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xué)生時代,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jīng)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簡介
《酷吏列傳序》記述前期以酷刑峻法為統(tǒng)治工具,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十幾個官吏的史實。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等,作了集中而概括的描寫。
作品原文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①:“導(dǎo)之以政②,齊之以刑③,民免而無恥④。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老氏稱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⑦;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⑧!薄胺钭陶垄,盜賊多有!碧饭唬盒旁帐茄砸并猓》钫咧沃,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11)然奸偽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于不振(16)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17),非武健嚴(yán)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薄跋率柯劦来笮χ22)”。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樸(24),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25),而吏治(26),不至于奸,黎民艾安(27)。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作品注釋
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
、趯(dǎo):引導(dǎo)!墩撜Z》作“道”,通“導(dǎo)”。政:政令。
、埤R:整齊。此為約束之意。
④免:免于死罪。
⑤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壞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并同,當(dāng)訓(xùn)為革。”
、蘩鲜希褐咐献永疃R韵乱那八木涑鲎浴独献印返谌苏,后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
、呱系拢壕哂懈呱械赖碌娜。不德: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按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笔且裕阂虼。有德:實際上是有德的。
、嘞碌拢旱赖碌拖碌娜恕2皇У拢壕怪^執(zhí)守形式上的德。無德:沒有實際的德。
、嶙陶拢涸桨l(fā)嚴(yán)酷。章,通“彰”,此為森嚴(yán)酷烈的意思。
、庑旁眨嚎尚虐。是言:這些話。
。11)具:工具。制治:管理政治。清:政治清明。濁:政治污濁。
(12)昔:從前。此指秦朝。網(wǎng):法網(wǎng)。
。13)奸偽:奸邪欺詐。萌起:不斷產(chǎn)生。
(14)極:極點,指情況最嚴(yán)重之時。
。15)遁:欺瞞。
。16)振:振作。
。17)救火揚沸:意謂無濟(jì)于事。按“救火”是負(fù)薪救火!皳P沸”。是揚湯(熱水)止沸(熱水)。
。18)武。簭娊∮辛。嚴(yán)酷:指嚴(yán)厲的法令。
。19)惡:何。
(20)溺其職:喪失其職。
。21)聽訟: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吾:孔丘自稱。猶人:與別人相等。
(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圜(yuán,元):通“圓”。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
。24)斫(zhuó,濁):砍削。雕:指雕刻的花紋。樸(pǔ,仆):本。此指本來的狀態(tài)。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zhì),不重形式。
(25)吞舟之魚:指大魚。此句言漢法寬疏。
(26)吏治:官吏的治績。:純厚盛美。
。27)艾(yì,義)安:太平無事。艾,通“乂”。
。28)彼:指寬厚。此:指酷刑。
原文
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薄胺钭陶拢I賊多有!碧饭唬盒旁帐茄砸!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yán)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薄跋率柯劦来笮χ。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作品譯文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dǎo)百姓,用刑法來整治百姓,百姓雖能免于犯罪,但無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導(dǎo)百姓,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百姓們就既懂得羞恥又能使人心歸服!崩献诱f:“最有道德的人,從不標(biāo)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標(biāo)榜自己沒有離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法令愈加嚴(yán)酷,盜賊就愈多。”太史公說:這些說得都對!法律是治理國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壞的本源。從前在秦朝時國家的.法網(wǎng)很嚴(yán)密,但是奸詐欺偽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最為嚴(yán)重的時候,上下互相推諉責(zé)任,以致于國家無法振興。在當(dāng)時,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揚湯止沸一樣無濟(jì)于事;倘不采取強硬嚴(yán)酷的手段,如何能勝任其職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種情況下,一味講道德的人便要失職了。所以孔子說:“審理案件我和別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案件不再發(fā)生!”老子說:“下愚之人聽人講起道德就大笑。”這不是假話。漢朝初年,修改嚴(yán)厲的刑法,改為寬松的刑法,廢除法律繁雜之文,改為簡約樸實的條文,法網(wǎng)寬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魚,而官吏的政績卻很顯著,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為,百姓平安無事。由此看來,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在于道德,而不是嚴(yán)酷的刑法。
作品賞析
司馬遷親身受過酷吏的殘害。本文是《酷吏列傳》的序,表明了司馬遷反對嚴(yán)刑峻法,實行德政的主張。這篇序言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用孔子、老子的話,闡明了道義的重要作用。第二層從“太史公曰”到“非虛言也”,作者充分肯定了孔子、老子的觀點,并進(jìn)一步發(fā)展了自己反對嚴(yán)刑峻法的主張。第三層從“漢興”到結(jié)尾,用漢初刑法寬簡、風(fēng)氣淳厚、百姓平安的事實,從正面證明德治的重要性。這篇序文的結(jié)構(gòu)很嚴(yán)謹(jǐn),尤其是前后呼應(yīng),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文章一開頭先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話,提出論點,然后用暴秦的事實來論證這一論點。接著再一次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話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最后以漢初的事例正面論證自已的觀點,得出“在彼不在此”的結(jié)論。漢初的事例與秦亡的史實,形成鮮明對比,暗中又與武帝時的弊政形成對比,還與篇首孔子、老子的觀點相呼應(yīng)。全文論點與論據(jù)緊密配合,層層深入。太史公是不贊成用嚴(yán)刑峻法和酷吏來治國的,于是他在開篇就引用了孔子的話。太史公認(rèn)為,法令刑法只不過是治理國家的一個工具,并不是把國家治理得好的根源!
出處簡介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窌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妒酚洝放c后來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rèn)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xué)雙璧”。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長,一說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他編撰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全書包括十二本紀(jì)(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xué)“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史圣。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的著作,除《史記》外,《漢書·藝文志》還著錄賦八篇,均已散失,唯《藝文類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賦》的片段和有名的《報任安書》(即《報任少卿書》)。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魏公子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管晏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伯夷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9
《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蘭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6
《孔子世家贊》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伯夷列傳_司馬遷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