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個性書寫論文
摘 要:徐則臣的《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70后作家為其這代人的精神史或是心靈史的書寫。作品中描寫了在生活中掙扎卻又不斷尋找精神歸宿的人物,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找尋自己的定位。
關鍵詞:徐則臣;《耶路撒冷》;70后;個性書寫
“耶路撒冷”最初源自于一個文盲老太太的念叨,初平陽最初驚嘆這四個漢字組合之后所呈現的韻味和美感,最終他才發(fā)現這更是內心隱秘多年的懺悔和贖罪之結。
一、“70后”個性追求:
《耶路撒冷》關乎耶路撒冷,卻非發(fā)生在耶路撒冷,其故事發(fā)生于中國南方一條運河旁幾個自孩提就長在一起的發(fā)小身上。小說以初平陽回花街賣掉自家的大和堂為主線,講述了花街幾十年的變遷,歷史與現實交叉,凡俗的苦惱,精神的救贖,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掙扎中尋找精神的歸宿和寄托。
“耶路撒冷”可以說是心靈的寄托,初平陽、楊杰出、秦福小、易長安……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屬于自己的“耶路撒冷”,理想之光雖然微暗,但自有穿透時空的力量,眾人合心合力護衛(wèi)一座斜教堂,有大的意義存焉!耙啡隼洹钡哪且活^,是世界,每個人都要通過這座圣城去尋找生命中的歸宿,但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這座圣城又有著不同的含義。
二、返鄉(xiāng),以及到世界去
五個身份地位、社會經歷不同的人,卻因為花街將彼此的命運扭結在了一起。并且以花街為中心向四周擴散,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在景天賜去世后得到內心真正的釋懷,沖破內心的束縛真正的面對生活!盎ń帧笔撬麄儗ふ覂刃臍w宿的起點。將從及出發(fā)去找尋心中的“耶路撒冷”。
應該說,這些人物的性格、職業(yè)、經歷、遭際均各個不同,其故事有截然相異的軌跡,甚少重合,若說有什么可以將其放置于同一個平臺上審視,那莫過于他們對故鄉(xiāng)莫名復雜的情緒。此書定名為“耶路撒冷”,這個遙遠的異域城市顯見得是安妥靈魂與信仰的向往之所在,但奇特的是,書中的人物及故事卻盡數落足于故鄉(xiāng)――花街之上,那個他們始終想遠走高飛,卻牽絲扯蔓、終究要纏繞一生的地方。
初平陽作為作品零碎線索的一個主線,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典型人物,“耶路撒冷”這個中心語匯,也是出自他的心靈指向,直到他遇到顧教授才真正明白“耶路撒冷”的含義。初平陽遠離故鄉(xiāng),心存耶路撒冷,他被現實所羈絆,始終難以說服自己的內心,不得不放棄舒袖,從他書寫的專欄文章中我們又可以看出作為“70后”,對于這代人個性的展現,在他心中始終掛念著天賜,大和堂的出手也是為了天賜。但從他的專欄文章中又可以看出初平陽力圖沖破現實束縛的那種決心,他毅然的報考北大社會系,而他的返鄉(xiāng)是對于水鄉(xiāng)風物人情的徹底決裂與破壞――因為他要賣掉祖屋,攢錢去朝拜自己心中的耶路撒冷。
易長安身上最顯眼的標簽,即為反叛。這種反叛,直接指向父親,既現實的權威,所謂敵人贊同的就要反對,敵人反對的堅決贊同。易長安反叛的邏輯貌似有條理,實質亦大有悖謬之處,他并未有太多的精神資源作為反叛的根基,雖遠離渾渾噩噩,但沒有任何堅實的東西可以憑依。長年奔波在故鄉(xiāng)的千里之外,一旦聽到某種召喚之聲,仍不顧危險踏上回歸的旅程,一方面直接導致其身陷囹圄,故鄉(xiāng)即意味著歷程的終結;但另一方面或許故鄉(xiāng)才是他心中的那座“圣城”。
舒袖,如初平陽所描繪的那樣:“邈遠但不至于蒼茫,平和但絕非天真和滯澀,她的眼神是啞光的。不像二十二歲的眼神那樣光滑鮮亮,也不像四十二歲的眼神,開始復雜和渾濁,它的樸雅表明它什么都看見了,但雜質永遠進不了它的視野”。2她會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無條件的堅持,真如當初堅持和初平陽在一起那樣。
徐則臣的寫作抱負路人可見。提及書中的人物,不能不延及作者本身,與其創(chuàng)作心態(tài)。徐則臣為“70后”作家,他在《耶路撒冷》中寫的亦是自己的同代人,故事或為虛擬,但其中的'精神指向卻是實實在在的,他是將自己的思考賦予小說中的多位主角。每個人都部分承擔者作者自身那種復雜的情感,畢竟一個時代的人不可能千篇一律。
三、“專欄”式個性反思:
《耶路撒冷》一書獨特之處在于敘事未盡其意,另以單獨撰就的“專欄”文字補充之,故事敘述部分與(虛擬的)“專欄文章”交叉推進,寫70后一代人的歷史、愛情婚姻、理想狀態(tài)。
“專欄文章”夾敘夾議,雖不乏與小說故事內容的關聯,但事實上對故事的直線型行進仍構成了攔阻的效應,使順暢的閱讀不得不一次次地斷裂,進入另一種語境中去。徐則臣如此做,顯然非為結構而結構,其寫作的野心潛藏在內。講一個或幾個曲折、或悲或喜的故事僅為顯在的層面,企望凸顯這一代人的個性才是其著意所在。以有“談70后之于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談70后之于思想資源”、“談70后之民族性和全球化”,雖然在作品中并未將以上專欄以文字的形式羅列出來,但卻為我們展示了“70后”的心路歷程。也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
徐則臣書寫《耶路撒冷》,讓我們看到,“70后”已經到了為其同代人進行個性書寫的階段,為其心靈和精神個性立傳。徐則臣是在進行個體生命向內在心靈的挖掘,努力挖掘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兩重性,努力的表達“70后”這一代人的精神困境。但在我們看來作品中的“70后”或許難以沖突個性的精神之塔,依然承受著心靈的煎熬,但面對未來的社會,依然閃耀著屬于他們的心靈光輝。
注釋:
[1]徐則臣《耶路撒冷》訪談:有些問題確實從70后開始
[2]徐則臣《耶路撒冷》[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年
參考文獻:
[2]邵燕君.出走與回望:一代人的成長史――評徐則臣長篇力作《耶路撒冷》.文匯報.2014(6)
[3]梁鴻.書寫龐雜時代的個人精神史.科學時報.2014(4)
[4]陳濤.徐則臣小說輪.文藝報.2013(9)
【70后的個性書寫論文】相關文章:
70后最經典的個性簽名04-16
分手后的qq個性簽名(精選70條)03-18
如何書寫論文04-12
論文書寫格式03-18
70后經典散文08-22
以70后女人為主題的議論文05-28
論文格式書寫要求03-23
從選題教你如何書寫論文06-29
關于教學論文的書寫方式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