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原文帶翻譯
《河中石獸》是紀昀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里掉了石獸,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jīng)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里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確的結論。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笑著說:“凡是丟失在河里的石頭,都應當?shù)胶拥纳嫌螌ふ。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jīng)_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洞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錯亂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錯亂了嗎?”
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jù)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古今異義
耳:古義:罷了。例句:漸沉漸深耳 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物理: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例句:爾輩不能究物理 ;今義:一種學科。物理學。
并:古義:一起 。 例句:二石獸并沉焉。 今義:并列。
閱:古義:經(jīng)歷 例句:閱十余歲。 今義:閱讀
是:代詞 ,此,這。 例句:是非木柿
;問今是何世 B.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士卒多為用者
C. 一老河兵聞之;當求之于上流 D.山門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3.翻譯下列。 今義:判斷詞 是。
蓋:古義:發(fā)語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嚙沙為坎穴 成為
眾服為確論 認為
詞性活用
棹: 名詞用為動詞 船槳,這里指劃(船)
暴漲:動詞用為名詞詞,因為。 例句: 蓋石性堅重。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義: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義:表示轉折 但是,卻。
求:古義:尋找。例句:求石獸于水中。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已:古義:停止。例句:轉轉不已。今義:已經(jīng)。
如:古義:像這樣。例句:如是再嚙。今義:如果。
特殊句式
語后置紀曉嵐晚年心靈世界的反映,也從某一個側面顯現(xiàn)出清代中期紛繁復雜的'時代文化風貌。該書的取材,一是來自于紀曉嵐本人的親身經(jīng)歷和耳聞目睹,二是來自于他人提供或轉述的材料。小說涉及的社會生活領域,從文人學士、妓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幾乎無所不包。豐富的生活素材,為作家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書中有些怪異奇譎的故事,雖然充滿了因果報應、禍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節(jié)義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但也客觀而真實地反映了清中葉的某些人生實相,并觸及到當時某些社會弊端,不僅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而且表現(xiàn)了一定的進步思想) 倒裝句
5.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賓語“之”
6.豈能為暴漲攜之去(“為”表被動) 被動句
【河中石獸原文帶翻譯】相關文章:
河中石獸翻譯原文10-22
河中石獸原文翻譯10-22
河中石獸原文翻譯賞析02-13
河中石獸原文與翻譯10-20
河中石獸原文和翻譯10-22
河中石獸原文且翻譯05-26
河中石獸翻譯和原文05-25
河中石獸原文加翻譯05-17
河中石獸原文賞析及翻譯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