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小數》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同學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小數基礎上教學的,下面給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1
小數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如商場中用小數表示的商品的標價就是孩子們常常看到的小數,因此對這部分知識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時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原認知,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主動的探索小數的組成及其表示的意義。
全課以買文具的情境貫穿始終,圍繞著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此后,我又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數(課前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小數的例子,并作好紀錄),并說出它的意義,學生在與同學分享時積極性非常高。其中周長安說:“我昨天中午發(fā)燒,測量出來的體溫是38.2度,醫(yī)生說問題不大,只要開藥就行,不用打針,我好開心哦。”學生都會心得笑了起來。
整節(jié)課,我最大的感受是,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非常感興趣,再一次讓我更加確切地體會到新課標提出的“數學來源于生活,而也是用于生活”理念。在這樣的情景中讓學生自主合作的去探討,研究,學生學得更積極,更愉快,更有效。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是《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內容是單位之間的轉化,分為兩部分教學,一部分是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另一部分是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學生轉化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
在教學中,我通過課前三分鐘和前置作業(yè)一的設計,復習了單位間的進率和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為這節(jié)課的單位換算做鋪墊。然后又設計了前置作業(yè)二,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引出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帶著問題來探究這節(jié)課。
這節(jié)課只完成了“低級單位轉化高級單位”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交流,明白了可用兩種方法進行單位換算,為下節(jié)課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來換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認為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小組建設有所提高,學生匯報時表述較清楚,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的方法一掌握較為扎實。不足: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方法二時處理的不很到位,沒有設計強化練習。
這節(jié)課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諸多需要積累和提高的地方,今后我會讓自己做個有心人,勤思考、多琢磨、善反思,爭取在教學中不斷進步。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3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是新課標的一大領域。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要試圖挖掘教學中的潛在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應用意識。
一、課前收集,提高實踐能力
事先我做了布置,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兩個數據,并能知道它們的含義。課中交流時,我發(fā)現很多還是直接從課本里找定價,要么是各自的身高,要么是零食的價格?梢,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膚淺,調查途徑以及收集數據的范圍狹窄。但我想,學生能親自去調查,收集數據,讓學生形成數學來自于生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目的已經達到。
二、課中呈現,感悟生活數學
課中,教師再呈現數據,讓學生通過觀察課本中的數據,并說說它們的實際含義,這里有質量、身高、成績、體溫等,拓寬學生的視野,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字。然后,讓學生說說“做一做”幾個數的含義,直接地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應用,并且體會到相同的小數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具實際含義。學生匯報時,出現身高1.40米,我隨機出現一支筆的價格是1.40元,問學生這兩個1.40元的含義一樣嗎?學生自然能區(qū)別含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小數的不同含義,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4
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一、課前收集,提高實踐能力
布置了讓學生去收集小組同學的身高、體重和市場小商品的價格等生活數據,并理解它的含義,課中進行交流。學生親自去調查,收集數據,讓學生形成數學來自于生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學生親身體會了數學知識學習與生活應用緊密相連。
二、課中呈現感悟生活數學
課中再次呈現生活中表示質量、身高、成績、體溫等小數。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實際含義,拓寬學生的視野,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應用。然后,結合教科書“做一做”中幾個小數含義的理解,感受相同的小數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實際含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小數的不同含義,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三、引導探究,讓學生感受單位改寫方法的學習過程
小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教材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按高矮順序給小朋友排隊的情境,出示的數據有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這都是一些不同單位、不同形式的數據,不便于比較。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數據進行改寫,將它們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更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鄭老師讓學生展開交流,如何把80厘米化為( )米,學生發(fā)現這就是將單名數改寫成小數。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再聯系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進行改寫。在練習中反復強調應用這方法,讓學生掌獲方法,形成技能,做得比較好。
我認為這節(jié)課存在以下不足:
一、我認為《生活中的小數》這一課有點難教,我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yè)和抽測反饋,發(fā)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fā)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
二、如何運用教學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三、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但反思后發(fā)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小數的教學反思01-01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05-19
《生活中的小數》的教學反思08-02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03-29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01-28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范文12-16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教學隨筆07-03
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9-03
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