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
。劢虒W內(nèi)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nèi)容。
。劢虒W目標]
1.經(jīng)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蘿卜圖片、桃樹畫片、小棒等。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電腦動畫課件。
小兔子:“嗨,你好!我拔了6個蘿卜,想把它們分給我的好朋友們,你能幫我分一分嗎?”
小仙鶴:“哎呀呀,這個問題太難了,快請教一下我們的小朋友吧!?
小兔子:“對對對,我怎么沒想到。小朋友們,我想把6個蘿卜分給幾個好朋友,可以怎樣分呢?你們能幫幫我嗎?”?
。墼u: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小兔子分蘿卜的情境作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營造了積極、活躍的學習氣氛,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
談話:同學們趕快行動吧,用眼前的蘿卜圖片擺一擺,分一分?凑l最聰明,分的辦法最多!
2.匯報交流。
讓學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份,每份2個;分成3份,一份1個,一份2個,一份3個;分成2份,一份是2個,一份是4個;分成2份,每份3個……)?
[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shù)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新理念所倡導的。這里教師設計的“擺一擺,分一分”,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不但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為學習的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
3.認識“平均分”。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辦法。你能根據(jù)每份分的個數(shù)相同與不同,把這些分法分成兩類嗎?
在小組內(nèi)交流。
全班交流。
提問:你們是怎樣分的?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講述:(結合板貼)像這樣每份都是2個,或者每份都是3個,我們就可以說每份分的.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學生之間說說什么是“平均分”。
小結:(結合板書)同學們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不僅幫助小兔子解決了問題,還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評:教師給孩子營造了寬松的空間,在學生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平均分。既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又鍛煉了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4.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每人面前有8個桃子圖片,如果把這8個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樣分?動手試一試。分完后,給小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集體交流。
小結:同學們把8個桃子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雖然分成的份數(shù)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樣多。
[評:學生由于有了前面分蘿卜的基礎,而且又是在自己動手中認識平均分的。此時,讓學生平均分桃子,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談話:現(xiàn)在正是桃子豐收的季節(jié)。瞧,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板貼:掛有8個桃子的樹)
老師正想把它們分給同學們。數(shù)數(shù)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如果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呢?
(板書: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_______個小朋友。)
同學們,每個小組也有一棵這樣的桃樹,小組合作,試著分分看。
小組合作分桃子。(找一組上黑板分桃樹上的桃子)
集體交流。
小結:8個桃子,我們可以把2個桃子作為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這樣的4份,就是分給了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每幾個作為一份來分,也是平均分。
。墼u:教師設計摘桃子、分桃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愉悅地探索,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方法,體驗著學習知識的快樂。]
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想想做做”第1題。
觀察題中插圖,指名回答,要求說出理由。
2.第2頁“試一試”。
教師說分小棒的要求,學生一起動手分,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2題。
先看上面一題的圖,弄清是怎樣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題,指名讀題目要求,一起動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學生相互訂正。
4.“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要求,學生自己選擇解決的方法(用小棒擺;在圖上圈一圈;畫14個△,再圈一圈……),把分的結果填在書上,再說說是用什么辦法分的。
。墼u:安排練習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先是安排判斷練習,加深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再安排操作練習,借助動作思維把平均分的概念進行具體運用,最后讓學生自己選擇策略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為以后學習求商做些經(jīng)驗積累。]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才是平均分,還練習用每幾個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的平均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2
【教學內(nèi)容】
。ㄈ私贪妫读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 (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qū)W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教具準備】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nèi)プ隹土藛幔?(去了)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wèi)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 (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 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 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 (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W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二、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導。
師:元宵節(jié)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jié)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 (學生拿出學具)
2、數(shù)一數(shù)。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師:大家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 (先數(shù)數(shù)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shù)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老師的問題是:這12個湯圓你準備請多少人來吃才能夠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種答案?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平均分這種方法,想想:在你們的生活中,用過這種分法嗎?
四、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中“平均分”的教學內(nèi)容與九義教材相比是加強了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學習,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的探索。
主題圖是讓學生感性體會平均分,例l是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讓學生探討“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根據(jù)本班實際,改變主題圖的情境,因春節(jié)剛過,學生在新年里會到處串門做客,主人就要準備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題圖,主題圖分步展示,出現(xiàn)一定的坡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每份同樣多”。
。2)通過例l的教學引出“平均分”的概念,這里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給這種分法取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用語言對這種體會做出一種概括,加深他們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讓學生體驗原始含義的平均分,體現(xiàn)出人們認識平均分的過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shù)學室的盧江主任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例2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種方法,而沒有經(jīng)歷原始的平均分法。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總數(shù)不給學生,大碗里裝的乒乓球(代替湯圓,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學生一下子也看不出來,這樣容易使學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個1個地分)進行探索,經(jīng)過探索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總數(shù)(15),決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識直接解出答案。因為3X5=15,所以每份應該是3個乒乓球。
這樣就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從原始平均分到最優(yōu)平均分的過程。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通過教師發(fā)獎品,不經(jīng)意地引出實際問題。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捆鉛筆,而不是發(fā)給每一個人,這可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今天學到的“平均分”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先數(shù)出總數(shù)12枝鉛筆,再看看分給4個同學,每人得到幾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開放練習。這里設計的是12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有多種答案,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 “湯圓”總數(shù)不變,吃的人數(shù)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shù)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zhàn)的作用。
。3)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初步感知平均分現(xiàn)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探究,操作“平均分”,體驗從原始化平均分到最優(yōu)化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再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shù)學現(xiàn)象。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3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青島版(五·四分段)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P131~13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學會求平均數(shù)。
2、學生經(jīng)歷探究求平均數(shù)的過程,培養(yǎng)操作、觀察、歸納、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正方體、學習評價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展示校園籃球場上四(1)班和四(2)班籃球比賽的精彩片斷[四(1)班的得分明顯落后,學生觀賞。
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四(1)班的教練,這時你準備怎么做?你在換運動員上場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出示兩名運動員平日訓練在小組賽中的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如下:
現(xiàn)在就請你當教練,根據(jù)上面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會選誰上場?并說出自己強有力的理由。(學生充分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評析:教師恰當運用CAI課件,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熟悉且比較喜歡的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提出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需要換人”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這樣,不僅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通過小組賽中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又將生活化問題轉(zhuǎn)化為根據(jù)“平均分”換人這樣一個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平均數(shù)產(chǎn)生的需要,為下面的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與明確了方向。]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怎樣計算7號和8號運動員的平均分呢?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和手中的操作材料,小組合作,共同來探討。注意:一個小正方體代表一分?茨膫小組最先完成。
1、小組合作探求算法。
2、匯報交流。
操作法:重點讓學生把移多補少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講明白。
小結:剛才同學們都是在總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把多的移走補給了少的,使它們變得同樣多,這個同樣多的數(shù)就是它們的平均分。
計算法:重點讓學生理解平均分除了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來外,還可以先求出各場得分總數(shù),再除以上場的次數(shù),也可以得出每個隊員的平均分。
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解決了選誰上場的問題。因為7號運動員的平均分11分高于8號運動員的平均分10分,所以應選7號運動員上場。同時,我們知道求平均數(shù)有兩種算法,數(shù)據(jù)少的時候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shù)據(jù)多的時候用計算的方法會更方便。(板書課題和算式,如下)
。9+11+13)÷3=11(分)(7+13+12+8)÷4=10(分)
[評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自主性、探索性與合作性。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他們在開放的空間里運用手中的材料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解決了問題。這既是一個學生自我探究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只是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平等相處,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引領學生歸納概括出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
3、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對10分的理解:你對10分這個數(shù)是怎樣認識與理解的?與它的各場得分相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10分是8號運動員哪一場的得分?
對11分的理解:11分是7號運動員第三場的得分嗎?為什么?它是什么?
小結:平均數(shù)比大數(shù)小,比小數(shù)大,介于二者之間。它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shù),可能存在于一組數(shù)據(jù)之中,也可能不存在。平均數(shù)能較好地反映出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水平。(板書:比最大數(shù)小、比最小數(shù)大、較好地反映出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水平)
[評析:在學生的親自感受中,他們用自己質(zhì)樸而稚嫩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雖然這只是粗淺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三、實踐運用,體驗生活
在生活中,你見過平均數(shù)嗎?
。▽W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平均數(shù)的例子)
在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特別是在統(tǒng)計當中,平均數(shù)的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它能幫助我們了解事物的整體水平與分析存在的問題。
評價時,師問:看著王紅的成績,你想對她說點什么?
不計算,估一估他們的平均身高會是哪個答案?(讓學生談觀點,加深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先不計算,同學們估計可能會是多少?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一下,他們的平均成績是多少次?
4、過河問題。
身高145厘米的小華,要過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到底有沒有危險?(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平均數(shù)的意義)
通過這個題目的思考,你覺得應該對大家說點什么?(沒錯,徐老師希望同學們每天都能安安全全地來校,平平安安地回家)
[評析: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形式多樣,且能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自己表現(xiàn)如何,F(xiàn)在請拿出學習評價表,給自己一個誠懇的評價吧!(附表,如下)
學習評價表
本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怎樣?請在相應欄目中填上相應的分數(shù),并算出平均分。(優(yōu)秀90分,良好80分,一般70分)
(小組交流后,學生展示)
看著自己的評價表,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師評價:其實,從平均分可以看出你整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不錯的!徐老師相信在評價過程中,同學們又一次加深了對平均數(shù)的理解。
[評析:讓學生自我評價,增強了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通過自己給自己打分及平均分的計算,既強化、鞏固了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再現(xiàn)了“求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倡導的評價形式多元化的思想,同時還為隨后的課堂小結作了巧妙的預設,可謂“一舉三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 . 使學生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列出算式求平均數(shù)。
3. 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 難點: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列出算式求平均數(sh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列式:8 ÷4=2 ,在這個算式里 8 稱為什么數(shù)?(總數(shù)) 4 稱為什么數(shù)?(份數(shù))得到的 2 稱為什么數(shù)?(每份數(shù),也叫平均數(shù))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求平均數(shù),大家看看今天學習的與以前學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平均數(shù)
二. 探求新知
1.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是愛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的小朋友嗎?大家看到黑板上,這里是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到的廢瓶子的統(tǒng)計圖。
。1)出示統(tǒng)計圖。
。2)觀察: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問:他們收集到的.廢瓶子是一樣多嗎?在統(tǒng)計圖上怎樣才能使 4 個人收集的廢瓶子一樣多呢?大家來想想辦法。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一種:“移多補少”,在統(tǒng)計圖上引導學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種:列算式,假如沒有統(tǒng)計圖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辦?(先求出他們的總數(shù),平均分給了 4 個人,再除以 4 )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并板書:
( 14+12+11+13 )÷4
=52÷4
=13(個)
“ 13 ”在這里也叫什么數(shù)?
。4)鞏固提問:這里為什么要除以 4 ?
。5)教師小結:像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求出他們的總數(shù),再看他們是平均分成幾份,就除以幾,這樣就求出了他們的平均數(shù)。
三. 鞏固提高
1. 用四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每個杯子分別標有水面的高度,這四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
。1) 指名學生匯報,并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求平均數(shù)的。教師板書。
。2) 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小結。
2、一本書,小明第一天讀了12頁,第二天讀了20頁,他平均每天讀了多少頁?
3、 活動:求平均年齡
在小組內(nèi)說出每個同學的年齡,小組長作好記錄,然后根據(jù)記錄要求學生獨立求出本小組同學的平均年齡。
4、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下面是一只母雞六個月產(chǎn)蛋的統(tǒng)計表。根據(jù)題目中給的數(shù)據(jù),算出這只母雞平均每月產(chǎn)多少蛋。
月份個數(shù)
一月20
二月23
三月26
四月28
五月30
六月29
5、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6、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 全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覺得自己學的怎么樣,學懂了沒有?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拓展延伸。
自已調(diào)查家人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教案說明:用談話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熱愛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來導入進新課(教學例題)。
最后的鞏固提高也是按從易到難來設計,先讓學生求小棒 的平均數(shù)鞏固好已學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然后用課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3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體悟“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
2、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多種方法,并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解答。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能對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推斷和預測。
4、體會“平均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及廣泛應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PPT等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數(shù)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平均數(shù)的信息。
2、師提問:為什么你們認為平均年齡、平均工資、人均住房面積這些都是平均數(shù)呢?能解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嗎?
3、師:看來大家對“平均數(shù)”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就去數(shù)學王國探索一下有關“平均數(shù)”的奧秘。 板書:平均數(shù) 你想了解平均數(shù)的哪些知識呢?
4、師:看來同學們對平均數(shù)充滿了好奇,一起進入迷宮探秘。
二、構建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觀察棋子,提出問題。(多媒體顯示)
師提問:看著你面前的棋子,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還想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感悟“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
動手操作: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樣多。
師提問:現(xiàn)在每排棋子都是幾個?這個數(shù),你能給他取個名字嗎?
這個平均數(shù)4與原來每排棋子的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不同方法。
師:四人小組合作,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數(shù),并且把你們小組獨特的方法取個名字!等一下我們來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獎和最佳命名獎。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愛動腦筋!
、傩〗M活動討論。
、趨R報交流。(生說方法多媒體顯示棋子移動過程)
移多補少! 先假設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應用,內(nèi)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討論、嘗試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數(shù),而且探索出了許多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那么你們能解決有關平均數(shù)的實際問題嗎?
四、課堂總結
1、你現(xiàn)在所認識的平均數(shù)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數(shù)是個虛的數(shù)。
五、隨堂作業(yè)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水果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讓你們認識新朋友!小明和小紅,他們是一對雙胞胎姐弟,觀察一下這個蛋糕?今天就是他們的`生日,我們一起唱歌祝他們生日快樂好嗎? 那媽媽也給他們準備了生日禮物,六個,教師拿出6個,那你們幫老師分一下好嗎?學生上臺板演。那孩子們你們最喜歡哪種分發(fā)?為什么?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ㄒ唬、出示課題
(1)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學生交流、匯報
(二)、教學例2:
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5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4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每份分得 5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5個,剛好分得每份5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3份,每份都是5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3份,每份有5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5)、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 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3)、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內(nèi)化提高
1、 分一分:媽媽帶來了12本漫畫書,分三個人每人分幾個?這個時候吉吉也來了,要分幾份、每份里有幾個?門鈴響了熊大和熊二也來了,怎么分?
2、 完成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把10酸奶平均分成2份。
。ㄗ寣W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7
分析教材
《平均分》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了表內(nèi)乘法、了解了乘法的意義之后進行學習的的,是認識除法的基礎,因此,平均分的教學在整冊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課作為本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qū)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為今后繼續(xù)認識除法做了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讓學生經(jīng)歷分物的活動過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過程,初步體驗平均分是分得同樣多。
1、使學生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方塊、盤子、練習紙。
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根據(jù)這一理念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準備運用“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圈一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學情分析: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jù)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如: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二年級在學生動手操作時,目的性不明確,易興奮,這就需要教師作出正確的引導與評價。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那你們知道小動物都愛吃什么嗎?老師來考考你們,小白兔最愛吃什么?非常棒!小白兔最愛吃胡蘿卜。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有個善良的兔媽媽,她從地里拔了6個胡蘿卜,她要把這6個胡蘿卜分給兩個兔寶寶。要怎么分呢?你愿意幫幫兔媽媽嗎?瞧,兩個兔寶寶來了,這是兔哥哥,這是兔弟弟,一共有6個胡蘿卜,要分給他們倆,該怎么分呢?誰來說?
師總結: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對低年級來說,教學知識由于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shù)學教學中,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在情緒的驅(qū)動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節(jié)課的創(chuàng)設情境是幫幫兔媽媽怎么分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辦法分物品。]
第二環(huán)節(jié):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平均分”
師:我們幫兔媽媽分完了胡蘿卜,咱們再來幫猴媽媽分桃子吧,欣賞視頻(猴媽媽采桃子視頻)你會分嗎?現(xiàn)在用小方塊代替桃子在1號練習紙上分一分。
[本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再動分食品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樣多,較平均分”。通過討論、操作、互說使學生理解“同樣多”,從而獲得“平均分”的新知識]
2、鞏固“平均分”
動氣手來,我說你做
讓學生聽老師的口令分水彩筆。并說出分得過程。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聰聰準備了一些桔子。(出示課件,18個桔子)要求是平均分成6份。
。1)請各組用小方塊分一分。
(2)分完后交流。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學生匯報結果可能有:
先每個盤子里分1個桔子,再放1個桔子,直到分完。每個盤子里分3桔子。
先每個盤子里分2個桔子,再放1個桔子,每個盤子里分3個桔子。
每個盤子里分3個桔子,正好分完。
(3)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4)師生共同小結:一個一個的分仔細準確,多個多個的分節(jié)省時間。
同學們真聰明,想了很多種分法,但不管怎樣分,最后得出的結果都是每個盤子里3個桔子。得出結論:像這樣把一堆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時,可以是一個一個的分,還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等,直到分完。但必須每份同樣多。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動手操作、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的心理過程。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善的情感謝需要,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展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平均分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4、強化平均分的方法
讓學生把10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讓學生用小方塊代替酸奶,動手分一分。
小組合作。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讓學生在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物的過程中,學會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1、教師:今天同學收獲特別多,學會了平均分東西,那我們就來試一試。拿出2號和3號練習紙,圈一圈,分一分。
2、出示課本14個起球圖。
。1)讓學生說一說有幾個氣球?
(2)用圓片代替梨,讓學生把14個氣球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人?
(3)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鞏固練習,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關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就為認識”除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去認識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環(huán)節(jié):全課總結
小結:今天的課,老師覺得真高興,那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誰來說說?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平均分這種方法,希望大家做個有心人,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平均分。
[一節(jié)課通過情境、設難、探索、思考、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8
教學內(nèi)容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的教學內(nèi)容,它是認識除法的基礎。在生活中,學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認識,那怎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知識“再創(chuàng)造”中,形成新的體驗,新的感悟,使他們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難點: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書中主題圖課件、糖果、水果圖片、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
1、老師講述給幼兒園的3位小朋友分6顆糖果的苦惱,并講述自己的兩種不同分法。
2、請學生幫忙分一分,如何分這些糖果才能使每位小朋友都開心。(課件出示6顆糖果圖片,引入例1)
、賹W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糖果,分為2個小組交流討論,討論好后舉手示意。(教師巡視)
、谡埿〗M代表到講臺前邊操作邊說明分法。學生可能會說:
生1: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顆糖。
生2: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都分2顆糖。
3、引入平均分
師: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看來6顆糖果分成3份,一共有3種不同的分法。(課件出示3種不同的分法)
、僬堄^察這3種不同分法,你喜歡哪種呢?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喜歡第三種,因為每份都是2塊糖果。
生2:我也喜歡第三種,因為每份都是同樣多。
②教師小結:老師也喜歡第三種,因為它解決了老師的難題,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教師強調(diào):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
4、初步感知平均分(課件出示第7頁情境圖)
、僮屑氂^察情境圖,說說哪些是平均分?為什么?(糖果、果凍)
、诮圩雍突鹜饶c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5、請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例2,嘗試平均分物體。
1、引導學生讀題,并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你從題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要把18個桔子平均6份。
3、分一分
、儆谜n前準備好的小正方體代替桔子,嘗試分一分,完成后舉手示意。
。ń處熝惨暎瑢τ欣щy的學生進行適當引導)
、奂w交流分享分桔子的方法,到講臺上用桔子圖片邊操作邊說明你是怎么分的。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是一個一個分的。
生2:我是先每個盤子放兩個,再每個盤子放一個。
生3:我是每份直接放3個。
、芙處熜〗Y:不管怎么分,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都是3個。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題。
2、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2題。
3、教材第9頁“做一做”。
(1)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各題,教師巡視。
。2)教師用課件出示題目。
(3)集體訂正。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1—4題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9
教學內(nèi)容:
例3及練習三第4、5題
教學目標:
理解 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每幾個一份地分,求總數(shù)里有這樣的幾份。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
教學難點:
會說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今天我們來幫一幫這班小朋友租船玩吧!
有24人要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他們要租幾條船?
有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幾條船?
把結果說一段話 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6條船。
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因為每份都是4個
引導學生說:24人,4個4個的分,可以分成6組。
二、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拋出問題,引起思考: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他們有事要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1、出示書本第15頁做一做
。1) 說圖意。
(2) 動手分。
。3) 說一段完整的話:12根筷子,每2根一雙,一共有6雙。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 練習三第4題
。1) 說圖意。
。2)動手圈。
。3)說一段完整的話:12個蘿卜,每只小兔分4只紅蘿卜,可以分給3只兔子。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3、 練習三第5題。
(1)有18只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給(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如果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三、 開放題
1、用15個長方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塊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總結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了平均分,知道一個總數(shù),每幾個一份地分,可以分幾份也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公式的構成
2)掌握公式的輸入方法和復制方法
3)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正確編輯公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提高學生學習自定義公式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講練結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2)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教學的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學生已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和生活閱歷,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平時接觸EXCEL電子表格的機會很少,通過第一節(jié)的學習對EXCEL電子表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它的功能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何作用并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繼續(xù)學習掌握
EXCEL電子表格的功能,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另外由于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有來自于城市學校的,也有來自于農(nóng)村學校的,所以學生在學習基礎、個性特長、思維方式、動手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教材分析
1.本節(jié)的作用和地位
本節(jié)課屬于教材第一單元第二節(jié)《自定義公式》的第二講的內(nèi)容,屬于EXCEL電子表格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比如算總分,平均分。掌握好本節(jié)課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從而提高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本節(jié)課作為本教材的第二節(jié)二講的內(nèi)容,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2.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如何利用自定義公式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包含的主要知識點有:
1)自定義公式的構成;
2)自定義公式的輸入方法;
3)自定義公式的復制。
3.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是掌握公式的`輸入方法,同時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正確的公式。
教學難點: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正確的編輯使用公式,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實例練習法,在練習過程中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解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總結,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
4.課時要求:
1課時。
四、教學理念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基礎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軟件的操作技能和應用經(jīng)驗,但是由于它們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EXCEL電子表格的機會并不多,所以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盡量設置跟他們學習、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問題,比如導入時設計給姚明的寶寶預測身高,算總分、平均分也跟他們的學習息息相關,所以在設計學生練習題是給他們自己計算信息成績。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所以教師在教學前應
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關注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與個性發(fā)展需要等方面的差異。 而后邊操作性比較強的內(nèi)容,比如公式的編輯、復制等都交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采取小組競爭的方式做練習題,讓他們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和競爭意識。
五、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導入時設計了給學生喜歡的籃球明星姚明的女兒身高預測,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利用問題驅(qū)動、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教學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這樣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和枯燥。所以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選擇了更典型的兩道練習題,并且兩道練習題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了教學效率。
六、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電腦室。
七、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1、播放姚明家庭照片
2、播放身高預測公式
3、提問:有什么方法能最快預測一下姚明女兒的身高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講授新課
1、ppt演示公式的定義
2、ppt動畫演示輸入公式的步驟
3、練一練:學生快速預測自己的身高。
4、提問 。如果讓你計算全班人的身高需要一個一個編輯公式嗎?
5、編輯帶有變量的公式。
6、小組協(xié)作做練習二——計算他們班的信息成績
7、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
組織、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小結。
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小結。
八、教學反思(自我評價)
優(yōu)點:
1)本節(jié)課對教材的處理比較得當,沒有照本宣科,設置的 練習題難度適中循序漸進,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規(guī)律。
2)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新課改理念。對于理論性較強的一個知識點由教師講授,其余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是一個組織者,而學生是主角。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分組準備各種食品、每人一張卡紙、圓片(18個)、作業(yè)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桔子等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聯(lián)歡會情境,讓學生感受平均分
1、讓學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師:就要過年了,今天我們來開個聯(lián)歡會。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們組準備了什么食品?(餅干、巧克力、糖果……)我們想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你們能幫我把這些食品分成四份嗎?
。2)讓學生分組分一分食品。
。3)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組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分組匯報結果。)
。4)師: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1)(出示多媒體課件)剛才老師和一組同學一起“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個蘋果。”
。2)讓生把分蘋果的過程讀一讀。
。3)讓學生用這句話把本組分食品的過程說一說。
3、鞏固練習:判斷哪種分礦泉水的方法對。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動中學習書中例2
。1)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請同學們分組把15個桔子平均分到5個盤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請學生分組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組分食品的過程。
2、拔河比賽:師請8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比賽中適當穿插德育滲透,如集體主義教育等。
3、給獲勝選手發(fā)獎品:12支鉛筆平均發(fā)給4個同學,每人幾支?
請學生用/代替鉛筆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再集體核對。
4、集體游戲:我們班有40位同學分8組做游戲,平均每組幾人?
讓學生按分好的組在歌曲聲中向自己的同伴說新年好。
三、迎新年隊列展示活動
。1)讓學生觀看以往隊列展示活動的'照片。
(2)請同學們幫我們班設計出一個最佳隊形來參加這個活動。
要求:每班18名學生參加,每行人數(shù)相等。
。3)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之后在卡紙上用18個小圓片貼出來。
(4)師選擇幾張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第12--14頁例1、例2,練習三的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qū)W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關鍵詞:
同樣多 平均分
演示教具 :
12個乒乓球、15枝鉛筆、10個紙盒,課件。
學生學具:
每小組10個小紙盒、15個乒乓球、20支鉛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么活動?(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經(jīng)為明天的春游準備了許多好吃的,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圖片)
2.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蘋果時,每份都同樣多。 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 你們猜猜看,為什么每份要分同樣多?(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誘發(fā)對“平均分”的關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習例1,引入平均分
師:二(1)班的'小朋友還有些食品沒分好,咱們幫幫他們好嗎? 要求:
(1)請各組同學利用20枝鉛筆代替火腿腸,幫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腸。
(2)要像他們分蘋果一樣每份分同樣多。
A、 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B、 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C 、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 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1)作業(yè)P13 的“做一做”
A 、讀題,理解題意。指名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個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塊數(shù)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樣多。
B 、動手操作:用10個小紙盒代替面包,動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個面包。
(2)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把剛才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說一說嗎?(指名說)
3. 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組先討論分法,再動手分一分,要求用15個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匯報分的過程。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后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
提問: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快、準確)
4. 獨立進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用鉛筆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應用,消化提高
1. 練習三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根據(jù)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圓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里(用小紙盒代替盤子)。
(3)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說你們分的過程和結果。
2. 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一個花瓶里插花,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顏色)
(2)交流展示插花結果,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評選,誰插得花最漂亮。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diào)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4朵。
3. 練習三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
(2)集體交流,說清判斷的理由。
4.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分,然后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后用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我認為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平均分”,通過分組討論分配方案,再按方案進行“平均分”,通過小組交流,自然而然的對學困生進行了幫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困生也在平等愉悅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為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為下一節(jié)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nèi)容】
平均分(一),教材第8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分一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形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課本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出示分水果、糖果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嗎?
生:搞活動,分水果、分糖果。
師:是啊,他們分得很認真,這里面蘊含著數(shù)學上的知識,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分的嗎?
生:平均分
師:是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板書課題:平均分)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導入自然流暢!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六顆糖果的圖片。
2. 讓學生動手分一分。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仔細想想怎么分?可以用圓圈表示畫在本子上,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種分法?
生:動手分。(教師巡視指導)
3. 學生展示,補充。
(三種情況:1、1、4, 1、2、3, 2、2、2 )
4. 提出質(zhì)疑
師:哪種方法更好,更公平?
生:第三種。
師:為什么是第三種呢?
生:……
師:沒錯,因為第三種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很公平。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得到多種分法,教師再適時強調(diào)平均分,讓學生感悟更加深刻!
三、練習鞏固。
1.出示課本第8頁的“做一做”
3.學生做。
4.學生展示,學生點評、補充。
5.集體解答,通過逐一對比,教師強調(diào)平均分。
【設計意圖:及時時訓練,加深理解平均分,使學生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到了什么?
生:平均分。
師:那我們一起來說說什么是平均分?
集體回答: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過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寫出每份的結果。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了解“每份同樣多”是“平均分”的實質(zhì)。
教學重點:
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學難點:
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通過情境談話引出本課課題。出示課件
師:(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們開始儲存食物,為過冬做準備。今天松鼠媽媽去森林里又采了一些松果,松鼠媽媽海給了10個松果給松鼠兄弟們,讓他們?nèi)シ。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樣去分?誰來說一說?教師指名答。
二、探究新知
1、討論
師:請大家觀察這些分法,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好,最公平。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最后形成共識:每只松鼠分5顆松果最公平。因為分得一樣多。
2、動手操作。
出示課件。師:要想兩只松鼠分的'同樣多,應該怎樣去分呢?請大家拿出10根小棒代表10顆松果,分一分吧。(學生動手操作)
3、出示課件,邊演示邊說。師:幫小松鼠分松果,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先兩個兩個的分,再一個一個;還可以一只松鼠五個。不管用哪種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樣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出示課件。師:誰試著把剛才把剛才平均分的過程說一說。有(10)個松果,平均分給(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顆松果。
三、深化新知,應用提高
1、出示課件。你們看這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出示課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的小白兔們要到地里去拔蘿卜了。地里一共有12個蘿卜。
師: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平均呢?請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表12個蘿卜來分一分吧。
3、小組合作根據(jù)要求擺小棒。
4、看圖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偨Y: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數(shù)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鞏固知識。
四、總結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小動物們通過勞動獲得了豐富的食物,你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呢?
五、板書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5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上冊)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掌握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體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zhì)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中感知
談話:小朋友們,無錫是水蜜桃之鄉(xiāng),你們肯定吃過桃吧?花果山的小猴們最喜歡吃桃,你看,美猴王從無錫帶回6個桃,小猴子們蜂擁而上,想去吃那誘人的桃。美猴王說:“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學會分桃。孩子們,你們說說,要把這6個桃分成幾堆,可以怎樣分?”聽了美猴王的話,小猴們急得抓耳撓腮,想不出辦法了。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幫小猴的忙,好嗎?請大家拿出6個圓片,代表6個桃,自己動手來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分圓片,教師巡視,注意引導學生不要把思維局限在分成兩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樣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來,有目的地展示3個不是平均分、3個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較:小朋友們,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細觀察一下,你覺得哪些分法你比較喜歡?為什么呢?(根據(jù)學生的見解將展示的分法分成兩類)
評價:是呀,我們都比較喜歡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這樣,每個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樣多,肯定會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興。
指出:在數(shù)學上,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說明:分6個桃有多種分法,在對多種分法的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學生遴選出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讓學生明白平均分是眾多分法中的一種,在教師的介紹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義:每一份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領悟
談話:看到大家?guī)托『镒臃趾昧?個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輕輕一吹,又變出了2個桃。小朋友們,現(xiàn)在一共有幾個桃?(板書:8個桃)美猴王說:“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大家明白了分東西時應該平均分,要讓每只小猴分得同樣多,F(xiàn)在要把8個桃平均分,可以怎樣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們,把8個桃平均分,你準備怎么分呢?你能根據(jù)這句話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嗎?(板書:8個桃,每只小猴()個,可以分給()只小猴。)
擺一擺:小朋友們,拿出8個圓片代表8個桃,把你們平均分的方法用圓片擺出來。
說一說:學生說擺法,教師形成板書:
8個桃,每只小猴(4)個,可以分給(2)只小猴。
8個桃,每只小猴(2)個,可以分給(4)只小猴。
8個桃,每只小猴(1)個,可以分給(8)只小猴。
提問:為什么這3種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問:這8個桃,每只小猴分2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個、分1個呢?
【說明:把8個桃平均分,可以每4個一份,也可以每2個一份,還可以每1個一份,學生在操作交流中體會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過程和結果,在“不同”中體會“相同”之處,從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同時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能力。】
三、應用中深化
1.教學“試一試”。
學生拿出小棒一起動手分,每次分好后指名口答每份幾根小棒,分成了幾份。
小結:把12根小棒按照每幾根一份的方法進行平均分,這與剛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樣的。這樣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樣多。
【說明:試一試的小結非常及時和必要,通過對分桃和分小棒的過程進行類比同化,使學生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2.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美猴王拿出了幾張圖片,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提問:要使笑臉平均分成兩份,你有什么好辦法呢?
【說明:辨一辨,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對笑臉從沒有平均分到平均分的過程,既讓學生明白平均分就要使每份同樣多,又滲透了移多補少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3.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圓圈圖每2個一份,就是每2個一圈;餅干圖每5個一份,就是每5個一圈。
學生明確圖意后獨立在書上圈一圈,然后組織交流。
4.折一折。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提問: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紙,如果要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結:不管怎么折,都要將這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應該一樣。
【說明:從一些數(shù)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個圖形平均分,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更加完整!
5.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說一說題意。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指出:可以用小棒擺,可以在圖上圈一圈,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再圈一圈……
提問:如果不擺學具、不畫圖,你能想出這14個氣球,每人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人嗎?
【說明:氣球圖的處理,在于一個活字。先獨立思考,為學生選擇多種解題策略創(chuàng)設時空,然后在多種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借助動作思維解決平均分的問題,最后的提問引領學生的思維逐漸脫離直觀動作,向抽象思維過渡,為認識除法的教學埋下伏筆!
6.說一說。
(1)找一找在教室里有沒有平均分的現(xiàn)象。
(2)說說平時生活中平均分的現(xiàn)象。
【說明:前面平均分的話題都是由老師提供,現(xiàn)在讓學生用平均分的概念去尋找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
四、全課總結(略)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生活實際中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建立平均數(shù)的概念。
2、在理解平均數(shù)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3、初步感受求平均數(shù)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聯(lián)系學生實際,培養(yǎng)學生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體會求平均數(shù)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昨天的作業(yè),張康、朱星宇、施逸婷做得最好。今天老師帶來些鉛筆想獎給他們。(三人上臺領獎,并告訴同學各自得到的鉛筆的支數(shù)。)板書:張康11支、朱星宇7支、施逸婷6支。
你們覺得公平嗎?怎樣才能公平?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
(從1張康手中拿2支給施逸婷,再從張康手中拿1支給朱星宇。這樣每人都是8支。)
很好。誰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移多補少法”。)
。ㄏ劝讶齻人的鉛筆全合起來有24支,再平均分給這3個人,這樣每個人都是8支。
這種方法也很好!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
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這三個人鉛筆的支數(shù)相等,都是8。
教師指出:這里的“8”就是“11、7、6”這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板書課題:平均數(shù)。
昨天蔡裕杰同學的作業(yè)也很有進步,現(xiàn)在我想也獎給他鉛筆,怎樣才能讓他們四個人得到的鉛筆支數(shù)相等?(學生上臺演示,每人得到6支。)
提問:這里的“6”就是“11、7、6、0”這四個數(shù)的什么?
通過我們剛才的討論,你覺得什么是平均數(shù)?
小結:已知幾個大小不等的數(shù),在總和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把多的移給少的或者先把它們合起來再平均分,使它們成為幾個相等的數(shù),這個相等的數(shù)就是這幾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
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說到平均數(shù),老師想起前不久學校舉行籃球賽的時候,五(2)班女男生之間發(fā)生的一次爭執(zhí)。
為了備戰(zhàn)籃球賽,五(2)班男子籃球隊和女子籃球隊之間先進行了一次投籃比賽。每人投15個球。這是他們投中個數(shù)的統(tǒng)計圖。出示兩幅條形統(tǒng)計圖。
(略)
這兩幅統(tǒng)計圖能看得懂嗎?從這兩幅統(tǒng)計圖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投籃比賽結束了,男子籃球隊隊員說男生投籃準,女子籃球隊隊員說女生投籃投得準,爭執(zhí)不下,F(xiàn)在,我想請大家做一個公平的裁判,你們覺得,是男子籃球隊整體水平高一些,還是女子籃球隊整體水平高一些?。
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ㄓ3名男生都投中得比女生少,所以女生投得準一些)
這是你的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嗎?
。ㄅ还餐吨28個,男生一共投中30個,男生投得準一些)
可是男生有5個人,女生只有4個人啊!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去掉一個男生。)
去誰合理呢?能去嗎?
。☉撉蟪雠猩吨袀數(shù)的平均數(shù),然后再進行比較)
有道理,他們兩個隊的人數(shù)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一個人一個人的比較,分別求出他們投中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用平均數(shù)來體現(xiàn)他們投籃命中的整體水平,好辦法!掌聲鼓勵。
那我們應該怎么求他們的平均數(shù)呢?先來求女生投中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
觀察女生投籃成績統(tǒng)計圖,小組討論,代表匯報。
。▽⑿斓ざ嗤吨械膬蓚分一個給王戈,分一個給趙越,這樣,她們每個人都是投中了7個,也就是女生投中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7個。)
不錯,方法很簡潔,移多補少法。有不同的方法嗎?
。ㄏ惹蟪鏊膫人投中的總個數(shù),再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
半數(shù):6+9+7+6=28(個)
28÷4=7(個)
他用的方法就是——先合再分法。
看來,大家都非常聰明,男生平均投中的個數(shù)會求嗎?
你們覺得這時我們求平均數(shù)用哪種方法比較合適?為什么?
小結: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很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人數(shù)少,差距小,用移多補少簡單;人數(shù)多,差距大,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較簡單。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為什么這里求得的總數(shù)除以的是5而不是4?
現(xiàn)在你能幫五(8)班的同學解決他們爭論的問題了嗎?
。ㄅ骄咳送吨7個,男生平均每人投中6個,所以女生投得更準一些。)
觀察統(tǒng)計圖,女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用直線畫出7的.水平位置),提問:平均數(shù)7比哪個數(shù)大,比哪個數(shù)?我們再來看看男生投中的平均數(shù)6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用直線畫出6的水平位置。)
小結:平均數(shù)的大小應該在最大的數(shù)和最小的數(shù)之間。此外,一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表示的是這組數(shù)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shù)都等于平均數(shù),有些可能比平均數(shù)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shù)小。
三、應用方法,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shù),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數(shù),接下來我們要遇到的是生活中有關平均數(shù)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
請大家輕聲地把問題讀一讀,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挑戰(zhàn)第一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學;@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 )
。4)四(3)班同學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3)班同學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數(shù)是(30+12+15)÷3=19(件)。( )
挑戰(zhàn)第二關:“合情推測”
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tǒng)計表
學號 12 3 4 56
身高(厘米)131 136 138 140 141142
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平均數(shù)的大小應該在最大的數(shù)和最小的數(shù)之間,這里最大的數(shù)就是142,平均數(shù)不可能超過142,所以平均身高143厘米是錯誤的。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求他們的平均數(shù)呢?
指名列式,老師告訴答案為138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測一下,四(2)班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
你想了解我國四年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嗎?
出示:根據(jù)健康網(wǎng)的報道,全國四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約是139厘米。看到全國四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結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四、學生看書,質(zhì)疑問難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檢查反饋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 17
設計理念:
除法是小學生比較難理解的數(shù)學概念,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nèi)容:(1)例1通過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shù)和份數(shù)的等份除,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是例1,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后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為理解除法含義打好感性基礎。
因此,教材首先通過讓小明小東動手分蘋果的活動為認識同樣多,為“平均分”做準備,接著通過“例1”的教學活動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通過闖三關的多樣的練習活動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操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動手操作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導入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小東小明的媽媽去街上買回6個蘋果,讓他們兩兄弟分,小東一個,小明5個,小東覺得自己少,哭了起來,媽媽幫他們分,每人3個,他們滿意了,笑了起來,引出同樣多
匯報與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呢?”(請不同分法的學生上臺展示。)
二、學習新知
通過分類,學習“平均分”的意義。
1、師:看課本主題圖,觀察圖中分東西的'場面,初步感知分類,果凍2個2個分,糖果4顆4顆分
2、老師出示一堆糖果,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一分,學生分類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每份都是同樣多與不一樣多的分類。讓同學說說喜歡哪一種?同學說出喜歡同樣多的那一種,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引出同樣多
3、讓同學們把分得不一樣多“的那兩種找出來,如何調(diào)整才能讓小組內(nèi)每人得的糖同樣多,讓同學上來重新分一分,分好后總結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用課件寫出來,孩子齊讀一遍、
4、看回主題圖,判斷哪一種分法是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闖關游戲,鞏固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1、第一關:說說生活中平均分的現(xiàn)象。
2、第二關:判斷哪種分法符合題目的要求。把8個冰激凌平均分給2個人,情境圖1不是平均分,第一份兩顆第二份兩顆第三份五顆;情境圖2是平均分,每份兩顆糖,但分成了4份。情境圖3是平均分,每份4個冰激凌,分成了2份。
第三關:做書本的課后練習。
四、回味”平均分“,體驗成功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知識進行小結。)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現(xiàn)象。
。▽W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是一個親身實踐,參與知識的產(chǎn)生與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資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的學。力求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fā)展,對知識的認識得到不斷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xiàn)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獲得學習的樂趣。
【《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09-24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03-15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5篇03-19
《平均分》教學設計(通用5篇)10-23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設計(精選6篇)03-12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05-28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01-15
平均分優(yōu)秀教案設計10-17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圓的認識》教學目標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