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通用15篇)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譯文
我們離別的太久了,已經(jīng)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著明月,愁緒萬千。沒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涼州。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坐中的客人,穿著華麗。月亮無情,不肯為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獨的的住在船上,離愁依舊。就怕像王安石那樣,不得返鄉(xiāng),只能登樓相望。
賞析:
這要從這首詞創(chuàng)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蘇軾望月思弟,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人的主觀情感,生發(fā)人生感慨,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詞中貫穿著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于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詞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以意境清新如畫,情理具佳,頗耐人尋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更是對此詞的崇高評價。
正所謂“兄唱弟隨”,在蘇軾寫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寧十年,蘇轍也寫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來回贈其兄。
一年之后的中秋,蘇轍來到徐州,與蘇軾相聚。兄弟倆七年未見,自然十分歡喜,一起登樓賞月。蘇轍特作一首《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相和。
雖有“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州”的重逢之樂,但蘇轍想到中秋一過,兩人就要再度分開,宦海沉浮,變幻莫測,再聚不知何時,心中滿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他憂傷地想:我們現(xiàn)在是“劍外思歸客”,但千萬不要像懷才不遇的王粲那樣,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樓望故鄉(xiāng),歸期終未卜!一時悲從中來,蘇轍無語凝噎,忍不住轉(zhuǎn)過頭,青衫淚濕。
蘇軾見了,搖頭微笑:“子由,‘明月不勝愁’,‘依舊照離憂’,詞是好詞,但何苦太悲!”為了開解蘇轍,在分手之時,蘇軾再和之以《水調(diào)歌頭安石在東!,擊掌唱道: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zhǔn)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xiāng)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該詞上闕借謝安事,作為“不及時引退”的鑒戒;下闕設(shè)想兄弟二人“退而相從之樂”,以安慰對方,尤其“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兩句,溫情脈脈,又讓人忍俊不住。蘇轍仿佛已經(jīng)看到兩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東倒西歪了,不禁一掃離愁,絕塵而去。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賦三門津
[金朝] 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guān)。長風(fēng)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人間此險何用,萬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河之水似乎是從天上而來,黃河之險讓人鬼都要俯瞰而欲過不敢。大風(fēng)起時,波濤洶涌,怒浪滔天,飄飛的浪花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黃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過那呂梁山,水浪聲勢之狀可比那八月的錢塘潮,橫空之下,一洗塵寰。黃河水浪沖斥萬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對滔天巨浪,卻依舊氣定神閑。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難以攀援。人間有這樣的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為了測辨忠奸。無須“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飛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瀾。唿喚那個騎鯨客,擊著鼓飛過銀山。
注釋
三門津:即三門峽,原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黃河中,因峽中有三門山而得名。據(jù)《陜州志》記載:“三門,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尤險,舟筏入者罕得脫。三門之廣,約三十丈。”
人鬼:指三峽中的南鬼門,北人門。
呂梁:《列子·黃帝》:“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yuán tuó)魚鱉之所不能游也!逼涞夭幻惶。
錢塘八月:指錢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塵寰(huán):塵世。
潰:洪水旁決日潰。
一峰:似指中神門,因前皆言“人鬼”重關(guān);蜓灾疙浦,即中流砥柱。
危巢:懸崖高處的鳥巢。語出蘇軾《后赤壁賦》:“攀棲鶻之危巢”。
鵠(hú):水鳥名,俗稱天鵝。
杳(yǎo):此指高遠。
秘神奸:《左傳·宣公三年》載夏禹將百物形象鑄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詞中神奸指種種善惡神奇之物。
燃犀:《晉書·溫嶠(jiào)傳》載嶠至牛渚磯,人言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佽(cì)飛:漢武官名,掌弋射鳥獸。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國勇士,曾渡江,兩蛟夾舟,非拔劍斬蛟而得脫。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障狂瀾:韓愈《進學(xué)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騎鯨客:指豪勇之士。
撾(zhuā):敲擊。
銀山:代指濤頭。張繼《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萬疊銀山寒浪起”。
賞析:
這首詞與同詞牌幅《水調(diào)歌頭·游龍門》相似,都是寫游覽河山,抒發(fā)情懷之作。此詞氣勢更足,景觀更奇。三門津是黃河中十分險要幅地段,河面分人門、鬼門、神門,水湍浪急,僅容一船通過。中有砥柱,即被稱為中流砥柱幅砥柱山。三門峽所在山奇水急,呈現(xiàn)一幅波浪馬遠靜聽松風(fēng)圖奔涌,氣勢磅砣幅景象。
上片寫黃河幅氣勢,寫中流砥柱悠閑。“黃河九天上”后兩句,寫黃河之長、黃河之險。“黃河九天上”似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關(guān)”則寫明黃河之險,人鬼難過!伴L風(fēng)”后五句,以粗線條勾勒出黃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幅逼人氣勢。又以呂梁懸水千仞和錢塘八月怒潮形象具體地描繪出黃河水浪之高,高過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錢塘怒潮。高險,壯觀,形神俱備!叭f象”后兩句,更塑造盡管黃河水大浪急,但仍舊在砥柱山面前變得渺小!耙环彘e”側(cè)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風(fēng)浪,挺天地幅偉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懼艱險,樂觀豁達幅氣質(zhì)和不凡抱負。寫景抒情,渾然一體。
下片更是以古典舊事,表達了詞人昂揚奮發(fā)積極向上幅斗志!把鐾鸪病比,反用蘇軾《后赤壁賦》“攀棲鵑之危巢”句意,寫砥柱山之高峻艱險!叭碎g”后二句,又用《左傳》中“神奸”之典。傳說中夏禹將百物之形鑄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幅模樣。這樣幅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考驗人幅地方!安挥谩焙笕溆钟枚,一是東晉溫嶠在朱渚磯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寫春秋楚國勇士佽飛仗劍入江殺兩蛟幅故事。以上幾個方面,把黃河三門峽幅險、惡寫得活靈活現(xiàn)。結(jié)尾兩句“喚取”等,引用李白塑造幅騎鯨客幅形象,表現(xiàn)詞人那不可抑制幅豪情壯志。
此詞用典較多,也不顯含混難懂,典典都扣中主題。從謀篇布局來說,也上下唿應(yīng),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作足。故葉燮《原詩》中稱曰:“舒寫胸臆,發(fā)揮景物,境皆獨得,意自天成!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3
《水調(diào)歌頭·瑤草一何碧》是宋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黃庭堅的詞作。
黃庭堅——《水調(diào)歌頭》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
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歸。:
詞句注釋
第⑴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第⑵瑤草:仙草。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 ·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wǎng)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第⑶武陵溪: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dāng)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第⑷枝:一作"花"。
第⑸"我欲"三句:元李治《敬齋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蓋效坡語也。"
第⑹"紅露"句:化用唐代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句。
第⑺倚:依。一作"欹"。
第⑻金徽:金飾的琴徽,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jié)。這里指琴。
第⑼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
第⑽螺杯:用白色螺殼雕制而成的酒杯。
第⑾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第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白話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shù)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xiàn)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qū)逐我回家。
此詞為春行紀(jì)游之作,大約寫于作者貶謫時期。
全詞情景交融,反映了詞人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和孤芳自賞、不肯媚世以求榮的品格,體現(xiàn)了詞人超軼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shù)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zhuǎn)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xiàn)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xiàn)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無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今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跋刹荨奔撮_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fēng)道骨的風(fēng)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gòu)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quán)詐機心的現(xiàn)實社會抗?fàn),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4
水調(diào)歌頭·細數(shù)十年事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細數(shù)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zé)煟粘F,熨江流。關(guān)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yīng)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注釋
、佟袄献印比洌涸娙俗灾^。東晉庾亮鎮(zhèn)武昌時,曾與僚屬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樓,曰:“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世說新語·容止》)。吟詩宴飲,談笑甚歡。作者用以描繪自己此次登南樓游樂的情景。
②空敝黑貂裘:用《戰(zhàn)國策·秦策》的故事。蘇秦游說秦王,十次上書均未被采納,資用乏絕,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舊不堪,只好離秦返家。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實現(xiàn)。
、坩嚲疲壕。
、荏竿茫捍冈铝。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作者《吳船錄》,此詞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這年五月作者因病辭去四川制置一職,乘舟東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參加赴知州劉邦翰設(shè)于黃鶴山南樓的賞月宴會。《吳船錄》云:“天無纖云,月龜甚奇,江面如練,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數(shù)。況復(fù)修南樓故事,老子于此興復(fù)不淺也。……作樂府詩一篇,俾鄂人傳之!眳⒖假Y料: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頁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5
水調(diào)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fēng)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guān)塞如今風(fēng)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dāng)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fēng)去,擊楫誓中流。
注釋:
雪洗虜(lǔ)塵靜,風(fēng)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guān)塞如今風(fēng)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xī)處,駭(hài)浪與天浮。
雪洗:洗刷。這里用“雪”字,疑與冬天用兵有關(guān)。風(fēng)約楚云留:說自己為風(fēng)云所阻,羈留后方,這時作者知撫州(今江西市名,舊屬楚國),未能參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悲壯:指悲壯的勝利戰(zhàn)績。吹角:奏軍樂,這里象征勝利的凱歌。 風(fēng)景:用《世說新語》載周“風(fēng)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語意,指宋南渡。燃犀處:晉溫嶠平亂還鎮(zhèn)至采石磯,傳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見水族奇形怪狀。怪物指金兵。
憶當(dāng)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náng)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赤壁磯(jī)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miǎo)渺喚人愁。我欲乘風(fēng)去,擊楫(jí)誓中流。
香囊:《晉書·謝玄傳》“玄少好佩紫羅蘭香囊,(謝)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于地,遂止!背孙L(fēng)去:《南史·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胸懷大志,曾對叔父說:“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
賞析:
紹興三十一年冬,虞允文擊潰金主完顏亮的部隊于采石磯,這是一次關(guān)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戰(zhàn)役,朝野振奮,國人歡呼,張孝祥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了本詞。
上片敘事。起首“雪洗虜塵靜”充滿勝利的痛快與喜悅,為全篇的情緒定調(diào)。采石之勝,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洗雪“靖康之恥”,釋解宋人痛失家國之恨,所以詞人筆調(diào)輕快而充滿了豪情,同時他為自己因受風(fēng)云之阻未能奔赴前線而十分遣憾!昂稳恕倍洌瑢懰d高采烈地命人吹奏軍樂,歡慶勝利,然后用一系列的典故抒寫懷抱。“湖!比,說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壯志,對中原淪喪感到痛心,渴望恢復(fù)中原,目睹山河之異,亟欲一展平生抱負。夜間燃燭撫摸寶劍,心潮難平,想到曾在采石磯戰(zhàn)勝金軍,就如當(dāng)年溫嶠燃燭照妖一樣使金兵現(xiàn)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興。
下片抒情。開頭巧妙地舉出兩大戰(zhàn)役的名將,破曹的周瑜和擊潰苻堅的謝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們一樣年豐力強而戰(zhàn)功卓著,都是從容不迫地建立了功業(yè)。而現(xiàn)在物換斗移,時過境遷,他們的功業(yè),已成歷史陳跡,空余古戰(zhàn)場供人憑吊。
當(dāng)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復(fù),詞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戰(zhàn)場,借宗愨乘風(fēng)破浪和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的愿望,回應(yīng)上片“風(fēng)約楚云留”,以激昂奮發(fā)的情緒振起全篇,使全詞結(jié)束在慷慨悲壯的激情之中。
全詞閃耀著時代的光彩,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融入詞中,自然貼切,舒卷自如。詞人壯懷激烈,憂國情深,是一首洋溢著勝利喜悅抒發(fā)愛國激情的壯詞。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6
水調(diào)歌頭·冒大風(fēng)渡沙子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際天空闊,一葉凌濤掀舞,壯志未消磨。為向吳兒道,聽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劍戟,斬蛟鼉。胡塵未掃,指揮壯士挽天河。誰料半生憂患,成就如今老態(tài),白發(fā)逐年多。對此貌無恐,心亦畏風(fēng)波。
賞析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的詞篇。詞中深刻的表現(xiàn)了作者要一掃胡塵的愛國思想感情。
上片寫作者在旅途中冒著大風(fēng)浪渡河的所見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稱明河。開頭“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黃昏,陰霾滿天,描繪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圍?妥,是作者自稱。又有什么辦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庇龅搅藟奶鞖猓┥窈惋L(fēng)神要大動干戈了。封六,古代傳說中的雪神;巽二,古代傳說中的風(fēng)神,唐代牛僧孺《玄怪錄》載:蕭志忠欲出獵,群獸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風(fēng),即不復(fù)游獵矣!”(引自《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一)“四望際天空闊,一葉凌濤掀舞,壯志未消磨!杯h(huán)顧四周,天際空闊,一葉小舟,在大風(fēng)惡浪的沖擊下,在波濤中隨水流蕩。盡管這樣,作者的雄心壯志仍未消磨:“為向吳兒道,聽我扣舷歌。”在狂風(fēng)惡浪中,一位穩(wěn)坐“釣魚臺”,“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壯士的形象,屹立在讀者面前。這里,寓意雙關(guān),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現(xiàn)象,也是當(dāng)時南宋政治形勢的寫照:朝廷主和派掌權(quán),如黑云壓頂,抗戰(zhàn)復(fù)國的抱負不能實現(xiàn)。但作者仍不甘心,他還在奮力搏斗,努力抗?fàn)帯?/p>
下片抒情,作者抒發(fā)了自己的愛國壯志得不到伸展的憤慨和憂忿的心情。過片“我常欲,利劍戟,斬蛟鼉。”緊接上片,抒寫自己的壯懷,時刻不忘參加抗戰(zhàn)。利劍戟,使寶劍和長予發(fā)生作用;斬蛟鼉,把蛟龍、揚子鱷都殺掉,這里用以比喻金統(tǒng)治者。
接著,作者抒發(fā)壯懷:“胡塵未掃,指揮壯士挽天河。”壯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區(qū)尚未收回,還需要我力挽狂瀾,報效國家。但是,“誰料半生憂患,成就如今老態(tài),白發(fā)逐年多!比欢,“對此貌無恐,心亦畏風(fēng)波。”所擔(dān)心的仍然是國家的動亂。“風(fēng)波”,比喻國勢的動蕩不安。詞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愛國赤誠。
李處全的詞作不多,但也有少數(shù)詞作表現(xiàn)了抗敵愛國的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水調(diào)歌頭》,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7
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宋代〕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譯文及注釋
譯文:分別一次要多久呢?已經(jīng)過了七個中秋節(jié)。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著明月,心中愁緒難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傳來涼州曲調(diào)。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著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披風(fēng),有的穿著紫綺為面的裘皮衣服。無奈圓月無情,漸漸西沉不肯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獨自宿在水路驛站,離愁依舊。就怕像王粲那樣,不得返鄉(xiāng),只能登樓相望。
注釋: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diào)歌》,據(jù)《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diào)”,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離別:比較長久地跟人或地方分開。七度:七次。今夕:今天。不勝:無法承擔(dān);承受不了。彭城:彭城,鼓聲之城,即今江蘇徐州,是黃帝最初的都城。古汴(biàn):古汴河。涼州:曲名,唐開元中西涼州所獻。鼓吹:鼓吹樂。鴻雁:俗稱大雁。。╰īng)州:水中小洲。翠羽帔(pèi),紫綺(qǐ)裘(qiú):指豪華衣飾。素娥:即嫦娥,此處指月亮。無賴:無所倚靠;無可奈何。曾不:不曾。清尊:酒器。水驛:水路驛站。依舊:照舊。但恐:但害怕。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zhèn))人。相對:相望。
賞析
欣賞蘇轍的《水調(diào)歌頭·徐州起秋》這首詞,要從這首詞創(chuàng)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蘇轍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已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起秋望月思弟,生尾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處處詠月,同時蘇軾也處處在抒發(fā)人的主觀情感,生發(fā)人生感慨,是者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詞起貫穿著情感已理智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曠達情懷收尾,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境界壯美,融抒情、寫景、說理于一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這首詞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以意境清新如畫,情理具佳,頗耐人尋味。宋代胡仔云:“起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尾,余詞盡廢”,更是者此詞的崇高評價。
正所謂“兄唱弟隨”,在蘇軾寫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轍也寫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徐州起秋》來回贈其兄。
這首主要寫了作者已其胞兄久別重逢繼而又要分別的難舍之情和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生動地表現(xiàn)尾蘇軾和蘇轍兄弟的手足情深。
這首詞的上片,寫尾值得珍惜的短暫手足之情的相聚!半x別一何久?七不過起秋。”作者一開始就點尾已兄長分別時間之久,并用傳統(tǒng)的團圓佳節(jié)起秋來計算,其起包含著者兄弟聚少離多的深深怨艾和無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來是歡樂的,然“船上載涼州”卻從聽覺里顯露尾悲涼;“鼓吹助清賞”讓人高興不已,“鴻雁起汀洲”,又從視覺起引發(fā)了大雁南歸的惆悵。唐人王翰、王之渙都寫過著名的七絕《涼州詞》,多為樂府歌詞,悲涼曲調(diào)、慷慨決別的邊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不玉門關(guān)”。此處所用,意味深長。
下片則直接展現(xiàn)詩人內(nèi)心世界。前三句,只是從宴飲起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們的歡愉心情,可下面卻寫尾了急轉(zhuǎn)之下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八囟馃o賴西去,曾不為人留”,明月無情,不會為人而滯留!敖褚骨遄鹫呖停饕构路A,依舊照離憂”,直寫情事,明日即將分別;即便明月當(dāng)頭,也是分明地傾瀉尾兩地別愁,“依舊”二字非常好。
最后兩句,用典卻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者永登樓”,王粲滯留荊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華,郁悶起他登樓遠眺,北望家鄉(xiāng),胸起翻滾著無限鄉(xiāng)思鄉(xiāng)愁,寫尾了《登樓賦》。后以“王粲登樓”作為懷念故國鄉(xiāng)土的典故。這里,詞人以此句做結(jié),傾訴尾未來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親人相隔,幽幽愁緒的別樣的深沉。本來是百日逍遙堂歡樂的手足相聚,到頭來卻是迎來生離別的無奈,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必然。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ⅲ阌乐、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8
水調(diào)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江水侵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fēng)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達。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題解
本詞題為《隱括杜牧之齊山詩》,“隱括”,也就是對原作的內(nèi)容、句子適當(dāng)剪裁、增刪,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改寫。《文心雕龍·镕裁》:“蹊要所司,職在镕裁,隱括情理,矯揉文采也!庇纱丝梢,這種寫作方法,很早就有了。
朱熹“隱括”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也就是借這首詩來寄興抒情托志。杜牧的詩是這樣的:“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對這首詩,歷來就有很高的評價。杜牧出身于顯赫的世代公卿之家,胸懷致仕用世的大志;朱熹是著名思想家,又是詩人。盡管他們生活的時間前后相隔三百多年,但都是主張積極入世的,因為思想上有共通之處,朱熹仰慕小杜的詩,近而“隱括”成詞,也是可以理解的。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9
《水調(diào)歌頭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
原文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
翻譯
趙昌父七月十五日用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詞韻寫了一首關(guān)于李太白、蘇東坡之事見寄,對我過分地贊美和推許,并且約我中秋一同泛舟。八月十四日,我因病臥床在博山寺中,于是用其詞原韻寫了這首詞答謝他,并把此詞寄給吳子似。
我的志向在那遼闊的宇宙,前些日子我在夢中登上了藍天。用手撫摸著皎潔的明月,瞬息度過了人間的千年。又夢見你乘著鸞鳥、鳳凰,遇見了蘇軾和李白詩仙,相約一起登上了月宮廣寒,拿起北斗作為勺子舀酒暢飲,我也有幸在你們中間。
我輕輕地吟唱起心中的波瀾:“別看我形體如在睡眠一般,精神卻自由奔放,達觀曠遠。我要像天鵝一次次舉翅高飛,看看這天地是方是圓!蔽蚁朐俪。瑓s從夢中醒來,推開枕頭心中悵惘升起疑念:人間事為什么總難圓滿?這心事雖然可向知心朋友傾談,一泓秋水卻把你隔得老遠老遠。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趙昌父:即趙蕃,辛棄疾的朋友。
七月望日:七月十五。
用東坡韻:指依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篇韻腳填詞。太白、
東坡事:因趙昌父原詞亡佚,李白事所指不詳,恐當(dāng)是夢天、邀月一類事。
過相褒借:過于褒獎、過于推許。
秋水之約:或指相約八月中秋泛舟。
博山寺:寺名。當(dāng)因寺在博山得名。博山當(dāng)為鉛山境內(nèi)小山。
謝:答謝,答復(fù)。
吳子似:即吳紹古,鄱陽人,南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任鉛山縣尉。
寥廓:指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
疇昔:昨晚。
摩挲:用手撫摸。
素月:皎潔的明月。
俯仰:俯仰之間,即低頭、抬頭之間,形容時間極短。此句是說天上片刻,人間已過千年。
客:此處指趙昌父。
驂:古代駕車時位于兩旁的馬。這句是說以鸞和鳳為驂。青山、
赤壁:代指李白和蘇軾,李白死后葬于青山,蘇軾貶官黃州之時,有赤壁之游。
高寒:天上高寒之處,指月宮!坝锌汀比湔f,有客乘鸞跨鳳,和李白、蘇軾相約,共上月宮游賞。
酌酒:斟酒。
援北斗:《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痹,手持。
虱其間:意謂以渺小無才之身參與其事!白镁啤眱删涫钦f,他們以北斗為勺,開懷暢飲,我也有幸?guī)砥溟g。
少歌:即“小歌”,指樂章的一部分。
神甚放:形容神魂自由騰飛,無拘無束。
鴻:大雁。
鵠:天鵝。
高舉:高飛。
重歌:指反復(fù)歌唱。
夢覺:夢醒。
推枕:推開枕頭,起身。
惘然:茫然若失的樣子。
底虧全:為什么會有虧有全。
美人:指知己朋友。此處指吳子似。
嬋娟:形容姿容美好。
賞析
此詞上片以描述夢境為主。起句“我志在寥闊”,開門見山,直抒胸懷,表現(xiàn)了詞人高遠的志向和寬宏的氣度,概括全詞要旨。為有寥闊之志,自然有“夢登天”之舉!爱犖魤舻翘臁本,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誦》中“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航”之意。他感到現(xiàn)實中難以施展他的才干,他要到廣漠宇宙去尋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兩句,乃是全詞思想的主干。“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詞人在夢幻中飛上青天,首先來到月宮,盡情地賞玩明月。他在這里撫摸著潔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離的幻境之中,不知不覺人間已過了千年之久。
接著“有客驂鸞并鳳,云遇春山赤壁,相約上高寒”數(shù)句,描寫的是作者與高賢們同上天宮的夢境。由詞序可知,這首詞是為答謝趙昌父而作,自然應(yīng)有回敬之詞。趙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鉛山不遠,是詞人閑居瓢泉時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進,飲酒作詩,氣度不凡,世人以為有陶靖節(jié)之風(fēng)。這里作者以“驂鸞并鳳”來贊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應(yīng)羽化登仙。這里的青山、赤壁系指李白、蘇軾,因為李白墓在當(dāng)涂之青山西北,蘇軾曾游赤壁,寫過《赤壁賦》。趙昌父駕著鸞鳳霞舉飛升,在彩云間與先賢李太白、蘇東坡相遇,于是他們同作者共約到天宮去遨游。作者在這里把趙昌父、李白、蘇軾譽為“三賢”。作者這樣寫,也有自謙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虱其間”就是把這層意思直接表達了出來,意思是:在您和先賢們高會的時候,我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地置身其間罷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詞人感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愿與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夢境中去會見他理想中的人物。在這里,作者把自己與朋友,古代圣賢置身于高寒廣漠的天宇,用北斗當(dāng)酒杯痛飲著天上的美酒,充分表達了其豪放的一面。
詞的下片繼續(xù)描寫夢境。詞人在夢幻中無憂無慮地暢游太空,內(nèi)心充滿激情,不禁小聲歌唱起來!吧裆醴,形則眠”二句,從字面意思看,是說身體雖然清靜無為,好像在睡眠,但精神還是奔放曠達的。這是作者在閑居生活中積極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閑居后,表面看來安靜閑適,但他心中時刻不忘報國之志。“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化用賈誼《惜誓》中“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擊長空、一再高舉的鴻鵠,以抒發(fā)自己的豪情壯志。
接著,詞人從夢境中回到現(xiàn)實。詞人在夢境里可以縱橫馳騁,可是一旦夢覺,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不禁使他感到悵惘,并產(chǎn)生了人世間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疑問。這里的“虧全”是以月亮的圓缺比喻人間的悲歡離合,主要說的是“虧”的方面。詞人在這里以夢境與“夢覺”相對照,揭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同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在這發(fā)問中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抒發(fā)人事難全的感慨,這發(fā)問也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滿腹經(jīng)綸的.老將對于懷才不遇、報國無路提出的強烈抗議。詞的結(jié)語“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覺得來得有些突然。前面說的全是夢境以及夢覺后的惆悵,可是結(jié)語卻一語宕開,表現(xiàn)出“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韓諫議》)的惋惜之情。其實這是在前面幾層意思的基礎(chǔ)上生發(fā)出來的感想。這一句表面看來只是對他的好友吳子似的思念,實際上主要還是抒發(fā)“誰識稼軒心事”(《水龍吟·再題瓢泉》)的苦悶心情。
這首詞在藝術(shù)特征上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特色。理想主義是浪漫主義在思想內(nèi)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夢幻的形式表現(xiàn)其理想則是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方法。辛棄疾成功地運用這一傳統(tǒng)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這首詞中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馳騁奔逸,狂放不羈,洋溢著豪邁的激情。它充滿瑰麗豐富的想象,大膽驚人的夸張,“摩挲素月”“驂鸞并鳳”“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圓”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麗光輝,顯現(xiàn)出光彩奪目的浪漫主義色彩。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0
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 葉夢得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注釋】
⑴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暮秋景物漸呈蒼老深暗之色,菊花開時報來了將要降霜的信息。黃花,指菊花。
、菩〈暗蛻簦褐负喡姆课。
、俏⒙罚÷。
、葦╭ī)斜:傾斜,歪斜。
、缮轿蹋骸稌x書·山簡傳》載山簡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稱。
、屎问拢簽槭裁础
⑺坐看:空看、徒歡。
⑻流年:指流逝的歲月。
、娃眨╬àn判)卻:甘愿。
、稳A:同花,指在閑居中空白了鬢發(fā)。
、厢悖▁ǐ)倚:徘徊,流連不去。
、袦婧#捍酥概R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時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哑轿簦和铡
、冶椋哼@里是“走遍”的意思。
、犹煅,天邊,喻平生飄蕩之遠。
⒃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辭官歸隱家園。化用晉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比龔剑ピ洪g的小路。據(jù)晉代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記載,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辭官歸里,院中辟有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來遂以“三徑”作為隱士居所之稱。松竹,代指山林隱居處,含有貞節(jié)自持之意。三徑:王莽專權(quán)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宮回家,于園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往來。后常用三徑喻隱居生活。
、諈s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這里化用三國時魏國蔡琰《悲憤詩》!昂談淤膺咇R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悲風(fēng),悲涼的秋風(fēng)。冉冉,指大雁緩緩飛行的樣子。新雁,指最初南歸之雁。邊馬,指邊地的軍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軍中的號角。
、终l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化用李白《永王東巡歌》中的“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胡沙。指代胡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
【譯文】
秋色日漸變濃,金黃的菊花傳報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盤山而上,曲折傾斜。詢問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來是不忍心)坐看時光輕易流逝而雙鬢花白。在太湖邊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
追憶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卻毫無建樹。歸來后重新打掃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卻恨悲涼的秋風(fēng)不時吹起,南歸的大雁緩緩地飛行在云間,哀怨的胡笳聲和邊馬的悲鳴聲交織在一起。誰能像東晉謝安那樣,談笑間就撲滅了胡人軍馬揚起的塵沙。
【寫作背景】
《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是詞人退隱山野之后寫下來。當(dāng)時金兵南犯,朝廷動蕩,詞人雖歸隱田園,但仍心系家國的情懷。所以寫下此詞,借以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悲憤和對國事的憂慮之情。本詞詞意陡然曲折,情感再三轉(zhuǎn)折,造成了詞的峭骨和逸致,使其十分耐咀嚼。
【鑒賞一】
滄海林澤,云霞明滅,松竹蒼翠,曲徑幽寂----那里有身心的自由逍遙;一方面有聲聲入耳的邊塞風(fēng)號,云間雁鳴,戰(zhàn)馬長嘶,胡笳哀唱--那里有抗敵復(fù)土的鏖戰(zhàn)……這是傳統(tǒng)士人常見的矛盾心態(tài),既有山林高高隱的向往,又有國家興亡的關(guān)懷。
這是作者告老,隱居湖州弁山后寫的作品。夢得隨宋高宗南渡,陳戰(zhàn)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為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餉,軍用不乏,諸將得悉力以戰(zhàn),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檜,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將岳飛、張憲被冤殺,主戰(zhàn)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diào)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發(fā)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jīng)力不從心,思欲效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qū)懘嗽~,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上片開頭四句寫:秋色日漸加濃,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黃的菊花傳報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曲曲折折,繞著彎兒。這是描寫時令和自己隱居的環(huán)境。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看來還是安靜的,但他的內(nèi)心世界卻很不平靜。這是為下文反襯作鋪墊。接著提出問題:隱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時光一年年地虛度,不甘心兩鬢的頭發(fā)一天天增白,這就隱晦地寫出了英雄報國無門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惱,實即對國事的憂慮,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搬阋小倍鋵懽髡邽榱伺徘残氖,走出低戶小屋,沿著曲折小路,來到太湖邊上,流連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見得天空澄徹,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祖國的天光水色又是多么美好!“徙倚”,徘徊,流連不去;“滄!保柑,古人多以海來形容大湖。
作者面對空闊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頭的隱痛,反倒引發(fā)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從這新感慨寫起的。作者望湖興嘆,想到往昔飄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yè),到頭來落得一片空虛!“歸來”二句,從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脫胎化用,說他從天涯飄泊歸來,重掃院內(nèi)小路,守護自家松竹。這是寫歸隱的心愿。
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懷世情嗎?“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眹、民族在遭劫難,大環(huán)境不安定,隱居者的小環(huán)境又怎么能夠得到安定呢?隱居者的心情又怎么能夠不受影響而焦慮不安呢?作者怨恨悲涼的秋風(fēng)時不時地吹卷起來,緩緩地飛行在云間的新雁,由北而南給人們帶來邊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邊馬的悲鳴交織在一起,戰(zhàn)爭頻仍,烽火不息,哪里有世外桃源,哪里有寧靜的環(huán)境和心境呢?人歸隱了,心卻歸隱不了,于是就想到了東晉的謝安(字安石),他隱居在浙江東山,出山后指揮淝水之戰(zhàn),擊潰前秦百萬雄師;激戰(zhàn)之時,他談笑自若,不動聲色。
李白《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里化用李白的詩句,說:今天還有誰能象當(dāng)年的謝安一樣,談笑之間就撲滅了胡人點起的戰(zhàn)火,使社會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愿為謝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為朝廷不需要謝安這樣的人來指揮戰(zhàn)爭,抗擊異族侵略者!
下片詞描寫作者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寫得很突出:“平昔飄蕩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飄蕩”的一個“空”字,又轉(zhuǎn)向了出世;“歸來三徑重掃”,出世,歸隱;“卻恨悲風(fēng)時起”,表明沒有一個世外桃源能使人靜心歸隱;“誰似東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濟人而不得的壓抑心情。濟世不能,歸隱難安,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敘平生、抒寫情懷的詞。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和對國事?lián)鷳n。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寫景為主,兼寓流年虛度的慨嘆!扒锷珴u將晚,霜信報黃花!痹~的第一個字“秋”,點明時序,是泛指。然后再具體寫秋色!巴怼弊质切蜗蟮恼f法,它既不是“來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確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來的含意。意思是說,暮秋的景物漸漸地呈現(xiàn)出蒼老深暗的顏色了。伴隨深秋而來的,自然是凜冽的冰霜,以及那“顏色只從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風(fēng)”性本高潔的菊花,即詞里所說的黃花。黃花開,霜降至。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薄靶〈暗蛻簟毙稳莘课莺喡,敧斜即傾斜的意思。這兩句是說,簡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黃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傾斜的小路。這里既寫出了環(huán)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門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腸。
“為間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為”在這里作助詞用,沒有實在意義。山翁指晉代山簡,”這里作者以山簡自比。拚卻是甘愿的意思。這里有反潔意,是說“難道甘愿”。雙鬢華:指年事已高,兩鬢生霜。它與上邊的“霜信報黃花”有著巧妙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前者寫秋色將晚,后者寫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問”字,說明他不甘寂寞,時時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著年華輕易逝去,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國難當(dāng)頭,我能甘心服老嗎?
“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這一句真實地記錄了他經(jīng)過反復(fù)的思考后此刻的開闊心境。徙倚是留連徘徊的意思。滄海即大海,作者以謝安自比,明顯地表達了他對謝安不甘示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東還的退隱之志的仰慕與追求!疤靸羲飨肌眲t是眼前美景的寫照,以此襯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確的人生追求之后的開闊心胸:如秋天長空那樣純凈,如霞映水中那樣明麗。這短短的幾個字,看似平平淡淡,內(nèi)容卻實實在在。既寫了體現(xiàn)詩詞形象的人,又寫了水天明凈的景;既寫了流連徘徊的貌,又寫了泛濫于內(nèi)心深處的情。情中見景,景中含情,可謂渾然一體了。
下片直抒胸懷。寫雖然在家閑居,卻對國事深懷忡忡憂心,自恨不能為國建功立業(yè)!澳钇轿簦诊h蕩,遍天涯!比忠痪,短促有力,如響板敲來,鏗然有聲,抒發(fā)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飄游而無所成就的自責(zé)自罪、自怨自艾的悵惘心情!翱诊h蕩,遍天涯”既顯示了他的謙謹胸懷,又委婉地傳達出他企望重操舊業(yè)、再立新功的心聲。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睂懙氖情e居生活的無聊小事。作者寫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掃掃荒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閑自在,實則這絕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茄!北L(fēng)指凄厲寒風(fēng)。卻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風(fēng)”之前加上“卻恨”,強化了詞人的情感波瀾,即由悵惘不安進而憤憤不平了。為什么?因為冉冉飛翔于白云之間的新雁帶來了敵人侵擾的消息,邊境很不安寧啊!胡茄是漢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的管樂器,其音悲涼。作者用眼前悲風(fēng)、新雁、戰(zhàn)地邊馬、胡茄組接的凄清圖景,烘托邊地悲涼的戰(zhàn)爭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國事,為敵人的入侵騷擾而憂心忡忡的心緒便于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記敘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展示。
“誰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边@一句大筆淋漓,一語見雄杰。東山在浙江上虞縣西南,謝安早年隱居在這里。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稱謝安為東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風(fēng)沙時起的塞外。靜胡沙是使邊塞安寧的意思,這里指的是消滅敵人。這里借用李白《永王東巡歌》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意抒寫自己的報國情懷!罢l似東山老”兩句,既是說,在當(dāng)今時代,沒有人能像謝安那樣,指揮若定地殲滅敵人,也是說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談笑靜胡沙”作者運用反潔語氣,長聲仰嘆,既是精忠報國的宣言,也是對腐朽朝廷的憤怒控告!讀來氣勢磅礴,聲情并壯,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宋代關(guān)子?xùn)|:“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fēng)。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合處不減靖節(jié)、東坡之妙!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進土;兆跁r,曾任翰林學(xué)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xué)士。南渡后,在高宗政府中任尚書右丞、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市)行宮留守。他深曉財賦,籌措了大量糧餉,保證沿江諸將的軍需供給,他們得以全力阻止金兵渡過長江。紹興十四年(1144),在福建安撫使兼福州知州任上,告老致仕,隱居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太湖西南的卞山。,他一生著述很多,有《石林總集》100卷?偧械摹妒衷~》,主要是他南渡以后的作品。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1
水調(diào)歌頭·偶為共命鳥
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淚與秋河相似,點點注天東。十載樓中新婦,九載天涯夫婿,首已似飛蓬。年光愁病里,心緒別離中。
詠春蠶,疑夏雁,泣秋蛩。幾見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fēng)。聞道十分消瘦,為我兩番磨折,辛苦念梁鴻。誰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
翻譯
有幸結(jié)為夫妻卻因長久分離難以相聚。傷心的淚水足以匯成那隔離牛郎織女的銀河。十年九別,妻子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
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并肩,蛩鳴纏綿哀怨。本應(yīng)讓妻子過上無憂無慮、豐衣足食的生活,也未曾辦到。妻子已為我生了兩個孩子,平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身體已十分消瘦。誰又能知道,今夜我們身在千里之外,各自面對孤燈。
注釋
共命鳥:佛經(jīng)中所載雪山神鳥名,又譯作命命鳥、生生鳥。
秋蛩:指蟋蟀。
梁鴻:東漢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省興平市)人。娶同縣孟光為妻,魚水相得,每逢進膳,孟光必“舉案齊眉”,后世遂奉二人為夫妻關(guān)系和諧的典范。
賞析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國古代的婚姻亦復(fù)如是:既有焦仲卿和劉蘭芝、陸游和唐婉因客觀產(chǎn)生的不幸,也有蔣張這樣兼有主觀因素造成的不幸。蔣士銓婚后長期在外奔波,雖然是出于當(dāng)時儒士難以擺脫的無奈,但其外出之頻繁、離家之長久,與其仕途之追求似亦不無關(guān)系。此首詞起首二句“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是說合法有情卻難以相聚,既以之開篇,又以之定下悲劇性的基調(diào)。上片圍繞“十載”、“九載”句而設(shè),淚似“秋河(即銀河)”喻如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首已似飛蓬”化用《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首如飛蓬”一句,點出妻子張氏獨守閨中的憔悴,一切“愁病”皆因“別離”。其中“新婦”一語,尤其沉痛,絕非漫不經(jīng)心道出。結(jié)婚已然十載,妻子竟然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盡管多半出于無奈)。作者飽含沉痛寫下此句,出于真誠的內(nèi)疚和反思,非有情丈夫不能為。
下片是作者內(nèi)疚的繼續(xù)與發(fā)展。與上片“新婦”相呼應(yīng)的是“幾見”兩句。照常理,讓自己的妻子“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fēng)”是一位丈夫(特別是具備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丈夫)所應(yīng)盡的職責(zé),事實卻不然。全篇僅有的一處歡樂情景,其實卻是沉痛的襯托,冠以“幾見”一語,沉重的內(nèi)疚立即凸顯,妻子的長期委屈凄苦亦不言自明。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并肩,蛩鳴纏綿哀怨,這些似乎都是與夫妻雙方有關(guān)的描寫,但只要稍加思考,即可知是側(cè)重于女方的,因為男子尚有事業(yè)的追求,女子只能以思念填補空虛,以幻想麻痹自己,最終陷入愁病之中。作者對妻子的“消瘦”只能“問道”,念及梁鴻,更加內(nèi)疚不已!罢l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的別離思念愁苦畫面,正是“共命”、“可憐”的真實寫照,雖似信手白描,卻是力透紙背之結(jié)。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南歸途中。蔣士銓于1745年二月聘張氏,同年十一月成婚,此后常年在外求學(xué)、游歷,與妻子相聚時日甚少,連1752年長子知廉出生的消息也是在旅途中才得知的。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2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送王子初之太原
元代:王惲
將軍報書切,高臥起螭蟠。悲歡離合常事,知己古為難。憶昔草廬人去,郁郁風(fēng)云英氣,千載到君還。歌吹展江底,長鋏不須彈。
路漫漫,天渺渺,與翩翩。西風(fēng)鴻鵠,一舉橫絕碧云端。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煙原上,沙晚不勝寒。后夜一相意,明月滿江干。
譯文:
將軍報書切,高臥起螭蟠。悲歡離合常事,知己古為難。憶昔草廬人去,郁郁風(fēng)云英氣,千載到君還。歌吹展江底,長鋏不須彈。
路漫漫,天渺渺,與翩翩。西風(fēng)鴻鵠,一舉橫絕碧云端。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煙原上,沙晚不勝寒。后夜一相意,明月滿江干。
注釋:
將軍報書切,高臥起螭(chī)蟠(pán)。悲歡離合常事,知己古為難。憶昔草廬人去,郁郁風(fēng)云英氣,千載到君還。歌吹展江底,長鋏(jiá)不須彈。
螭蟠:亦作“螭盤”。如螭龍盤據(jù)。長鋏:指長劍。鋏,劍柄。
路漫漫,天渺渺,與翩(piān)翩。西風(fēng)鴻鵠,一舉橫絕碧云端。自笑鹡(jí)鸰(líng)孤影,落日野煙原上,沙晚不勝寒。后夜一相意,明月滿江干。
鹡鸰:《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焙笠浴苞W鴒”比喻兄弟。
賞析:
縱觀全詞,氣勢雄渾,悲壯慷慨,大處著筆,有高屋建瓴之勢,小處作結(jié),讀者可以從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去體味人生的百態(tài)。吳梅在《詞學(xué)通論》中稱王惲詞“精密宏博,自出機杼”,于詞可見一斑。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3
水調(diào)歌頭·落日古城角
辛棄疾〔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譯文
譯文夕陽照在城墻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勸說您留下。京城離這里太遠了,為什么還要穿著破舊的衣服冒著艱辛趕去呢?我擔(dān)心你像蘇秦一樣盤纏用盡,還會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點歸來,與沙鷗親近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帶著滿身的離愁乘船而去。追逐功名利祿,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會罷休吧?飽讀詩書,應(yīng)該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樣為國事操勞。不要效仿班超投筆從戎,即使能夠萬里封侯,也會長期的滯留邊疆,到老才能回來。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獨寂寞,作《登樓賦》那樣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
注釋
敝貂裘:破舊的貂皮衣服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贝艘粤_敷女指代妻室。狎沙鷗:與沙鷗相近,指隱居生涯。致身:出仕做官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賢相。班超投筆:《后漢書班超傳》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jīng)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yīng)當(dāng)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
賞析
詞上片充滿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對友人之遠行表示擔(dān)憂!奥淙展懦墙,把酒勸君留!倍溟_篇點題,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遠行!伴L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蔽寰涠际窃~人為友人感到擔(dān)心,即言前路之艱難,又怕友人時運不濟,像當(dāng)年入秦的蘇秦一樣,最終落魄而歸,招致親戚朋友的冷落。用“歸計狎沙鷗”的歸隱山林之路,反襯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上片末句表達的是對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貴的感嘆。
下片“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學(xué),希望友人此行能夠獲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樣成為國之棟梁。同時詞人又說“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保瑒裎坑讶瞬灰晃稙榱斯γ毁F而像班超一樣,有家難回。結(jié)尾處“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乃是作者聯(lián)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嘆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鄉(xiāng),落得孤獨寂寞。
這首詞充滿了一種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對友人求仕的勸解之辭,但實際上卻是對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沒人才,使友人和自己這樣的有識之士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諷刺與悲憤。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4
水調(diào)歌頭
詩人: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本文選自《東坡樂府箋》(商務(wù)印書館1958年版)
【丙辰】熙寧九年(1076)
【達旦】早晨;白天
【子由】蘇軾弟弟蘇轍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樓觀。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樓宇,指想象中仙宮。
【不勝】經(jīng)受不住。
【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朱紅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門窗。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人(指詩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嬋娟】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月光。
譯文
丙辰年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美玉砌成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變遷,月有陰晴圓缺轉(zhuǎn)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月光。
主題
這首詞所表現(xiàn)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xiàn)出對人間生活熱愛。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dāng)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陰晴圓缺當(dāng)中,滲進濃厚哲學(xué)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感喟作品。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dāng)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xué)、講究實務(wù)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jīng)常處在儒釋道貌岸然糾葛當(dāng)中。每當(dāng)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quán)且避開汴京政爭漩渦。熙寧七年調(diào)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zhì)上仍是處于外放冷遇地位。盡管當(dāng)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xiàn),也難以遮掩深藏內(nèi)心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升華與總結(jié)!按笞怼鼻矐咽侵鳎凹鎽炎佑伞笔禽o。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詩人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并有深微提示。
在大自然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她很容易啟發(fā)人們藝術(shù)聯(lián)想。一鉤新月,可聯(lián)想到初生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lián)想到美好團圓生活;月亮皎潔,讓人聯(lián)想到光明磊落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zhì)浪漫詩人,當(dāng)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風(fēng)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jié)與屈原《天問》和李白《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癡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精、氣、神貫注在里面。從創(chuàng)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余問磅礴詩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后“呵而問之”(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是情景觸碰激蕩產(chǎn)物。李白《把酒問月》詩自注是:“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碑(dāng)也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特點。從創(chuàng)作心理上來說,屈原在步入先王廟堂之前就已經(jīng)是“嗟號昊旻,仰天嘆息”(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處于情感迷狂精神狀態(tài),故呵問青天,“似癡非癡,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是“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那種因失意悵惘郁勃意緒,也是鼻息可聞。蘇軾此詞作于丙辰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既有對朝廷政局強烈關(guān)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復(fù)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三人創(chuàng)作心理實是脈絡(luò)暗通。
蘇軾把青天當(dāng)做自己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性格和不凡氣魄。李白《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guān)注、更迫切!懊髟聨讜r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起源、宇宙起源;又好想是在驚嘆造化巧妙。讀者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贊美與向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碧迫朔Q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shè)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fēng)歸去”之想。他想乘風(fēng)飛向月宮,又怕那里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yè)拾遺記》:“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硪娫乱(guī)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高寒,暗示月光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fēng)歸去”“歸去”。飛天入月,為什么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當(dāng)成自己歸宿了。從蘇軾思想看來,他受道家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生活態(tài)度,又喜歡道教養(yǎng)生之術(shù),所以常有出世登仙想法。他《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币彩怯赏露氲降窍桑梢院瓦@首詞互相印證。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是來自對現(xiàn)實人間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神仙生活。蘇軾后來貶官到黃州,時時有類似奇想,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詞中這僅僅是一種打算,未及展開,便被另一種相反思想打斷:“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兩句急轉(zhuǎn)直下,天上“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熱愛。同時,這里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美好,以及月光寒氣逼人。這一轉(zhuǎn)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心胸與超遠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作風(fēng)。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身影!捌鹞枧逵啊保桥c自己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碧K軾“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案咛幉粍俸辈⒎窃娙瞬辉笟w去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心理轉(zhuǎn)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波瀾起伏。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xiàn)實,在出世與入世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fēng)。“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肯定,雄健筆力顯示了情感強烈。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謎,而在今天科學(xué)家已經(jīng)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fēng)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xiàn)實。可是,今天讀蘇軾詞,讀者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想象力。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離別,同時感念人生離合無常。“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鞭D(zhuǎn)和低都是指月亮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zhuǎn)過朱紅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jié)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一切離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事。∮谑窃娙吮銦o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離人們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zhuǎn),說出了一番寬慰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斯倘挥斜瘹g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時候,有虧損殘缺時候,她也有她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提問;從結(jié)構(gòu)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zhì)上還是為了強調(diào)對人事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詞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皨染辍笔敲篮脴幼樱@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乱馑迹涔食鲎阅铣x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奔热蝗碎g離別是難免,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心溝通在一起!暗溉碎L久”,是要突破時間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阻隔。讓對于明月共同愛把彼此分離人結(jié)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說法,要好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這兩句并非一般自我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現(xiàn)了詩人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態(tài)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豐富博大。王勃有兩句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馕渡铋L,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秋霽寄遠》說:“唯應(yīng)待明月,千里與君同!倍伎梢曰ハ鄥⒖。蘇軾就是把前人詩意化解到自己作品中,熔鑄成一種普遍性情感。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懷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梢哉f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人表示美好祝愿。
從藝術(shù)成就上看,此篇屬于蘇詞代表作之一。它構(gòu)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格調(diào)上則是“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是歷來公認中秋詞中絕唱。從表現(xiàn)方面來說,詞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zhuǎn)。前半是對歷代神話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遞嬗發(fā)展。后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huán),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zhuǎn)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jié)。全詞設(shè)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風(fēng)格。
詩人既標(biāo)舉了“ 絕塵寰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永恒面前錯愕”情態(tài)(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變化發(fā)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guī)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生活意義。所以,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秋吟詠,讀來卻并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韻致。
對于這首《水調(diào)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J為是寫中秋詞里最好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diào)》,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曲兒”,唱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xué)士中秋《水調(diào)歌》!笨梢娝卧獣r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向往之情,對人間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色彩,瀟灑風(fēng)格和行云流水一般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美學(xué)享受。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 篇15
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
陳亮〔宋代〕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dāng)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fù)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dāng)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見南方的軍隊去北伐已經(jīng)很久,金人手胡說中原的人才已一掃而空。當(dāng)場大事,只手可了,畢竟我還人萬夫之雄。我們堂堂漢使必能完成使命,哪能像河水永遠東流那樣,年年向金廷求和?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人因國勢積弱暫且再讓一步,終須發(fā)憤圖強,戰(zhàn)而勝之,獲彼王之頭懸于藁街。那本手人我漢族所有的國土,堯、舜、禹那些先祖都曾今生活在那片土地。那里總有幾個有骨頭,以向異族俯首臣稱為恥的!萬里河山充斥著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氣,千古以來,英雄們所發(fā)揮的浩然正氣,幾時才有人能和他們的精神相通呢!金國的命運用不著多問,宋王朝的國運如赤日之在中天,必將獲得最后勝利。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臣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手人大曲中的開頭部分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臣亮的友人章森,字德茂,當(dāng)時人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奉命使金,賀金主完顏雍生辰(萬春節(jié))。大卿:對章德茂官銜的尊稱。使虜:指出使到金國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稱為“虜”。北群空:語出韓愈《送溫處肯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指沒有良馬,借喻沒有良才。當(dāng)場只手:當(dāng)場大事,只手可了。畢竟還我萬夫雄:畢竟我還人萬夫之雄。我,指章德茂。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我們漢使哪肯年年去朝見金廷。得似,哪得能像。且復(fù)穹廬拜,會像藁街逢:且去再拜你一拜,將來必將把你抓到我們的國家來。穹廬,北方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圓頂氈房,這里借指金廷。藁街:漢朝長安城南門內(nèi)給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方。漢將臣湯曾斬匈奴郅支單于首懸之藁街。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那本手人我漢族所有的國土,堯、舜、禹那些先祖都曾今生活在那片土地。都:定都。壤:土地。封:疆界。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那里總有幾個有骨頭,以向異族俯首臣稱為恥的!恥臣戎:指以投降敵人為恥辱的愛國志肯。戎:指戎狄,這里手人指金人。如許:如此的意思。腥膻:代指金人。因金人膻肉酪漿,以充饑渴。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千古以來,英雄們所發(fā)揮的浩然正氣,幾時才有人能和他們的精神相通呢!磅礴:這里指的人浩然的氣勢。胡運:金國的命運。赫日自當(dāng)中:宋王朝的國運如赤日之在中天,前途光明。赫:光明的樣子。
賞析
以論入詞而又形象感人,是此篇又一重要特色。陳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中說:“南師之不出,于今幾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氣抑郁而不得泄,豈以堂堂中國,而五十年之間無一豪杰之能自奮哉?”在《與章德茂侍郎》信中說:“主上有北向爭天下之志,而群臣不足以望清光。使此恨磊磈而未釋,庸非天下士之恥乎!世之知此恥者少矣。愿侍郎為君父自厚,為四海自振!”這首《水調(diào)歌頭》便是他這些政治言論的藝術(shù)概括。葉適《書龍川集后》說陳亮填詞“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可見他以政論入詞,不是虛情造作或抽象說教,而是他“平生經(jīng)濟之懷”的自覺袒露,是他火一般政治熱情的自然噴發(fā)。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一文認為這類作品“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度,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我們既承認情感越發(fā)真,越發(fā)神圣;講真,沒有真得過這一類了。這類文學(xué),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這些話,可能有過甚其辭之處,但對理解和欣賞這首詞還是有啟發(fā)的。陳亮此詞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種表現(xiàn)。
在抒發(fā)愛國豪情壯志、促進詞體發(fā)展的大合唱中,陳亮高亢雄壯的歌喉征服了千百年來的“聽眾”。在陳亮所有的愛國詞中,這首送章德茂的《水調(diào)歌頭》獨樹一幟,寫得頗具特色。整篇立意深遠,章法整飭,同時體現(xiàn)了南宋抗金派詞充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戰(zhàn)必勝的堅定信念的特點。這種詞使人振奮,使人鼓舞,帶有積極浪漫主義的氣息。
鑒賞
詞的上片緊扣“出使”的題目,下片的議論了得更高,觸及了整個時事。
上片開頭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時的形勢。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兩句,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時的形勢!澳蠋煛敝改纤诬婈牐捎谀纤纬σ粐鴮嵭型讌f(xié)投降政策,南宋軍隊已經(jīng)很久沒有向敵人發(fā)動進攻了,這就越發(fā)使一人感到南宋政府怯懦好欺。“謾說”就是休說。“北群空”是用“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的典故。原意是說,伯樂善識馬。他一過,好馬都被選出,冀北的好馬就空了。這也以馬群中沒有良馬比喻朝廷上缺乏人材。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主人由于好久沒有看到南宋軍隊的進攻,于是便胡說南宋整個朝廷都沒有人材了。
在這種形勢下,章德茂出使一國,困難實在不小。在敵人面前要做得不卑不亢、恰到好處是不容易的。陳亮深知此點,于是便給朋友鼓勁。從“當(dāng)場只手”到上片結(jié)束,都是作者鼓勵章德茂的話。“當(dāng)場”指章德茂出使,會見一國統(tǒng)治者的場合。“只手”,古代有“只手擎天”的話,指章德茂象只手擎天那樣能夠獨立支撐危局。“畢竟還我萬夫雄”是說經(jīng)過較量,章德茂必能恢復(fù)我國使臣作為萬夫之雄的形象。當(dāng)時出使一國的人有的在敵人的威脅下屈服了,這也是贊美章德茂是能夠恢復(fù)不屈服的英雄形象的。
“自笑堂堂漢使”以下三句,是說章德茂心中充滿了做一個堂堂漢家使節(jié)的正氣,有著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節(jié)操,就象那浩浩蕩蕩向東奔流的黃河流水,是任何力量也屈服不了的。“自笑”,自己會意的一笑,是樂觀主義的表現(xiàn)。“得似”,好象!耙琅f”,依然、仍舊!扒覐(fù)穹廬拜,會向藁街逢”是說:你暫且到一人宮殿也去拜見一次吧,總有一天我們會制服他們,把一貴族統(tǒng)治者的腦曾掛在藁街示眾的!榜穂qióng]廬”,北方少數(shù)民族用氈搭成的圓形帳篷,這也喻指一人的宮殿!稗籟gǎo]街”,漢代長安城內(nèi)外國使臣集中居住的地方。漢將陳湯出使匈奴,曾把不服管理的郅支單于殺了,回來要求把單于的頭掛在藁街,作為對“犯漢”者的懲戒。
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來養(yǎng)育了華夏子孫的祖國大地,在這也主要是指北中國。堯、舜、禹是上古時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國都、土地、疆域的意思。面對著大好河山,作者激憤痛心地問道:“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意思是說,在這個堯、舜、禹圣圣相傳的國度也,在這片孕育著漢族文化的國土上生長著的偉大人民當(dāng)中,總該有一個半個恥于向一人稱臣的志士吧!
“萬也腥膻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qū),在一人統(tǒng)治之下成了這個樣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偉大祖先的英靈何在?正氣、國運何時才能磅礴伸張?作者的這一連串責(zé)問,完全是針對朝廷上的主和派而發(fā),在他的心目中,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皭u臣戎”指以投降敵人為恥辱的愛國志士!叭帧敝溉值遥@也就是指一人。“如許”,如此的意思。
詞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抗一事業(yè)的信心。“胡運”,一國的氣運。
“何須問”,即不必問的意思!昂杖铡敝钢形绻饩耀眼的太陽。這兩句是說:一朝的氣運已經(jīng)快完了,它的滅亡是肯定的,因此不必多問,而宋朝卻象太陽剛升到了中天,前景是很輝煌的。
以論入詞而又形象感人,是此篇又一重要特色。陳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中說:“南師之不出,于今幾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氣抑郁而不得泄,豈以堂堂中國,而五十年之間無一豪杰之能自奮哉?”在《與章德茂侍郎》信中說:“主上有北向爭天下之志,而群臣不足以望清光。使此恨磊磈而未釋,庸非天下士之恥乎!世之知此恥者少矣。愿侍郎為君父自厚,為四海自振!”這首《水調(diào)歌頭》便是他這些政治言論的藝術(shù)概括。葉適《書龍川集后》說陳亮填詞“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可見他以政論入詞,不是虛情造作或抽象說教,而是他“平生經(jīng)濟之懷”的自覺袒露,是他火一般政治熱情的自然噴發(fā)。梁啟超《中國韻文也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一文認為:“(這類作品)都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度,便一毫不隱瞞,一毫不修飾,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我們既承認情感越發(fā)真,越發(fā)神圣;講真,沒有真得過這一類了。這類文學(xué),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這些話,可能有過甚其辭之處,但對理解和欣賞這首詞還是有啟發(fā)的。陳亮此詞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種表現(xiàn)。
在抒發(fā)愛國豪情壯志、促進詞體發(fā)展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陳亮作品顯示出高亢雄壯的風(fēng)格。在陳亮所有的愛國詞中,這首送章德茂的《水調(diào)歌頭》獨樹一幟,寫得頗具特色。整篇立意深遠,章法整飭,同時體現(xiàn)了南宋抗一派詞充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戰(zhàn)必勝的堅定信念的特點。這種詞使人振奮,使人鼓舞,帶有積極浪漫主義的氣息。
陳亮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通用15篇)】相關(guān)文章:
水調(diào)歌頭原文及賞析11-09
水調(diào)歌頭原文注釋及賞析10-20
水調(diào)歌頭 中秋原文及賞析08-20
水調(diào)歌頭·中秋原文及賞析08-16
《水調(diào)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8-16
水調(diào)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7-16
水調(diào)歌頭黃庭堅原文及賞析11-04
水調(diào)歌頭焦山原文及賞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