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課文原文
雁蕩山,曾經給無數的詩人、畫家、文人學士以強烈的美感和靈感。課文《雁蕩山》是指沈括的《夢溪筆談·雁蕩山》。
《雁蕩山》
原文:
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見此山。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山頂有一個大湖,據說是叫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把它叫做龍湫。又有經行峽、宴坐峰,皆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面。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陜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譯文:
溫州雁蕩山(是)天下奇特、秀麗(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地理資料(對雁蕩山)都不曾有記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要建造玉清宮,開山砍伐木材,才有人發(fā)現這座山,這時還沒有山名。根據西域書記載,羅漢(名叫)諾矩羅的,住在中國東南大海邊的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唐朝和尚貫休寫《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的詩句。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可以)俯視大海,但(當時一般人)不知道雁蕩、龍湫所在的地方,后來(宋代)因為采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有(一個)大湖,傳說把它當作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就把它當作(大、小)龍湫。還有經行峽、宴坐峰,都(是)后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唐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的時候,所有永嘉(一帶)的山水,幾乎都游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
我觀察雁蕩山許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約)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蕩山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一些山谷里面。從周圍山地外面遠望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走到山谷里面,(才看到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沖云霄。推究它(形成)的道理,應當是被山谷里的大水沖刷,沙土都沖走了,唯獨(剩下這些)巨大的巖石巍然挺立(在那里)。像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也)都(是)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從下面望這些山峰,(是)高聳的巖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里的山峰峰頂卻又)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這)許多山峰的頂部還低于周圍山地的地平面。世界上溪谷里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底部凹陷像神龕的巖石,也(就是)這一類(情況)罷了,(它們和雁蕩山谷里的許多山峰的成因,原理是相同的。)現在的成皋、陜州以西的大溝谷里高聳直立的土層往往高達百尺,高高地聳立著,也(可算是)形體齊備而規(guī)模較小的.雁蕩山的許多山峰,只是這里是黃土的,那里是石質的罷了。(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發(fā)現它,謝靈運沒有到過(這里),從事理上說是不奇怪的。
《雁蕩山》教案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一、重點掌握“名、類、但……”等文言詞語和詞類活用
二、理清全文脈絡,了解說明順序
三、相關的說明方法
重點難點
一、詞類活用
二、特殊句式
教學過程
集體朗讀課文,訂正字音 湫() 驛() 龕() 瞰() 穹() 壑() 皋( ) 迥( )
根據上下文,對照注釋,解決文中的重要詞語
1/實詞言: 瞰:類: 干:原: 及:
2/虛詞凡: 但:
3/詞類活用
、迕~作狀語,例:
、 前瞰大海 ( )
② 上聳千尺 ( )
、婷~作動詞,例: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 ) [辨]未有言者. (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㈠倒裝句 例: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姹粍泳 例: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 為深谷林莽所蔽注音、齊讀留意字形適當聯系舊知正確譯句,加深理解譯句、比較
(三)判斷句:溫州雁蕩,天下奇秀
(四)省略句:相傳以()為龍湫學生依次翻譯課文,教師適時點撥、訂正理解課文內容
(一)說明層次:
1段:說明雁蕩山在古代長期不為人知的原因。
2段:推究雁蕩諸峰的成因,說明其長期不為人知是它的特殊地形造成的。共3小層:先言作者實地考察所見地形,再推究特殊地形的成因,最后總結。
(二)說明順序先發(fā)現、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是由“果”(特殊地形)到“因”(成因)的邏輯順序。說明方法
1、引用資料:
2、舉例、比較:語言特點:平實,但不乏生動。
例如:1、“未嘗有言”、“未有名”、“未知雁蕩、龍湫之所在”、“未有雁蕩之名”------層層鋪墊,給人以迷離神秘之感。
2、“自嶺外望之,……至谷中則……自下望之……從上觀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準確地說明了雁蕩諸峰的特殊地形。
作業(yè)布置1、完成隨堂練習2、預習《察今》
【雁蕩山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離騷》課文原文12-13
《稱贊》課文原文06-30
課文原文繁星12-14
課文原文《雨后》12-14
課文《蠟燭》原文08-18
《松鼠》課文原文12-13
《波浪》課文原文12-13
《麋鹿》課文原文12-13
《背影》課文原文11-20
離騷的原文課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