊圍繞著目標展開。
(三)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分兩部分:
1、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
2、認識乘法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又叫做積的兩個因素。
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學生完全可以從整十數的口算中得于遷移。所以可以打破常規(guī)教學,先讓學生編出幾道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題,試著算一算,說說思考過程,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展開思維,因為材料來自于學生,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的解決了教學中重點和難點。
(四)練習設計
1、看卡片說得數:
在于人人參與,人人掌握算理、算法,面向全體,避免“兩極分化”。
2、直接寫得數:
這一層次的訓練,要求人人動筆,算的又快又對,提高口算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題量的練習,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3、題組練習:
通過一個因素不變,另一個因素擴大或縮小的題組練習,既鞏固了乘數是一位數,整十數、整百數的口算,同時滲透了函數思想,引活了知識。
4、綜合練習
這個層次的練習集舊知識、新知識、擴展性知識為一體,檢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生動有趣。
。ㄎ澹┳瞿繕藱z測題,及時反饋糾正。
學生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及時得知自己所學知識的正誤和能否及時獲取矯正性的信息,通過做目標檢測題,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且及時進行調控,查漏補缺,努力使每個知識點都落實到位。
。┱n堂小結
可以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作出本課的小結。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2-----P43《平均數》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tǒng)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并非編者任意而為,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后進行教學的。在統(tǒng)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并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三、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運用已學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
四、教學的重、難點: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探究發(fā)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為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于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已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chuàng)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fā)新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于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著進行比較。在學生處于認知沖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后,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為“先合后分” 。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里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4月23日的校本教研活動中,聽了程老師執(zhí)教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節(jié)課,程老師幽默風趣的課堂組織能力,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淺。
1、在活動中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教師就讓學生在動手摸一摸的比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先摸一摸數學書的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哪個大?第二次摸一摸課桌的面書的面,第三次摸一摸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哪個大?這樣很好的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fā)進行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了鋪墊。感知面積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學具說面積大小,體驗到沒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不便于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
2、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程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理解“面積單位”這一概念。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通過學生自己想辦法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這統(tǒng)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3、找出生活中的單位面積物體,為學生建立表象。在認識了1平方厘米時,教師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如指甲蓋,鍵盤上的鍵等,同樣1平方分米的物品的尋找,特別是1平方米的報紙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1平方米的面積好大,并通過能站幾個人來實際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為學生建立了單位面積的大小,教學效果好。
本節(jié)課程老師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性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性的規(guī)律的數學分支。標準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tǒng)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的現象,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部分內容可用四個課時來教學。我講的主要是第1課時,例1和例2的內容,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說一說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fā)生結果。
2、 過程與方法:
(1) 創(chuàng)設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小正方體實驗、涂色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2) 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初步體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 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描述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 說學情 :學生在平時的說話中也會用到可能這個詞,說明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fā)生的了。
2、設計理念: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 教具準備:小正方體、盒子、課件。
五、教學過程 :
課前活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幾呢?可能是星期六嗎?為什么呢?同學們都盼望周未,因為周未呀!有你們自己自由的空間,那么周未你可能去干什么呢?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教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小正方體的游戲,讓學生推薦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講臺上來,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學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后讓學生以剪子、包袱、錘的形式來決定勝負。然后師小結:同學們從剛才活動中,我們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贏,也有可能女生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當中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引出課題:可能性
(二) 通過摸小正方體游戲,體驗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感知階段)
老師和同學進行摸小正體游戲,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么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紅色的小正方體,由于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有了實效性。學生會主動的對所出現的摸小正方體現象進行推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三)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體驗階段)
通過教學教材105頁的例二,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判斷哪個事件是一定發(fā)生的,哪個事件是可能發(fā)生的,哪個事件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接著讓學生進行一個即興表演活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
(四)應用知識,拓展練習。(升華階段)
通過對教材108頁練習二十四1、2題和課件上面的練習題的練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五)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習了身邊有價值的數學。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jié)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六、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西游記》的故事創(chuàng)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同時播放背景音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沒想到,他倆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豬八戒實在忍不住了,就商量著和沙僧先吃掉這個西瓜,可是倆個人該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導學生經歷分數“從整體知識到分數
知識”的數學化過程。
(1) 學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讓學生說一說該如何分西瓜,怎樣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過折圓形紙片的一半,強調平均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為下一步理解分數的的意義打下基礎。
。2)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符號,表達“一半”
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過畫圖、寫字或者寫數字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表示一半的符號。
學生自由活動,小組交流,展示,讓學生說出理由。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著重針對畫圖的學生作品講解。
在小結中總結三個共同特點,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兩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師邊說邊板書—,2,1),引出在數學上,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數學上把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齊讀分數。
。3)進一步理解1的意義: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谧寣W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fā)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huán)節(jié)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
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銜接,深入認識分數
。1)就在豬八戒和沙僧準備分西瓜的時候,孫悟空從天而降,批評了他們,八戒只好求饒,說西瓜四個人一塊吃,你能幫他們再分一分嗎?通過故事的發(fā)展,自然引出對1/4的認識。
。2)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1/4.
通過折長方形紙片的1/4,加深對此分數的理解。
。3)利用圖形,探索其他分數
、僮寣W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诶^續(xù)創(chuàng)造幾分之幾
我們知道豬八戒是最饞嘴的,我們幫他們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豬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兩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學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點理解:里面有幾個?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 基礎練習:讓學生辨別圖中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嗎?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2、 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學以致用。
3、 拓展練習:一條長1米的繩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讀作:二分之一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口算乘法》是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P68~69的內容。
2、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觀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嘗試的過程中總結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對于學生來講,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識,在一定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究過程中來研究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習新知識會感到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3、教學目標: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fā)展思維。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處,并能熟練運用進行計算。
二、說教學策略
1、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要由學生自主建構,數學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師扮演的角色是組織引導學生發(fā)現,讓學生成為發(fā)現者、探索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動學習把新知納入舊知。
2、說教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活動之中。在教學中著力已有的知識著手,既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確率,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在算一算、練一練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在嘗試、探索、練習過程中能總結出口算乘法的簡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蹦蔷褪莾仍诘那笾枰,教者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求知需要,激活他們的內在潛能,喚醒他們的覺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啟迪他們主動思維,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說學法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認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三、說教學流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把實踐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ㄒ唬、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通過搶答、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復習,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了必要的鋪墊。本節(jié)課重點是學生能說出口算時的算理,這些復習題就是為學習重點做鋪墊。
。ǘ(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教學時教師先出示游樂園的場景圖,通過學生觀察主題圖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由問題列出10乘幾這一新授內容,而不是由老師給出問題和例題,而是完全是由學生主動提供的。在教學完10乘幾后,學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學生自編的題目展開教學,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學習獨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時,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
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解決問題,并進性討論與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學生在試算20乘幾時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計算,有的口算,有的筆算,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也隨之變化。教師則及時結合實例,展開討論:怎樣使計算正確率更高而且計算又方便呢?讓學生感悟出口算與筆算的聯系及各自的特點,從而在鼓勵學生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又注重計算策略的優(yōu)化選擇?偨Y歸納得出結論。在解決共性問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作到引而不牽,放而不縱。
。ㄈ、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在練習設計中我設計了基本達標練習,推進練習,鞏固應用以及拓展思維等層次性的變化,力求講究層次化、趣味化、彈性化。同時溶入趣味性,如搶答,游戲,競賽等形式,使學生做得愉快,練得開心!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至于本節(jié)課的板書,我致力于條理清晰,簡明扼要。
板書設計: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個十×2=4個十就是40
30×3=90(元)
3個十×3=9個十就是90
整節(jié)課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愿學、樂學。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大量的知識,提高各種能力。這一課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的有效引導,我相信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謝謝!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說明:
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充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計時法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和發(fā)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互換。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通過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知識的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24時記時法在時間這部分內容中是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它與普通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在理解、表述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怎樣讓學生學得輕松,知識點掌握得又好。特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里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覺得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活動化、信息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學習數學的樂趣中。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模式,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數學實例,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聯系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教材一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24時記時法。首先,出現電視臺節(jié)目預報員預報電視節(jié)目,從學生喜歡的“六一劇場”的開始時間切入,讓學生討論“怎么會有14:00呢”,引入了24時記時法。接著,尋找生活中的24時計時法:出示銀行的營業(yè)時間、公共汽車站牌上標注的服務時間、交通標志上的起止時間、火車票上的開車時間、麥當勞、大潤發(fā)營業(yè)時間、郵局取信時間,然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輪船票、購物發(fā)票、游園活動時間等,無論是數學內容還是生活內容都十分豐富。
(2)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的關系是有些困難的,教材充分注意到這個難點。在學生已經知道一天里有兩個8時、兩個10時、兩個12時等的基礎上,例題首先利用連貫的三個鐘面講述24時記時法的基本原理,從左邊到中間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0~12時,中間到右邊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12~24時。右邊的那個鐘面上還完整地顯示了一天中的0~24時。通過特殊的“0時”教學加深了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
。3)扎實、靈活地安排練習形式。
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從把24時計時法記錄的節(jié)目單改寫成普通計時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計時法互換,再到親自時間完成xxxx年顏港小學秋季作息時間表的兩種計時法的互換。層層遞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
五、說教:
學過程:
在本單元中,安排了兩則“你知道嗎”。其中第一則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我把這些知識安排在上課之前循環(huán)播放,讓學生在無意識中感悟古時候的計時工具。
1、情境導入:
由電視臺播放的節(jié)目內容,引出課題。
2、探索新知:
結合課件,深入探討。
得出:普通記時法數字不超過12,分上午、下午、晚上、凌晨等;
而24時記時法,全是數字且不超過24,沒有上、下午的文字。
3、拓展練習:
。1)告訴你的是什么記時法?從這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1、銀行儲蓄。
2、公交車站牌。
3、汽車禁行牌。
4、火車票。
5、麥當勞。
6、大潤發(fā)。
7、三次取信時間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4時記時法?(學生交流)
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請用另一種計時法匯報一下。
既然這兩種記時法,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那么,我們要學會準確地使用這兩種計時法。
(3)填表(北國中心小學xxxx年秋季作息時間表)
4、動手制作自己的“一日生活時間”(機動)
其實,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讓每一個24小時過得很有意義呢?請用二十四時計時法制作一份雙休日的“一日生活時間表”。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58頁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8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谒闶枪P算的基礎,以往的口算教學過多的強調口算技能、正確率的訓練,簡單、重復、機械的訓練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于對數學失去興趣。本節(jié)課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創(chuàng)設了郵遞員送報紙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講,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識,在一定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究過程中來研究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習新知識會感到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擬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口算乘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算法進行口算,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通過各種數學活動使學生能運用乘法口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明確口算算理。
二、說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明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口算方法。
《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當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實際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學生體會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以學生所熟悉的郵遞員送報紙和信件為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熟悉的具體的問題情境,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僅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課標》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節(jié)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熟悉生活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體問題情境,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生活情境:
郵遞員送信,既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又能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又及時對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有了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新知的環(huán)節(jié)中,又利用剛才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事例中發(fā)現數學知識,發(fā)現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在學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過程中,第一個問題“郵遞員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多少封信?”算式是300×10=3000,60×10=600,教師根據兒童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口算乘法的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第二個問題“工作一個月,又要送多少份報紙、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時,由剛才的“扶”到現在的“放”,比一比,看誰算得快,并且說說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樣,怎樣才能說明結果是正確地。使學生能夠學習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經歷從“多樣化”到“優(yōu)化”的過程,提升學生思維的抽象度和靈活度,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引導學生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時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在應用方法的鞏固練習中,分四個層次:第一個練習是改錯題,有多添加0的,有少添加0的,還有乘法誤用加法計算的,其中“50×60=300”是學生易犯的一個典型錯誤,通過讓學生找錯、改錯,可以減少學生在今后計算中犯同樣的錯誤。第二個練習是你出我算,要求同桌每人編2道這樣的口算式題;都不要把答案寫出來。將你的口算式題給你的同桌,考考他,是不是掌握了口算方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同桌的合作能力。第三個練習是摘香蕉游戲。讓學生看課件來進行口算。第四個練習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一個是拓展練習,我根據本課內容設計了由積推想因數的拓展練習,讓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的口算乘法類型來推想有幾種不同的填法,()×()=2400,()×()=4000,這里既要求學生用口訣來推想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有幾種不同的填法,又要求學生根據積末尾的0的個數來分配兩個因數末尾的0的個數。特別是積4000的算式,既可以是想成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得4的,也可以是相乘得40的,這樣的練習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本課所學知識運用其中,同時也關注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發(fā)展,因為練習設計沒有限定要寫出幾種填法,讓每個學生都量力而行,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最后的課堂總結以給聰聰回信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了回顧。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它位于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一節(jié)。我先進行簡單的單元分析,再就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進行說課。
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賹W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谡當导右晃粩导跋鄳臏p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
說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
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
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比如花卉展、小貓釣魚等,并呈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撥計數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傊,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yǎng)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1.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難點: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說教材和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說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采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tǒng)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復”的缺陷,創(chuàng)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練習中,培養(yǎng)計算能力。
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趣: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種花,說出每種花的盆數,教師板書。)
。墼O計意圖: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又對學生滲透愛護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huán)節(jié):小組匯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并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余的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數減整十數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并且說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設計意圖:學生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并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解釋應用,鞏固練習。
。ㄕn件演示課本上的練習題)
1、擺一擺,算一算。出示第57頁的“做一做”
304070—30
2、看58頁第一題圖,計算。
402060—20
3、對比練習。
32456—4
3020405060—40
師:同學們,發(fā)現這兩組數有什么不同嗎?
。òl(fā)現第一行是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或相減,第二行是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或相減。)
4、玩摘蘋果的游戲
。ㄔO計意圖:將“枯燥”的計算練習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出現,淡化了“練”的痕跡,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同時給多些學生參與的機會,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四、評價體驗
你們學到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一、說教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個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本單元共有兩個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個內容是在以前學習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的。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總結并理解算理
教學用具:
二、說學情
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了解了小數中各個數位的含義,并且學習了整數的加減法,很清楚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所以對于這個知識的學習并不會感到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我區(qū)的教學實際設計如下內容
1、教學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學方法:因為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內在的聯系所以采用遷移類比法引入,并根據這個教學內容的特點所以采用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程序
一段:學什么
1、復習導入:出示兩道整數加減法計算題83+59 83-59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整數加減法,你能準確又快速的計算出得數嗎?
。1)學生用豎式計算
(2)你是怎樣計算的?(說算理)
師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小數加減法》師板書
2、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計算探索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
方法:自己讀后指名讀,這樣目標就清楚了。
二段:我來學:
1、用情境導入法出示——購物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種文具學生說出名稱和價格:
卷筆刀:0.8元,橡皮鉛筆:1.2元,綠鉛筆:0.6元。
3、出示學習提示:
。1)根據已有信息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和一個減法問題。(口頭提出問題)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先獨立計算,再同座互查。
。3)小組討論: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試著總結出計算方法。
(4)時間為10分鐘左右。
設計理由是:首先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然后先獨立學習,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組交流。
4、學習后一個或兩個小組板前展示,老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和強調。
三段:我來用
因為本課內容需在計算的基礎上總結計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練習、典型的錯例分析練習、解決問題練習等系列練習活動。
1、填空: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將( )對齊,也就是( ),再從( )位算起,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 )。(先自讀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齊讀。)
2、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5+2.4=2.9 7.5+1.5=8.0 3.2-1.6=2.6(給出豎式,判斷)然后列出正確的豎式。(先獨做再小組檢查)指名說說每道題錯哪了,應該怎么做。
3、列豎式計算
98頁3題選4道題(同桌互查后說出結果,錯的改過來)
4、解決問題:《動腦筋》6.8元 《童話故事選》3.4元。
。1)《動腦筋》和《童話故事選》一共多少元?
。2)《動腦筋》比《童話故事選》便宜多少元?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互查。投影展示講評,各組長檢查一下有錯的嗎?如果有改正過來。
5、根據實際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學生要認真讀題目選擇合適的條件)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條裙子:54.6元 一條褲子:38.7元
四段:我來思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學習情況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板書: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小數點對齊 ,從末位算起。
學生板演 學生板演
【關于三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0篇】相關文章: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10-09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有關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10-13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10-11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10-10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11-11
三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11-04
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旋轉與平移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