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鄉(xiāng)偶書》與《贈汪倫》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回鄉(xiāng)偶書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ㄉ劊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nèi)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diào)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贈汪倫
[設計理念]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ㄗ⒁鈺鴮憰r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慌R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回鄉(xiāng)偶書》與《贈汪倫》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贈汪倫》教學設計09-27
古詩《贈汪倫》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5-14
贈汪倫古詩09-05
贈汪倫的古詩09-20
古詩贈汪倫06-08
贈汪倫的古詩07-27
古詩《贈汪倫》06-09
贈汪倫古詩09-22
古詩《贈汪倫》的教學實錄07-22
古詩《贈汪倫》教學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