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課程理念
按照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品社課程的基本特點應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生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品德與社會的基本任務就是促進人過有道德、有尊嚴、有品位的生活。因此,教師在設計品德課程時,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挖掘教材的優(yōu)勢,彌補教材的缺點,填補教材的空白,跳出教材看教材,從教材的影子中去尋找學生生活的真實存在,以探究式、活動式學習方式為主,努力讓課堂成為真實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生本的課堂、活動的課堂和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
結合品德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對本班學生進行了如下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看,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其應有的民主權利在集體生活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被侵犯。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看,他們還沒有形成自覺的民主參與意識,不懂得自己所應享有的民主權利,不懂得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因此,參與、體驗,對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屬于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權利和義務》第一個活動主題《我們是集體的主人》中的第二個話題。這個單元是公民教育課,旨在把權利和義務分別融在民主與法制兩方面的教育活動之中。《我們是集體的主人》,旨在從學校集體生活開始,幫助學生理解民主的意義,理解民主生活中的權利和意義。
針對本班學生學情,結合本課教學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別是:
1、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現代民主意識,熱愛集體,學會對集體負責,建立完整的集體主人翁意識。
能力目標:積極參與學校集體的民主活動,在活動中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探尋參與民主活動、維護民主權利的方法。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體生活中的意義,知道自己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民主權利,知道權利和責任是同時存在的。
2、教學重點
知道自己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民主權利,積極參與學校集體的民主活動,在活動中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3、教學難點
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體生活中的意義,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探尋參與民主活動、維護民主權利的方法,知道權利和責任是同時存在的。
為了有效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四、教法學法
。薄⒂懻摻涣鳎和ㄟ^學生的互動討論交流,制定一套民主的選舉程序,幫助學生建立民主與主人意識,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體中的意義。
2、自主探究:通過自主學習丁文和王濱的故事,使學生懂得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提名候選人。
3、實踐體驗:通過候選人提名、推薦、投票等一系列的體驗活動,使學生知道在集體中公平、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建立集體意識。
五、教學流程
這節(jié)課,我準備設計以下四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考慮到我和這個班的同學認識才近一個月,結合本教學內容的特點,開課伊始,我準備設計這樣一個導入語:“同學們,本學期快一個月了,你們喜歡劉老師上品德課嗎?為了更好上好我們班上的品德課,劉老師想選2名小助手,協(xié)助劉老師,你們說,如何選呢?”我想,同學們自然是各抒己見,我會相機點撥,讓學生初步明白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則,并適時予以小結,如,“老師覺得同學們都是班里的小主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選出自己的干部”,從而揭示課題。
活動二:討論交流,確定程序
“自己的干部自己選,一般應包括哪些選舉的程序呢?”接下來,我準備設計一個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并用課件呈現討論的內容:“你覺得,應按什么樣的選舉程序選出我們的班干部呢?并說說你的理由。”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下到每個小組,了解學生討論的情況。在每個小組基本討論結束后,我讓“全班交流展示”,進一步明確“提名候選人、候選人演講、確定監(jiān)票人、投票計票、公布結果”等選舉程序。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旨幫助學生建立民主與主人意識,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體中的意義。
活動三:案例分析,體會如何推薦候選人
了解選舉的基本程序后,我想“如何推薦候選人”應該是同學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我準備讓學生“自學探究”教材第24頁,并通過課件呈現自學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如何推薦候選人,一定會有一些比較深刻的理解,在此,我讓全班學生交流“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來產生候選人?”設計這個活動,目的是通過提名推薦候選人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集體中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理解民主平等的意義。
活動四:實踐體驗,感受選舉全過程
如果說,前面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基本理解民主的重要意義,那么,下面這個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投票的活動體驗,進一步幫助學生知道在投票中應以公為重,不能因私廢公,做到公平、正確行使投票權,建立集體意識。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打算設計這樣五個活動主題:
一是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一名自己信賴的候選人,推薦到每一個大組。然后,以大組為單位推薦各一名候選人推薦給全班。
二是組織候選人進行競選演說。
三模擬選舉,讓學生無記名投票。
四是統(tǒng)計、公布投票結果。我準備先讓學生推薦唱票、計票、監(jiān)票員,再安排兩組學生上臺統(tǒng)計投票結果。
五是現場采訪:你把票投給了誰?為什么把票投給他?在采訪過程中,注意發(fā)現、引導學生體會到對人、對事,我們都有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對集體負責的人。讓學生在接受采訪中,進一步理解公平、公正,對集體負責是投票選舉的重要標準。
六是當選者發(fā)表感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民主選舉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感受到能為老師選出一個得力助手而快樂!同時,一個優(yōu)秀的得力助手的產生,這證明了課堂活動的效果。
六、板書設計
品德課程的板書,應力求簡明扼要,一語中的。圍繞這個要義,我想重點板書以下三個詞:“民主投票、公平公正、對集體負責”,意在突出民主投票選舉是重要方法,公平、公正是基本原則,對集體負責、為集體著想,是基本要求。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活動思路:
電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對電腦、電視、電冰箱、電燈……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們在活動區(qū)中投放了電線和小燈泡等材料,當小朋友自己通過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時顯得特別高興,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戲的時候會向我提出:“為什么小燈泡能亮起來?”這樣的問題,于是我設計了一個科學實驗活動,通過兩個實驗來完成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以及安全用電常識等目標。
二、課堂實錄:
第一個實驗是:什么東西能導電?我請請小朋友來玩“會發(fā)光的小燈泡”這個游戲,不過這次的材料和活動區(qū)使用的材料有點不同:不光有銅絲、鐵絲,還有塑料線、毛線、紙繩,請小朋友自己試驗一下,哪種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并把你的試驗結果計下來。小朋友聽到我的這個要求,小朋友馬上行動起來,每個小朋友拿了一張記錄紙做起實驗來,那認真勁還真象一個小科學家,有的小朋友還問我:“老師,為什么還有毛線呢?”實驗后小朋友得出結論: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所以小燈泡就能亮起來,塑料、毛線、紙等東西不能導電。我們平時見到的電線都是用金屬類的材料來做的。接下來是第二個實驗:那根電線能導電?請小朋友拿一根電線,看看它們能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這時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可不是一樣的了,有兩邊露出銅線的、有一邊露出銅線的、有兩邊都沒有銅線的,經過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就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于是我就針對這一現象請小朋友進行討論:為什么有的電線也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呢?并得出結論:電線的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導電的,有的電線把兩邊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鐵絲,所以就能導電,小燈泡才能發(fā)光,有的電線兩邊的塑料沒有去掉,塑料是不導電的,所以小燈泡就不會發(fā)光了。緊接著我又進行提問引出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鐵絲包住呢?電既然是很危險的,為什么人們還要去使用它?經過了一些實際操作和討論,小朋友們對于電的特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為小朋友準備的一些材料請小朋友來當“小小工程師”,用電線、電池做一個小手電筒,孩子們可高興了,三五成群的組成一組,一邊制作一邊爭論,因為別的小朋友沒有采納小紐紐的建議,小紐紐還著急的直跺腳呢。當曾輝那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電筒時,他們高興的拍起了手慶祝自己的成功。
三、課后自評:
本活動有三個目標:
1、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
2、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
3、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電的特性,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一的目的是讓小朋友知道電線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有能導電的,還有不能導電的,目的就是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試一試什么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從而能夠感受到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不是金屬類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所使用的記錄紙將每種線的實物貼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實驗的時候也便于記錄,小朋友只要畫出和就可以了,降低了難度。實驗二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驗證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我為幼兒準備了三種不同的電線,一種是剝掉塑料皮的,一種是沒有剝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種是只有一邊剝掉塑料皮的。這個實驗是通過小朋友自己操作發(fā)現問題,經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驗證了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而且知道了電線只有在剝掉外皮的情況下才是導電的。為了使小朋友對電的特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設計了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俊焙汀半娂热缓芪kU,為什么人們還要去用它?”通過小朋友的發(fā)言,使小朋友明確電是很危險的,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起來,電就不會漏出來就不會對人們產生危險,但即使這樣小朋友平時也不要隨便去摸電線、電源插座。電對人們的用處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會有危險的。經過了以上幾個步驟以后,小朋友對于電的一些特性已經有所了解,在活動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制作的活動為小朋友準備了電線、電燈泡、小開關、膠帶、電路圖等材料,請小朋友自己來制作一個小手電筒,從而提高小朋友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趣很濃且情緒高漲,積極的進行實驗操作,討論的時候也能積極發(fā)言,所以教師在知道教育目標、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興趣點,在準備教育活動的時候也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幼兒的操作活動、操作材料,既要緊貼教育內容,又不能難度太大,否則幼兒就會失去興趣。這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一點點藝術。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評委、老師們: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飲湖上初晴后雨》。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教學板書幾個方面進行解說。
一、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中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西湖,贊美西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學情分析
由于鄉(xiāng)村的學生沒見過西湖,所以教學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對計算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讓他們上網查找有關西湖的資料和圖片。為了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我想讓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為學習詩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認識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
3. 感悟詩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4. 學以致用,寫作訓練,培養(yǎng)語用能力。
。ǘ┻^程與方法
1.學生朗讀詩文,隨文識字。
2.教師范讀、引讀、帶讀,學生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開火車讀。
3.學生朗讀感悟,背誦積累。
4.結合文中的注釋,自己體會詩意,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寫一寫。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指導學生觀察,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通過朗讀,感知古詩的意思,解決重點。
難點:體會詩的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過反復吟誦,讀懂詩句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在讀背中,積累古詩,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與學法: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自學。教師示范引領、指導朗讀。
學生:自讀自悟、反復讀,讀反復,背誦積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難。
六、教學準備
西湖風景圖、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古詩內容和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七、課時安排
我用一課時完成。
八、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還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的一首詩《贈劉景文》嗎?誰能站起來大聲地背一遍呢?
。▽W生背誦交流,教師評定。)
2.誰還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
。▽W生回答:蘇軾。教師給與肯定、鼓勵。)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他寫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師板書課題。
引領學生讀題,解疑、點撥。
4.師簡介作者:蘇軾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下面就請同學們去讀讀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體會作者的情懷,感受一下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古詩的魅力,感受古詩語言的精妙、簡約之美吧。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復習舊知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找到新知和舊知的支點,達到學習的遷移。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為學習新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ǘ、初讀古詩
1.要求學生自讀古詩,并隨文識字,解決字詞難題,讀通讀順。
。▽W生讀書,教師走進學生相機指導。)
2.出示課件:古詩文
。1)指名朗讀古詩,訓練學生朗讀,順便解決字詞難題。
。2).男女生開火車讀,小組開火車讀,訓練朗讀,指導朗讀。
(3).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4).教師示范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
(這樣的設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不同層次的朗讀和教師的示范朗讀,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古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從而感受詩歌的魅力。)
。ㄈ、精讀古詩,品讀意境美,賞析佳句。
1.指名學生讀古詩文,其他同學思考:聽懂了什么呢?這句話寫了什么意思呢?
。▽W生交流,教師評點。)
2.讓學生自己結合課文注釋,自行解決詩文大意,先自己說,后和同桌交流,解決疑難。(培養(yǎng)合作精神)
3.交流理解詩意,教師相機點撥。
4.訓練學生熟讀成誦(給足2分鐘時間),交流背誦訓練(達到當堂訓練、集體訓練)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語言概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交際能力和訓練記憶力,又達到集體訓練和當堂訓練的目的。)
(四)、美讀古詩,體會意境美、語言美、景美情更美。
。1)、教師再度示范讀,以有效指導朗讀。
。2)、學生美讀古詩,體會情感。
。ㄟ@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讀,在讀中感悟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的朗讀,增強讀的效果和能力。)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我們的大文豪、書畫家、詩人蘇軾,僅僅用了28個漢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兩種不同風格的美景描繪的淋漓盡致!這正體現了古詩的語言特點和語言的魅力——簡約精妙,同時字里行間里也流露出作者贊美西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也可見他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表達能力都是很強的。我們學習語言就是要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ㄟ@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課堂總結是想讓學生更加明白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難點,明確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給學生內心的震撼,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
。、拓展升華,學以致用。
同學們,請你們也拿起手中的筆,運用你們學過的語言,恰當地用上一些美詞美句,來描寫西湖晴天和雨天的兩種不同的美麗景象吧!要讓讀者一看、聽者一聽就能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
1.學生習作練筆。
2、交流習作,師生評定。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通過對比寫,讓學生明白對于同一種景物的描述,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寫法及表達方式,達到同構異想,找到知識的原點和支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寫作方法,積累表達方法。訓練語言的運用表達和實踐能力)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
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jié)《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教法與學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這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章是七年級地理中學生首次接觸人文地理的開端,意在讓學生了解世界人文的概況,探討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的關系。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加深同學們對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關系的認識,是前兩節(jié)內容的延續(xù)和拓展,通過讓學生觀察聚落的景觀圖片,例舉分析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明白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意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密切關系,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地理思維方法的形成,因而,在整個世界地理學習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2、本課主要知識點:
、僦类l(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
、诶斫獠⒛鼙硎鼍勐渑c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劾斫獗Wo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苓\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與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來看,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對世界各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都有所了解,這為研究本節(jié)聚落與環(huán)境的關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其次從學校的地理位置來看,雖然地處城市,但因面向全區(qū)招生,可能有部分生活在農村或集鎮(zhèn)的學生或者到過鄉(xiāng)村旅游,他們都對自己生活的居住地非常的熟悉,這也為學好本節(jié)內容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礎;另一方面,文峰中學堅持推進自主學習,先學后教的模式已有多年,這種模式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閱讀、動手、講解和評價能力,學生應已初步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參與能力、勤于動手能力、上臺講解能力和互相評價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講解評價等形式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三、目標分析
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殊地位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校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技能:
、僦类l(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
、诶斫獠⒛鼙硎鼍勐渑c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劾斫獗Wo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苓\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與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fā)、自學、討論、比較為主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保護傳統(tǒng)聚居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生保護和珍惜傳統(tǒng)聚居的意識,并把這種責任與義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根據新課標及教材內容,確定聚落與環(huán)境的關系為本課的重點
學習難點:鑒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有限,確定分析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為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設計
《課標》中明確指出: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學科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和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制訂以下教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示案導學-交流討論-精講評析-練習鞏固-反思拓展。教學的理念可概括為“三先三后三促進”。三先三后三促進是指:先學后教,以教促學;先思后啟,以啟促思;先做后評,以評促能。
本節(jié)課對的使用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因為按新課程改革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通過圖片和景觀認識探討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的關系,并能通過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和說明其中的原因,故我對設計的要求一是用充當圖片展示道具,讓學生通過展示的圖片去觀察其中的地理本質;二是將課置于學案之下,不能讓的展示干擾到學生對學案的關注度;三是萬一學案不能印刷到位,則臨時用電子稿充當學案展示。吃偏飯合上述考慮,我將的展示只設計用于第一個循環(huán)完成之后和第二個循環(huán)之前,只預計使用十分種左右的時間。
五、教學過程設計
考慮到本次區(qū)教研室組織的“課內比教學”活動采取的是異校教學,在備課前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親自去了解,同時考慮到我所抽到的班級畢竟只是才進入初中的一年級新生,在文峰中學涉及先學后教時間不長,故我將先學后教設計為三個層次的循環(huán):即基礎知識以個人為主體的先學后教(只涉及到教材現有的文本)、再到綜合梳理以小組為主體的先議后教(加深涉及到本節(jié)考點的提煉),同時又改為表格這種學生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最后才是綜合運用以小組為主體的先議后教(加深到本冊考點的綜合),這樣通過先易后難的自主學習,也降低了教師管控課堂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熟悉學案的程度。
至于教后的反思,因時間短促,沒能形成文字加以研摩,故以聆聽各位領導、評委專家意見為主,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評委專家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丑石》是北師大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教學本單元內容,教師要進一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正確把握文章脈絡,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努力學習表達技巧,認真思索美與丑這個人人不可回避的問題。
二、說教學目標。
1、本課的生字詞。
2、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現力的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揭示的人生哲理。
3、學習欲揚先抑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揣摩作者對于丑石的情感變化,理解簡潔平實的語言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四、說教法。
1、誦讀感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們學生比較容易忽視的一點,為了取得更好的朗讀效果,在學習之前我先與學生共同疏通了課文中的生字詞,排除閱讀障礙,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整篇文章。
2、提問引導。
課文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什么?(先寫了丑,再寫美)文中的丑與美表現在哪些具體的方面?他們之間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的?弄懂了這些問題就意味對課文有了整體的理解。
3、討論分析。
。1)丑石之“丑”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丑石”之“丑”的相關語句,再引導學生自己歸納這些語句分別是從哪些角度出發(fā)去刻畫“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結論課文一開始是從兩個角度出發(fā)刻畫丑石之“丑”: 從外觀上直接描寫它的“丑”:它的顏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樣”; 從實用的角度間接寫它的“丑”:它“極不規(guī)則,沒棱角,也沒平面”,蓋房子、壘山墻,甚至鋪臺階都不行。
而且它的質地,作磨嫌太細,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來浣紗捶布也嫌它不夠光滑。 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無是處呢?課文接著又講了兩點小用處,于是我又問學生——
(2)課文所講的丑石有兩個用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前半問課文里說得比較明確,學生應該能較快找到相關信息:
一是石上有個坑凹,雨天盛水后,雞兒可以去喝飲。
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賞滿月。后半問學生開始并不容易理解,經過一番引導后基本能達成這樣的認識,再次間接描寫丑石之“丑”,兩點用處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點用處“爬上去賞月”,結果是摔下來磕破膝蓋。歸根結底,丑石確實無用。
到此課文來了一個小結,我讓學生到出那個小結句子——“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以上幾個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畫丑石之丑,其感情變化的軌跡是由“遺憾”至“討厭、咒罵、嫌棄”,步步下滑。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蓄勢,以更好地褒揚丑石的內在美。
文章自此來了一個轉折——下面幾段是在敘述丑石的本來面目,也可以說是丑石之美。同樣,我設計了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發(fā)現相關信息。
。3)丑石之美又體現在哪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佟笆且粔K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凇霸谔焐习l(fā)過熱、閃過光”,給了人們“光明、向往、憧憬”。
、邸澳欠N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通過思考問題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也培養(yǎng)了發(fā)現信息的能力,學生基本上都明白了這篇文章前后部分有一個轉折,作者對丑石的感情也有一個大的變化,在這點認識上我又讓學生回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法?——這叫做“先抑后揚”。
五、說學法。
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運用 !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平等、融洽的交流合作,引導學生在共同的合作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六、總結歸納。
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寫作者對生活哲理體驗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一塊“丑石”的描述,從人們對“丑石”認識的變化,生發(fā)出許多感慨,美和丑是相互對立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并由此推想到社會上的此類現象,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紙船和風箏》是本冊入選的新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友誼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為一件小事的爭吵,象征著友誼的紙船和風箏不見了,兩個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誼的痛苦中。最后,他們終于鼓起勇氣,再次向對方伸出了友誼之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這一段真摯的友情。
整篇課文以情為主線,表現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快樂,鬧別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云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把真摯的友情在字里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是學生體驗情感,訓練語感的一篇優(yōu)秀文本材料。根據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階段目標以及本篇文本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2,讀中體驗情感,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受到情感的熏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在朗讀感悟文學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本篇課文的動人之處恰恰就在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情。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誼時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還是有難度的。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嘗試采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批文入情,朗讀感悟,讓學生自主感悟體驗,達到體驗情感,形成語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體驗活動的一個組織者,一個促進者和一個平等對話者。
三,教學程序:
分為三部分:
。ㄒ唬⿵土暽,談話引入新課。上課伊始,通過小松鼠送來紙船和祝福創(chuàng)設情境,既復習了生字,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受到禮物和祝福的快樂,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ǘ┤肭槿刖,朗讀感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真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的具體教學策略是這樣的:
保證充分的閱讀。批文入情的過程,就是深入閱讀,充分思考,逐步領悟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才會源源不斷地生成。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習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學習1—6小段時,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小組交流朗讀,配樂齊讀等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讀書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體會小熊和松鼠相好時的快樂。
營造體驗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體驗松鼠和小熊快樂,失落,痛苦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相應的體驗,就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創(chuàng)設情境:如,繪制圖片,畫簡筆畫,展播課件,配樂朗讀渲染氣氛,教師語言的描述等。
。ㄈ┞(lián)系實際,遷移運用。對整篇課文的朗讀感悟之后,老師讀一封來信,引導學生給信中的小伙伴回信的同時,運用本課對友誼的感悟和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深對友誼的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有關說課稿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滄!氛f課稿04-08
《水調歌頭》說課稿集合7篇11-04
有關赤壁賦說課稿4篇03-25
有關《滕王閣序》說課稿范文12-19
圓的認識說課稿(集合15篇)11-12
我長大了說課稿(集合11篇)11-13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集合15篇11-08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5-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5-01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