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說課稿 篇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fā)展。小學生老師我愛秋天說課稿,我們來看看。
一、說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設,對于幫助和促進學生發(fā)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促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以往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具有明顯的學科化傾向,而品德與生活則是遵循兒童生活規(guī)律,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nèi)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其主觀形態(tài),而非“講授——接受”式。
二、說教材
《我愛秋天》一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單元總體目標是:熱愛自然,初步了解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系,懂得珍惜勞動果實;發(fā)展表現(xiàn)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
這個單元在內(nèi)容上從三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段覑矍锾臁愤@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秋天的活動,發(fā)現(xiàn)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圖文并茂,精選了很多的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人物的言行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同學們的生活。
同學們非常愛看,都愿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貓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xiàn)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fā)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為兩課時,這里說的是第一課時。
(一)主題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秋天大自然的特點,注意季節(jié)的變化,初步認識種子。
2、能力目標:認識秋天,欣賞秋天里的美。
3、情感目標:體驗發(fā)現(xiàn)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搜集一些有關反映秋天的資料。
2、播放秋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3、播放電腦動畫片,反映農(nóng)民豐收的場面。
4、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三、說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啟發(fā)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特性而決定的。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diào)活動,所以我設計的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diào)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通過兒童的觀察,搜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jīng)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jù)這些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小學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2課《窗前的氣球》。
首先我來說一說這篇教材:
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天真活潑的科利亞因患有傳染病而被醫(yī)院隔離治療,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亞特別孤單,非常想念以前的伙伴,想和他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歡笑。心有靈犀的伙伴們感受到了科利亞的孤獨,給他送去一個飄在窗前的氣球,氣球給科利亞帶來了一聲問候、一張笑臉,更是一陣驚喜。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之間那一份真摯的友誼,這正是一篇面向孩子們進行情感熏陶的的好教材。
說教學目標:
本課由兩課時完成,我認為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其次就是認字,同時積累語言的運用,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我定下以下課時目標:
1.認識會讀“科、亞”等7個字。會寫“病、角”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值得重視的是通過學習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3.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友誼。
說重點、難點:
根據(jù)學習目標和孩子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在學會生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變化。
2、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想象如果你是科利亞,你躺在病床上會想些什么?想象小伙伴們通過氣球想對科利亞說什么?
下面我就簡單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步驟以及各個步驟的教學理念
說教學步驟: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因為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人物前后的`情感變化進而讓孩子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特別是科利亞一開始的那種真沒意思的心情二年級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體會,所以一開始,我通過課前談話,讓學生生說說開心的事,引出假如有一天你不能再享受這些快樂了,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初步體會失去這些快樂后的孤獨、難過的心理,為課文的情感體驗做好一定鋪墊。
二、自主識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初步的識字方法,我覺得應該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突出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因此,不僅在本課,以后的生字教學中我會拋棄了原先的要學生先看拼音讀、再去拼音讀、然后記字形這樣按部就班的方法教學,而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四人一小組,每一小組各自選一個生字寶寶,兩人講講是如何記住它,另外兩個小朋友想想組詞,這樣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時間,讓他們自己突破識字難關, 之后再互相做交流。
三、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朗讀課文。
由于本篇課文的重點是需要孩子走進科利亞的內(nèi)心,懂得科利亞的內(nèi)心情感變化。但是健康快樂的孩子不一定能體會病床上的科利亞的孤單與寂寞。因而,可能有些學生只是浮在語言的片面上,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用意。因此我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會運用直觀教學,先用課件出示科利亞一個人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著窗戶的情景圖,加上科利亞的獨白:我生病住在醫(yī)院里覺得真沒意思。當學生進入情境后,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詞句談談為什么科利亞會覺得沒有意思?接著馬上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同時引導學生說說科利亞在醫(yī)院里不能做什么,只能怎么樣?來體會科利亞的孤獨、沒意思。在這方面我需要學生不僅亞歐走進科利亞“沒意思”那種心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如用上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來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會覺得沒有意思。在這個基礎上,開始趁熱打鐵,進入第四環(huán)節(jié)。
四、激發(fā)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
基于本課文的難點,同時也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我在第一第二自然段進行了第二個自學提示:如果你是科利亞,你躺在病床上會想些什么呢?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各抒己見。然后我給學生一個句式,進行隨堂練筆: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著窗戶,他想起以前……而現(xiàn)在……這樣一個句式去寫。
五、略讀課文,感悟情感
就在學生們走進科利亞那種“沒意思”的內(nèi)心后,馬上進行轉折,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因為課文3、4自然段內(nèi)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多講。所以在處理這兩段文字的時候我會采取略處理,請孩子們自讀3、4兩段,然后讓學生重點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此時科利亞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進而引出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小伙伴們通過氣球給科利亞送去的是什么?讓學生體會同學之間的那一份真摯的友誼。在交流中引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一起走進科利亞的內(nèi)心,開心地笑了。
六、傳遞友情,情滿課堂
由于本文的價值在于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所以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還會讓學生在紙氣球上為科利亞寫上自己的祝福,同時播放一段《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讓學生能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心聲,而后可以進行交流。
以上是我粗糙的教學步驟,我的課堂還很稚嫩,課堂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讓我盡快地站穩(wěn)我的語文課堂,這是我的板書,謝謝大家!
小學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依據(jù)教材自身特點,新課標指出:“讓孩子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于是我把“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描寫方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并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鎮(zhèn)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背誦喜歡的句段。
2、認字11個,寫字9個,學習新部首四字頭,學習多音字“著”,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
3、體會先總后分、由分而總的描寫順序,練習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目不暇接”“歡鬧”“熱情”“忙碌”等詞語。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細膩,語言淺顯易懂,的散文,敘述方式也特別明朗,。根據(jù)本單元本章節(jié)的訓練重點,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試著獨立閱讀,通過探究小鎮(zhèn)的早晨美在哪里?從而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小鎮(zhèn)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說教法、學法
1、以讀促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北疚氖且黄馁|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體會文字背后蘊藏著的美。
2、讀悟結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3、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yōu)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
說教學程序
針對這篇課文內(nèi)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滲透由 “總——分——總”的描寫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zhèn)早晨“恬靜”、“熱鬧”、“忙碌”的特點;感受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水鄉(xiāng)小鎮(zhèn)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導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思考一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小鎮(zhèn)的特點的,用橫線出。
教師板書:“恬靜”、“熱鬧”、“忙碌”,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
品悟質疑板塊
一、出示:小組研討提綱:
1、自由朗讀全文,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具體體會小鎮(zhèn)“恬靜”、“熱鬧”、“忙碌”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畫出并圈出重點詞,小組成員輪流交流,及時補充。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jù)思考題在文中圈圈劃劃,并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匯報交流:
1、指一小組上前來匯報:一人一個自然段,先說自己的感悟,體會,再請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最后朗讀。
2、匯報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zhèn)。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zhèn)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2)、第一個小組成員匯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再相機啟發(fā)、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發(fā)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zhèn)的“恬靜”。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情境、配樂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感悟,并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匯報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個小組成員匯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fā)、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發(fā)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zhèn)的“熱鬧”。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情境、小組比賽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感悟,并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匯報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個小組成員匯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fā)、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發(fā)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zhèn)的“忙碌”。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情境、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感悟,并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5、匯報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個小組成員匯報自己的體會,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fā)、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發(fā)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總分總”的描寫方法。
寫作板塊
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采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
二、1、 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校園(公園、菜市場….)的早晨 的,(熱鬧、整潔、忙碌……)
。病㈩I著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文庫(教師出示),欣賞一篇文章。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巷》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jīng)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學習完本文后,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優(yōu)美的作品產(chǎn)生興趣。所以,最后提倡孩子去閱讀更多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學內(nèi)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黃山奇松》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黃山奇松。由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說到它的“四絕”,然后從“四絕”中引出人們“情有獨鐘”的奇松,使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正是因為奇松的點綴才使它獨領風騷。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長地,在玉屏樓前的懸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態(tài),以及它們得名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tài)的眾多松樹。一連用了許多“或”字,以顯示松樹姿態(tài)各異,美不勝收,點明山因樹而“更加神奇”,以呼應前文。
本課的訓練重點及難點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不斷滲透、內(nèi)化、鞏固。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心理學認為,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他們在一節(jié)課中持續(xù)注意的時限只有20分鐘。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nèi)在的興趣,就會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視野不夠開闊,對黃山奇松的姿態(tài)缺乏感性認識。多媒體教學聲像并茂、視聽結合,能以直觀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各學科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一課時教學后,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生字,而且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但基于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仍欠缺,因此,本節(jié)課重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讀書、邊思考,一切都在自讀、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眲(chuàng)造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的潛能。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含量,營造了創(chuàng)造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將兒童引向創(chuàng)新學習之路。
一、運用媒體 以畫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圖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tài),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媒體演示 激情體驗 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我用多媒體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松”時,創(chuàng)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多元態(tài)勢,還能培養(yǎng)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像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愿望。學生仿佛成了黃山上的“陪客松”,聲情并茂地為人們介紹著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利用媒體 以實引虛 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這一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tài)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tài)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nèi)容。我隨即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蕩,任思維涌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評析與思考: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它使傳統(tǒng)教學變多元化、立體化,并使教學內(nèi)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xiàn),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diào)動其參與意識,并讓其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培養(yǎng)其動手動腦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分析這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驗課:教師的工作富有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學習體現(xiàn)研究性、實踐性;信息技術與設備體現(xiàn)了工具性。創(chuàng)設了一個多層面、多維度的師生、生生溝通情境和關系,大大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行為,使之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關注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體現(xiàn)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能力培養(yǎng)、主體性發(fā)揮與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觀;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是現(xiàn)實學習的承擔者與發(fā)動者的教學活動觀;以及信息技術是學習工具與資源的技術觀。
整合的課堂,學生需注重讀書、注重發(fā)現(xiàn)、注重質疑、注重探究、注重辯論、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觸和充分使用信息技術,才有希望達到信息技術促進學習改善的目的。只要我們能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施教,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樹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新的評價觀,就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精選小學教學總結模板錦集9篇11-0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精選小學生觀察日記模板錦集八篇11-08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錦集9篇01-27
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錦集10篇01-16
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錦集6篇01-10
小學體育教案模板錦集九篇11-23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