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一年級課文
《綠》這篇散文寫于1924年,當時我國文壇仍涌動著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作者思想上仍洋溢著“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沖破封建樊籬、勇于探索進取的激情,因而文章寫的清朗明快,把對光明和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融入到對秋水描繪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綠一年級課文,歡迎閱讀。
《綠》一年級課文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瀑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便呈現(xiàn)于眼前了。
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jīng)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jù)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2月8日,溫州作
附:綠一年級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中描寫自然景物的美和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2.理解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的觀察點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文章中比喻的含義。
教學重點
對梅雨瀑,特別是對梅雨潭的描寫。
教學難點
描寫梅雨瀑的觀察點,學生初讀理解會比較困難。
教學疑點
為什么要先寫梅雨瀑,后寫梅雨潭?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預習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二、速讀課文,感知文意
1.把握下列詞語,準備默寫。
驚詫(chà) 呈現(xiàn) 盤踞(jù) 翼翅 天宇 綹(liǔ)
倏(shū) 鞠躬 皺纈(xié) 處(chǔ)女 蘊(yùn)蓄
鮮潤 輕盈 臨風飄舉 挹yì 明眸(móu) 善瞇(lài)
掬(jǖ) 塵 滓(zǐ) 薄 (bó)陰 棱(léng)角 什剎(shí chà)
2.根據(jù)語境,解釋詞語。
踞: _________倏:_________ 離合的神光:_________
皺纈:_________
挹:_________ 明眸善瞇:_________
掬:_________ 驚詫:_________驚訝,詫異。
蘊蓄:_________積累或包含在里面未表露出來。 塵滓:_________ 雜質。
3.作為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說有一個能概括全文內(nèi)容的句子。你覺得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感情朗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
。2)品味情感。
四、初步完成學案
課堂學習
導入: (出示PPT1)
朱自清我們曾學過他的散文《春》,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經(jīng)典散文《綠》。 [板書] 綠 朱自清
春天是充滿綠色的,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有好多句子寫到了“綠”:“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薄皹淙~兒都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倍裉,我們將要學習的散文《綠》,并不是春天的綠,而是寫秋季的綠。也不是寫小草、樹葉的綠,那么是寫什么地方的綠呢?
[板書] 梅雨潭的綠
秋季,照理說是秋風蕭瑟,黃葉遍地了,而浙江仙巖的梅雨潭卻充滿著綠,充滿著奇異的綠,醉人的綠,它招引人們?nèi)ベp綠、品綠。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到梅雨潭去游覽一番吧!
研讀課文
一、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出示PPT2)
。1)這篇課文的開頭、結尾有什么特點?
。2)作者的觀察點移動了幾次?劃出文中交待觀察點的語句。
[范讀]
二、分析首尾兩段及第二段
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剛才提出的兩個問題:
(1)這篇課文的開頭、結尾有什么特點?
明確:互相照應,點明題意。
再深入思考: (出示PPT3)
、 首尾兩段的句式是否相同?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用意?
明確:不僅句式相同,而且文字也基本相同;用了反復手法;突出梅雨潭的“綠”給人的印象之深。
、谌绻训谝欢胃囊幌,改成:“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被梅雨潭的綠吸引住了”大家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確:不能突出梅雨潭的“綠”的特色,梅雨潭的“綠”不是一般的綠、普通的綠,而是奇異的“綠”,是使人“驚詫”的綠。因此,“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是本文的“文眼”。
② 那么,首尾兩段有沒有不同之處?是何用意?
明確:末段多了一個副詞“不禁”。首段是寫剛到梅雨潭時的感覺,而末段則是觀賞了梅雨潭的綠之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所以加了一個“不禁”。
(2)作者的觀察點移動了幾次?劃出文中交待觀察點的語句。 (出示PPT4)
明確:觀察點移動了三次:第一次“走到山邊”;
第二次“坐在亭邊”;
第三次“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或“站在水邊”。
[板書] 山邊 亭邊 水邊
再深入思考:
①前兩個觀察點觀察的景物是什么?
明確:在“山邊”這個觀察點,觀察的景物是梅雨瀑;
在“亭邊”這個觀察點,觀察的景物較多,有亭、山、云、巖、草、瀑布、水花,描寫更為細致的也是梅雨瀑。
[板書] 梅雨瀑
②兩次對梅雨瀑進行描寫,觀察的角度有何不同?從不同觀察點對同一景物作了兩次描寫,這種寫景方法叫什么?
明確:“山邊”看瀑布,要“抬起頭”,這是仰望,寫的是遠景;“亭邊”看瀑布,“不必仰頭”,這是平視,寫的是近景。這種寫景方法叫定景換點。
[板書] 仰望 (遠景)
平視 (近景)
定景換點
、 梅雨瀑是很美,在“山邊”時,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從哪幾方面來描寫?
(出示PPT5)
明確:聲:“花花花花”;連用四個擬聲詞,讓游人未見其形,先聞其聲。
色:“白而發(fā)亮”
形:“一帶”; “帶”是個量詞,又有比喻作用,描寫出瀑布的形狀。
④ 再看在“亭邊”時,作者除了描寫了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又是怎樣描寫瀑布的? (出示PPT6)
明確:聲:“分外地響”
形:“扯成大小的幾綹”
色:“飛花碎玉般亂濺著”
正因為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梅,所以人們稱之為梅雨瀑。這里寫小花,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寫得別有情趣!斑@里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地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水花似與游人逗樂,使游人興致倍增。
三、分析第三段
讀到這里,我們不禁產(chǎn)生一個問題: (出示PPT7)
。1)這篇文章是要寫梅雨潭的綠,而作者為什么要寫先梅雨瀑呢?
因為“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是由梅雨瀑形成的。所以有必要先寫梅雨瀑。而梅雨瀑也是一處勝景,值得描寫。那么,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我們等一下再討論。
深入思考: (出示PPT8)
、佟懊酚晏堕W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作者為什么不用“吸引”,而用“招引”?
明確:⑴用的是擬人手法,把靜態(tài)寫成動態(tài);
⑵梅雨潭的綠對我有無窮的吸引力,以及我對這綠色的傾心喜愛。
在作者筆下,真是:寫山山有情,寫水水有意。
。ǔ鍪綪PT9)
、凇拔覀冮_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為什么不用“捕捉”,而用“追捉”?
明確:寫出作者探奇覽勝之心的急迫。
(出示PPT10)
、劢酉聛,用一連串動詞“揪”“攀”“探身”“鞠躬”,描寫“追捉”的過程。從這些動作中看出,“追捉”的過程是很難的,而作者不畏艱難地去追求,這突出了什么?
明確:突出了梅雨潭的綠有著巨大的魅力,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出示PPT11)
、茏髡咭恢弊纷降酵敉粢槐痰奶哆?蛇@時的他說:“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為什么靠得越近,而心中反而沒有了呢?
明確:因為,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正“隨著潭水的綠而搖蕩”,換句話說:作者整個心兒都被潭水的綠占領了。
小結:梅雨瀑美不美?美!但是,梅雨潭的綠更美,更動人,更能使人陶醉。由此可見,作者前面寫梅雨瀑,不僅交代了梅雨潭的成因,更重要的是為了起襯托作用。這種寫法在《幽徑悲劇》中也運用過:幽徑之美是為了襯托紫藤蘿之美。
[板書] 襯托
(2)作者從“亭邊”來到“水邊”,移步換景,從寫梅雨瀑轉入寫梅雨潭的綠了。
[板書] 移步換景
下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梅雨潭的綠的? (出示PPT12)
深入思考
、僮髡邔γ酚晏兜木G的總感受是什么? (出示PPT13)
明確:醉人,奇異,似近似遠。
[板書] 醉人 奇異
②作者先用一感嘆句“那醉人的綠呀”領起,然后用一連串的新穎生動的比喻來加以描繪。請同學們把有關段落朗讀一下,從“那醉人的綠”讀到“看不透她”。一邊讀一邊把喻體找出來。這里連用了哪些比喻?都在比喻什么?是從什么角度去描繪綠的?寫出了梅雨潭的綠什么特點?
小結:潭水之綠,本是難以言狀的,朱自清不愧為語言大師。經(jīng)他這么一說,潭水的綠就好像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這種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多層次設喻的方法,稱作博喻。
[板書] 博喻
朱自清在《春》這篇散文中,也曾用過這種方法。想一下:比如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③為了寫出梅雨潭綠的特點,接下來,作者又把她跟其他著名風景點上的“綠”作對比: (出示PPT19)
[板書] 對比
北京什剎海的綠楊“太淡”;杭州虎跑寺的綠壁“太濃”;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水“太暗”。那四個著名風景區(qū)的“綠”都是美的,但作者覺得都有缺憾。那么梅雨潭的綠,綠得怎樣呢?作者沒有說。但是,我們讀者卻可以從中體味得出:既然什剎海的綠楊太淡;⑴芩碌木G壁太濃,那么,梅雨潭的綠就不淡不濃。
即,濃淡相宜。既然西湖波太明,秦淮河水太暗,那么,梅雨潭的綠就是不明不暗。即,明暗適度。用一句成語,就是綠得——恰到好處。就像“東家之子一樣”,“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ǔ鍪綪PT20)
、芙(jīng)過這一番比較,更突出了梅雨潭“綠”得可愛,作者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愛之情,竟脫口而出:“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這里,把原來的第三人稱“她”改為第二人稱“你”了,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好處?
明確:把綠比擬為人,并與她直接對話,運用了“呼告”的修辭方法。一般地說,一篇文章前后的人稱要統(tǒng)一,但在抒情散文中,有時感情達到**時,可以變換人稱,便于抒發(fā)感情。
[板書] 呼告
、萁酉聛恚髡邔懥俗约旱牟聹y:梅雨潭,為什么綠得這樣奇異,這般鮮潤?分析了兩個原因:1.潭深; 2.融進了一塊藍天——想像力何等豐富。面對著梅雨潭,作者再次贊嘆:“那醉人的綠呀!”
⑥此時此刻,作者深深地為之陶醉了。而贊嘆之余,又忽發(fā)奇特地想象。
什么想象? (出示PPT21)
明確后,請同學們朗讀“我若能……我若能……”,并做下列練習:
A.填空:我若能裁你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 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
B.請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我若能取你為料,我將贈給那失意的畫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編你為曲,我將贈給那美麗的啞女,她必能高歌歡唱了。
小結:可見,作者心目中的綠,已不是一般的綠了,而是神奇的綠了。
[板書] 想象
⑦梅雨潭是奇異的綠,是醉人的綠,作者面對這綠禁不住手舞足蹈起來。似乎面前的已不是梅雨潭,而是一個天真活潑、鮮潤可愛的小姑娘。于是,作者又是“拍”又是“撫摩”,還要“吻”呢!不僅如此,作者還為她取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叫“女兒綠”。
小結:這里的描寫,把作者對梅雨潭的綠,對祖國山水的如癡如醉的深情,表達得真是淋漓盡致!
總結課文 (出示PPT22)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用熱烈、明快的色調描寫了明麗多艷的畫面,把梅雨潭的綠形神兼?zhèn)涞卣宫F(xiàn)在讀者面前,那么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篇短小的游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綠一年級課文】相關文章:
綠的課文原文10-31
課文囚綠記的難點講解12-12
《家》一年級課文片斷賞析12-30
一年級課文《畫》教后反思12-18
課文《離騷》的課文習題11-11
一年級課文《春天的手》片斷賞析12-30
一年級下冊《古對今》課文原文12-13
《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級課文片斷賞析12-30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猜字謎》課文原文12-14
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理解題練習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