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翻譯及賞析
詠史詩一般借吟詠、評論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來抒發(fā)情懷的詩。《赤壁》就是這樣一首詠史詩,它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下面是關于赤壁翻譯及賞析的內容,歡迎參考!
杜牧赤壁翻譯及賞析1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賞析:
杜牧于會昌二年(8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曾游覽黃州赤壁磯。站在滔滔東去的大江之濱,觀“赤壁”而思史,回憶三國時代在鄂州赤壁磯所發(fā)生的吳蜀聯(lián)軍大敗曹兵,從而尊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zhàn) “。撫今追昔,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這著名的詠史詩。
一、二句寫作者在江邊淤沙之中,詩人以一柄殘戟置于詩端,引發(fā)后兩句的歷史議論,具有歷史的縱深感。三、四句是說周瑜的獲勝是偶然的機遇所致,僅安憑一時僥幸并不是定國之策。假若不是東風驟起,蜀軍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計大顯神威,那么,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這兩句詩頗具史論意味,見解獨到。詩人對周瑜的諧謔揶揄 ,暗示了對曹操的肯定。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zhàn)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現(xiàn)在陜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晉杜預,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從十五六歲起,博讀經(jīng)史,關心時政。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剛直,屢受 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其詩 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于七言律詩和絕句。
杜牧赤壁翻譯及賞析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作品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作品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作品賞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边@兩句意為折斷的戰(zhàn)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后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這對于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jīng)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zhàn)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并未直言戰(zhàn)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里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后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xiàn)手法,詩的后兩句寫戰(zhàn)爭的勝負時,作者并未點破,而是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zhàn)發(fā)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于僥幸,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赤壁》鑒賞
詩詞文賦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 杜牧《赤壁》
有研究唐詩的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過:唐朝詩人多數(shù)愛吹牛。因為憑借軍功升職的機會比憑借文筆升職的機會大得多,因此很多詩人都幻想能以軍功實現(xiàn)人生抱負,浪漫情懷一升起,筆下就不免有些浮夸,書生也想“談笑靜胡沙”,書生也能“上凌煙閣”,做“萬戶侯”。可最終也就寫下幾句詩而已。不過,這當中也有例外,杜牧就是例外。
杜牧是軍事發(fā)燒友,曾經(jīng)為《孫子兵法》做過注,并且這項工作得到了軍事界的認可,被列為注解《孫子兵法》十一大權威之一。
而且,人家小杜真不是動動筆桿而已,還真能為一次具體的戰(zhàn)役出謀劃策。唐武宗年間,藩鎮(zhèn)軍閥劉稹謀反,朝廷正為之焦慮間,小杜馬上向宰相李德裕獻策,建議奇襲叛軍,而且他的建議很具體,具體到了該調動多少部隊,該調動什么兵種,例如“精甲兵五千,二千”。李德裕用小杜之計,果然平定劉稹之亂。
從這個背景來看,杜牧寫的《赤壁》不是吹水之作。他從江底撈起的古代兵器聯(lián)想到公元三世紀那場決定歷史命運的赤壁大戰(zhàn),滿腹韜略的他不由得鄙視起三國周郎來,都說你周公瑾了不起,在我杜某人看來,這場勝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無非是氣候因素的突變所致,跟周郎的韜略沒多大關系。否則,東吳的兩位美眉,早就被曹操接到銅雀臺上去了。言下之意就是說周郎和杜牧相比,不過爾爾。杜牧確實有用兵之才,可惜機緣不對,只能在揚州寂寞地與煙花相伴,史上少了一位杜將軍,多了一位杜才子,杜牧固然寂寞,大唐文化卻因此不寂寞。
【杜牧赤壁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赤壁杜牧翻譯及賞析12-25
杜牧赤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2-25
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譯10-16
杜牧《赤壁》原文及賞析02-11
杜牧的赤壁原文及翻譯10-16
杜牧赤壁原文翻譯10-20
杜牧《赤壁》詩詞賞析03-24
杜牧詩《赤壁》賞析12-05
唐詩賞析:杜牧《赤壁》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