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史·馬永傳》原文與翻譯
原文:
馬永,字天錫,遷安人。生而魁岸,驍果有謀。習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職為金吾左衛(wèi)指揮使。守備遵化,寇入馬蘭峪,參將陳乾被劾,擢永代。鎮(zhèn)守薊州。盡汰諸營老弱,聽其農賈,取備直給健卒,由是永所將獨雄于諸鎮(zhèn)。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馬諫。帝注視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當敵沖,無城堡,耕牧者輒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糧,營崖表,版筑其內。城廨如期立,乃遷軍守之。錄功,進署都督同知。
永上書為陸完請恤典,且乞宥議禮獲罪諸臣。帝大怒,奪永官,寄祿南京。巡按御史丘養(yǎng)浩言:“永仁以恤軍廉以律已固邊防卻強敵軍民安堵資彼長城聞永去遮道乞留且攜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國士知,欲救區(qū)區(qū)之報。祈曲賜優(yōu)容,俾還鎮(zhèn)!庇谰箯U不用。永杜門讀書,清約如寒士。久之,用薦僉書南京前府。
遼東兵變。中官王永戰(zhàn)敗。遼東自軍變后,首惡雖誅,漏綱者眾。悍卒無所憚,結黨叫呼,動懷不逞。廣寧卒佟伏、張鑒等乘旱饑,倡眾為亂,諸營軍憚永無應者。伏等登譙樓,鳴鼓大噪,永率家眾仰攻。千戶張斌被殺,永戰(zhàn)益力,盡殲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兒,驍勇敢戰(zhàn)。遼東變初定,帝問將于李時。時薦永,且曰:“其家眾足用也。”帝曰:“將須文武兼,寧專恃勇乎?”時曰:“遼土新定,須有威力者鎮(zhèn)之!敝潦,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潔,宜仍用之薊鎮(zhèn),作京師籓屏!蔽醇罢{,卒。遼人為罷市。喪過薊州,州人亦灑泣。兩鎮(zhèn)并立祠。
永為將,厚撫間諜,得敵人情偽,故戰(zhàn)輒勝。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帥。尚書鄭曉稱永與梁震有古良將風。(選自《明史·馬永傳》,有刪改)
譯文:
馬永,字天錫,遷安人。長得魁梧偉岸,驍勇果敢有謀略。學習兵法,喜歡《左氏春秋》,世襲為金吾左衛(wèi)指揮使。馬永守備遵化時,敵寇入侵馬蘭峪,參將陳乾被彈核,朝廷提升馬永代理官職,鎮(zhèn)守薊州。
各營里的老弱士兵,讓他們去務農經商,賺取傭金供養(yǎng)健壯的士族,因此馬永所統(tǒng)帥的部隊,是各路部隊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武宗巡幸至喜峰口,想要出邊關,馬永緊急規(guī)勸阻止;实圩⒁暳季,笑而止步。中路擦崖面對敵人的要沖,沒有城堡,耕地和放牧的百姓經常被敵寇搶掠。馬永命令士兵每人帶一個月的糧食,在山外扎營,在山崖上建筑城墻。城墻官署按期完成,于是調部隊防守。記功,晉升為都督同知。
馬永上書為陸完請求朝廷按已故官員給予典例,并且請求寬恕因議大禮而獲罪的各位臣子;实鄞笈瑒儕Z了馬永的官職。巡按御史丘養(yǎng)浩說:“馬永仁厚體恤軍隊,清廉并自律,鞏固邊防,擊退強敵,軍民安居樂業(yè),把他比做國家的長城。邊民聽說馬永要調離,攔住道路請他留下,并且攜帶子女想逃到他鄉(xiāng)。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賞識自己,想報效自己的私情。請皇上寬容原諒他,讓他回到原來的職位!瘪R永最終被罷官不用。馬永閉門讀書,生活清簡的和寒士一樣。很久以后,因人推薦被任用為南京前府任閑職。
遼東發(fā)生兵變。宦官王永戰(zhàn)敗。遼東自發(fā)生軍變后,首惡雖被斬殺,漏網的卻很多,匪兵無所顧忌,結黨串聯(lián),心懷不軌。廣寧衛(wèi)士兵佟伏、千戶張鑒等乘旱災饑荒,煽動眾人造反做亂,各營軍兵卻因懼怕馬永沒有敢響應的。佟伏等叛兵登上譙樓,擂鼓叫囂,馬永親率家兵向上展開猛烈攻擊。叛將千戶張斌被斬殺,馬永奮力戰(zhàn)斗,帶領將士全殲了叛敵。
馬永蓄養(yǎng)了猛士百余人,都是西北健兒,驍勇敢戰(zhàn)。遼東兵變初定時,皇帝問李時誰可當部將。李時推薦說:“馬永的家將足夠用了。”皇帝問:“當將軍須文武兼?zhèn),難道要專靠勇猛嗎?”李時說:“遼東土地剛平定,必須有威力的人才能鎮(zhèn)守!苯Y果最終,真的得益于這些人的助力。都御史王廷相上書皇帝說:“馬永善于用兵,并且廉潔,仍應該讓他鎮(zhèn)守薊鎮(zhèn),作為京師的籓屏。”還沒來得及調遣,馬永就去世了。遼東人因為悲痛而多日不做買賣。當送喪隊伍路過薊鎮(zhèn),薊鎮(zhèn)人也都哭泣了。后來這兩個重鎮(zhèn)都為他立了祠堂。
馬永身為大將,厚待間諜,能得到敵人的真實情報,因此逢戰(zhàn)必勝。知人善任,他所提拔的士兵校尉,后來大多官至大帥。尚書鄭曉稱馬永有古代良將的風范。
【《明史·馬永傳》原文與翻譯】相關文章:
《明史馬理傳》原文翻譯01-06
《明史·孔鏞傳》原文及翻譯07-15
《明史·危素傳》原文加翻譯11-05
《明史》原文及翻譯08-22
明史的原文翻譯09-07
明史鄒應龍傳原文及全文翻譯07-21
《明史阮之鈿傳》古詩原文及翻譯06-10
明史·明仁宗朱高熾傳原文及翻譯07-18
《明史·馬文升傳》試題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28
《明史·陳登云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