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二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xù)和深化,又是學習離子反應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上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yè)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之后離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胖浪、堿、鹽在水溶液中能發(fā)生電離;
、屏私怆娊赓|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悄軌蚍直婺男┪镔|是強電解質哪些物質是弱電解質;
、壤斫怆婋x的概念,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乓龑W生自主學習,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堿、鹽的定義;
、仆ㄟ^獨立思考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虐l(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企w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及其電離
2、教學難點
電解質的概念;判斷哪些物質是電解質,哪些物質是非電解質,哪些物質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二、說教法
本節(jié)在全書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難懂,為避免枯燥,從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微觀粒子的分析,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概念。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化學實驗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目的。
四、說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來導入新課。實驗的主要內容是探究NaCl固體、純水和NaCl溶液的導電性。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體驗化學的神奇與奧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以及將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遷移的能力。在實驗結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這一概念。
2、新課教學:
講授部分主要分為六個部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質的類型、電離、電離方程式、酸堿鹽的定義和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僭敿氈v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著重強調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義中“或”和“和”的區(qū)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研究范疇為化合物等等。避免學生進入誤區(qū)。
②通過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例題進一步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例題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夠導電的混合物如鹽酸溶液、能夠導電的金屬單質、水溶液能夠導電但并非該物質導電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鈉和常見的有機非電解質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讓學生自己去判斷之后配合詳細而透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獨立判斷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讓學生們明白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這個概念不是一個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滿足化合物這一基礎。
、弁ㄟ^例題進一步對判斷這兩個概念做個系統(tǒng)的分條目的總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狀態(tài)下才能導電。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
4、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和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5、酸堿鹽水和部分的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
(2)、電解質的類型
通過小結的最后一點,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的類型并列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3)、電離
分析課前所做的實驗,讓同學們自主探究NaCl固體和純水不能導電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初中所學到得知識入手,概括出物質導電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動的電子,即金屬導體導電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即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融化狀態(tài)下導電的原因。)從而得出NaCl固體和純水不能導電的原因。這樣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引入電離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動畫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微觀粒子的電離過程。
(4)、電離方程式
通過NaCl固體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概念及其書寫規(guī)律。
(5)、酸堿鹽的定義
請同學到黑板寫出HCl、 、這三種常見的強酸的電離方程式。讓學生觀察三種酸電離后的共同點,利用這個共同點重新對酸下一個定義。學生獨立思考用同樣的方法對堿和鹽重新定義。
(6)、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利用多媒體播放溶液導電性實驗的短片,讓同學們觀察相同濃度的不同溶液的導電性差異。讓學生主動探究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同時了解到有的電解質能夠完全電離而有些不能。從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并給出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并給出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
五、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離子反應》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們回顧之前學過的溶液導電性方面的知識,并把它運用到對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認識,使學生認識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從各種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2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堿金屬編排在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并得到鞏固,也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豐富的典型金屬元素的感性認識,本章實質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鈉是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金屬,學好鈉的性質可為后面學習其它堿金屬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教材是本章的重點。
1.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2、目標分析
2.1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階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導學生去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為以后學習其它族元素作一個鋪墊。
2.2在能力方面,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創(chuàng)造的激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過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氣中會變成什么呢?把鈉投入水中有什么現象?會不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實驗,觀察現象
通過實物鈉歸納出鈉的顏色、狀態(tài)、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鈉在空氣中點燃觀察其產物;再演示鈉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后我歸納其反應現象:“浮”、“球”、“游”、“消”、“紅”。(課本上對生成氣體的檢驗方法效果不好,我對此進行了改進:用一裝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黃豆大的鈉的大頭針,瓶倒置使鈉和水充分反應,取下塞子、點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銳的爆鳴聲,效果得到大大改進。)
(三)分析現象,深入探究
鈉是銀白色的,其表面顏色是灰暗的,而鈉在空氣中燃燒后又呈現淡黃色,這些說明了鈉在常溫下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鈉、點燃則與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鈉與水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反應,當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鈉與稀鹽酸的反應會發(fā)生爆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總結性質,得出結論
通過鈉的性質得到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結合鈉的性質去解釋鈉的用途,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用途。
4、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對金屬鈉的認識,掌握金屬鈉的性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歸納物質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歸納小結,布置作業(yè)
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化學性質。從鈉的性質可以類推其他堿金屬的性質,這樣,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對鈉的性質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習、研究的環(huán)境:⑴把時間留給學生;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⑶把認知過程留給學生;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睂W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六、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艔男驴萍疾牧弦
、茝纳磉呑钍煜さ氖吕
、菑膶嶒炓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程學習狀態(tài).
2.實驗研究
確定主題:(供給學生實驗學習)
探究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將鋅片、銅片同時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設疑:為什么上述實驗都是鋅片上有氣泡,銅片上無氣泡?
探究4: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設疑:①鋅片的質量有無變化?②銅片上產生了氫氣,是否說明銅能失去電子?③寫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電子從哪來?⑤鋅失去的電子如何傳遞到銅?
探究5:如何證明裝置中產生電流?
設計與實施: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艑W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可擺放一些儀器和藥品,促使學生自由聯想,從而設計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拼_定方案、動手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操作中的問題、釋疑、處理偶發(fā)事件。
交流與評價:
、鸥鹘M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設計方案和展示實驗成果。
、仆瑢W自評和互評價。
教師組織交流并適當的提問,使學生的總結更加完善,從而使研究學習順利完成。
3.引申與提高
、烹娮影鍟鴮⒃姵匮b置原理分析和構成條件展示給學生
、齐娮觿赢嬆M原電池和干電池電流形成的微觀電子的運動
4.結尾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升華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鞏固原電池原理及其形成條件的基礎上,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電池和電池與環(huán)保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5、作業(yè)設計
指導學生登錄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各類電池介紹(水果原電池、自制電池等),科學家或科普文章,環(huán)境與電池等介紹;并親手制作一個水果電池。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全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氯氣不僅僅是鹵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對氯氣的性質、用途、制法等進行比較全面、細致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下一節(jié)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學習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guī)律以及介紹氯堿工業(yè)等聯系實際知識的需要;同時,由于在高中階段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介紹較為全面、細致,且探討和應用也較多,對學生全面認識化學元素、形成正確觀點、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氣的化學性質也是第一章所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在教材中對氯氣性質的認識,是以實驗驗證的方法完成的,這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提高了極好的機會。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能正確寫出氯氣與金屬、
與氫氣、與水、與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了解氯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形成科學的觀察、思維、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鞏固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以及嚴謹求實、努力探索的優(yōu)良品質;
通過氯元素的結構與氯氣化學性質的關系,進一步確立內因是決定物質
性質的根本原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教學重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是理解氯氣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依據,也是后續(xù)學習鹵素及其他非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的基礎,所以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缺乏溶解平衡的知識,較難理解氯水既有單質氯的性質,又有鹽酸和次氯酸的性質。這一部分如果學得不好,將在學習氯水跟不同物質反應表現出來的不同性質時發(fā)生困難,所以氯氣與水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系堿金屬導入新課
在第二章學生已經學習了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都具有相似性的金屬元素——堿金屬,知道了一些研究金屬元素的方法,在課的開始即向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將學習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同樣具有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族元素,簡稱鹵素,并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鹵族元素的名稱、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說明與學習堿金屬相似,我們也先學習其代表“人物”——氯氣,從而自然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氯氣的物理性質
首先展示一瓶氯氣,向瓶中加入1/5蒸餾水,振蕩后,在瓶后襯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并穿插史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伊普雷戰(zhàn)役中,德軍5分鐘釋放了180噸氯氣,致使15000人中毒,1/3人死亡,而這樣世界上第一支專業(yè)的氯氣部隊就是在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哈伯指導下建立的,他把自己的天才貢獻給了法西斯。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氯氣毒性的認識,而且適時向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由此再演示和介紹正確聞氯氣的方法可謂水到渠成。
(三)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采用推理驗證法,引導學生由氯的原子結構分析,推測它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最后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概括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
1.設問激疑:根據氯的原子結構,請學生分析氯氣的化學性質應該如何?如何驗證?培養(yǎng)學生由原子結構推斷性質的化學思想。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引出對氯氣化學性質的探索。
2.實驗驗證:
(1)與金屬的反應:做好三個演示實驗①鈉在氯氣中燃燒②鐵在氯氣中燃燒③銅在氯氣中燃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注意反應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例如,做銅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教師一面演示,一面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積極動腦。一面灼熱銅絲,一面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灼熱銅呢?(銅是不活潑的金屬,必須灼熱活化銅,使其達到燃點)灼熱的銅放進盛有氯氣的集氣瓶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反應后立即提出問題:觀察到什么現象?(劇烈燃燒、集氣瓶里充滿棕黃色的煙)棕黃色的煙是什么物質?(氯化銅晶體顆粒)寫出化學方程式,注明電子轉移。又設問:銅是不活潑的金屬,為什么能夠跟氯氣劇烈反應?(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出發(fā)進行分析,得出氯是非;顫姷姆墙饘俚慕Y論)把少量水注入集氣瓶里,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觀察到什么現象?(氯化銅溶于水,溶液變綠色——說明氯化銅易溶,氯化銅溶液顏色為綠色)教師進一步加水,稀釋溶液,溶液變藍。提醒學生濃度不同時溶液的顏色不同。這一點很重要,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點上,強調條件的重要性。
接著提出設疑,氯氣能不能與非金屬反應?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從而引出性質
(2)與非金屬的反應
除了做好書上的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外,補充紅磷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同樣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氯氣比氫氣和磷的非金屬性更強。適時地讓學生討論: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引導學生比較鐵、硫、碳等在氧氣中燃燒,以及銅、鈉、氫氣等在氯氣中的燃燒,找出共同的特點并由此推出“任何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做燃燒!痹诖瞬粌H發(fā)展了燃燒的概念,而且滲透了“真理是相對的,不斷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大多學生知道自來水不能直接用來養(yǎng)魚這一生活常識,那么是為什么呢?通過這一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生活問題引出氯氣與水的反應這一性質,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以及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3)氯氣與水的反應。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可用實驗探究法來突破。
設問:氯氣能不能跟水反應,其產物是什么?如何用實驗方法驗證,請設計實驗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先實驗氯水的酸堿性。用滴管吸取上面試驗中得到的氯水,注入試管里。然后滴入1~2滴石蕊試劑觀察到氯水先變紅后褪色。實驗現象說明很可能生成了酸。根據反應物判斷很可能生成了鹽酸。如何驗證鹽酸的生成?學生聯想初中學過的鹽酸的檢驗方法很容易提出硝酸銀溶液,經實驗確有鹽酸生成。教師緊接著設問:如何解釋石蕊試劑先紅后褪色的現象?是氯水中的氯分子、鹽酸,使指示劑褪色了,還是生成了另外一種新的物質使指示劑褪色了?讓學生充分討論,并設計出實驗方案。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最后歸納出把干燥的有色試紙分別放人裝有氯氣的集氣瓶里、鹽酸溶液里、上面實驗得到的氯水里。前兩者顏色不褪,后者顏色馬上褪。即氯分子、鹽酸沒有漂白作用,惟獨氯水有漂白作用。
既然氯分子、鹽酸、水分子都沒有漂白作用,那么氯水里必然有一種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質。這種新物質是什么?到此,揭開氯氣跟水反應產物的謎底的時機已經水到渠成。教師根據上面實驗事實和化學反應中原子守恒原理可以引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C12+H20=HCl+HClO
至此,學生對氯氣跟水的反應和氯水里不僅有未反應的氯單質,還有鹽酸和次氯酸的事實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教師出示久置光照分解的氯水證明這些溶液只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而沒有漂白作用。結合教材中演示實驗,學生就能認識次氯酸不穩(wěn)定,引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學反應。
2HClO=2HCl+O2
教師向裝滿氯氣的瓶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一經振蕩,黃綠色立即褪凈。由此過渡到氯氣與堿的反應。
(4)與堿的反應
重點分析氯氣與NaOH、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角度、離子角度分析反應,不僅鞏固第一章所學知識,也能加深學生對氯氣化學性質的理解。
3.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以上的一些實驗演示及分析討論,學生已對氯氣的性質有了一個生動而鮮明的印象。這時再引導他們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去認識氯氣化學性質所以活潑的原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歸納出氯氣是化學
性質很活潑的典型的非金屬。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5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二、專題二、第一單元《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jié)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采用發(fā)現,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發(fā)現、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jié)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v(B)=△c(B)/t
4、單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2〕濃度的影響
〔3〕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征
3.化學平衡的標志
【高中高一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高一化學上冊說課稿01-11
高中剪紙說課稿02-17
高中繪畫說課稿11-02
高中體育武術說課稿12-17
高中散文說課稿范文11-03
《將進酒》高中說課稿范文11-04
高中《短歌行》說課稿06-26
高中歸園田居說課稿12-27
高中課文《包身工》說課稿12-01
高中選修《將進酒》說課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