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外學習活動的現(xiàn)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學習為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準則奠定基礎,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
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意義的課外活動側重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預習梳理和復習鞏固。課前學生對照教材學習知識點,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預習的進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監(jiān)控;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普遍采用謄抄重要知識點、完成練習等作業(yè)形式鞏固教學重難點,作業(yè)完成后還以教師書面批改或口頭講解為主,呈現(xiàn)出形式單一、思路狹窄、評價簡單等特點,而忽略了知識的外延性、拓展性、綜合性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筆者對江陰市南華中等專業(yè)學校15級各專業(yè)學生進行了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外學習活動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調查結果顯示,73%的學生較少進行該課程的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學生反饋的課外學習活動:23%的學生基本能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預復習,61%的學生漫無目的,無從下手。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利用好時間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外學習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值得教師積極探索和嘗試。
二、基于云班課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外學習活動實踐應用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催生了移動教學技術的變革。藍墨云班課作為一種即時反饋互動教學APP,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保障。教師邀請學生加入自己創(chuàng)建的班課,通過手機端或PC端向學生推送課程信息(通知、調查問卷)和資源(微視頻、音頻、圖片、導學案等),為學生課前預習搭建支架。課前學生通過移動設備或電腦登錄班課,通過微視頻、課件、圖片等資源的在線學習和參與教師組織的答疑/討論、頭腦風暴等在線活動,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初步認知,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課后學生在成果展示、即時測試等活動中增進師生交流,提升自信,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提升。利用移動技術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為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和內化知識做出積極貢獻。
1.課前鋪墊
。1)掌握學情
當代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后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教師應提前編制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反饋情況,掌握學生知識儲備等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2)共享資源
基于課前學情調查,教師有針對性地制作和整合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資源,如微視頻、課件、動畫等,及時推送給學生。學生登錄云班課,學習微視頻、課件等各類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記錄,及時提醒和督促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3)答疑解惑
云班課提供了包括即時測試、答疑/討論及頭腦風暴等師生交互活動方式。教師在學生資源學習基礎上組織典型問題的答疑、討論和測試等交互活動。教師可實時參與答疑討論活動,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正向引導,同時通過測試活動的即時成績分析,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課前內化情況,以便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通過課前先學,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初步知道了學習要點;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基礎及學習難點,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變盲目教學為有針對性教學。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在課前完成初步的認知活動,積極思考遇到的問題,能激發(fā)在課堂上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探討的積極性,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2.課后交互
。1)多元評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成果最終多以電子文檔形式呈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展示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缺失。運用云班課的“作業(yè)/小組任務”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上傳學習成果進行自我展示,教師和其他學生則可適當點“贊”。同時教師對學生成果存在的典型問題在“答疑/討論”模塊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在交互中提升自信,激發(fā)學習的內驅力。
傳統(tǒng)測試的評價往往滯后且無法面面俱到,而運用云班課平臺發(fā)布知識點測試,可實現(xiàn)學生即時答題,即時評分。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點測試題,學生用手機或電腦進行在線測試,測試完成后可以給出成績并分析總體情況,比如每個學生的分數(shù)匯總表、每個問題的正確率統(tǒng)計等。這樣教師能夠即時看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能省時、高效、全面地分析課堂狀況。
。2)鞏固拓展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作業(yè)因環(huán)境限制多以抄寫為主,無法達到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內化及問題反思。教師通過云班課布置作業(yè),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上的差異,把作業(yè)設計成基礎作業(yè)與拓展作業(yè)兩個層次。基礎作業(yè)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為學生必做;拓展作業(yè)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由學生量度自選,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作業(yè)素材包括文字、圖片、語音、視頻、PPT等多種形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學生登錄云班課完成電子作業(yè)后,教師及時回復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通過群發(fā)的形式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而有些批評性評語只能由學生本人看到,以保護學生自尊心。教師利用學習平臺指導學生作業(yè),與學生交流情感,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
三、基于云班課的課外學習活動實踐反思
作為即時反饋教學APP,云班課為教師分享教學資源、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通過課前資源,如微視頻、課件等,使學習重點容易掌握,難點輕松突破。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測試成績等實時反饋,使學習過程變得易監(jiān)控,成效易檢測。除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外,云班課將師生交流從課中拓展到課外,搭建了師生溝通新途徑,促進師與生、生與生的融合。
在體驗云班課帶來便捷的同時,云班課學習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如課前對發(fā)布資源的科學整合、學生課前資源學習的真實效果、討論等交互活動參與度的有效把控、學生移動設備的科學使用等問題,仍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肖海彬.布魯姆教育理論對中國學校體育的借鑒與啟示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xx(2).
[2]周云虹.基于云班課平臺翻轉課堂英語口語教學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xx(3).
[3]廖素清.課外學習活動的評價與管理策略——以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xx(10).
[4]張錳.會計專業(yè)一體化教學初探——云班課翻轉課堂[J].職業(yè),20xx(2).
[5]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xx(5).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2
摘要: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探討其課程建設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十分必要。該文主要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幾點課程建設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高職;課程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已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作為一門通識性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面向全院學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該門課程的改革建設勢在必行。
1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
1.1缺乏針對性和合理定位
作為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基本課程[1]。從這一角度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最終目標及其合理化定位只有滿足社會人才市場要求,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才能夠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優(yōu)秀人才。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該門課程的教材選用、教學目標確定和任課教師的合理安排方面還沒有一個細致化的工作,還無法滿足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此外,當前所使用的課程教材的針對性明顯不強[2]。比如,若選用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教師作為非專業(yè)課程的任課教師,則可能出現(xiàn)教學目標設置過高等問題。再如,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十分缺乏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
1.2課程教學資源不足
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院校若要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就應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過硬的教學器材和其他硬件設施[3]。但是,隨著高職教育院校擴招政策的繼續(xù)施行,現(xiàn)有的硬件設施和辦學條件很難進一步推進其《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而影響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
1.3學生基礎學習層次不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入學之初,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而教師所制定的教學進度依據大都是學校的教學要求,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就目前來講,多數(shù)高職院校多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比如,若教學內容難度太大,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容易失去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若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就難以滿足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會使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傊捎趯W生基礎差異較大,大多數(shù)教師難以做到充分協(xié)調教學進度與內容,也就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終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1.4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教學課時分配不合理
從本質上講,理論與實踐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4]。該門課程最終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既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由此可知,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來講,多數(shù)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教學課時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實踐教學方面。因此,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2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2.1規(guī)范課程管理
一般情況下,課程管理內容主要有教學大綱、目標、教材、考核和教師等[5]。從一定程度上講,規(guī)范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標準的統(tǒng)一,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具體來講,課程規(guī)范化管理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應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中的基礎地位,并強調其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二,應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個性化發(fā)展需要進行課程方案設置,并進行有重點的研究內容教學。其三,在學生入學時,教師應對其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就業(yè)后的實際能力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明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以為課程的后續(xù)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四,作為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夠保證教學指導的規(guī)范性。
2.2完善教學資源
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分析,應加大該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力度。具體來講,一是可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二是可開通網絡課程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檢測能力;三是可開通課程案例平臺,應用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四是建設學生作品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摘 要:展示平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五是建設考試系統(tǒng)平臺,實現(xiàn)課程考核的有效驗收。 2.3加強教材建設 作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也是基本的教學工具[6]。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房緯探灘鬧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
展示平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五是建設考試系統(tǒng)平臺,實現(xiàn)課程考核的有效驗收。
2.3加強教材建設
作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也是基本的教學工具[6]。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只有具有針對性并適應高職教育與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才具有相應的教學意義。因此,加強教材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講,一是教材內容應具有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和先進性;二是教材內容應符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三是教材內容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4加強優(yōu)秀教學團隊建設
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關鍵,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實現(xiàn)課程建設的統(tǒng)一管理,應建立課程管理負責制,明確課程負責人;二是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與教學質量;三是可適當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和實際操作技能競賽,促使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應用水平;四是可通過建立課程教學團隊,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2.5開展分層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信息教育已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展開。但是,由于城鄉(xiāng)和地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別,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也存在相應的差距。因此,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通過提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實現(xiàn)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此外,可對部分學生實行課程免修或免試,拓寬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6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從一定程度上講,課程教學形式對課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統(tǒng)考試形式還是側重于操作技能的無紙化考試都無法滿足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全面考核要求。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教學過程考核,一方面應建立標準試題庫,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另一方面應將實訓項目的完成過程納入考核內容,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
3結束語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原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課程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3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技術發(fā)展飛快的社會,這也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包括教學內容及方式。在現(xiàn)代高校教學中,首先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方式和理念,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融入“微課程”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激發(fā)學習興趣。
1《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xiàn)狀
伴隨當今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與廣泛普及,公共計算機課程已然成為高校各學科領域當中的一個重要通識課程,此課程開設時間一般為大學第一學年。開設此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力,使其具有運用計算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基本職業(yè)能力,推動學生信息化素養(yǎng)的提升。盡管公共計算機可能在各類高校中已經開設多年,但仍然存在如下問題:
。1)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參差不齊。盡管多數(shù)學生已經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如簡單應用媒體資源、Windows系統(tǒng)操作及上網等,但仍然有一些學生入學之前較少接觸計算機,但在自主學習欲望方面比較強。
。2)缺乏多樣性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當前,較多運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長久獲取學生興趣及注意力。
2“微課程”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我國高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計算機基本的技能。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一直使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和演示,學生在下面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有些過于枯燥。將“微課程”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設計具有情景化的教學視頻,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視頻進行課程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模式,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而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策劃者和設計者,學生成為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拔⒄n程”在網絡信息不斷普及且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成為了目前高校中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模式,它向全體師生展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效率[1]。
3“微課程”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3.1內容導讀中創(chuàng)建“微課程”
“微視頻”是“微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具有知識導讀、引導課程及實際演練的作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內容導讀能夠細化學習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使用“微課程”,能夠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到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微課程”網絡平臺還能夠設置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述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知識的時候,可以將課程內容制作成小視頻,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相應的視頻下載,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目標處理視頻,從而將“微課程”的作用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來。
3.2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建“微課程”
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建“微課程”具有協(xié)助作用。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中的重點知識和具有針對性的習題制作成小視頻,并且講解解題的每個步驟,學生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進行學習,并且可以根據視頻中的步驟自主學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計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并且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將全體學生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全面討論,之后使學生之間或者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學生能夠接受其他學生的評價,在之后學習中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性。
3.3學習任務中創(chuàng)建“微課程”
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夠適合自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程”中的小視頻、PPT等,在任務驅動基礎上使學生具有學習動力。對于學生學習中的知識點和難點,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使學生能夠對其鞏固和理解。
3.4綜合評價中創(chuàng)建“微課程”
利用“微課程”,教師能夠在網絡平臺中創(chuàng)建多元化、多樣化難易程度的'課程習題,使學生能夠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練習課程中的知識點及難點,從而將這些知識點和難點加深理解,及時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錯誤思想,并且改進。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而進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在解決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找其他同學或者教師,為自己答疑解惑,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課外學習小組,使學生將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提出來,使全組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具有團結合作的意識,促進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共同進步[2]。
4案例分析
文章現(xiàn)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中的excel數(shù)據篩選為例進行微課制作。依據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要求,把高級篩選與自動篩選當作兩大教學模塊,以這兩模塊為基礎著手教學設計與微課制作。錄制教學過程的過程:第一幕:教師在課堂中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切入點及重難點進行講解;第二幕:將自動(高級)篩選的步驟顯示在學生面前,然后教師對各個步驟進行詳細的講解與說明;第三幕:根據講課實例,教師可通過與第二幕的步驟相結合,對其進行演示與講解;第四幕: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進行總結與回顧,再次講解重難點。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并且在此過程中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實時互動。在錄制微課過程中,教師需對表達能力予以注重。在對此種講解演示型微課進行制作時,學生會將更多的精力浪費到鼠標的移動上,所以在進行錄制時,需盡可能減少鼠標任意移動狀況,避免出現(xiàn)干擾學習的狀況,最好在進行制作時,鼠標在具體的執(zhí)行菜單命令上做出適當?shù)耐nD,且伴隨聲音提示,這樣便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鼠標的動作。
5結語
“微課程”是教育教學中的新事物,它適應于哪種教學還需要教育工作人員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來詳細了解。但是“微課程”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新了其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促進了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湯穎.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xx,11(33):99-100.
[2]秦春波,崔學文.“微課程”模式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電腦迷,20xx(7):11-12.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4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的概念是20xx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首創(chuàng)。在國內,胡鐵生教授最早提出微課概念,他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通常還包括相應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評測、教學反思核心和關鍵、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構成一種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tài)環(huán)境’!苯逃吭谑讓萌珖咝N⒄n教學比賽方案中提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等職業(yè)院校各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高等職業(yè)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為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呈現(xiàn)能力。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多數(shù)高職院校都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但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只開設一個學期、總學時64學時,上課時不可能將大量時間用于理論教學和操作演示,而學生生源素質日趨下降,多數(shù)學生不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前知識準備、課后復習鞏固,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將時間短,內容精的微課引入《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學生預習和復習的教學資源,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學生課下只需花費很少的時間,就能了解授課內容,大大縮短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操作演示等的時間,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提升了教學質量,另外,通過微課形象生動的視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三、微課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課雖然只有短短數(shù)分鐘,但是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雜亂無章而隨意的微課是與微課理念背道相馳的!队嬎銠C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核心”,強化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使用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運用軟件進行辦公自動化處理。對微課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突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做到教學情景任務化,教學內容碎片化,操作演示要點化。教師還要注重和學生的交流,在學習方法、參與途徑、交流與反饋形式等方面提供參考。
2.制作微課。制作微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剖析教學內容,梳理知識點和技能點。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知識點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7操作系統(tǒng)的應用、Word文檔的排版、Excel電子表格的數(shù)據處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網絡的應用等,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微課制作。二是錄制教學過程。微課注重的是簡便和實用,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制作。錄制前,需要設置好硬件設施(攝像設備、麥克風等),在熟悉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基礎上,確定鏡頭的內容、類型,整個微課錄制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時間節(jié)奏,每個知識點的視頻時長控制在5至10分鐘。三是后期編輯制作。在錄制完后,可以通過后期制作對微課錄制過程中的瑕疵地方進行修改或完善,在微課中通過添加片頭、音樂,字幕、動畫演示等,整合其他多媒體資源,使微課視覺效果更豐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微課視頻的制作方法。目前,微課的制作方法有:一是對現(xiàn)有的課程視頻進行加工處理;二是使用數(shù)碼攝像機、數(shù)碼照相機等進行拍攝;三是采用錄屏軟件進行錄制,如屏幕錄制專家、CamyasiaStudio等;四是在錄播教室進行錄制;五是使用Flash、幾何圖板、PowerPoint等專用軟件制作,并配上講解畫外音。大多數(shù)教師在微課制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視頻的制作技術水平不高,主要體現(xiàn)在拍攝視頻的水平和使用視頻制作軟件的熟練程度上,如:如何以鏡頭語言吸引注意、如何進行畫面切換等。
4.案例分析。以文字處理軟件WORD20xx中的.創(chuàng)建表格為例,將創(chuàng)建表格的方法作為一個微課。第一個鏡頭對準主講教師,通過簡單介紹快速切入知識點;第二個鏡頭給出教師的電腦屏幕,屏幕上顯示老師的教學內容及樣表展示,教師對知識點進行說明;第三個鏡頭就是教師將表格的插入方法進行操作演示,這部分內容是該微課的重點,時間可以稍長一些,讓學生掌握各種插入表格的方法;第四個鏡頭教師總結知識點,針對插入表格方法的重點、難點,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互動。微課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深入淺出,詳略得當,具有針對性地講解,以取得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微課滿足了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微課資源,可以鞏固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學習專業(yè)以外的知識。微課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使教學取得更好效果,對于教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制作微課。制作微課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經驗積累的一個過程,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5
論文摘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培養(yǎng)的主要是計算機應用人才。因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思想對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建構性,它重視“情景”、“協(xié)作”在教學中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計算機教學 案例 任務驅動 交互
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指導下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新的形勢、新的環(huán)境,不利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引人,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知主義后進一步的發(fā)展,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教育應用的飛速發(fā)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逐步成為當今教育領域中的一種主流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注重如何“學”而非如何“教”,它強調學習是積極的、建構的、累積的、目標指引性的、診斷性的和反思性的學習。21世紀是人類社會全面進人信息時代的世紀,為迎接正在到來的信息社會對教育的挑戰(zhàn),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形成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定論,知識只是一種更可能正確的解釋,并非千真萬確、毋庸置疑的真理,問題不是通過反復機械地學習所謂“正確”的答案而得以解決。教材、教師和科學的權威并不能構成強迫學生接受知識的理由,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建構主義充分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強調了學習者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所進行的意義建構,學習的實際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實或改造自己的經驗體系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進人學習情境中的,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既強調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只是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主角變成了幕后工作者,成了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培養(yǎng)的主要是計算機應用人才,即要求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處理本領域的間題,對他們來說計算機主要是作為工具來使用的,因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非常重要。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性很強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案例教學法
對于案例教學法,我們可以追溯源于德國的“范例教學”流派。該流派針對傳統(tǒng)教學追求所謂的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教學所帶來的種種弊病:教與學的形式化、不徹底性、膚淺性、側重記憶而不求甚解以及由此造成的學生負擔過重和厭學情緒等,提出以徹底性取代膚淺的、以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認識代替記憶所謂系統(tǒng)性的知識材料,以追求對難點與重點突破的范例教學取代面面俱到的傳統(tǒng)教學。 案例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精心設置貼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案例以達到教學的基本性(從教學內容的基本特征的角度提出)和基礎性(從學生的認知特點的角度提出)。案例教學鼓勵學習者到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從探究現(xiàn)象開始進行學習,通過特殊了解一般。在案例教學中,一般通過演示案例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一定的感性認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人門的案例一般較為簡單,便于學生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則由易到難逐漸對案例提出更多的要求,適時引出更深人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其中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ACCESS數(shù)據庫的查詢時,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一般都是從單表單項查詢開始,然后再發(fā)展到單表多項查詢,引導學生學習復雜邏輯表達式的描述方法,最后向學生提出若要進行多表多項查詢又該如何操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多表操作時表間關聯(lián)的問題,教師應適時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多表操作的知識點。在教學的最后,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梳理融人案例的各知識點,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認知。案例教學直觀、形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教師在任務設置時善于將知識分布在實際任務中,并做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問題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進行白主探索研究和協(xié)商合作學習,也就是讓學生帶著任務在探索中學習。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開展討論,并給予啟發(fā)、歸納和指導,使學生能全面地掌握知識點。例如,在WORD文字處理的教學中,筆者依據學生和課程特點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個個問題作為任務提出,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務。搜索并發(fā)現(xiàn)到達目標的途徑遠比簡單地被告知正確答案更為令人高興和滿意,也許學生發(fā)現(xiàn)的解決方式顯得累贅,需要太高的代價或是不完美,這就可能產生想發(fā)現(xiàn)另一種更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的動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交互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共同去完成某項任務。小組成員對某些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時,可以相互溝通、交流、討論甚至相互爭辯。這種交流也可在師生之間進行,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由此建構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學習的交互式教學方式。交互式教學方式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投人程度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學習可以將認知負擔分布到每個成員身上,從而可以使學生完成單個人難以完成的復雜任務,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畢竟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很多工作都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而是多人合作的結果。因而,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將成為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
筆者通過實踐體會到,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為驅動的學習,能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各種用途,有利于學生針對當前本專業(yè)的問題和任務活學活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計算機技術在飛速發(fā)展,社會需求也不斷發(fā)生變化,使得計算機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現(xiàn)有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還要使學生“會學”未來出現(xiàn)的新知識、新技術。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和利用計算機技術的方法,并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逐步樹立再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意識。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6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堂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
論文摘 要:本文對如何優(yōu)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模式的問題進行探討,認為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體現(xiàn)計算機知識的實用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進生生合作交流,教學效果。
近年來,隨著中職生素質相對地下降,職業(yè)學校課堂“兩多一少”現(xiàn)象越發(fā)普遍:講閑話的學生多,睡懶覺的學生多,專心聽課的學生少。面對這樣的事實,職業(yè)學校必須要進行教學改革。
實踐表明,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的探究,主要是探討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來輔助學生學活知識,提高技能,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注重體驗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學生“行而求知、知而再行”。那么如何把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成生活化呢?筆者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對象,進行了以下的研究:
一、深入鉆研教材,尋找知識在生活中的原型
以往教師備教材,總是站在教師的角度設計教案,注重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卻很少考慮所教學的知識離學生的距離有多遠,教材中的一道例題、一個知識點蘊含著許多的生活信息卻被忽視。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生活經驗,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從而有效地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備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通過“備學生”才能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是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前提。而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教師應認識到情境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不僅僅起到知識的引入作用,也自始至終發(fā)揮重要的導向作用,成為相關學習活動的認知基礎。因為讓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能增加計算機教學的趣味性與現(xiàn)實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從人們常用的信件往來的活動中,引入電子郵件的知識,其中的電子郵件地址結構是:<用戶標識>@<主機域名>,就如同真實生活中人們常用的信封一樣,有收信人姓名、收信人地址等。用戶標識就是收信人的姓名,主機域名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又如在學習“存儲程序控制”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時,如果直接講解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學生會存在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筆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你去飯店吃飯,先在服務員的幫助下點菜,然后服務員把菜單送到吧臺負責人處,負責人請廚房按照菜單燒菜,最后,可口的飯菜通過服務員端上了你的桌子。這里,服務員就是輸入設備,負責人就是控制器,廚師就是運算器,餐單就是存儲器,服務員也是輸出設備。通過這樣一個比喻,再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的工作過程步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得到提高,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認知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心設計一個生活情境、一段生活化的故事都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架起計算機知識與生活原型的橋梁,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如在講表格制作時,了解到學生準備尋找兼職工作,筆者向學生提問:“尋找兼職工作,你們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學生回答:“需要準備個人簡歷”。于是,筆者讓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大膽地交流研究制作簡歷,讓學生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也訓練了實際應用能力。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思考。問題總是源于某種情境,生動具體的情境是產生問題的肥沃土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嘗試和驗證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引發(fā)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授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時,筆者啟發(fā)學生提出一些典型問題,如“我想讓Windows啟動時播放一段好聽的音樂怎么辦?”“我想給我的計算機加個屏幕保護在我離開的時候不讓別人動,怎么辦?”“我的計算機很慢,我怎么看到有哪些程序正在運行?”“我忘了一個文件放在哪里了,怎么找呢?”等問題。
這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因為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因此能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生成實踐智慧。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獲取全面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就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操作機會。
例如,為了配合學校的禁毒活動,筆者要求全班學生用WORD 制作一張A4紙的手抄報,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文字優(yōu)美流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學生的興趣特濃,有的在文字底下配上圖片、分欄進行編排,有的插入藝術字和圖片,有的利用圖片的環(huán)繞效果排版等。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綜合使用WORD的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和藝術字處理操作,優(yōu)化自己的設計。在操作過程中,有的學生的圖片和文字重疊時,圖片擋住了文字,這時就引導他們想辦法使圖片置于最底層。有的學生使用“文字環(huán)繞”中的'“四周型”“緊密型”或“穿越型”環(huán)繞,有的學生使用文字環(huán)繞后還是認為效果不好,因為圖片與文字的色彩對比太鮮明,這時筆者引導他們想出將圖片設置為‘水印’。有的學生遇到需在版面的右邊某處寫進另一小段文字時,筆者引導他們巧妙使用“繪圖”工具欄里的“文本框”,插入“文本框”后在文本框范圍內寫文字就可以了。但有時框線影響美觀,這時就引導學生使用“線形”和“虛線線形”將文本框線進行任意美化。若不想要這個文本框的方框,就引導他們想出用‘繪圖’工具欄里的“線條顏色”設置成“無線條色”或“白色”。最后將手抄報打印評定等級,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欣賞一段時間后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探究操作的最佳方法,這樣對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有很大的促進。
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操作不僅僅停留在活動的表面,而是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又在思考,學生參與了獲取知識、形成及發(fā)展的全過程。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促進能力發(fā)展。學習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是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正確應用觀,創(chuàng)設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應用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覺應用計算機知識的意識,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提高計算機技能的應用能力,感受計算機知識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了EXCEL的圖表后,筆者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根據你所學到的知識,統(tǒng)計一個月你零用錢的支出情況,月末展示你的統(tǒng)計結果,將評出優(yōu)勝獎。學生都認真完成了這項作業(yè),在評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份作業(yè)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運用知識,更給大家上了一堂節(jié)約用錢、奉獻愛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又如,在針對班中學生學習不穩(wěn)定,成績忽上忽下的情況,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每個單元的測驗成績,繪制一張條形統(tǒng)計圖。這一方法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成績起伏現(xiàn)象。這樣既能鞏固EXCEL電子表格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利用全班成績的分析統(tǒng)計,對學生進行一次學習教育,了解自己學習的情況,一舉兩得。
三、小結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的研究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體現(xiàn)計算機知識的實用性,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專心聽課的人數(shù)多了,再也沒有學生睡懶覺或說閑話的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績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都積極參加全國計算機一級MS考證和參加高新技術辦公軟件應用模塊的考證,其中高新技術通過率達到100%,一級考證通過率在95%以上。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認識到:在注重教學生活化,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的同時,不能忽略教學的本質。課堂上過分強調生活化情景的創(chuàng)設,會使計算機專業(yè)課變成“生活常識課”。情境創(chuàng)設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生活化情境教學要想獲得成功,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精心設計、合理運用、動態(tài)生成,只有這樣,情境教學才會使教學過程錦上添花,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xx,(9).
[2]張立杰.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學研究,20xx,(4).
[3]郭耀邦.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探析——《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之三[J] . 教育與職業(yè),20xx,(3).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7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采用完整的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內容,突破傳統(tǒng)教學以軟件為章節(jié)組織教材、知識和技能點散亂的局限,在原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再次整合,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實施。課堂實施效果的評價采用定量結合定性的問卷調查、競賽、培訓考核等形式,研究結果表明課程的建設切實提高了中職信息素養(yǎng)水平,最后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是教育教研改革方向的愿景展望。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 信息化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實施 教學效果評價 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xx)10(a)-0132-02
教與學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和實踐的課題,而從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和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來看,泛在學習(按需學習)是未來學習的發(fā)展趨勢,而泛在學習要求學習者有相當?shù)男畔⑺仞B(yǎng)水平,根據教學實際,從課堂教學出發(fā),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載體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和教師信息素養(yǎng)水平,這正是學校整體信息素養(yǎng)水平提高的關鍵。
1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天然課程載體
信息素養(yǎng)的4個構成要素中,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作為核心的信息能力是當今社會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是個人尋找工作、融入社會的一個決定性因素[1]。對于中職生而言,第三年就進入單位進行實習了,信息素養(yǎng)對于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從課程性質來看,它是一門公共基礎課;而從內容來看,它是關于文字圖片處理排版、數(shù)據錄入計算、演示文稿應用、因特網使用等知識和技能的課程。性質上它是必修的,人人必學的;內容上它是信息素養(yǎng)最親近的內容;從方法上,它要求學生能收集素材、處理素材,進而進行圖文混排、數(shù)據處理和展示,所以說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天然課程載體。
2 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在于通過教與學方式的改革,把培養(yǎng)學習者適應信息時代所需素質能力的地位提高到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強調情感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以人為本,以自覺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其意義在于培養(yǎng)人才適應信息社會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2]。常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情景化教學模式、基于問題的、基于電子學檔的、WebQuest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基于網絡協(xié)作學習的、基于概念地圖的、基于案例學習的、基于多元智能個性化的、自主探究[4]等。
3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采用完整的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內容,突破傳統(tǒng)教學以軟件為章節(jié)組織教材、知識和技能點散亂的局限,在不增刪的前提下,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將散亂的看似無關聯(lián)知識和技能點通過完整的項目工作來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單單進行一個個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采用貼近生活和工作的任務作為項目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合后分為兩部分:入門篇和實戰(zhàn)篇。入門篇涵蓋教學大綱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考證打下堅實的基礎;實戰(zhàn)篇是鞏固和提高,對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更高,為實際工作和生活做鋪墊。入門篇采用“螺旋遞進型”案例設計,由淺入深,螺旋遞進,兼顧優(yōu)差;實戰(zhàn)篇采用“最優(yōu)篩選型”案例設計,設計開放型案例,給學生以思考篩選的空間,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不止一種,選擇哪種最為合適,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
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實施。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詳見表1和表2。
4 課程的實施效果評價
通過競賽、培訓考核、問卷調查等形式(采用定量結合定性的方式,結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課題組在課程實施前后(課程建設時間3年)對全校師生進行了調研,對比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之前,學校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圖1、圖2分別對實施前后的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進行了比較,由圖可以看出,學校師生現(xiàn)今信息素養(yǎng)水平處于良的階段,由于信息素養(yǎng)水平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是立竿見影的,特別是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所以需要繼續(xù)努力。
5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天然課程載體,以此為媒介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然而這只是初步的試驗階段,最終的趨勢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深度整合。
對于中職而言,信息化教學模式將教師知識傳輸者的身份轉化為學習的引領者、課堂的掌控者,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換成運用信息工具的主動探索學習者;課堂不再是教師枯燥無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和技能演示,學生百無聊賴地識記和機械地練習,而是在具有豐富資源的學習、實訓和公司實習環(huán)境中,師生、企生間積極互動、主動建構、相互促進學習的過程。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信息化教學注重過程性評價,重視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表現(xiàn),以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重點,以探究合作為特征,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中職學校的信息化素養(yǎng)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合格、適用的中等職業(y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1.
[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8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種生產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基本技能, 對于計算機的了解程度和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成為衡量現(xiàn)代人基本能力和素質的標準之一。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一項根本任務。
在大部分中職學校中,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 但在實際教學中, 課堂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課堂中缺乏學習興趣,積極性低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讓中職學生學好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是擺在中職計算機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中職學!坝嬎銠C課程”現(xiàn)狀
1.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 近年來中職學校招生時不再設置統(tǒng)一的分數(shù)線,以我校為例,我校從建校以來一直是面向全國范圍內招生,由于招生地區(qū)范圍廣,造成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初中就開設了計算機課程, 有的從未接觸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只是局限于玩游戲、聊天、聽歌的基礎上,并未系統(tǒng)地接受過計算機課程的教育,這使以后的課堂教學難度更大。
2.教材同實際應用脫節(jié),造成學生興趣不濃厚。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以應用型為主,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但目前沒有非常適用的教材。以我校為例,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用得最多的是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雖然配有《上機指導與練習》,但是案例過于簡單,缺乏實用性,對于一部分在初中時學習過計算機課程的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和挑戰(zhàn)力,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3.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中職學生在初中時學習基礎較差, 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中職學校后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談不上學習動力。對于計算機,普遍的認識是“打游戲、上網”,當在機房上課的新鮮勁過后,便產生懈怠感,不知道學了這些能做什么,漸漸失去興趣,把時間用來玩手機、睡覺等,造成課堂教學有效性低。
二、提高中職計算機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與策略
1.充分了解學生特點,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現(xiàn)在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較差的特點,相當一部分學生無心問學,在學習當中稍遇困難就退縮、排斥,久而久之,對學習愈發(fā)失去興趣,這種情況下,睡覺和玩手機成了學生課堂的必然選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和計算機水平,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各個教學模塊,盡量照顧各階段學生的需求、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對于程度稍好的同學,準許他們在課堂上自由安排時間和練習, 鼓勵這些學生在完成自己的練習后幫助其他在操作中有問題的同學; 對于起點較低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和鼓勵,即使安排的課堂練習不能完成,也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為根本就不做還是初學操作不熟練導致的.。針對前者,要及時詢問原因和引導;而對于后者,則給予鼓勵和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2.轉變教學思路,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早已不適用, 怎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 是目前中職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任務驅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模式。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就是教師把一學期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獨立完成這些任務,掌握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法有很多優(yōu)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時,程度相對好的學生極易形成派系而忽視程度相對較差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反正小組有同學會做,自己則開始打游戲、玩手機,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和課堂動態(tài),在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給予糾正和引導。
3.引入“競賽”機制,提高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競賽機制, 激發(fā)學生的好強心和榮譽感,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我曾經帶過兩周的打字實訓,打字本身是很枯燥的課程,可要想提高打字速度就要多打多練, 對于十幾歲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 每天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練習打字無異于是一種折磨,時間久了,不僅會導致教學效率低、學習主動性差,課堂紀律也無從談起。因此,我在實訓中引入了“競賽”機制,每天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評,進行成績統(tǒng)計,對連續(xù)三天都在前幾名的同學給予小小的物質獎勵, 一個作業(yè)本或者一枚小小的書簽。通過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經常下課了還坐在電腦前“劈里啪啦”反復練習,其實學生并不是在乎獎品的本身,而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
4.加強教師隊伍學習,倡導“雙師型”隊伍建設。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軟件的更新速度飛快,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時刻緊跟專業(yè)發(fā)展步伐,及時更新相關專業(yè)知識,多在業(yè)余時間鉆研教學技能、提高實際業(yè)務水平。另外,教師之間應該相互之間多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多進行一些技能競賽,這樣不僅豐富了專業(yè)知識,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加快了中職學校“雙師型”專業(yè)教師的建設。只有做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及時完善專業(yè)知識結構,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才能構建一支良好、過硬的師資隊伍,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9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促使我國中專計算機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對我國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致力于培養(yǎng)中專生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促進中專生的全面發(fā)展。該文就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展開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促進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計算機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社會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之中,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就中專教育教學事業(yè)而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專職業(yè)院校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致力于提高中專生的信息綜合素質,使得中專生能夠全面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基礎計算機理論知識,然而,在實際的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如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作為中專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提高中專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和職業(yè)能力,成為當前我國中專院校和每位計算機教師應當高度重視的研究專題。
1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新課程教學探究
1.1 開展課程改造,強調專業(yè)特色與應用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中指出: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當與其培養(yǎng)目標相符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能力,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與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等方面的聯(lián)系,在規(guī)劃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過程中,在使用創(chuàng)新性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材料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改造,其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課程的實踐以及關鍵的課堂教學活動等方面內容,根據企業(yè)或公司中具體的職業(yè)崗位要求,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工作[1]。
第一,減少部分理論性較強且實用性較差的教學內容。就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而言,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對就業(yè)有幫助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技能培養(yǎng)和專業(yè)應用等方面,有些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本當中,其大篇幅講述了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還有講述了部分的計算機組成系統(tǒng),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課外的閱讀資料。
第二,加強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工作之間的聯(lián)系。就不同專業(yè)而言,對于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基礎操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講解對該專業(yè)學生最有用的計算機知識內容,成為每位計算機教師需要高度重視的方面,教師先了解不同專業(yè)之間獨有的特點,科學地調整計算機課基礎應用程教學內容的所占比例,如果計算機教師在衛(wèi)生類中專院校任教,對于中藥、藥劑等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此項專業(yè)的學生將來可能從事醫(yī)院的藥劑師或者是藥品銷售相關的工作,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會必然會利用圖表格式對市場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記錄,所以,教師在講解表格和真實案例過程中,應當就不同的教學案例進行細致化的講解,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操作練習,提高中專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根據不同專業(yè)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內容的需求,調整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方式和授課的內容,教師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上派上用場,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2]。
1.2 實施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當中指出,教師應當根據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從中積極主動規(guī)劃全新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之中,提高中專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不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實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規(guī)范地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實施分層式教學模式。按照全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將其分為三個等級,學生幾乎沒有學習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稱作A等級,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稱作B等級,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稱作C等級,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對于A等級的學生制定基本學會的教學策略,對于B等級的學生制定適當提高的教學策略,對于C等級的學生制定拓展應用的教學策略,其中基本學會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模仿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夠達到基本的要求,學生學會計算機的簡單操作,大致了解計算機的基礎應用,要求學生在掌握的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上,促進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速度。另外,在實施的計算機教學中,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搜索教學過程中,A等級學生的學習目標:根據計算機教材上面的演示完成相應的操作任務,促使學生具備基礎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基礎的計算機操作;B等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學會更加具有深度的計算機操作,學會根據文檔的類型,確定相應的搜索范圍;C等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進行適當?shù)募庸,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信息資源庫;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實際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學習能力,學生自愿制定學習目標,不僅能夠幫助零基礎的學生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基礎知識,還能夠讓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操作能力得到升華[3]。
第二,多元化評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個人愛好以及性格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學校內有很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所以學生在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等方面不盡相同,當學生完成與專業(yè)相對應的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在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時,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根據不同專業(yè)對學生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制定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將每個模塊在考核體系當中的比例進行調整,對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進行測評,以及對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正確性和規(guī)范性進行評價,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專業(yè)對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的要求綜合考慮這些方面,促使教師能夠綜合測評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充分尊重不同學生與不同專業(yè)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更加有效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促進實現(xiàn)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操作技能,促進中專生的全面發(fā)展[4]。
2 結束語
對于當前新課程理念下,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教學最為重要的就是不斷的探討與反思?偠灾,在我國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計算機教師需要充分尊重不同學生與不同專業(yè)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不同專業(yè)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通過開展課程改造,強調專業(yè)特色與應用,讓學生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上派上用場,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生的個人愛好、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等方面也存在差異[5],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模式,促進中專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祁杰.信手拈來僅實例精雕細琢真“文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任務素材選取技巧[J].職業(yè),20xx(13):73-74.
[2] 鄔艷.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研究[J].高考:綜合版,20xx(06):111.
[3] 潘少寧.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探討[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xx(18):21-23.
[4] 鄭麗娟.新形勢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置改革與實踐[J].消費導刊,20xx(04):147.
[5] 于小琴.專業(yè)融合,助力成長——“融專業(yè)”式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開發(fā)的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xx(24)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0
1背景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除了適應計算機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還應該突出應用。改革重點在兩個方面:計算機原理的教學和培養(yǎng)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應該以“利用計算機”和“解決問題”這兩點為主線展開。當代計算機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tǒng),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車一樣,通過簡單操作來駕馭;也可以像數(shù)學原理或公式一樣,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對計算機多層次的不同認識產生了不同的教學理念。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首先應該定位于肩負歷史和時代使命,不能只將計算機作為低層次工具開展教學。面對“利用計算機”的問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該從計算機原理角度組織教學內容,這種定位并非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而是真正將大學計算機回歸到大學數(shù)學、大學英語同樣基礎性地位的過程。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要進一步展示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強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問題的計算特性,如何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是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課程設置的調整
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直是大學本科一年級的必修課,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四年內的課程體系有很大不同,應用型大學注重的是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如何為后續(xù)專業(yè)課提供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術,如何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是當前熱點問題,同時由于學生進校時的個人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在學生進校后應進行一次摸查,對確實達到要求的學生可以申請免修。其他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分類教學是指在統(tǒng)一教學指導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面向不同專業(yè)進行的,根據不同專業(yè)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素材、教學過程和教學實驗等?梢酝ㄟ^對各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的縝密分析,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訪談溝通,特別是學生進入大三、大四后對計算機科學的依賴,將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對象分為社科人文類、理工類、經管教育類、大農類等4類,針對不同類別的專業(yè)重點強調某些內容,這是面向應用型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最高境界。所以分類教學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講授,也要體現(xiàn)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2.2理論課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并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教師一定要主動的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死板與枯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現(xiàn)在都使用多媒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設計好自己的課件,課件要豐富多彩,同時在內容組織上要合理生動,有吸引力,筆者認為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主要是以講授和演示為主,而對于文字處理與文檔編排、數(shù)據處理與圖表制作、報告處理與幻燈片制作這部分內容的講授應采用漸進式案例教學,每一部分內容設置兩個案例,讓問題復雜程度從簡到難,從基礎到綜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多進行師生互動,讓學生多思考,多動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總之,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應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以培養(yǎng)目標為驅動,以漸進式案例教學為線索,以服務專業(yè)應用為目標,在高度濃縮理論課程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利用計算機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和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應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實驗課教學改革
在理論課進行改革的同時,對實驗課的教學改革就更為重要。實驗應注重對已有知識的驗證,突出對未理解未掌握知識的再學習以及對知識體系的探索,通過強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應用型本科教學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2.3.1對于計算機組成部分的實驗
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組裝一下,最后讓學生去設計一個方案———配置一臺具體的計算機。
2.3.2文字處理與文檔編排、數(shù)據處理與圖表制作、報告處理與幻燈片制作
這部分內容的實驗則可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和掌握理論課所學的內容。筆者所在的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學是讓學生使用實驗平臺,每個部分內容都有一定的練習題,這些是必須提交的,學生是必須完成的,同時每次實驗都設計了思考題和實驗相關知識,配置了綜合學習與拓展學習。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向更深層次拓展。
2.3.3針對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同時配備一些虛擬實驗,供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做
這些虛擬實驗兼顧了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訓練,考慮到與現(xiàn)行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這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的重要理論和概念,培養(yǎng)基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計算意識,在有限的學時內將計算機科學的本質以及專業(yè)知識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給學生,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技術途徑。這部分實驗可由學生課后自主完成。
3結語
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廣受關注,改革的思路不盡相同,也不乏有建設性的理念和措施。筆者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較大力度的嘗試,分類教學和案例教學收到較好效果。這些改革的實施將全面培養(yǎng)本科生和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學術意識,掌握牢固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使他們在后續(xù)課程和今后工作中,能夠自學和自主應用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終生學習能力,能夠適應環(huán)境和任務變化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1
摘要:移動學習是我們新提出的一種在移動設備上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去學習一些知識,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學習就成了一種無線終端。而我們移動網絡是基于“微課堂”,利用微課的一些資源去做,然后讓他在移動網絡中迅速發(fā)展起來。中職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難點,而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下,我們的學生感到疲憊很正常,因為無法做到在“動手中學習,學習中動手”的教學理念,所以無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沒有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微課加入到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而我們在微課的基礎上又提出微課的移動教學,這將是一個更大的革新。
關鍵詞:微課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中職教育
一、引言
在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目標下,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大肆推廣,使我們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規(guī)格為導向,學生與我們共同進退、探索、交流的過程。我們還將移動平臺加入到我們的計算機教學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在解放我們教師本身時,也更加激發(fā)學生對我們這門課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不斷動手實踐,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移動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學習興趣
在我們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中,老師在教學中,生搬硬套,學生自然會感到身心疲憊。為了讓學生對我們的計算機教學更加感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加入了關于微課教學的內容,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移動平臺,利用這種新型教育方式是為了提升課堂的張力,創(chuàng)造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是我們致力于中職計算機微課教育的根本。
。ǘ┙逃降牟痪鶆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所中職學校的學生最少有五百人,而配備的計算機老師只有十人左右。因此,中職生在計算機應用上,由于師資緊張,每個人所分配到的教育資源是十分有限的,而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又差。計算機應用是一種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是一種需要很強邏輯思維的文化基礎的課程。由于中職生學習能力比較差,記憶理解比較差,因此造成學生不愛學習的心理,又受到更多的外界誘惑。由于學生多,師資有限,又是大班教學,所以造成這種教育水平的不均勻。
三、學生“聚焦式的學習體驗”
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我們的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信任,也基本沒有什么交流,見面的機會就是在課上這幾十分鐘內,下課后也不會再去辦公室進行交流。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是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微課程這一先進理念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Penrose首次提出的。微課堂的運用一般都是要結合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所以我國是在美國普及幾年后才引進的概念,就是將教學和學習混為一談,將這個新型理念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加強我們的學習能力。我國一些專家認為微課就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學習課程。它的主要優(yōu)勢有三點。首先,在時間上,節(jié)約了我們教學時間,釋放出更多的時間去給我們的學生交流討論,一個微視頻的時間一般只有5~10分鐘,所以,我們老師講課的時間被大大縮短,他們可以去做更多的輔導工作。其次,我們可以用微課一大特性———內容上的精短來解決我們課堂上的一些重點難點,反映我們教學策略或者是主動活動。最后,微課教學可以集合多種理念,在我們的主題和配套的微課相結合,這是微課堂的微型化,也不是傳統(tǒng)的教學視頻,而是具有明確指向的教學片段的集合,省去了大量無意義的綴余。鑒于我國現(xiàn)在無線網絡和有線光纖的覆蓋,我們可以利用廉價的網絡資源創(chuàng)造無限的能量。還可以建立網絡平臺和學生交流,展開答疑,這樣就實現(xiàn)了信息教育在中職中移動平臺的試用。
四、利用移動平臺的微課教學
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動手能力,是我們對中職生教育的基礎,夯實學生文化的基礎,學生由于注意力集中差,而計算機操作邏輯性強,許多學生只記得第一步第二步,后面的就記不住。所以我們要在講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主動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后就會覺得自己十分有成就感,而喜歡上我們的計算機微課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我們要創(chuàng)造短而精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觀看我們提供的資料的同時,認真學習,完成操作任務,達到一定的學習程度。利用移動平臺的優(yōu)勢讓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使我們原始的課堂得到新的生命。移動微學習就是指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沒有任何限制地進行學習。在我們這些中職學生中,提供更加完整的學習時間,利用學生們手不離手機這個特點,結合智能手機的優(yōu)點,加上我校全網覆蓋的便利條件,使得移動微學習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而我們的微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短而小的教學模式上,雖然說每節(jié)課我們只講述一點點的內容和新的知識,但是我們有利于學生的吸收,這樣日積月累靜水深流,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理解也會越來越透徹。最大的便利之處就是學生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只要有問題就可以提出來解決,充分地解決了我們現(xiàn)在教育資源不均勻的現(xiàn)狀,十幾名老師絕對有能力解決上百學生的疑惑和問題,這就是微課堂通過移動平臺推廣的好處,既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又讓我們的老師解放了勞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價值。
五、結束語
我們作為中職信息技術教育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給我們的學生更多的、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素質、提高他們的能力。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以新的教學目標、新的出發(fā)點,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新式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的能力。為我們的祖國培養(yǎng)新型技術人才,促進我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郏保輻顦鋵殻W絡文化對學生思想管理模式的影響分析[J].時代教育,2016(1):92-92.
。郏玻輳堺惷溃诰W絡平臺的高校學生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J].科技資訊,2015,13(2):133-134.
。郏常萑~立田.漫談初中信息技術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4,(22):163.
[4]翟富德.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4,(05):67.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2
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公共性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目前在教學領域存在以下問題:教師教學理念陳舊,難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 ;計算機領域教育的不平衡導致職專新生電腦知識的不平衡;教材的頻繁更新導致教學課時不足。對此可采取以下應對策略:全方位提升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的能力與教學水平,實施分層教學法,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計算機已經在各行各業(yè)大面積普及。各種職業(yè)以及不同崗位的需求,讓計算機成為當今社會一項謀生的基本技能。是否能夠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與相關技能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重要性標志。職業(yè)中專是我國目前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搖籃。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職業(yè)中專每個專業(yè)所開設的公共性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培養(yǎng)他們形成解決實踐問題的操作能力,滿足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發(fā)展的需求,F(xiàn)筆者將針對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展開相關探究。
一、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理念陳舊,難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
伴隨中等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明確,調整和改革課程教學成為必然要求,當前的教學中,教師依然主宰課堂,學生依舊是“知識接收器”,課堂中教師把知識“嚼碎”“喂”給學生,而學生們也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這不僅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的發(fā)展。此外,由于受到各種條件所限制,職業(yè)中專教師進修,參加實踐提高的機會也不多。計算機知識更新的速度又很快,如不采取措施,必然導致知識老化。所以現(xiàn)在課堂上會經常出現(xiàn)教師對新知識的了解不夠,解決不了新出現(xiàn)的問題。
(二)計算機領域教育的不平衡導致職專新生電腦知識的不平衡
由于我國各地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如在市區(qū)可以說百分之百的各級各類學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小學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機興趣和意識,使用教學軟件或教學游戲軟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用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初中主要在于以計算機墓礎知識和技能性訓練、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或圖形信息處理為主。
(三)教材的頻繁更新導致教學課時不足
現(xiàn)階段,計算機的知識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中職類學生,必須讓他們在了解了以前的`舊知識,對計算機的基礎有了一個相對明確的概念之后才可以進行新知識的講授。這樣就會造成課時明顯的不夠用。在中職類學校中普遍采取的電腦理論知識的教材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內容,這在課程的設置上就需要很長的時間,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進行介紹的時候就會造成學生們很難掌握,進度也比較的慢。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會感到學生們接受新知識比較的慢,對于學到的知識也都難以記住,就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教學壓力,感覺知識都講不完。
二、解決職業(yè)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全方位提升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的能力與教學水平
要順利地開展中職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作為一名教師,要了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要清楚學生需要學習與掌握的是什么,用自己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最適宜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同時發(fā)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老師們的知識結構和講課的能力對于大家理解知識的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可以憑借一定的集體學習,對一線的相關教師開始集中的幫助。在這個培訓的時候不僅要轉變教師們以前講課的各種觀點。幫助她們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二)實施分層教學法
教學形式上可大力推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各學校已基本擺脫了“黑板十粉筆”的舊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課多采用多媒體教室授課,在機房上機實踐的教學新模式。這種教學環(huán)境極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但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都是統(tǒng)一規(guī)劃,遠不能滿足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生的要求,對于一些“高起點”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較熟練的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再讓他們重復學習這些內容,勢必會產生厭學情緒,不認真聽講,甚至會影響課堂秩序。還有一些“零起點”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需要詳細的講解和大量的練習。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一次計算機水平考試,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免修這門課程,完全不懂的學生則從頭開始,而另一些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采用自主學習的辦法,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教學進度表有選擇地上課,但必須參加期末考試。這樣的方法既可以讓學生節(jié)約時間,又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三)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在世界科技水平不斷進步和網絡的普及程度很高的今天。我們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或者業(yè)余時間應該很好的借助他們開展授課的過程。可以讓大家借助這個平臺進行自學,這樣有利于間接的增加學習的時間。同時,教師們還可以借用這個平臺來面對大家平時不會的問題,并集中時間來講授這些知識,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最基本的情況,也能夠有效地減少平時上課時間不夠的情況。
三、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二十一世紀教學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礎教育、人才素質教育,又是技術基礎教育,是各學科發(fā)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任何一門學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時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轉變觀念,進一步深化改革進程,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從全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全局推動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
作者簡介:陳杰(1985-),男(漢族),湖南衡南,湖南衡南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大學本科,學士學位,助理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方面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3
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更新了人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認識,它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有課堂教學順序進行反轉,不但沒有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反而取得意外的收獲,使廣大學生非常欣喜地接受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不僅提高了學生課外時間的學習利用率,更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這種模式必將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成為課堂教學長期堅持的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基本概述
翻轉課堂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課堂主導,通過灌輸式教學,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堂轉變?yōu)閷W生與教師互動交流的場所,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指引學習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翻轉課堂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
。1)教學視頻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幾分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教學信息清晰明確,呈現(xiàn)的內容基本都是關鍵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學習的內容;
(3)它能夠重新建立學習流程,它是學生在課前完成的學習過程,教師不僅提供視頻,還可以在線進行輔導,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在課堂上加以針對性輔導。
一、翻轉課堂在高職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反轉了原來的課堂教學順序,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間都放在了課下,有效地節(jié)約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傳統(tǒng)的教學是將新知識在課堂教學,然后課下去鞏固提高,問題是到下堂課再一一解決。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正好解決了這一弊端,讓學生逐步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跟隨潮流變化發(fā)展,新型的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變革的要求,使學生更加主動、更加有興趣。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使課堂教學活動放在課外,學生能夠自己安排學習實踐,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更積極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三)有利于加強互動性學習
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讓教師可以更好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展開互動交流、小組討論、一問一答等活動,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多一些互動交流,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促進友好情感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運行方法
(一)微視頻課堂教學的制作開發(f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微視頻作為載體,通過精心制作的微視頻傳播課堂教學的主要知識內容,達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微視頻的特點是簡短精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其學科知識的傳達,時間稍長會帶來乏味之感。微視頻的.制作需要教師精心制作,要對課堂教學內容精心編排,把知識點的語言縮短凝練,表述清楚。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前自學
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難度并不是很大,課前的自主預習更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預知。這要求我們教師應當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為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正確地引導學生預習新知識,在預習的基礎上再配合教師提供的微視頻教學,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
(三)抓住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進行提高鞏固
自學和微視頻教學已經解決了大部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但這還不夠。抓住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關鍵之所在。教師通過收集學生的學習疑問,提前設計好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不論是問答互動還是小組討論交流,都要突出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討論并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還能鍛煉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識。
三、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使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也使教師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為輕松。雖然這種方式依然為大眾學生所接納,但我們教師仍舊不能放松自己,要時刻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習新的課堂教學知識,大膽地改革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傊,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的過程會越來越順利,其也會成為計算機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姚麗敏.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26):172-173.
[2]胡麗芳,張曉亮,胡自凱.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14):114-116.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4
計算機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才必須掌握的技能,可以說計算機現(xiàn)在已經深入到各個行業(yè)中去,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計算機應用技能成為現(xiàn)階段人才考核的重要標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給予尊重,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個性化學習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有效融合是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深入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其中包括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等等,這些都屬于學生的學習個性。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個性,才能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成效。
一、針對個性學習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針對學生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才能使得課程教學具有良好的成效。在課程教學開展前,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有效措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師再利用適當?shù)姆绞桨堰@些信息反饋給學生,引導學生對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進行改良,讓學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彌補。
1.應用項目教學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個性,針對不同的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計算機基礎較為良好,不僅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具有良好學習信心的學生,教師可以應用項目教學方式。如果教師仍然從零基礎對學生進行教學,則會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在課堂講述Word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為這些學生布置一個項目。教師所布置的項目需要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例如,教師可以編制“班級學生各科學習成績調查報告”。做一份調查報告很容易,但是想要出色地完成卻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項目教學法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項目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逐漸掌握新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講授法與任務驅動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一些學生計算機基礎較差,知識吸收較慢,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缺乏信心。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可以應用講授法與任務驅動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這些學生,教師需要從最基礎的點進行教學,那么就不可避免地應用到講授法,對學生進行眾多理論和概念的講解。通過教師的深入講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有效的補充,從而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對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幫助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引導學生去發(fā)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
二、促進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措施
1.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多媒體設備在眾多學科教學中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也需要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屏幕進行遠程監(jiān)控,了解學生學習和操作的實際情況。還需要注重的是,多媒體設備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個性化學習的良好平臺,為保障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2.有層次地開展教學活動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校會通過考試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考核。所以,教師需要有層次地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比如,在高一計算機網絡一節(jié)示范課上,教學目標是:認識并了解計算機網絡作用分類和組成,依此提出了四個問題:(1)什么是計算機網絡?(2)計算機網絡的作用是什么?(3)計算機網絡怎么分類?(4)計算機網絡有哪些組成部分?這就是給學生提出的四個層次,而后用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要求學生從教師做好的網絡課件中分別單擊計算機網絡的作用、分類網絡的組成等超級鏈接,通過屏幕呈現(xiàn)與書本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來完成。因為學生的學習個性不同,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依據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練習作業(yè)。并且對學生作業(yè)完成的情況進行檢驗,當學生達到一定標準后,再適當提升練習作業(yè)的難度。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3.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想要保障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必不可少的。評價體系中需要包含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兩方面。學生通過自我評價,能夠加強學生對自我的反思,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氛圍。教師評價可以使得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變化,對學生進行鼓勵,同時更為良好地促進個性化學習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融合,保障教學成效。
個性化學習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融合,可以滿足學生課程學習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為保障課程教學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還需要不斷加強研究力度,找尋促進個性化學習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融合的有效措施,促進課程教學改革發(fā)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5
1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針對所有大一新生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在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專業(yè)數(shù)據等開展的計算機繼續(xù)教育。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的是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具備系統(tǒng)且全面的計算機信息知識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實際動手能力。當他們邁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需求,盡快地融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而當前各個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學生掌握程度有差異[1],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2個:①大一新生的計算機基礎不同,學習和掌握的能力不同;②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都采用的是“一刀切”和“齊步走”的教學模式,無法兼顧不同起點的學生需求。
2分組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對計算機知識以及實踐動手能力越來越重視。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中小學校都要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更是體現(xiàn)了國家對“計算機從娃娃抓起”的信心和決心。因此,走進大學校門的學生早已對計算機及其應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脫離了絕對“零基礎”的程度。然而,非“零基礎”并不意味著基礎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文化建設存在巨大的差異。同樣是大一新生,如果他的成長環(huán)境是在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的省會城市或是沿海經濟開發(fā)區(qū),那么他對計算機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上機動手操作的能力就遠遠好于出生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城鎮(zhèn)中的孩子。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包含了很多中學,甚至是小學課本就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雖然,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家長都對此提出質疑和意見,但是各個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時,還是要將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需求考慮在內。為了解決高職院校中,因大一新生計算機基礎不同而產生的教學問題[2],找到更適合不同基礎學生的教學方法,讓老師在安排教學課程和準備教學內容時,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針對式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課程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能。對大一新生計算機基礎的掌握情況進行了摸底測試以及問卷調查,在對調研結果進行匯總和詳細的分析后,將大一新生對計算機基礎的掌握情況分為以下3個等級:⑴零起點所謂的零起點,不是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絕對的零基礎,什么都不會,而是學習了相關的計算機知識。但是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動手實踐能力差,對于鍵盤操作和文字輸入等簡單的計算機應用都不是很熟練。⑵初級水平初級水平的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詢信息數(shù)據,使用多媒體軟件查看視頻資料。但是,他們的目的多為看電影和瀏覽網頁。⑶中級水平中級水平的學生大多對計算機技術知識有一定的興趣,他們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計算機相關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這些學生大多可以熟練的掌握計算機基本軟件的操作,能夠獨立完成中等程度的任務。
3分組教學的具體實現(xiàn)
通過上述分等級后不難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用的是相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材,這就使得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無法滿足不同等級學生的不同需求。如果教學內容過于基礎,對于零起點的學生非常有利,但是對于已經具有中級水平的學生來說,就是重復學習在大學以前就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這無形中就是一種傷害。筆者在這里提出分組教學的方案是在對大一新生等級分類的基礎上對教學改革進行的一種嘗試。分組教學分為2種形式,①將基礎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即按照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實施分層教學;②將基礎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組,每組中都包含3個等級的學生,以下就這2種情況分別進行實例分析。
3.1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將基礎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3],組內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組間因基礎的差異拉開等級,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掌握程度制定符合本組的教學內容。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闡述不同組之間的不同教學安排。
3.1.1零基礎組教學安排教學目標: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零基礎學生的入門級課程,以彌補大學前計算機技術教育的“欠賬”。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熟練的掌握文字輸入、制表以及上網等基本日常辦公技能。授課方式:16課時理論課,34課時上機操作。授課內容:以計算機基礎知識作為起點,主要講授WORD、EXCEL、PowerPoint和Internet的基礎知識,并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掌握文字輸入、打印設置、制作圖表、幻燈片和上網等。要以上機操作課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上機動手操作能力。
3.1.2初級水平組教學安排教學目標:以教材為主要學習對象,達到計算機基礎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熟練的掌握文字輸入、排版、制表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數(shù)據。授課方式:10課時理論課,30課時上機操作。授課內容:主要學習教材中的課程內容,在教學進度、深度和廣度上要高于零基礎組。不強求額外增加教材外內容,但可以適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熟練掌握基礎軟件的前提下,增加EXCEL的函數(shù)應用、WORD排版和PowerPoint的實際應用等知識。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案例,讓學生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可以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工作任務。
3.1.3中級水平組教學安排教學目標: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嫻熟的使用辦公自動化軟件,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梢元毩⑼瓿赊k公任務[4]。授課方式:6課時理論課,24課時上機,10課時實訓。授課內容:改變原有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以復習的方式講授教材內容,這樣就大大縮短了講授教材的時間,可以控制在6課時左右。用24課時的時間,將案例分析、實用技巧和課程設計等方面的知識給學生進行系統(tǒng)及全面的講解,并增加一些具有現(xiàn)代氣息且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網頁制作和FLASH動畫制作等,以滿足學生對更多知識面的渴求。另外,給這些基礎較高而且想在計算機領域有進一步發(fā)展的學生安排10課時的實訓課程。在這10課時中,可將學生分組安排在學校的網絡信息中心、教務處等部門,以及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單位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強調的是,學校在安排零基礎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時,要在總課時上多于初級水平組和中級水平組的課時數(shù)總量。這就需要任課老師和學生都要多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課程內容。老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就給學生做好工作,鼓勵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計算機知識,在課余時間也要多多加強實際動手上機操作的練習。學校的機房要盡可能免費為學生開放,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上機訓練。
3.2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主要以班級為單位實施組間相同,組內不同的教學模式。課程開始前,先將一個班級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中分別包含了零基礎、初級水平和中級水平的學生[5]。這樣的分組教學方式使得組內同學之間存在基礎差異,但是在其他組中都能找到與之水平相對應的同學。這樣在教學時就可以采用組內互助,組間評比的方式,既可以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促進水平較高的學生盡力拔高,還能提升各組間的總體水平,可謂是一舉多得。每組中選出一名基礎較好、有責任心和有耐心,并對計算機技術知識充滿熱情的學生作為組長。組長的任務主要是在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幫助其他基礎較薄弱的同學,讓他們能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就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第三章制作個人求職書為例闡述分組教學的教學安排。制作個人求職書是每一個大學生為求職所做的必要準備,是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的平臺。個人求職書要求內容言簡意賅和印象深刻,有針對性的將自己的基本情況、有所特長以及求職意向等通過書面的形式介紹給用人單位。在個人求職書中涉及到WORD辦公系統(tǒng)中的很多基本知識,包括文字輸入、修改圖片、繪制表格、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及排版等等。這就需要任課老師先將本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和演示,然后以作業(yè)的形式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提出每組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以及總體水平。同時,要在組間展開成果評比,這就需要組員之間進行通力合作,每個組員都要分配不同程度的工作任務,通過相互協(xié)商和努力共同完成作業(yè)。給每個組員安排工作任務時,要根據組員自身的基礎掌握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分配,要激發(fā)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零基礎、初級基礎和中級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3.2.1教學安排教學內容:制作個人求職書;授課課時:4課時最高目標:根據本專業(yè)的專業(yè)特點和求職方向,設計一份目標明確且有明顯針對性的求職書。求職書中要展示自己的特長,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獨特個性的設計,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傮w水平:組內每個成員都參與到求職書的制作中,每個學生都要在自身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2.2組內人員任務安排零基礎學生:WORD的新建和保存,自薦書內容的文字錄入;初級水平學生:自薦書的排版,制作個人簡歷表;中級水平學生:制作求職書封面,包括圖片的插入和修改、藝術字的插入和編輯等。通過筆者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認為分組教學的方式更加容易操作。此種方式減少了因先分層再分班而帶來的各種麻煩。首先,分組教學只需要在本班級內進行,因此無需對所有大一新生進行打亂重新分班,這就解決了因大一新生要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進行教學,而受到計算機機房數(shù)量有限的制約了。其次,計算機在實際的操作中,有很多的軟件之間的功能是可以通用的,老師指導過一次,再遇到相類似的部分就可以通過同學的演示來完成。這就大大減少了老師的工作強度,彌補因老師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一一指導而帶來的不足。
4結束語
將分組教學引入到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堂中來,是解決現(xiàn)階段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分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采用分組教學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任務中,鼓勵學生不僅要愿意學,還要學得了、跟得上和學得好。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和老師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6],諸如,原有的教學內容需要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斷更新、學校的教學資源需要重新配置等等。這還需要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老師在實踐中勤于學習、多加總結、積極探索、凝心聚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縮短他們之間的差距,培養(yǎng)出更加適合企業(yè)需要的人才。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2-24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論文03-29
自考《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試題07-12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試題及答案06-11
計算機應用基礎 試題03-19
計算機應用 基礎試題03-18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案06-10
計算機應用基礎說課稿06-11
《計算機應用基礎》試題精選06-11
計算機應用基礎試題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