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寓言教學論文三篇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寓言教學在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語文素養(yǎng)提升上作用顯著。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小學寓言教學論文三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淺析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
一、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較為活潑,寓言故事簡單有趣而蘊涵深刻,是輔助學生發(fā)掘生活道理、成長成才的關鍵內(nèi)容。因此,了解寓言故事教學的特點必不可少。
1、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性
寓言故事本身富含深刻哲理,所蘊含的教育意義也比較高,故語言教學的首要特點是具有教育性。與平日里家長、教師的灌輸式教育不同,寓言故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得到某種啟迪,其教育形式相對委婉而潛移默化,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教育。這比空談理論的灌輸式教育更具效率。即便學生尚且不能完全掌握寓言的整體教育意義,卻能憑借自身興趣增加對故事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極大地調(diào)動期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谠⒀越虒W的教育性,應在教學中使用最合適的引導手段,進一步拓展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
2、意蘊深刻,哲理性強
相對于小學語言教學中的其他形式,寓言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摒棄了刻板教條的講解形式,在給學生更大學習自主性的同時,也以其意蘊深刻、哲理性強給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以指引。寓言故事究其本質,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故事的語言魅力、口語化風格往往貫穿其中。因此寓言故事往往寓教于樂,在淺顯易懂的故事中給學生以正能量的引導。這正是意志力較為薄弱、事物分辨能力較差的小學生群體所需要的。而在進行相關教學中,應充分彰顯其哲理價值,并有足夠的信息及耐心。
3、復雜多元、綜合性強
寓言教學并非單純以講述故事啟迪學生,也關乎語言素養(yǎng)的教育。如寓言在囊括哲理性故事的同時,還包含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正如朱光潛在《文學與語文》中提到的,我所要求的是語文的精確妥帖,心里所說的和手里所寫出來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張,適當?shù)淖志浒才旁谧钸m當?shù)奈恢。寓言故事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綜合性,寓言教學勢必要提及文字表述、修辭手法使用等方面,以帶動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意義主要有三:
1、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積累相對薄弱,視野也相對狹窄,亟需知識面的擴充。寓言故事無論其豐富內(nèi)涵、故事、修辭手法,都是語文知識體系中的一種,對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作用斐然。很多寓言故事展現(xiàn)了動物知識、國家知識、歷史知識,甚至延伸到特定歷史時期的風俗習慣,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對小學生來說是最容易接受及領悟的知識瑰寶。而教師如在講解中對故事內(nèi)容、某領域知識的拓展延伸,將極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及視野
寓言故事教學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小學生的知識有限,視野也有限,對一件事物的分析判斷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即便帶有較強的想象力,也沒有任由思維天馬行空的抓手。寓言故事并不單純的是一種文字上的消遣,其帶來的海量知識和哲思,是很多故事所不具備的。對其思維的拓展能力很強,能夠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理解以往不能理解的知識道理,挖掘故事背后的內(nèi)涵意蘊,獲得更加深刻的思考力。
3、有助于引導學生貼近生活
很多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取材于科學、藝術領域,缺乏對生活本真的靠近,高雅脫俗而難以被學生接受。寓言故事則多取材于生活;寓言故事教學就是讓學生回歸生活,獲取真正的知識,擺脫死記硬背的死讀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動手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對未來的學生生活具有很多幫助。一個個故事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使其能夠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現(xiàn)實學習中,獲得知識能力提升的`雙豐收。
三、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方法
1、穩(wěn)固學生語文基礎
寓言故事復雜多元、意蘊深刻、哲理性強,但確保給學生啟迪和人生教育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理解寓言故事,而學生理解的關鍵在于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功底。因此進行小學語文寓言教學,首先要進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鍛煉。由于寓言故事教學相對復雜,多數(shù)情況下要靠學生自己領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修辭手法運用教育、理解能力提升等方面著手,同時不斷強加學生對詞匯的認知與記憶,交代清楚閱讀寓言時應注意的相關知識,做好寓言故事教學的鋪墊。
2、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寓言故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師不能將生活實際棄之不顧,而是應立足于生活本真開展教育;谛W生的認知能力,泛泛而談,將大量的哲理性內(nèi)容和邏輯性思維傳遞給學生,必然會招致教學的失敗。應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寓言中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例如將道德教育與學生自己的相聯(lián)系,讓其意識到自身做法的道德性,這樣才能既引發(fā)其興趣,又提高教育效果。
3、注重對學生進行拓展
小學生擁有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拓展。一則寓言故事的背后,往往包含大量需要深思的內(nèi)容,鑒于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的引導就顯得無比重要。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豐富其知識面、增強其邏輯思考能力為立足點,通過寓言故事討論會、對寓言故事進行續(xù)寫或改編,鍛煉學生的思維,普及更多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云淼,臧麗娟:《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年第10期。
[2] 葛敏蕓:《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教學的探究》,《基礎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篇二: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的教學思考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作者把想要說明的道理,通過虛構的故事來表達,讓學生從虛構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著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包含著深刻的哲理,需要學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領悟其真正的內(nèi)涵。在寓言故事中,烏鴉、蛇、狼和狐貍等不再是簡單的一種動物,他們都是被人格化的“人物”,它們像人一樣說話行動,有時還會顯得行為怪異,這些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通過探討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寓言故事的教學質量。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內(nèi)容
小學階段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抡n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補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過虛構的故事或擬人化的自然物來說明道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則故事所講的內(nèi)容,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并指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來理解某個字詞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例如《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達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詞意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字詞的意思,掌握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生活哲理,讓學生領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就此故事展開討論,假設類似情境,讓學生思考自己將會如何應對,從而學會舉一反三。另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將故事講述出來,在學習《亡羊補牢》課文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演繹對話部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又助于學生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生活哲理
小學語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幾乎每則寓言都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有趣且情節(jié)富有變化的故事,語言精辟、簡潔易于朗誦,并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同時,寓言中的動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進行描繪和刻畫,使得整個文章的內(nèi)容豐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學的一大重點內(nèi)容,教師在寓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故事激發(fā)情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領悟故事的寓意。如在《烏鴉喝水》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提問:“小朋友們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難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問題的?”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生活列舉身邊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讓學生懂得思考生活,學以致用。學完寓言故事后,教師可以假設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生活問題將會如何應對,加強師生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課本的知識,還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為了使寓言中的教學寓意更為深刻,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對寓言故事中的形象進行認真感受。同時將故事中的形象與實際中的具體形象真是結合,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繪的場景,及其所要刻畫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達的寓意。
三、延伸課外教材,擴大知識視野
除了學習語文課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推薦課外寓言作品,讓學生更多地學習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薦《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語故事和歷史故事等,并要求學生每周至少閱讀兩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分享自己覺得有趣的寓言故事,這樣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另外機智、滑稽、富有諷刺意義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良好契機。因此,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對開拓學生的思路很有幫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語言簡練,還有一些寓言只講故事卻不明說道理,故事結尾還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師在寓言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并引導學生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特征續(xù)寫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編、仿寫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沒有說明小羊的最后命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一點藝術空白,以“小羊得救”為題,自由發(fā)揮續(xù)寫結局,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圖,掌握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常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語言精辟簡潔,具有很強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結構嚴謹,是一種簡短的敘事性文學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動物和植物都被賦予了人類的思想感情和善惡觀,故事蘊涵著豐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諷刺對象的內(nèi)在本質充分揭露出來,讓學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時,領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長》這一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擔憂禾苗長不高的宋國人,為了讓禾苗快快長高而將禾苗往上拔,結果導致禾苗都枯萎了,這故事告訴我們,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使用擬人、象征和夸張等文學表現(xiàn)方法,增加了文學色彩,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加富有趣味性與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張有趣的情節(jié)與豐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寓言故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文學題材,對教導學生寫作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區(qū)別寓言與童話,它們有著相似之處但也有著很大的不同。童話的故事極富幻想色彩,對大自然的事物進行人格化,以物擬人,妙趣橫生,而寓言則多源于現(xiàn)實,故事內(nèi)容多是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或者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和對某種人的諷刺和箴戒,雖是虛構的故事,但卻能詮釋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五、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鼓勵發(fā)散思維
以往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的教學時,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學思路,然后再按照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將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相對片面,且具有較高的模式化成分,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學生小學階段的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特點的。將語言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品質。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寓言教學時要進行創(chuàng)新型教學,重視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不斷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如在將《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時,由于電視劇以及口口相傳的故事中都會有所涉及,學生也會有一定的了解。為此在課上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隨機將學生分為8人一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對課文中的情節(jié)以及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象設計一段情節(jié)進行表演,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為了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學生美好品質的養(yǎng)成,就要針對學生這一時期的具體特點對小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其中,寓言教學是符合該階段學生心理特點以及成長特點的重要教學篇目。為此,教師一定要進行恰當教學,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寓言教學要注意以上幾個關鍵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開拓學生的思路,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把提高寓言教學質量的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篇三:寓言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
寓言是一種用故事來寄寓道理的文學體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顯的諷喻意義。其主題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小學語文課本中選有許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搞好寓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重要意義。
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層次性,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則著名寓言叫《盲人摸象》,說的是幾個盲人摸象時由于摸不到象的全部而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結果。表層寓意嘲笑那些一知半解便自以為是的淺薄之徒;中層寓意是諷刺那些不知佛法的博大精深而詡得道的臣民;深層寓意是告誡人們要克服主觀片面性,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生對表層寓意的理解是比較容易的,經(jīng)過啟發(fā)后對中層寓意也能理解。我們?nèi)缒芙柽@類寓言,逐層誘導學生不斷深入地探索其深層寓意,經(jīng)常訓練,并且把這種訓練同其他內(nèi)容的教學、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哲學的深度思考問題,其功用就遠不止語文一門學科,也遠不止小學一段時期。
《刻舟求劍》:表層寓意是諷刺那些思想閉塞而又剛愎自用的蠢人;中層寓意是嘲笑那些頑固守舊、反對革新的國君和貴族;深層寓意則是告誡人們要懂得運動與相對靜止的哲理。
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寓言的表層寓意并不難理解,但其深層寓意的理解就很困難。這當然是正常的。實際上,勉強叫學生去背那些哲學概念也沒有必要。關鍵是,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怎樣設法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步學會抽象思維,由經(jīng)驗思維逐步學會理論思維,在長期訓練中逐步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好習慣,并且把那些作為人類幾千年思維結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維之中。
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著名寓言《猴子和鱷魚》,寫鱷魚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鱷魚謊稱對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騙到水中央才說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謊稱“心掛在樹上要回去取”,鱷魚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剛靠岸猴子便跳到樹上去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這則寓言有四個寓意:騙人者反而受騙;要防止得而復失;不可貪欲迷誤;邪不勝正。
一則優(yōu)秀的寓言,往往就像這樣令人回味無窮。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本身就是復雜的,寓言不過是現(xiàn)實生活的折射,F(xiàn)代社會愈益復雜,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寓言,切實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種途徑去思考問題,去認識生活、認識社會,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三、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寓言《買櫝還珠》,本來就可從買方、賣方兩面進行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而這個故事本身講的是個買賣問題,可否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當前市場經(jīng)濟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呢 ?譬如說,現(xiàn)代商品生產(chǎn)極講究包裝,那么生產(chǎn)廠家能否學“楚人”包裝珍珠那樣去包裝自己的產(chǎn)品呢?由此出發(fā),至少可以引出三個相關的問題:
。、商品的裝璜要做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審美效應和經(jīng)濟效益的統(tǒng)一。
。、包裝是藝術,但包裝后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品。
。、我國勞動人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懂得了商品包裝的辯證法,對楚人賣珠的嘲諷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能經(jīng)常引導學生這樣去思考,毫無疑問,學生將會經(jīng)常樂意去“發(fā)現(xiàn)”。
當然,“發(fā)現(xiàn)”也好,“想象”也好,“創(chuàng)造”也好,都不是胡思亂想,不能脫離寓言的基本內(nèi)容而“離題萬里”。
四、利用寓言作品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整合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狼的寓言有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會搖尾巴的狼》、《東郭先生和狼》。這四篇的寓意,分開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讓小學生歸納一下狼的特性,(殘忍兇惡而又不乏狡猾),這就是簡單的輻合思維訓練。
復雜一點的如《買櫝還珠》、《南轅北轍》、《我要的是葫蘆》、《掩耳盜鈴》,分開看,四篇寓意似乎大相徑庭;但合起來看卻可以說明一個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徑)必須統(tǒng)一,否則將一事無成。這是從較深的層次上進行輻合思維訓練的材料。
訓練學生的整合思維,常常要引導學生異中求同。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
【小學寓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論文11-11
小學師德教學論文09-24
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文()07-15
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文02-23
小學拼音教學論文07-27
小學體育教學論文11-10
小學美術教學的論文10-01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08-22
淺談小學寓言故事的教學08-03
小學教育教學類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