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王勃與《滕王閣序》
上學(xué)期間,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王勃與《滕王閣序》,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勃是個令人扼腕嘆息的年少輕狂的才子。他如一團(tuán)流火,極速燃遍了神州大地,又倏忽間轉(zhuǎn)瞬即逝。這樣一場熊熊燃燒的大火被南中國海冰冷刺骨的海水無情地?fù)錅纾挠鄿,卻堅定而執(zhí)著地保存了一千三百多年。
王勃在文學(xué)方面是早慧的,“六歲善屬文”的記載雖有可懷疑之處,但他的天賦毋庸置疑。他才華橫溢,因而極為自負(fù),恃才傲物。說他年輕氣盛也好,說他郁郁不得志也好,對于王勃其人的評價,“N zu n die”或許是最簡練的語言。從他的身世經(jīng)歷來說,他若不寫下一篇斗雞檄文,便不會遭到貶謫;他在貶謫的路上若不收留一個有罪的奴隸又突然倒戈想把他殺掉,也不會遭到殺身之禍;然而他幸運地獲釋了,卻又在前往越南一帶探望因他的罪行而遭到貶謫的父親時在南中國海溺水而亡。他幾乎完全不懂得世故人情,這點可以類比于今日的13歲天才神童上考上清華大學(xué)——天才在別人接觸社會廣泛學(xué)習(xí)的時候都在自己極具天賦的領(lǐng)域鉆研呢。天才如流星一般轉(zhuǎn)瞬即逝,不說他對宮體詩樸素化以及對絕句結(jié)尾創(chuàng)新的貢獻(xiàn),單說《滕王閣序》一篇,再與之人生聯(lián)系在一起,便足以令人感慨油生。
《滕王閣序》文蓋千秋,王勃以這一篇,便可以領(lǐng)袖文壇,獨霸千古。其中典故之盛,多評論一句都讓人自慚不已,它如同一本百科全書,囊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但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后,我得知此文乃王勃于滕王閣餞別宴之前便醞釀好的,在他醞釀過程中,或許翻閱了大量典籍,希望以此文震驚世人,好比語文考試之前想出一篇佳作,考試時寫得得心應(yīng)手——但這畢竟與臨場發(fā)揮的性質(zhì)不同了,也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再具有相似性。由此可見王勃是一個相當(dāng)好勝且渴望展示自己才華的人。但從另一個方面說,《滕王閣序》是一篇王勃傾盡了他才氣、豪氣、精氣、元氣的作品。此后兩個月內(nèi),王勃卒。
我想,從命運安排的角度來說,才氣和元氣給大部分人的分配基本上是均等的,只是體現(xiàn)的形式不同;大部分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分配才氣和元氣也基本上是平均的。對于王勃來說,他早年的生命之花盛放得太絢爛了,絢爛得讓他人呀然一驚、措手不及。早熟是否意味著早衰呢?而他的《滕王閣序》,文采太過斐然,斐然得同樣令人目瞪口呆、手足無措。如果說真的有一種命運在給人分配元氣與才氣,那么王勃集中釋放了如此之多的才氣和元氣之后,必然會迅速走向衰落。而命運對他也是眷顧的,他沒有讓王勃像許多才子作家在一篇酣暢淋漓的大作之后文思枯竭痛苦余生,而讓他整個人立即消失在紅塵之中,再無一絲痕跡,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縱觀王勃短暫的一生,最突出的兩字便是“命運”。他在《滕王閣序》中也抒發(fā)了對自己命運的感慨“時運不齊,命運多舛!比瞬荒苷f一定要相信命運,但看看王勃的經(jīng)歷似乎是有那么一點邪乎。他的名字“勃”正如他的人生,勃勃生機(jī),充滿無限活力。古人的字多是對自己的補充,他叫“子發(fā)”是不難理解的,但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或者是他的父親意識到了什么,他取字為“子安”,他的人生充滿了死亡的危險,多次在死亡邊緣徘徊,被命運牽引不斷走向死亡,那似乎是一種逃脫不開的宿命,你可以僥幸一兩次,但終究躲不開。王勃曾寫過一首詩表達(dá)了自己對渡船淹水的恐懼之情,而這似乎也是為他人生結(jié)局打下的一處伏筆。王勃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色彩,他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似乎是被命運巧妙地安排過,而他自己鮮有反抗之力,唯一的反抗便是他的字——子安。
但各個時代早慧的才子似乎都具有這一通性,那似乎是命運的安排,又似乎不是。命運安排到你文采絕世,而從人類性格特點出發(fā)來說,驕傲之情緒是極易在這種情況下滋生的。從小高人一等,便自求創(chuàng)新,絕不學(xué)他人做一平庸無名之輩,于是你好勝、渴望表現(xiàn)自己,希望展示自己無窮無盡的才華,這是你選擇的一條道路,不同于任何同時代人的不凡之路。與其說這是命運安排,倒不如說這是性格使然;但性格有時候也服從于命運的安排。早慧和晚慧從某種程度來說決定了人的性格,性格決定了人的命運。人可以改變性格從而改變命運,但能夠改變性格的性格卻也是天生遺傳或是命運安排,人是束手無策的。因此,王勃的命運似乎是必然的,他的自負(fù)、恃才傲物、年少輕狂決定著他像一個方向飛快地發(fā)展,而那個方向,就是他的死亡。他的早衰是必然的。正是他的天才加速了他早衰的到來。
我想,王勃是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否則“子安”一字又不知從何說起。人們總說自己可以改變命運,但殊不知改變命運的性格也是被命運所安排,實屬無奈。他的一篇《滕王閣序》如同他生命之花最絢爛的一次綻放,傾盡了所有養(yǎng)分和元氣,絲毫不為來日方長做打算。那似乎是奮力一搏,又似乎是千鈞一發(fā)。這樣一團(tuán)極具生命力的烈火燃遍了神州大地,濃縮了千古才情、濃縮了一個人生命所有的元氣,噴薄欲出。草木因而含悲,風(fēng)云為之變色。它將王勃推上了不朽的文壇,也將王勃拉下了死亡的深淵。
今天的我們無從詢問王勃是否愿意傾盡他的一生釋放這團(tuán)火焰。千古難出一個集大成者。文采零碎地分布在享譽文壇的名篇中,實在難以找到這樣一篇酣暢淋漓的千古佳作。而此時,我覺得我很難再輕易地拿起《滕王閣序》,因為它比訓(xùn)誡石沉重千萬倍——那是穿越時空的千古文采的精華,那是一個永恒生命所有元氣、精氣、豪氣與才氣的濃縮。
拓展:滕王閣序用典談王勃
文章用典緊扣題意,開篇就用“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之典贊美滕王閣所在地物珍人杰,鐘靈毓秀。接著寫“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盛贊赴宴嘉賓豪爽善飲,氣概超越陶淵明;才華卓著,堪比曹植、謝靈運。
往下典隨意轉(zhuǎn),一連用“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三典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憤懣難抑、渴望年輕的自己再受國君重用的復(fù)雜感情。王勃年少才高,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被授朝散郎。唐高宗的第六個兒子李賢召他入王府,讓他做了修撰官。此時的王勃認(rèn)為自己“材足以動俗,智足以濟(jì)世”,立志要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墒,他的才能還沒來得及施展,就由于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被高宗視之為挑撥諸王關(guān)系而攆出了王府。遭此厄運,王勃宏志未變。而要實現(xiàn)宏志,就必須受到朝廷的重用。因此,王勃“懷帝閽”,“奉宣室”,暗喻自己對朝廷的向往;寫馮唐、李廣,婉示即使是賢人,遇上明君也難免遭受不幸;書賈誼受屈,梁鴻被竄,發(fā)憤懣的同時寄望于“圣主”“明時”。再筆觸一轉(zhuǎn),援用“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之典,顯示自己面對“貪泉”“涸轍”這樣的濁境厄運,仍然能“達(dá)人知命”,心爽樂觀;用“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之典,正寫品行高潔的孟嘗為官但不受重用而后歸田來自比遭遇,反寫狂放不羈的阮籍,以表白自己不會像他那樣自毀而會堅持高遠(yuǎn)的追求;用“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之典,借功業(yè)顯赫的終軍、班超、宗愨表達(dá)自己“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一言以蔽之,這三典旨在表明自己絕不會因一時受挫而頹唐不振。
然后,文章回到歡宴上,寫“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以謝玄結(jié)識名士、孟母三遷的美談,表白自己幸遇嘉賓而倍感榮幸;寫“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意為不逢向漢武帝推薦司馬相如《大人賦》的楊得意,但幸遇諸多知音――赴宴嘉賓。一正一反,彰顯自己有凌云之才,可以將其盡情地?fù)]灑出來。最后,文章通過“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之典袒露自己的孝心以表達(dá)對在座嘉賓的謙恭,以“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之典懇求眾嘉賓灑墨為文,像才子潘岳、陸機(jī)一樣傾吐文采,禮讓得體,完美地收束全文。
對此,也許有人會質(zhì)疑:既是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作序,盡可鋪寫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文章卻著重用典袒露自己的一腔激情和渴望,是否有點跑題或掉書袋之嫌?其實,只要考慮序文的特點和王勃的才情及其際遇,我們就可以理解用典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為“序”的內(nèi)容并無規(guī)范,完全視有關(guān)對象和寫作目的而定;在宴會上表露心志是人之常情,既是為餞別作序,當(dāng)然可以一吐為快了。王勃的際遇,正如他在序文中感慨的“時運不濟(jì),命運多舛”。而正在此時,他有幸受邀來到滕王閣,自然會急切借此良機(jī)盡展才學(xué),以便讓在座的朝廷命官向上舉薦;不然,明知洪州都督欲借宴會作詩讓其女婿露一手,王勃怎么會冒犯此等人事,不加推辭提筆就寫呢?他的這種心志,倘若直陳出來顯然有失穩(wěn)重,說不定還會招致命官的反感;于是借濃縮了寓意雋永、極耐尋味、富含智理、啟人聯(lián)想的詩文典故來婉示當(dāng)為必然的選擇了。這既可凸顯他才思敏捷,又可最大限度地表達(dá)難言之隱,哪里有什么跑題、掉書袋之嫌?
人所共知,平常宿構(gòu)駢體文已屬不易,即席寫就并反復(fù)用典更為困難。但王勃“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不僅隨手拈來眾多典故,而且用典緊扣題意,十分貼切;既有正用,又有反用,更有正反兼用;同時句式靈活多變,有四六對,有六六對,還有四四對(其中有的句尾虛詞不算在內(nèi))。文章因此顯得意蘊極其雋永,風(fēng)格十分典雅,音韻格外和諧,可謂字字珠璣,讀來書香撲面,品之韻味無窮。由于用典至妙,集切題、雋永、典雅、和諧之美,所以世人高度贊譽《滕王閣序》并斷言“后人難以為繼”。它為中華文化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使贛江邊的高閣永遠(yuǎn)矗立在文人騷客的詩境中。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宣言:永遠(yuǎn)的王勃!永遠(yuǎn)的《滕王閣序》!永遠(yuǎn)的滕王閣!
【談王勃與《滕王閣序》】相關(guān)文章: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與《滕王閣序》10-10
王勃 《滕王閣序》07-23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滕王閣序》王勃08-05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王勃《滕王閣序》經(jīng)典賞析09-12
王勃《滕王閣序》鑒賞08-14
王勃《滕王閣序》朗誦10-01
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