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吳運霞
教材分析:
具體分工:
第一大組(重點負責第一段并兼顧全文)
第二大組(重點負責第二段并兼顧全文)
第三大組(重點負責第三段并兼顧全文)
第四大組(重點負責第四、五段并兼顧全文)
各組同學準備內(nèi)容:
一、基礎(chǔ)知識
2、各同學挑出自己負責段落的:①重要、難的實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其他對理解句意很關(guān)鍵的詞)②重要、難虛詞(18個重要虛詞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難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難句子)。
組長整理好準備在堂上講解。(可寫在紙上投影出來或做成課件)
3、組長收集整理其它組同學提出的自己負責段落中的疑難問題,并選代表在堂上解答這些問題。
二、本文思想內(nèi)容及寫作技巧
1、每個同學針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或?qū)懽骷记芍辽僭O(shè)計一個問題。每組最終選定一個問題供大家探討。
2、完成課后P29“思考.探究”題。
三、擴展加深
1、復習背誦《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讹嫼铣跚绾笥辍罚ê鉃囏W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查找“隱士”(陶淵明、許由、伯夷、叔齊、介子推等)的相關(guān)資料。
3、查找“蘇東坡”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師補充:
一、問題設(shè)計
1、根據(jù)你搜集到的隱士資料,概括出他們的共同點并談?wù)勀銓λ麄兊目捶ā?/p>
2、以“說東坡”為話題,自選一個角度寫一個片段,談?wù)勀銓μK軾的認識?梢允菍λ麄人(如經(jīng)歷、性格、思想、愛好、品質(zhì))的認識,也可以是對他的某首(篇)詩、詞、文、賦的寫景、意象、情感、語言、風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二、補充資料
盡管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半[逸文化”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最有名的當然要數(shù)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隱居求高,即是人品高尚的人,所以“隱士”又叫“高士”。
實際上,從來隱士,大抵可以分為十種:其一是真隱、全隱,如晉宋間的宗炳、元代的吳鎮(zhèn)等,從來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而且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其二是先官后隱,如陶淵明。陶是著名隱士,傳列《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的“隱逸”,其實他不是一個純粹的隱士,他當過官,因?qū)賵霾粷M才隱居。明代的沈周,一天官未當過,傳列入《隱逸》。而他的學生文徵明,只在京城當了一年翰林,然后便安心隱居至死,但其傳就未被列入《隱逸》而列入《文苑》。陶淵明也是先官后隱,但其“隱”的名氣太大,超過其詩名,不過陶淵明后來是真隱了。像陶淵明這樣先官后隱的隱士較多。其三是半官半隱,如王維,開始做官,后來害怕了,但如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于是雖做官,而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分上不能算做隱士,但有隱逸思想。有隱逸思想表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相同的。其四是忽官忽隱,如元末明初時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征召,或形勢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了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這種人不果斷,拖泥帶水,王蒙創(chuàng)造了拖泥帶水皴,董其昌的畫用筆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guān)。其五是隱于朝。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這種人對國家損害最大。其六是假隱,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一只云間鶴,飛去飛來宰相家”。其七是名隱實官,如南朝齊梁時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然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其八是以隱求高官,如唐代的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征召,后來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遺。后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征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送之,指著終南山云:“此中大有嘉處!边@就是“終南捷徑”。用這種隱居手段以求高官者,實非真正的隱士。其九是不得已而隱,實際上從事最熱心的政治,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上從事最激烈的反清斗爭。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敗后,為了逃避迫害,隱于禪,但他終生都忠于明王朝,終生反清,情緒十分激烈,一直沒能靜下來。這一批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其十是先隱居,基本上是真隱,但等待時機,等到時機就出山,等不到就隱下去。如殷商時伊尹、漢末諸葛亮、元末的劉基等。其次還有一種不得已的隱者,如明末清初的弘仁,早年攻舉業(yè),明清易祚之際,他奮起反清,失敗后不得已而隱,但后來一變在思想上真的隱了。只要思想上真的隱了,在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以“淡”、“柔”、“遠”為宗的。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fā)財做官!睆倪@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晉皇甫謐《高士傳》云:“堯又召(許由)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牛上游飲之!痹S由和巢父,是很好的朋友。巢父居住在山中,不謀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他在樹上筑巢而安然地沉睡其上;許由則“為人據(jù)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因此許由贏得了堯的高度信任,堯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但許由毫不憂郁地拒絕了堯的好意,逃遁到了“穎水之陽”。后來堯又派人來規(guī)勸他,許由感到非常骯臟,等規(guī)勸他的人走后,許由就跑到河邊,用清水來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著一頭小牛到這里飲水,他看到洗耳的許由,就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許由告訴他說:“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對此,巢父作出了更為激烈的反應(yīng):“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我犢口。”為了不讓許由洗耳所用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牽著牛到上游去飲水了。
伯夷、叔齊可是真上山了的。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在世時,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當孤竹君死后,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么可以隨便改動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
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的暴政不滿,不愿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后來,聽說周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來到周的都城岐山。此時,文王已死,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盟誓,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的俸祿和與此相應(yīng)的職位。他們兩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當周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師伐紂時,伯夷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fā)動起戰(zhàn)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君,這叫做仁嗎?”周圍的將領(lǐng)要殺伯夷、叔齊,被統(tǒng)軍元帥姜尚制止了。
后來,周武王滅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歸順周而感到羞恥。為了表示氣節(jié),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出山,并答應(yīng)以天下相讓,他們都斷然拒絕了,繼續(xù)在首陽山采薇而食。
首陽山的一位婦人要了他們的命。婦人對他們說:“你們仗義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們采食的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們就連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唱了一首歌,歌辭大意是:“登上那首陽山哪,采集野菜充饑。西周以暴易暴啊,還不知錯在自己。神農(nóng)、舜、禹的時代忽然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里?哎呀,我們也快要死去了,而商朝的命運已經(jīng)衰息!弊詈,他們餓死在首陽山腳下。
介子推的故事,史書多有記載!蹲髠鳌罚骸皶x文公返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遂與母偕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d上者,西河介休地也。”一位雄才大略,飽經(jīng)憂患的流亡公子,終于登上了王位,在賞封流亡功臣的名單中,恰恰遺漏了一位性高志潔,當年曾割股奉君的名士介子推。久有隱居之意的名士偕母隱入綿山。晉文公求而不獲,只好命人放火焚山,逼迫介于推出山。誰知名士寧肯葬身火海,而不愿出而為仕。消息傳來晉文公悲痛欲絕,取綿山之木以制屐,步履之間常言:“足下!足下!”痛思昨日之君臣之情,兄北之誼。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特立獨行的隱士,而流傳至今并為我所知道的隱士,往往都是氣節(jié)高雅的君子。他們決不肯同流合污,決不肯和光同塵!因此,清高和固執(zhí)(或許該用堅毅?)是他們的主要特點。為幫助今天的人了解上古隱士的高潔情懷,特錄唐朝王績的詩《野望》如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以上說的都不是真隱士,因為他們還與當?shù)氐墓俸兔襁有密切的接觸。而且伯夷、叔齊還希望在周出仕,只是由于周的政治主張與自己不吻合才上山的。而在更古老的時候,中國還有兩位隱士,隱得比較徹底。他們就是堯時的隱士,許由和巢父。
這個故事其實對中國的讀書人影響深遠,總認為政治是骯臟的、邪惡的。所以,大多數(shù)讀書人都以避世田園,耕讀教子為人生最高境界。
《莊子外篇繕性第十六》: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18),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fā)也,時命大謬也(19)。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20),則反一無跡(21);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22),則深根寧極而待(23);此存身之道也。
翻譯:
古時候所說的隱士,并不是隱匿自身不使人見,并不是閉塞言論而不說出,并不是藏其智慧而不顯示,時代與命運大相背謬啊!如果合于時代和命運而使大道盛行天下,則可復歸于人與自然合一之道而無形跡;不合乎時代與命運而困窮于天下,則深藏緘默而等待時機;這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江城子 密州出獵①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③。欲報傾城隨太守④,親射虎,看孫郎⑤! 【坪ㄐ啬懮虚_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①詞題、題名一作《江神子獵詞》。熙寧八年(1075)十月,蘇軾作為密州知府,在往常山祭祀的歸途中與同官會獵時作。、谧鬆奎S兩句:左手牽黃犬,右手擎蒼鷹。《史記李斯列傳》:“牽黃犬,臂蒼鷹。”鷹犬都是獵人用來擒捕鳥獸的!、劬恚盒稳荽笈R隊奔馳如席卷。、軆A城:全城的人。太守:州郡的長官,蘇軾自指!、輰O郎:三國時東吳孫權(quán)曾親乘馬射虎。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蕹止(jié)兩句:《史記馮唐列傳》載:西漢魏尚為云中郡(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東北)守,抵御匈奴頗有功績,因上報戰(zhàn)果數(shù)字稍有出入被削職,馮唐向漢文帝勸諫,文帝即派馮唐持節(jié)(使者憑證)赦魏尚,再任他為云中守。此兩句是希望朝廷有一天派使者前來委自己以守邊重任!、邥簩⒁。滿月:形容把弓全部拉開,如盈滿圓月,箭可射得勁遠。、嗵炖牵盒敲湃艘詾橹髑致。此指當時西夏和北方的遼。本詞為蘇軾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標志,有意識與詞壇盛行的柔婉之風立異。他在《與鮮于子駿》中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定風波①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③,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锨痛猴L吹酒醒④,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頌t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⑤。
[注]①元豐五年(1082)在黃州作。、谏澈樱禾K軾《書清泉寺》:“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余將買田其間!薄、勖⑿翰菪。、芰锨停盒稳荽禾斓奈⒑!、轂t灑:指風雨。近人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足微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生平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三、推薦閱讀
1、周國平《詩人的執(zhí)著和超脫》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蘇東坡的作品。
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有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
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惟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以蘇東坡之才,治國經(jīng)邦都會有獨特的建樹,他任杭州太守期間的政績就是明證?墒,他畢竟太富于詩人氣質(zhì)了,禁不住有感便發(fā),不平則鳴,結(jié)果總是得罪人。他的詩名冠絕一時,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軀卻見容不了當權(quán)派。無論政敵當?shù),還是同黨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歡迎。自從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臺以后,他兩度遭到貶謫,從三十五歲開始顛沛流離,在一地居住從來不滿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guī)Ь,風塵仆仆,跋涉在中國的荒野古道上,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fā)。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島,他這個一天都離不了朋友的豪放詩人,卻被迫像野人一樣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樹林里,在語言不通的蠻族中了卻殘生。
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故,不合時宜。
蘇東坡曾把寫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這正是他的人格的寫照。個性的這種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瀉,在旁人看來,是一種執(zhí)著。
蘇東坡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jīng)十分疲勞,而離家還很遠。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詩人的靈魂就像飛鴻,它不會眷戀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飛,自由自在地飛翔在美的國度里。
2、林語堂《蘇東坡傳》
(序)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為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3、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出自《文明的碎片》)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
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
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
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
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
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shù)才情獲得了一次蒸
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
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
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于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jié)的年歲,剛要
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
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
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俞妮
[《方山子傳》教學設(shè)計(粵教版選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3.《方山子傳》翻譯
9.方山子傳閱讀答案
10.《方山子傳》原文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