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課書《數學》三年級上策第六章多位數乘以一位數中第一課時口算乘法,本章節(jié)的學習內容建立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而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整百乘以一位數,也為后續(xù)節(jié)次進行鋪墊,如末尾為零的乘法、兩位與三位數乘以一位數時看成整百、整十來進行計算,所以本節(jié)課非常重要。
二、學生分析
學生進入三年級后,在思維上顯得更加活躍,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們的思考往往不夠全面;同時也有部分學生懂得偷懶了,日常作業(yè)出現拖欠現象。對基礎知識,學生的主要問題,還是靈活運用的問題,而往往當學生碰到幾次難題后,學生缺少成就感,甚至是畏懼情緒,一提筆就覺得難。有幾個后進生前面抓得不夠,與自學性強自學能力好的學生相比,有不少差距,令老師擔心。三年級的學生在心里和生理發(fā)展還不成熟,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上課時應經常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的計算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口算算理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本節(jié)課時開展是圍繞著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展開的,可以說都是以此為基石的,所以整十、整百的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整十、整百的計算雖然不難,但是如何深入理解并多方面的理解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五、教、學法分析
教師以情境引導法、討論指導法,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積極引導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再通過適當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技能。
六、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教師:我們平時是如何幫媽媽忙的,都幫什么忙?
例如:幫爸爸買香煙,爸爸給了我30塊錢,買兩包香煙。
學生描述…
今天小明碰到這樣的問題?你們幫小明一個忙
演示一個簡單的FLASH:今天媽媽讓小明買洗衣粉,7元一袋買三袋,媽媽給了他25元,夠嗎?
1、學生探討如何得知是否足夠
2、得出先計算三袋洗衣粉的準確價格,然后跟25元進行比較
通過設計一個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情境,使學生這樣一個貼近生活情境當中,開展學生的聯想,快速的融入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ǘ┻m當練習鞏固探究方法
1:小明在大家?guī)椭,非常準確是的買到了洗衣粉,媽媽決定在星期天的獎勵小明去游樂園玩,小明非常高興,他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如果有20個人坐旋轉木馬要多少錢?媽媽非常準確的說出了答案,你們說媽媽說的是多少?
討論:十個人坐,也就是10個2相加,所以是2+2+2+2+2+2+2+2+2+2=20
討論結果:1×2=2 推出10×2=20
10×2=20(元) 板書(由學生歸納總結所得,教師引導讓學認為是他們自己的討論結果)
答:乘旋轉木馬需要20元。
練習:P69、做一做,通過練習對以上的探討結果來進行鞏固。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在學生的共同探討,深化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從而突破重難點,并在后設置幾個簡單的練習,樹立學生的信息,使學生相信自己已經學會、掌握、理解該項知識點。
。ㄈ┥罨R,著重總結
學生探索:大家能不能也像小明一樣提你想到的一些問題。
例如50人坐碰碰車需要多少錢?
練習:50×9= 900×9=
小結:計算方法
計算過程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開動學生腦筋,深化知識點,并適時進行鞏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厘米、米以及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能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實際測量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3、使學生感悟到知識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
二、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綱也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因此為了全面、準確地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將注意: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探索、積極學習。在教學中,我抓住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課堂開始,就設計了猜一猜老師手中兩本書哪本比較厚,哪本比較薄這一活動,一下子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學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2、給學生充分的空間
傳統(tǒng)的教學老師包辦過多,恨不得把許多知識瞬間都灌注給學生,留給孩子時間和空間過少,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動手測量的基礎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長,通過觀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這一切,都需要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感官,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發(fā)現和獲取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
3、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是新課程精神的體現。在教學中設計了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大約是1毫米的物體;在練習中設計了改一改小馬虎的日記,使學生覺得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達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論的知識。”這些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漁”,我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合作交流法
小學生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合作學習首先滿足了他們“說”的需要,在同一時間里,每個小組都有人在說,課堂成了說的海洋。學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輕松,樂于大膽討論、質疑,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注意傾聽,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有明顯的作用。
2、動手操作法
俗話說:“手是腦的老師”、“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梢,手的動作對于人的智力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本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種活動獲取新知,使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使學生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樂于動腦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導入。
首先創(chuàng)設猜一猜老師手中兩本書哪本比較厚,哪本比較薄這一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想一想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一下,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表示的過程中,溫故舊知。再從毫米產生的兩個維度出發(fā):一是所學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產生的需要,二是所學長度單位測量物體不夠精確時產生的需要,設置測量學生身邊的數學課本的長度、寬度、厚度這樣的情境(數學課本的長度、寬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從而激起學生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課。
。ǘ、自主探索,發(fā)現新知
1、認識毫米
先讓學生自主觀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結合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說明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體會1毫米的長度
先讓學生動手摸一摸1分硬幣的厚度,再與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由此讓學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請學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學說一說毫米的特點,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或哪些地方的長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操作作演示,引導學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讓學生猜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數一數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多媒體演示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從而驗證得出結論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時,讓學生自已去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觀察、動手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從而建立起1毫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這樣很好的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教師再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作用,讓學生去猜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驗證結論,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ㄈ㈧柟叹毩,培養(yǎng)能力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兒?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發(fā)現5毫米的位置,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幾毫米的位置。
2、完成課本上的做一做。
3、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長度、寬度。
4、填一填,填上合適的單位。
5、改一改,小馬虎的數學日記。
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綜合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鞏固,使學生覺得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四)、全課總結,學生說自己的收獲。
五、教學效果預估
整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學生愿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學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為后面學習乘數數位更多位的筆算乘法墊定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
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fā)、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
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fā)現、交流、合作等學
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呈現下圍棋的畫面,介紹有關圍棋賽的事例
2、放大棋盤學生觀察結構。(明確棋盤面由縱橫19道線交叉組成)
3、把棋子放在縱橫線的交叉點上,引出問題:“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4、生說一說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列出算式19×19。
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19×19。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全班組織交流。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夸贊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并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三》、實踐應用
1、用豎式計算第65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完成計算后,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了解。
2、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班上出現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3、4題。完成后,請學生向全班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針對本年級組提出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專題研究而設計的。設計的過程中力圖體現出本專題的研究成果,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各種方法融入了教學當中。同時在本節(jié)課設計中,我也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多種形式交替變換,注重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另外,我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沒有忽視素質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學科間的滲透和聯系,另一方面注意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說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設計是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練習為依托,通過對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鞏固練習,把本年級的研究結果——培養(yǎng)計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節(jié)課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針對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設計了一些有趣味、有時代科氣息的練習,但實際并沒有改變知識內容和結構。下面我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做了簡單分析: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是本冊的重點內容。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先是從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開始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接著是由淺入深的學習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不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進位的乘法,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安排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也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和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鋪墊,又是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計算打好基礎。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在鞏固練習的同時,我把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培養(yǎng)計算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加強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個教學中,使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增強計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基于以上認識,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使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使學生初步理解提高計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體會成功的快樂。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2、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熟練地計算。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難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著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談話激趣、回憶交流、討論歸納、強化練習等教學方法,循循誘導,讓學生在比賽、游戲、練習、合作中自主學習,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fā),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fā)展,我對本節(jié)課設計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⒓と。
同學們,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知識?想一想。學生可能會根據教材說學習新知。是啊,從課本的內容看這節(jié)我們要學習一個因數中間有0乘法,但是老師想讓大家看看最近幾次的作業(yè),拿幾本錯多的作業(yè)給學生看看但是老師想問問:這幾天我們學的知識,你們都熟練了嗎?作業(yè)得怎么樣?(可以拿幾本錯多的作業(yè)給學生看看)引導學生說一些學生還不太懂,應該再練習!蔷挽柟虖土曇幌拢刮覀冇嬎隳芰υ儆兴岣,計算的準確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嗎?師板書課題。
。ㄟ@樣設計導入主要是讓學生覺得我們是有必要上這節(jié)課,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最大的發(fā)揮)
(二)回憶交流,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1、回憶交流
師:好,那回憶一下,我們這幾天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師:對,這段時間我們就是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那每天學習都一樣嗎?……
請學生想一想都學了哪幾種情況的乘法,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然后請學生在全班上說一說。
2、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師:你會計算這幾種乘法題嗎?你能說一說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嗎?小組內互相說說,師巡視指導。
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師據學生匯報板書計算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雖然有些還說不完整,但已有一些進步了。
師生一起來說算法,并理解算理。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九年級上第二章第五小節(jié)第一課時。內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幾何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等內容的深入和發(fā)展,是方程知識的綜合運用。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九下學習一元二次函數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后繼學習的前提。而本節(jié)內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應用,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后部分。當然,盡管是最后一部分內容,但在本章的2~4節(jié)探索醫(yī)院二次方程解法的過程中已經涉及到了一些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題,因此學生對此并不陌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教學目標:
。1)經歷分析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總結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2)通過列方程解應用題,進一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材的重點:
掌握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5、教材的難點:
建立方程模型。
二、教法:
選取現實生活中的題材,調動興趣,探索、解決問題,講練結合。
三、學法:
通過閱讀細化問題、逐步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隱射教學目標
1、觀察圖片: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希臘巴特農神廟,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它們都是古今中外歷史上著名的建筑,在這些建筑的設計上都運用到了數學一個很奇妙的知識——黃金分割。
2、釋疑:你想知道黃金分割中的黃金比是怎樣求出來的嗎?
如圖,點C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稱線段AB被點C黃金分割,點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稱為黃金比(0.618)。黃金比為什么等于0.618?方程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解:由_______________,得AC2=AB·CB,設AB=1,AC=x,則CB=1—x,代入上式,x2=1×(1—x),即:x2+x—1=0解這個方程,得x1=,x2=(不合題意,舍去),所以:黃金比≈0.618
(二)一元二次方程還能解決什么問題
例1:如圖,某海軍基地位于A處,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處有一目標B,在B的正東方向200海里處有一重要目標C。小島D位于AC的中點,島上有一補給碼頭;小島F位于BC上且恰好處于小島D的正南方向。一艘軍艦沿A出發(fā),經B到C勻速巡航,一艘補給船同時從D出發(fā),沿南偏西方向勻速直線航行,欲將一批物品送達軍艦。
(1)小島D和小島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軍艦的速度是補給船的2倍,軍艦在由B到C的途中與補給船相遇于E處,那么相遇時補給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結果精確到0.1海里)
『分析』(設置一些小問題):
、倌隳茉趫D中找到表示小島F的點嗎?在本題中,實際要求的是什么?
、谶@是一個路程問題,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題中,從出發(fā)到相遇,軍艦、補給船的航線路線分別是圖中的哪些線段?兩艘船的時間、速度、路程已知嗎?兩艘船的時間、速度、路程各有什么關系?
、勰隳苡煤幸粋未知數的代數式來表示軍艦和補給船各自的路程嗎?
、苣隳芙柚鷪D中的特殊圖形解決本題的兩個問題嗎?
解:
。1)連接DF,則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AB=200海里,∠C=45°
∴CD=AC=100海里DF=CF,DF=CD
∴DF=CF=CD=×100=100海里,所以,小島D和小島F相距100海里。
。2)設相遇時補給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EF=AB+BC―(AB+BE)―CF=(300―2x)海里,在Rt△DEF中,根據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1002+(300—2x)2,整理得,3x2—1200x+100000=0解這個方程,得:x1=200—≈118.4,x2=200+(不合題意,舍去)所以,相遇時,補給船大約航行了118.4海里。
這部分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聯系實際選取例題,通過這個例題詳細展示了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解題過程,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解題的一般步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解決問題。將傳統(tǒng)的數學內容“應用題”表述為“解決問題”是新課程有價值的知識觀帶來的重大變化。它不僅僅是字面上的簡單更換,而是價值觀的現代轉型,突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育觀念。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連乘解決問題”,它位于人教版第六冊第八單元“解決問題”的第一課時。它是學生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一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并為第二課時學習連除解決問題和今后的綜合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生活問題。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節(jié)課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復雜了,如何指導學生從復雜(隱藏)的數學信息中尋找相關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問題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以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注意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討論、去爭辯、去探索,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會有不用的解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分別是:(一)創(chuàng)設情境,話題引入,提出問題;(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三)實聯系生活,優(yōu)化方法,拓展深化;
。ㄒ唬﹦(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播放國慶儀仗隊表演一分鐘
一個個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朝著天安門官場走來。提問:同學們可以想一想,除了在大閱兵上看到方陣,咱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遇到有關方陣的問題?這時同學們可能會回答:校運會開幕時的方塊隊,廣播操比賽的方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方陣。
2、創(chuàng)設情境:一年一度的校運會到來了,你們看每個年級選出來的同學組成了一個方陣,一次三個年級,正在進行集體項目的比賽:廣播操。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一次比賽共有多少個同學呢?在幻燈片上出示例題。
。ǘ┳灾魈剿鳎献鹘涣,解決問題
1、嘗試解決
你們能自己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嗎?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嗎?給學生準備學習卡片,每組三張,動手擺一擺,再算一算,求出共多少人。(看看哪個小組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交流匯報,(請同學上臺利用實物投影,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如何算的。大致有三種方法:(方法不分先后)第一種方法:先求出一個方陣的人數,10(是每份數)×8(表示先算出一個方陣的總人數)再×3算出3個方陣工240人學生邊匯報邊板書,問學生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同樣方法的,也來說說思考問題,再請兩到三組說說思考過程,還有用不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嗎?同樣也請同學上來利用實物投影,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如何算的。第二種方法:先求三個方陣每一行人數:10×3(算出三個方陣每一行的人數)再×8算出8行一共240人,問學生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同樣方法的,也來說說思考問題,再請兩到三組說說思考過程,還有用不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嗎?引出第三種方法,提醒學生寫答語。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擺方陣圖來說明解題思路和方法,借助空間想象和直觀演示,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3、小結比較
觀察三種方法,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先解決的問題不同,選擇的信息不同,圖形拼擺的不同,解決的方法就不同,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相同點是:無論思路如何,都是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兩步連乘應用題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清況,想不想再嘗試一下。
。ㄈ┞撓瞪,優(yōu)化方法,拓展深化,
學校有特異為這些參加比賽的同學們購買了礦泉水,出示畫面:共有20箱礦泉水,每箱24瓶,每瓶2元,請問學校共要支付多少錢?學生獨立完成
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先后選擇的信息不同,所以同一道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看來大家多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再來看一看:學校定好了水,付了錢,總得運回來吧.出示搬運車搬水到卡車上的畫面:搬運車一次搬4摞,一摞3箱,一箱24瓶,請問搬運車一次能搬多少瓶?
接下來我設計的下一個練習為:練習二十三第4題練習。游泳池長25米,小明已經游了3個來回了,請問小明游了多少米?
在傳統(tǒng)的連乘應用題教學中側重單純從乘法意義上讓學生理解,所以學生覺得枯燥,而在課程下,突出現實背景,從解放軍的方隊到學生廣播操的方陣,從買礦泉水到運礦泉水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再到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54~55頁“分桃子”。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懂得算理,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
3.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猴山上有件喜事,猴王給小猴子們分桃子了,那么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展示48個桃子和兩只猴子)
讓生充分讀取圖中的信息,并說出要分的桃子的數量,為了公平要平均分等信息。
師:同學們請看,你看到了什么?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生1:我知道有兩只猴子。
預設生2:我看到一些桃子。
師:那么有幾個桃子?
生:有48個桃子
師:那么他們怎么分才公平?
生齊說: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展示題目的一半: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猴子
師:那么根據這些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師展示全題)
師:說的真好,請坐!
生齊讀題!
二、探索新知:探究48÷2的算法和算理
1、動畫激趣,引導分法
師:同學們請想一想,怎么把這48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面上將這些小棒平均分成2份,現在動手分一分吧。
生匯報分法:
生:先分整籃的每只猴子分到兩籃桃子,然后再分單個的每只猴子分4個桃子(生匯報師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師:他說的好不好?
師:那你們都同意先分整籃的,再分單個的,對嗎啊?
生:對
2、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那這道題目怎么列呢?
生:48÷2=(師板書)
師:同意嗎?(同意)
師: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為除法表示平均分。
3、生用口算的方法表示出分桃子的過程
讓學生明白口算過程正好與分桃子的順序對應
師:那這個怎么算呢?會算嗎?
生:會
師:趕快動手,看看誰的算法最多
生探究算法,師巡視,生解說自己的算法師板書
師:好了。算出來了嗎?
生:算出來了。先40÷2=20(個)再8÷2=4(個)最后20+4=24(個)(師板書)
師:對嗎?
生:對
師:她算的過程跟我們分的過程一樣嗎?
生:一樣
師:他也是先分整籃的。再分單個的。然后再把它們合起來。
4、嘗試探究列豎式
教師講解48÷2=24的豎式計算過程及算理:
(在分析算理的過程中,合理地把分桃子(分兩次)-口算(兩步算式)-豎式(兩層)三個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理解列豎式計算除法的想的過程跟分桃子、口算的過程是一樣的。)
師:還有什么方法?
生:寫豎式的方法
師請生說出寫除法豎式的順序(師板書)
生:先把除號寫好。再寫被除數。再寫除數
生:先算十位,2商在十位。再算個位,4商在個位。
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師解釋沒全部分完,十位上的0暫時不寫。8落下來。4商個位。最后余數寫0
(豎式計算算法:先分整籃的,每只猴子分到2個10,,所以在十位上商2,接著分個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個,在商的個位上寫4,2×4=8,全部分完沒有剩余,所以最后寫0。)
師:說的真好,太棒了。他把我們分的過程和口算的過程用什么記錄下來了?
生:用豎式
師:豎式的計算過程有兩步。跟我們分的過程一樣的。
師:那么你們的豎式都是先算的十位再算的個位嗎?
生:是
師:那么如果他們不告訴你分的過程,你們從豎式上一眼能看出先分的十位再分的個位嗎?(能)
師:列豎式更能看出我們分的過程。不正確的同學請改正過來
師:答:每只猴子分24個桃子(生說,師板書)
總結豎式:孩子們。我們剛才用豎式計算了除法,那么豎式計算的時候先算什么位?(十位)商寫在什么位上?(十位)。再算個位。個位上的數字對齊落下來。商寫在個位上。
5、完成試一試,集體訂正。
48÷4=69÷3=86÷2=
三、情境延伸,深入探究48÷3的算法和算理
1、根據情境提出問題
師:猴王正想按你們的方法把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時候,這時候,又來了一只猴子,他也嚷嚷著要分桃子。猴王只好把桃子分給3只小猴。
師:每只小猴分多少個呢?想一想。他們每個人還能分24個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來分桃子的猴子多了一只。
師:那我們來研究第二個問題,出示第二個問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出示題目)
師請生列算式:48÷3(師板書)
2、探索分法
師:那我們先幫猴子分一分。拿出你們的小棒代替桃子。想一想,怎么分。請開始。我看看那組的小朋友合作的。
生操作分桃子,師巡視。
師:分好了嗎?
生:分好了
師:哪個小朋友上來跟大家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生上前演示
師:聽清楚了嗎(清楚了)
生說過程,師(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每只猴子先各拿一籃。拿走了3籃。把剩下的一籃10個,和8個合起來再分。每個猴子拿6個。(課件演示)
3、研究算法
師:誰能把你分的過程用除法豎式寫出來呢?
生匯報豎式步驟,師板書并解釋每步的含義。
師:余數1是什么?(1用紅筆描出)
生:表示1個10,余下的1個10和8合起來再分。
師:這樣做的請舉手。師評價(1在十位上表示1個10,)
4、鞏固練習。
65÷5=84÷6=
四、總結豎式除法計算方法。
1.觀察,對比48÷2和48÷3這兩道題豎式的不同
提問:請生觀察兩個豎式,請問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個十位都除的盡。第二個十位上有余數。
2、小結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
筆算除法時,應從被除數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被除數十位余下的數要與個位上的數合并,再繼續(xù)除。
師小結:我們今天研究的是什么豎式呀?
生: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師板書副標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師:再看看這兩道題448÷4=和726÷6=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師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也學會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補齊副標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其實他們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位數不同。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白為何而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jié)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后有什么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chuàng)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通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后發(fā)現,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了它的優(yōu)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為后面的繼續(xù)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qū)別,通過比較發(fā)現,可是可以,但區(qū)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里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里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換位,培養(yǎng)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jié)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1、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后,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要點,為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2、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么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通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fā)現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3、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后,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里的意圖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
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因為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56—59頁。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這是一節(jié)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圖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為下節(jié)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難點: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本節(jié)課設計的思路是:
1,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規(guī)律的聯系。
2,合作學習:根據學習內容將學生分為2人一組,在合作中認知,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實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認識周長的含義,能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
三、教學材料:
課件,學生準備線、一元硬幣、學習紙、直尺等用具。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認識周長。
1,激發(fā)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螞蟻賽跑的動畫,請學生說一說哪只螞蟻跑的快為什么?
原來,紅螞蟻從起點出發(fā)又回到了起點,圍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而黑螞蟻沒有爬滿一周,引出一周的概念。那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沒有呢。 接著,請他們描一描平面圖形的邊線。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活動,充分感知物體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
2認識周長。
剛才我們描的一周的長度叫什么呢?揭示課題,周長。你是怎么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呢?一周的長度。就是說三角形一周的長度就叫三角形的周長。圓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圓形的周長。最后歸納總結出:繞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在認識周長后再回到剛才所描的圖形,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ǘ⿺禂盗苛浚斫庵荛L。
1,出示透明方格紙,學會數一數書本58頁竹園和菜園的周長,加深感知:周長是所有邊的長度的總和,和面積相區(qū)別。
2,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圖形。由三角形的周長是三條邊長度的和,引導學生求三角形的周長要知道它的三條邊的長度,需要量三次,回憶周長的概念。那么長方形的周長呢,它是四條邊長度的和,需要量四次嗎?激發(fā)矛盾,回顧長方形特點對邊相等,所以只需要量兩次。再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周長該怎么計算。
3,當學生已經知道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來計算周長,此時,拋出問題:硬幣的周長該怎么求?剛才的辦法行嗎?滲透變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并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買褲子時量腰圍的活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激發(fā)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ㄈ┛偨Y歸納
這節(jié)課里,大家不僅知道了什么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于發(fā)現、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傳統(tǒng)教學和高效教學
最初的時候,是按照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進行備課的。課堂上教師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演示,學生聽講,做簡單的筆記。整節(jié)課按照引例→定義→分析定義→解題→畫出圖象→挖掘性質→總結性質→習題練習→課堂小結的流程進行。因為是傳統(tǒng)教學,所以在第一次試講中,課堂容量很大,課程進度較快,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幾乎沒有,導致學生對于直接給出的結論只能生搬硬套,對于老師給出的演示并不能完全吸收。因為沒有后續(xù)作業(yè)的處理,所以在知識反饋上沒有確切的結論。
而從第二次試講開始,就開始啟用了導學案制。在這里選擇導學案制教學出于這樣幾點考慮:1.自新課標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直提倡使用導學案制來打造高效課堂。這是現行教育變革的大勢所趨,作為新教師理應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不僅提高自己身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品質。2.之前去沈陽20中學習時就聽到有學校用導學案制的方法授課,重能力輕知識,將教師的身份定位為牧民,即其主要任務是將學生帶到知識的草場,讓其自主學習,以此取代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而且有過聽課的基礎,導學案制授課對我而言也并非絕對陌生。3.希望能夠通過匯報課接觸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也想在匯報課的準備中給自己一個挑戰(zhàn),最終選擇了對于我而言并不十分得心應手的導學案教學,都是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煉。
二、導學案的設計與調整
既然選擇了采用導學案制教學,就必然涉及到一個全新的問題,如何設計導學案。對此,我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了解了導學案的本質其實是引領學生學習,它的出現更加突出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新型教育理念。既然是以學生為主體,而且導學案所面對的是所有的同學,那么導學案的設計就必須要切合學生自身的思維特點和能力水平。
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我先確定了導學案的整體規(guī)劃,主要希望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探究兩個點,一個是指數函數的概念,另一個是指數函數的基本性質。其中,第二個探究點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學生通過畫圖可以輕松的看出指數函數的簡單性質,而第一個探究點就略顯困難。難點在于,首先學生并不能夠通過生活實例順利的抽象出函數模型,其次以學生先用的知識遷移能力并不能看出指數式和指數函數式之間的聯系,最后,對于用形式定義函數的模式,學生還感覺有些陌生,并不能夠看出這個形式的內在限定含義。
所以,經過每一次的試講和修改,最終將導學案的命題修改為:
1、有哪些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實例應用到指數冪的運算?
2、如果兩個變量滿足關系:(其中為常數)是否能夠構成函數?若構成函數,指出該函數的定義域。
3、指數函數的定義是:
以遞進式的方式提問,不僅可以引領學生在學習時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理解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
三、例題和練習題的選擇
在導學案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例題和習題,對于從未出過題目的我,必然也有一定的難度。
在選題之初,我先是研究了書上的例題,然后又研究了幾本練習冊上的練習題,同時也查閱了一些其他老師的課件和教案,參考了一下前輩老師的選題。我發(fā)現,課堂練習的選題不光要和已學知識點具有相當高的契合度,同時也要兼顧到不同的類型和出題方向,還要考慮難易程度是否遵循了階梯型排序。這些問題是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的。
針對以上幾點,在函數概念處,一道指數函數概念辨析,其目的是讓學生深切領會指數函數的解析式所必須具有的結構特點,第二道是給出解析式,已知是指數函數求解參數,其目的在于將指數函數式的結構特點理解透徹,從會分辨到會應用的一個提升。
而在指數函數性質一塊,主要涉及的就是比較大小的一類問題。這類問題有幾個不同的類型,分別是底數相同指數不同、底數不同指數相同、底數指數均不同。通過三類問題讓學生總結三類不同的問題應該有怎樣不同的解題策略,這也是例題選擇上要突出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四、課件與動態(tài)演示的制作
在課件制作上我力求簡潔且突出重點。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課件有兩個,一個是隨課堂推進而時時改變的幻燈片,一個是底數對于指數函數圖像影響的動態(tài)變化圖。
在幻燈片的制作過程中,不光要考慮自身對于課堂進度的推進程度,同時也要考慮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不同狀況。比如在引例中,不光要準備自己即將要講的例子,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可能會例舉什么樣的例子,可以在學生給出不同的例子時,在幻燈片上打出相應的事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之時要對課程的進行過程有一個預設的判斷,并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不同情形都進行充分的準備。
其次,在利用超級畫板制作底數大小對于指數函數圖像影響的動態(tài)圖例時,要清楚的標出底數是變量,讓同學可以清晰的看見底數不同時,如何影響指數函數的圖像。
五、教學詳案的寫作與改進
之所以要寫教學詳案,主要是想糾正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不是十分合乎規(guī)范的語言,或是不嚴謹的語言表述。通過之前的幾次試講,發(fā)現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比較隨意。
所以,在被提出了要注意課堂語言表述的要求后,我將課堂上要說的話結合教學設計寫成了教學詳案,并對詳案進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和訂正,力求每句話都表意正確且簡單易懂,符合數學思維,嚴謹而沒有紕漏。
在寫作和修改詳案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類語言。它不是嚴謹的數學語言表述,但是老師說出來,學生卻可以理解老師要說的是什么。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就必須要盡力避免這類語言的出現。因為不規(guī)范的語言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以不規(guī)范的語言教學,就無法要求學生做正確規(guī)范的表述,這種表述落實到題目上,就無法成為合乎數學要求的文字表述。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個必須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六、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做了很多改動和改進,但是在實際匯報課程中依然出現了不足。
首先,在匯報課開始的時候,要求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提取數學模型,依然存在很大的困難。這一現象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抽象能力有限,而教師一味的要求學生達到抽象的結果,所以在學生的理解上出現了脫節(jié)的現象。所以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哪怕是課前的引例,也要有相應的鋪墊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分析,然后再進入正題。這不僅便于學生對于知識內容本身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引例之所以為引例的意義,讓學生自然的消化知識點,在原有知識的“生長點”上自然的尋找新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推進上并不十分順利,這一問題主要反映在指數函數的定義的理解上。學生在見到以“形”定義的函數時,并不能一針見血的發(fā)現這個“形式”給予了函數本身什么樣的限制條件。對分析定義的能力有所欠缺。這就反映出了我在平時教學中,更經常的將對于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分析直接拋給學生,沒有良好的鍛煉學生的分析,總結和概括的能力。這也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改進的地方,不能僅僅的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如何學習,理解,內化知識,并能夠自我的去探求知識的真相。
最后,在小組活動中也存在著冷場,學生討論不積極,展示活動不主動的現象。這主要在于我對于課堂氣氛的調動顯得十分稚嫩,力不從心,沒有找到良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和提高課堂氛圍的方法。在匯報課中有著明顯的體現,這也是在今后的平時教學中所要改正的地方。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1
說課內容:
我教學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森林旅游》。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鞏固和運用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2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評價,友好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品質。教學重難點: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森林旅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會比較小數大小會計算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情分析: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家庭環(huán)境較好,購物的生活經驗較多,因此,很適合在本節(jié)課里開展由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購物”游戲活動。
教學流程:
1導入:通過創(chuàng)設淘氣笑笑要去旅游的情境導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森林旅游”
2 講授新知:主要分為旅游前的準備和旅游中食品購物及旅游結束時購買紀念品三部分。
這三部分的數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旅游準備這一部分內通過創(chuàng)設藍貓商店這一情境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都想買些什么東西并且計算出價格,充分地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訓練了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在森林食品店這一環(huán)節(jié)內的模擬情境,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組織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游戲活動,同桌兩人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問題的任務:另一人扮售貨員承擔問題的任務。為了增加游戲的挑戰(zhàn)性和游戲性,我還設計了一定的平分規(guī)則,在規(guī)定時間內積分最高者為 “優(yōu)秀售貨員”或“精明顧客”的榮譽稱號。當購物地點從森林食品店轉到紀念品商店,二人也隨著對換角色。這個游戲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評價,追求完善,友好合作地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品質。
課外延伸:請同學們收集生活中的小數,并記錄下來與同伴說一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于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反思小結:請學生談收獲,意在于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隨機抽樣》是人教版職教新教材《數學(必修)》下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簡單隨機抽樣”是“隨機抽樣”的基礎,“隨機抽樣”又是“統(tǒng)計學‘的基礎,因此,在“統(tǒng)計學”中,“簡單隨機抽樣”是基礎的基礎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想。
二、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抽樣的必要性,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簡單隨機抽樣的兩種方法;(2)通過實例分析、解決,體驗簡單隨機抽樣的科學性及其方法的可靠性,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身邊事例研究,體會抽樣調查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抽樣思考問題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簡單隨機抽樣常見的兩種方法(抽簽法、隨機數表法)
難點:理解簡單隨機抽樣的科學性,以及由此推斷結論的可靠性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學法上談談我的教學思路及設想。
下面我再具體談談教學實施過程,分四步完成。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提出問題
〈屏幕出示〉例1:請問下列調查宜“普查”還是“抽樣”調查?
A、一鍋水餃的味道B、旅客上飛機前的安全檢查
C、一批炮彈的殺傷半徑D、一批彩電的質量情況
E、美國總統(tǒng)的民意支持率
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生活中處處有“抽樣”,并板書課題——XXXX抽樣「設計意圖」生活中處處有“抽樣”調查,明確學習“抽樣”的必要性。
(二)主動探究,構建新知
〈屏幕出示〉例3:語文老師為了了解07電(1)班同學對某首詩的背誦情況,應采用下列哪種抽查方式?為什么?
A、在班級12名班委名單中逐個抽查5位同學進行背誦
B、在班級45名同學中逐一抽查10位同學進行背誦
先讓學生分析、選擇B后,師生一起歸納其特征:(1)不放回逐一抽樣,(2)抽樣有代表性(個體被抽到可能性相等),學生體驗B種抽樣的科學性后,教師指出這是簡單隨機抽樣,并復習初中講過的有關概念,最后教師補充板書課題——(簡單隨機)抽樣及其定義。
從例2、例3中的正反兩方面,讓學生體驗隨機抽樣的科學性。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復習基本概念,如“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等。
〈屏幕出示〉例4我們班有44名學生,現從中抽出5名學生去參加學生座談會,要使每名學生的機會均等,我們應該怎么做?談談你的想法。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最后各小組推薦一位同學發(fā)言,最后師生一起歸納“抽簽法”步驟:
(1)編號制簽
(2)攪拌均勻
(3)逐個不放回抽取n次。教師板書上面步驟。
請一位同學說說例3采用“抽簽法”的實施步驟。
「設計意圖」
1、反饋練習落實知識點突出重點。
2、體會“抽簽法”具有“簡單、易行”的優(yōu)點。
〈屏幕出示〉例5、第07374期特等獎號碼為08+25+09+21+32+27+13,本期銷售金額19872409元,中獎金額500萬。
提問:特等獎號碼如何確定呢?彩票中獎號碼適合用抽簽法確定嗎?
讓學生觀看觀看電視搖獎過程,分析抽簽法的局限性,從而引入隨機數表法。教師出示一份隨機數表,并介紹隨機數表,強調數表上的數字都是隨機的,各個數字出現的可能性均等,結合上例讓學生討論隨機數表法的步驟,最后師生一起歸納步驟:
(1)編號
(2)在隨機數表上確定起始位置
(3)取數。教師板書上面步驟。
請一位同學說說例3采用“隨機數表法”的實施步驟。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
《雞兔同籠》是師大版的教材中的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郭**老師執(zhí)教的《雞兔同籠》這節(jié)課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教學時直接引課,在列表解決問題前先鼓勵學生猜想、嘗試、猜測,通過學生的經驗猜想可能的情況,并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借勢再設計表頭進行列表。讓學生經歷猜想、列表、嘗試、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體現了做中學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有:
1、數學思維縝密。
在教學過程中環(huán)環(huán)想扣,引導學生思維有序,在列舉完猜想情況后,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應該有序排放,列舉后讓學生觀察發(fā)現排列的規(guī)律,在后面的學習中學生熟練地應用規(guī)律。
2、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問題提出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討論。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學生的思維活躍,老師課言和諧幽默,印象最深的一句“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充分利用的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時應戰(zhàn),達到了運用多種列舉法解決問題的目的。尤其是將多種列舉方法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參與學習知識的過程。
教學建議及改進措施:
1、課堂評價學生的方式再多一些形式,多一些學生的互評和自評,樹立學生的信心。
2、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讓學生自已列舉出一些現象,全班判斷,學生可能會更好地掌握“雞兔同籠”的“數學模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可能會好一些。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4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能用點子圖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并理解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學生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就能掌握,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色:
1.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點子圖上操作,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與空間,使他們經歷完整的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信心。
2.注重對算法的展示和理解。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多種計算方法,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展示自己想法和算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探究和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隊列表演(一)(課本第32—3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隊列表演”的具體情境,利用點子圖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2.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3.正確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橫式筆算,并選擇正確簡潔的運算途徑。
教學重難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PPT課件、點子圖。
學生準備: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學
1.出示閱兵儀式的隊列圖片,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2.學校舉行隊列表演,一共有行,每行有14人(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主題圖)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
1.獨立提出數學問題,搞清楚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要列什么樣的算式解決,為什么這樣列式?
2.引導發(fā)現:這個算式和前面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書知識性課題。
3.估一估:乘積大約是多少?
4.引導學生利用點子圖算出14×12的結果。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把整體分塊求積的方法嗎?請你們在點子圖上圈一圈,看看能否算出14×12(或12×14)的得數。
(1)學生獨立思考,利用點子圖圈一圈、根據圈的過程寫出算式。
(2)小組交流。
(3)展示學生的想法:(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例1)
師:你們算出得數了嗎?能說說你們的算法嗎?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把圈點子圖的過程和算式對應說明。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進行口算,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連乘計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進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進行口算。
5.出示P32表格,引導學生理解。(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例2)
(1)這個表格你能看懂嗎?說一說。
(2)討論交流:表格中的數據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數與點子圖及算式之間的聯系嗎?在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歸納與指導。
三、知識歸納、精講點撥
1.歸納提升,引出轉化法:
師:面臨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這個新問題師,我們把其中的一個乘數分成兩個一位數,用連乘法計算。或者把其中的一個乘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用另一個乘數分別與這兩個數先乘,再把積相加,都是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
2.完成算一算:(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算一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2)指名匯報學生的想法。
四、拓展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1題。
鼓勵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
五、課后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
各位評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面積和面積單位》,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趯滩牡囊陨险J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新課。讓學生說說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體,和你家的房子比較一下誰大一些?并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教師板書:面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ǘ┨剿髅娣e的概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課桌的桌面,看電腦中的兩個鏡框的畫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著讓學生畫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說,給他們的大小起個名字,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
第二步,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單位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新,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小方格的數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知道用數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游戲的方法來比較同樣一個圖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從而產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接著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什么單位?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積單位還有別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個面積單位。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ㄈ┱J識面積單位;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示。第二步是分層次來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的教學以教為主;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找,從自己備的學具中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著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腦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個指甲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fā)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都進行了操作練習讓學生去量一量橡皮、書本封面、課桌,并讓學生學會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積。
。ㄋ模╈柟叹毩
主要設有填空題判斷題和操作題。目的讓學生明白(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滲透長度和面積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并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課堂小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思考題,讓學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測量我們的操場,這個方法可行嗎?為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總之,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生活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發(fā)展。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02-22
三年級數學《交通與數學》說課稿11-05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20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模板07-13
數學命題說課稿03-16
《實驗數學》說課稿06-12
說課稿:用數學06-12
數學樂園說課稿精選06-10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