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論文
關鍵詞:
外語能力 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 外語教學
摘要:
20世紀70年代,有些學者提出了外語能力這一概念,強調外語教學的最終日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語言的能力。但迄今為止對外語能力的內涵的界定仍不統(tǒng)一,在外語能力培養(yǎng)中往往陷入誤區(qū)。外語能力受制于眾多因素,應該從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跨文化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人手,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外語能力。
1.引言
自1972年Hymes…提出“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之后,不少應用語言學家等從外語教學的角度對交際能力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進而提出了外語能力這一概念,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闡述,提出了不少新穎的見解(Stem4)。但是迄今為止,對外語能力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統(tǒng)一。筆者認為Baehman&Palmer對外語能力的闡述較為全面,他們認為:外語能力主要由語言知識和策略能力兩大部分組成,語言知識包括結構知識和語用知識。結構知識指的是構成語句和語篇所需的知識,主要包括語法知識及語篇結構知識。語用知識指的是能夠根據交際意圖和環(huán)境等因素來正確運用語言所具備的知識,它包括語言功能知識和社會語言學知識。策略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目標確定(goalseting)能力,即在特定的交際場合交際者能夠認定、選擇和決定完成某種語言運用任務的能力;二是估計衡量(assessment)能力,即根據確定的語言運用任務來估計或衡量自己是否具有完成這一任務所需的話題知識和語言知識的能力。三是策劃實施(planning)能力,即根據自己的話題知識和語言知識來策劃完成語言運用任務的實施方案的能力。在我國,許多學者也對外語能力進行了界定,普遍認為,外語能力包括知識體系和技能兩大內容。知識體系包括語音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和交際策略知識等;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等,是融語法及詞匯、語篇、語用、交際策略知識于一體的實際操作技能(戴曼純。)。上述有關外語能力界定的闡釋對制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指導外語教學與外語測試等大有裨益。
2.外語能力培養(yǎng)的誤區(qū)
近20年來,交際語言教學法在我國外語界頗為盛行,專家和外語教師們已經意識到交際教學法在培養(yǎng)外語能力中的重要性,并積極地探索交際教學法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問題。但是,由于我們對交際教學法的認識缺乏統(tǒng)一性和全面性,往往過分強調其中的某些原則而忽視其他一些原則。因而導致了外語教學中外語能力培養(yǎng)的某些誤區(qū)。
(1)認為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所有不同場合能恰當自如地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不要說外語,即使是本族語,我們的語言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盡管每一個正常人的日常聽說沒有問題,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流利地即席發(fā)言。實際上,我們用漢語游刃有余地從事口語和書面語交際的場合并不很多。因此錯誤地認為外語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在外語方面具有完美的交際能力會給外語教學帶來某些不利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制定出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導致教師、學生、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對外語教育產生難以企及的期望值,因而損傷教師的外語教學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失望的態(tài)度。
(2)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僅指口語交際能力,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要運用交際教學法,課堂教學就必須采用小組討論(groupwork)和對話等形式。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的某些見解和主張。他們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因而語言教學應當以聽說領先,這樣勢必導致交際能力就是指口語交際能力的較為片面的觀點。實際上,語言交際能力不僅指口語交際能力,也包括書面語交際能力。課堂教學除了采用小組討論、對話等形式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外,還可以讓學生獨立地完成閱讀、寫作等書面語交際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語交際能力。
(3)認為在交際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沒有必要糾正,可以放任自流。這種誤解源于對Chomsky的語言習理論、Spair的“語言共性論”以及對中介語理論等的不恰當理解,認為語言錯誤是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的具體表現(李宇明)。受其影響,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語言錯誤隨著日后的不斷學習會自然地消失,沒有必要進行糾正。但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不能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那些使正常交際中斷的錯誤需要適時指明并加以糾正(張兼中。)。
(4)認為交際教學法對外語教師的外語水平和外語交際能力要求過高,我國目前的外語師資水平難以適應。這種誤解源于“理想化的本族語者擁有完美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黃和斌)”。實際上,語言交際存在著層階性、不平衡性和領域差,只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對交際教學法的認識和了解,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外語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并且編寫出與之相適應的外語教材,我們有條件、有能力運用交際教學法培養(yǎng)學習者的'交際能力。
3.如何培養(yǎng)外語能力
通過對外語能力的認識和界定,尤其是對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理解分析,筆者認為培養(yǎng)外語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語言能力是外語能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交際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言規(guī)則和基本詞匯的掌握與運用。語言規(guī)則指的是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篇等不同層次上語言單位的組合規(guī)則;基本詞匯是目標語言群體中所有成員都接受和使用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較強的語篇構建能力。因此外語教師應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語言運用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在這些環(huán)境中靈活地運用語言規(guī)則和基本詞匯。除了完成教材中的練習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補充練習,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對所學規(guī)則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2)強調從交際活動中學會交際
語言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學科,語言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復的實踐。不少專家學者,如Hatchlo]、Kmshen…等,特別強調語言交際在語言習得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與機會,讓學生在語言交際活動中學會交際。當然,在課堂上模擬語言交際活動會有一定的困難和局限性。但是,只要我們充分認識交際活動在外語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明確學生的需求和我們的教學目標,堅持讓學生在外語交際活動中學會外語交際這條原則,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的效率必定會穩(wěn)步提高。
(3)注重英語文化的輸入和漢文化的對外傳播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管軌。語言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社會體制、科學技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準則、風俗習慣、宗教禮儀、處事方式等等。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應用。外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即把國外的先進文化引進到國內,又把中華文化介紹到國外。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習者學習和了解目標語文化,同時也要教會學習者如何用外語來表達中國文化。多年來,對目標語文化的了解和表達以及用目標語表達中國文化一直是中國外語學習者的弱點。因此注重文化的了解和表達應貫穿于外語教學的始終。
(4)外語教學應有針對性
盡管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時間和外語教學作用的局限,只能培養(yǎng)學習者在某一方面的交際能力。目前我國外語教學的弊端之一在于過分強調共性和統(tǒng)一,這可能也是導致英語教育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中國,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目的和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應該在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和目的,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評估手段等等,從而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從事某一工作所需的外語能力。
(5)強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外語教學的時間與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我們不能指望學生在完成學校學習之后,就能在各種交際場合用外語進行成功的交際。但社會的需求有時卻要求學生在不同場合都具有相當好的外語交際能力。也就是說,社會的需求與外語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要縮小這一差距,我們應該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工具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歸納語言在不同領域中所表現出的特有的表達方式、文體風格和語用習慣,使他們具有很快適應不同領域交際需求的能力。
4.結語
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系統(tǒng)的工程,它受制于眾多的條件,如外語教學的內部因素和與外語教學相關的外部社會系統(tǒng)等等。因此,我們應盡量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大膽嘗試各種新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習者的外語能力。
【論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論文】相關文章:
論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2-06
論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12-05
論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培養(yǎng)論文11-23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論文12-04
論聲樂專業(yè)學生的素質及綜合能力培養(yǎng)論文12-05
論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