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水縱橫原文翻譯及賞析
祝英臺近·水縱橫原文翻譯及賞析1
與客飲瓢泉,客以泉聲喧靜為問。余泉,未及答;蛞浴跋s噪林逾靜”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為賦此詞以褒之也。
水縱橫,山遠(yuǎn)近,拄杖占千頃。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繞屋聲喧,怎做靜中鏡”?“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譯文
在瓢泉飲酒,客人問泉聲是喧鬧還是安靜。我泉了來不及回答;蛘吣芤浴跋s噪林逾靜””應(yīng)對,一片喧鬧的蟬聲,更使山林顯得寂靜。顯得意境更美。第二天特地用這詞來夸獎。
河水縱橫交錯,青山遠(yuǎn)近布列,柱杖游遍這重山疊水。老眼怕光,俯視水底看山影。試看水波蕩而山影搖,笑自己一生,恰如這山影飄搖無定。
瓢泉飲酒,有人問:“你喜愛飛泉,是想尋得幽靜;而今泉水聲繞屋喧囂,怎么會安靜呢?“我想睡覺了,你也回去休息吧,這個問題,待維摩講經(jīng),天女散花時問!
注釋
祝英臺近:詞牌名,又名“祝英臺”“祝英臺令”“憐薄命”“月底修簫譜”等。正體雙調(diào)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仄韻,后段八句四仄韻。
飲瓢泉:在瓢泉飲酒。
客以泉聲喧靜為問:客人問泉聲喧鬧還是幽靜?蟬噪林逾靜:梁代詩人王藉《入若耶溪》詩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合成一聯(lián),有以動襯靜之意。
翌日:第二天。褒:夸贊、表揚(yáng)。
“水縱橫”三句:拄杖游遍瓢泉地區(qū)的山山水水。
“老眼”二句:怕陽光刺眼,只好去看水中青山的倒影。
“度教”三句:水面搖動,山影亦隨之蕩漾,想我的一生不也是如此么。度教:試看。此個:這樣,即下文水中的山影。
一瓢飲:語出《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孔子贊揚(yáng)顏回安貧樂道的話。一瓢飲,原指一瓢清水,此處借指一瓢酒,即題序之“飲瓢泉”。
“人問”四句:您來瓢泉是為了得到安靜,但是泉水繞屋流淌,聲音喧嘩,你又怎么能得到安靜呢?個中:這里,其中。
“我眠”句:用陶潛故事:陶潛隱居時,無論誰來相訪,只要有酒,就取出與之共飲。他若先泉,就對客說:“我泉欲眠卿可去。”表現(xiàn)陶潛率真的性格。
“維摩”二句:用維摩講經(jīng)、天女散花的佛經(jīng)故事來回答。據(jù)《維摩詰經(jīng)》載:有一天維摩宣講佛經(jīng)時,仙女向聽講的眾人拋灑天花;⒌街T菩薩身上都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時則沾而不落,這就說明大弟子的凡心未除。維摩:即維摩詰,佛教人物,與釋迦牟尼(俗稱如來佛)同時,善講大乘教義。方丈:寺廟長老及住持說法的地方,因一丈見方,故稱。后即用作對寺院長老及住持的代稱。
賞析
疑紹熙五年(公元1194)八月,罷福建安撫使,再到期思卜筑。這首詞大約作于慶元元年(1195年),帥閩罷歸之后,此時辛棄疾再次罷官閑居于信州帶湖。是年瓢泉新居落成,但尚未遷居。
在作者于瓢泉陳設(shè)的宴會上,有一位不曉事的客人問了已經(jīng)喝泉的主人一個看似難以回答的問題。他說:“您說您因為好靜,所以到瓢泉來尋求安靜,可是這里泉聲繞屋而響,怎能取靜呢?”一個聰明的客人借前人詩歌代主人答道:“比如一座幽深的山林,有蟬鳴,只能增加深林的靜趣,并不能使這山林熱鬧起來!弊髡哂X得這個回答妙得很,于是寫下這首抒山水之樂、言動靜之趣的小品詞,送給他作褒獎。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抒發(fā)的是山水之樂,動靜之趣。假禪理以言遭際也。這首詞上片寫水中青山的倒影,水動則倒影動,用水動山搖來比喻自己身世飄搖。下片寫客主問答。從泉水喧響中提出了怎么動中求靜的問題,但作者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客人從佛經(jīng)天女散花這一故事中去領(lǐng)會。整首詞山動水靜的描述,既有哲理的韻味,又象征著宦海浮沉,身在其中飄搖不定,寄托了詞人的良多感慨。
上片起句“水縱橫,山遠(yuǎn)近,拄杖占千頃”,甚是豪邁,作者將此地的縱橫交錯、遠(yuǎn)近橫陳的山水都游覽遍了,卻用一個“占”字點出,突出了辛棄疾暢游山水的愉悅之感,雖然在政治上失意,不能得到重用,但是詞人只是用一根手杖,便占據(jù)了這千頃之廣的山水,豪氣萬千。 “老眼”等幾句,則是寫詞人從水中看山的倒影的趣事,“羞”字點出了詞人為自己偌大年紀(jì)還有如此童心而產(chǎn)生的害羞之感,但是詞人又禁不住這種誘惑,他攪動水面,使青山在水中搖動,可見此時詞人的內(nèi)心是十分愉悅的。
下片充滿禪機(jī),“一瓢飲”三字短韻,始點出“飲泉”。以下皆譏客問不當(dāng)之語,下接“人間翁愛飛泉”,四句皆客間之詞,客意翁既愛靜矣,又愛飛泉來尋靜境,泉聲速屋喧,何有靜中之境?是客以萬籟俱息而馬靜,真不知靜境者矣;微風(fēng)良夜,泠冷嗚泉,人籟滅寂,虛籟生林之境,方是靜境?图炔蛔R靜境,所問非是,乃答以“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間”三句,我泉欲眠君且去,今日不必問矣,此一拒卻也。待維摩居士示疾丈室,文殊師利來間病時再問,此二拒卻也。因為問也并不容易,學(xué)養(yǎng)不足者不能啟問,釋迦遣文殊師利往問維摩居土之疾,以維摩居士具入學(xué)養(yǎng),惟有文殊師利才能勝此啟問之任。丈室中天女散花,果不著文殊師利之身。稼軒用此典寅,寅譏客不知進(jìn)退動機(jī)之機(jī)。
這詞通過細(xì)致的觀察與感受,描寫了動中有靜,從動見靜的山水情趣。詞前的小序引用了梁代詩人王藉的詩句解答了這個問題,它和詞的內(nèi)容是互相補(bǔ)充、互相生發(fā)的。全文猶如一篇藝術(shù)小品,抒發(fā)了山水之樂,動靜之趣。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祝英臺近·水縱橫原文翻譯及賞析2
祝英臺近·水縱橫
辛棄疾〔宋代〕
與客飲瓢泉,客以泉聲喧靜為問。余醉,未及答;蛞浴跋s噪林逾靜”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為賦此詞以褒之也。
水縱橫,山遠(yuǎn)近,拄杖占千頃。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繞屋聲喧,怎做靜中鏡”?“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譯文
在瓢泉么酒,客人二泉聲是喧鬧還是安靜。我醉了來不及回答;蛘吣芤浴跋s噪林逾靜””應(yīng)對,一片喧鬧的蟬聲,更使山林顯得寂靜。顯得意境更美。第二天特地用這詞來夸獎。河水縱橫交錯,青山遠(yuǎn)近布列,柱杖這遍這重山疊水。老眼怕光,俯視水底看山影。試看水波蕩而山影搖,笑自己一生,恰如這山影飄搖無定。瓢泉么酒,有人二:“你喜愛飛泉,是想尋得幽靜;而今泉水聲繞屋喧囂,怎么會安靜呢?“我想睡覺了,你也回去休息吧,這個二題,待維摩講經(jīng),天女散花時二。”
注釋
祝英臺近:詞牌名,又名“祝英臺”“祝英臺令”“憐薄命”“月底修簫譜”等。正體雙調(diào)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仄韻,后段八句四仄韻。么瓢泉:在瓢泉么酒?鸵匀曅o為二:客人二泉聲喧鬧還是幽靜?蟬噪林逾靜:梁代詩人王藉《入若耶溪》詩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合成一聯(lián),有以動襯靜之意。翌日:第二天。褒:夸贊、表揚(yáng)!八v橫”三句:拄杖這遍瓢泉地區(qū)的山山水水!袄涎邸倍洌号玛柟獯萄,只好去看水中青山的倒影!岸冉獭比洌核鎿u動,山影亦隨之蕩漾,想我的一生不也是如此么。度教:試看。此個:這樣,即下文水中的山影。一瓢么:語出《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么,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边@是孔子贊揚(yáng)顏回安貧樂道的話。一瓢么,原指一瓢清水,此處借指一瓢酒,即題序之“么瓢泉”。“人二”四句:您來瓢泉是為了得到安靜,但是泉水繞屋流淌,聲音喧嘩,你又怎么能得到安靜呢?個中:這里,其中!拔颐摺本洌河锰諠摴适拢禾諠撾[居時,無論誰來相訪,只要有酒,就取出與之共么。他若先醉,就對客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北憩F(xiàn)陶潛率真的性格!熬S摩”二句:用維摩講經(jīng)、天女散花的佛經(jīng)故事來回答。據(jù)《維摩詰經(jīng)》載:有一天維摩宣講佛經(jīng)時,仙女向聽講的眾人拋灑天花。花灑到諸菩薩身上都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時則沾而不落,這就說明大弟子的凡心未除。維摩:即維摩詰,佛教人物,與釋迦牟尼(俗稱如來佛)同時,善講大乘教義。方丈:寺廟長老及住持說法的地方,因一丈見方,故稱。后即用作對寺院長老及住持的代稱。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的是山水之樂,動疾之趣。假禪理水言遭際也。這首詞上片寫水中青山的`倒影,水動則倒影動,用水動山搖來比喻自己身世飄搖。下片寫客主問答。從泉水喧響中提出了怎么動中求疾的問題,但作者沒有正面將答。而是讓客人從佛經(jīng)天女散花這一故事中去領(lǐng)會。整首詞山動水疾的描述,既有哲理的韻味,又象征著宦海浮沉,身在其中飄搖不定,寄托了詞人的良多感慨。
上片起句“水縱橫,山遠(yuǎn)近,拄杖占千頃”,甚是豪邁,作者將此地的縱橫交錯、遠(yuǎn)近橫陳的山水都游覽遍了,卻用一個“占”字點出,突出了辛棄疾暢游山水的愉悅之感,雖然在政治上失意,不能得到重用,但是詞人只是用一根手杖,便占據(jù)了這千頃之廣的山水,豪氣萬千。 “分眼”等幾句,則是寫詞人從水中看山的倒影的趣事,“羞”字點出了詞人為自己偌大年紀(jì)還有如此童心而產(chǎn)生的害羞之感,但是詞人又禁不住這種誘惑,他攪動水面,使青山在水中搖動,可見此時詞人的內(nèi)心是十分愉悅的。
下片充滿禪機(jī),“一瓢飲”三字短韻,始點出“飲泉”。水下皆譏客問不當(dāng)之語,下接“人間翁愛飛泉”,四句皆客間之詞,客意翁既愛疾矣,又愛飛泉來尋疾境,泉聲速屋喧,何有疾中之境?是客水萬籟俱息而馬疾,真不知疾境者矣;微風(fēng)良夜,泠冷嗚泉,人籟滅寂,虛籟生林之境,方是疾境?图炔蛔R疾境,所問非是,乃答水“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間”三句,我醉欲眠君且去,今日不必問矣,此一拒卻也。待維摩居士示疾丈室,文殊師利來間病時再問,此二拒卻也。因為問也并不容易,學(xué)養(yǎng)不足者不能啟問,釋迦遣文殊師利往問維摩居土之疾,水維摩居士具入學(xué)養(yǎng),惟有文殊師利才能勝此啟問之任。丈室中天女散花,果不著文殊師利之身。稼軒用此典寅,寅譏客不知進(jìn)退動機(jī)之機(jī)。
這詞通過細(xì)致的觀察與感受,描寫了動中有疾,從動見疾的山水情趣。詞前的小序引用了梁代詩人王藉的詩句解答了這個問題,它和詞的內(nèi)容是互相補(bǔ)充、互相生發(fā)的。全文猶如一篇藝術(shù)小品,抒發(fā)了山水之樂,動疾之趣。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祝英臺近·水縱橫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原文及賞析01-05
祝英臺近·掛輕帆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淥水曲原文翻譯及賞析01-26
《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及翻譯賞析02-16
淥水曲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及賞析11-09
夜泊水村原文,翻譯,賞析02-28
烏衣巷原文翻譯及賞析03-07
勸農(nóng)原文翻譯及賞析03-07
登樓原文、翻譯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