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作者簡介及生平
導(dǎo)語:《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xué)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注釋
1.答:回復(fù)。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xué)家。
13.復(fù):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文言知識
古今異義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jié) 今義:時間)(備 古義:具備 今義:準(zhǔn)備、具備)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曉 古義:清晨 今義:知道)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④古來共談(談 古義:稱贊 今義:談?wù)?
一詞多義與-----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念無與為樂者:和。書-----謝答中“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名;謝答中書“書”:書信。
詞類活用五色交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陽稱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年少時好讀書,鉆研道術(shù)。年長以后博覽群書,傳說他「一事不知,以為深恥」。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隸,好著述。齊高帝作相,曾引他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辭官,隱于句曲山,自號「華陽陶隱居」。梁武帝即位后,屢次聘請他,他不肯出山。但國家每有大事,總要去向他求教,時人稱他「山中宰相」。死后謚為「貞白先生」。有輯本《陶隱居集》。
陶弘景生平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居士,丹陽秣陵(現(xiàn)江蘇南京)人。
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zhàn)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shù),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幫助修訂《本草集注》。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閱為務(wù)。”(《南史》)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自幼聰明異常,十歲讀葛洪《神仙傳》,便立志養(yǎng)生,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后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華陽洞。梁武帝早年便與陶弘景認(rèn)識,稱帝之后,想讓其出山為官,輔佐朝政。陶于是畫了一張畫,兩頭牛,一個自在地吃草,一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雖不為官,但書信不斷,常以朝廷大事與他商討,人稱“山中宰相”。(492年,陶弘景36歲,他的好友蕭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隱居于曲山。梁武帝蕭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幾次想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了。后來,梁武帝無法,只好時常將國家大事寫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請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時常寫信給梁武帝,指點政策。于是,朝廷與曲山間音信不斷,陶弘景雖身在方外,卻儼然成為了朝廷決策人物,當(dāng)時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結(jié)合老莊哲學(xué)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并增收魏晉間名醫(y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并首創(chuàng)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xué)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xiàn)在敦煌發(fā)現(xiàn)殘本)其內(nèi)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著有《真誥》、《真靈位業(yè)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二牛圖》等等。他的文章《答謝中書書》(又名《山川之美》)被選入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科書,也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級的語文教科書中。
【《答謝中書書》作者簡介及生平】相關(guān)文章:
《答謝中書書》翻譯及注釋12-27
《答謝中書書》注釋及翻譯12-26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注釋12-18
答謝中書書注釋及翻譯06-02
《答謝中書書》解題及情感11-19
《答謝中書書》背景及鑒賞11-18
《答謝中書書》文體及賞析03-08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08-31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